1.中国气象报怎么样?

2.安徽省气象局的机构

3.雷雨天气的应急预案2021

4.海南省气象局的机构设置

5.江西省气象局的历史沿革

6.四川省气象局的直属单位

中国气象局后勤电话_中国气象局后勤

江苏省气象局成立于1954年。原址南京市昆仑路16号,现迁至北极阁2号,邮编:210008,电话:025-83287041/2、传真:025-83287041。

江苏省气象局内设机构八个:

办公室、业务科技处、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江苏省气象局直属单位十个:

省气象台

省气象科技开发应用中心

省气象局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

省气象中心

省防雷中心

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

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江苏省气象局下属13个市级气象局、68个县(市、区)气象局。现有在职人员1618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943人,占在职人数的58%;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177人,占11%。

江苏省气象部门建有3个高空气象站(南京、徐州、射阳),3个国家基本气候站(南京、淮安、吕泗),1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徐州)、14个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观测站、4个省级农业气象观测站、5个多普勒气象雷达站(南京、徐州、盐城、南通、连云港)、285个各类地面自动监测站。

江苏省气象系统曾先后于2001年和2003连续两次被江苏省委、省表彰为"江苏省文明行业"。

当前,江苏省气象系统正在积极贯彻和实施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探索和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凝心聚力,为实现江苏省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和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江苏省委、省提出的"两个率先"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中国气象报怎么样?

大气科学类专业大学排名:1、北京大学,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南京大学。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长期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和变革。当前,业务系统已经覆盖学生、人事、科研、办公、财务、资产设备、后勤服务、校园秩序等八个领域。

服务学校29个职能部门和46个院系,全面支持协同办公和信息服务,累积业务数据1.5亿余条,构成学校基础数据的准确来源,为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有力保证。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气象局。

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3、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安徽省气象局的机构

中国气象报1989年4月创刊,中国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报是中国气象行业报。经新闻出版署1988年8月9日批复同意创办,1989年1月16日出试刊,4月5日正式创刊,中国气象报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张爱萍题写报头。委员宋健在报社创刊时致信称“中国气象报正式出刊,标志着中国气象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党和国家领导多次为报社题词祝贺,委员长在报纸创刊十周年时题词:“希望中国气象报为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服务社会作出贡献”。

中国气象报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忠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宣传优质的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服务及其巨大效益、迅速发展的气象现代化建设、蓬蓬勃勃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大力普及气象科学技术,为气象工作服务社会、社会了解和应用气象发挥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中国气象报社加强编自动化建设,现已建成新闻编远程网络系统和局域网系统,并出版电子版报纸,进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和中国气象局网。

中国气象报社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共气象服务这个中心,始终突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两大主题,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着力打造引导舆论、交流工作、科普宣传、传播文化的平台,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创新宣传,精心打造一流媒体,充分发挥气象宣传主力军作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气象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气象报社着力推进精品工程、人才工程和文化工程,坚持精品强社、人才兴社、文化立社。

中国气象报社机构设置:

办公室:负责全社重要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党务、纪检、财务、目标管理、资产管理、人事、后勤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总编室:总编室是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新闻编业务的综合协调、运行管理;重大新闻活动的宣传策划组织和协调,负责新闻编业务的考核、考评和社内业务学习培训。

通联部:负责记者站管理和通联队伍建设,负责社会媒体宣传与合作,编辑出版《中国气象报通讯》,负责与中国记协、产业报协会、行业报委员会的沟通与联系;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新闻摄影协会及中国库的管理工作。

访中心:负责制定访、选题策划,承担中国气象局和行业重大活动、重要选题的的访报道,负责《内参》《网摘》的编辑出版工作。

编辑中心:负责《中国气象报》的各版稿件的组织、编审及组版、校对工作;负责版面栏目、专题等策划。

CMA网站中心:负责中国气象局网站中、英文版的新闻和信息集、编辑、发布工作,负责网站直播、专题设计策划、以及公众留言回复工作,以及网站的业务值班和汛期应急宣传工作。

网络技术部:负责中国气象报社办公平台、业务平台的建设规划和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新气象”网站的建设和信息集、编辑、发布等日常运行,负责中国气象局中、英文网站的技术支持和安全设计部署及与相关部门的技术协调,负责数据存储统计、编辑、剪辑加工等工作。

在全国设有35个记者站,报社基本业务格局为:“一报三网两内参”,即《中国气象报》,CMA中、英文门户网站,新气象网站,《内参》、《网摘》

雷雨天气的应急预案2021

省局由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构成,其中局机关内设: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监测网络处、科技减灾处、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7个职能处(室)和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设置在肥直属处级事业单位9个,分别为:安徽省气象台、安徽省气候中心(安徽省气象档案馆)、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安徽省气象卫星遥感中心)、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安徽省防雷中心、安徽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安徽省专业气象台)、安徽省气象培训中心(安徽省信息工程学校)、安徽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业务服务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经中国气象局批准,安徽省气象局根据工作需要,在黄山、九华山设置气象管理处作为省局直属派驻外地的气象事业单位。经地方相关部门批准成立,设置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气象局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安徽省气象管理条例》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的《地方国家气象系统机构改革方案》赋予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机构规格为正厅级。

海南省气象局的机构设置

 雷雨天气十分容易带来危险,为此在灾害到来前,我们必须积极准备好应急预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雷雨天气的应急预案202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雷雨天气的应急预案2021(一)

 为防范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防止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确保师生的人身和校园财产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成立防强降雨防洪水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组员:校委会

 其它成员:学校保安、各位班主任

二、准备工作

 1、学校在暴雨来临之前,仔细检查校舍状况,看屋面是否漏水,墙体是否淋雨,清理下水管道沟渠等排水设施,有问题及时维修,各班班主任要认真检查教室门窗是否关闭,电源是否切断;

 2、对师生进行防暴雨雷电洪水的安全知识教育,做到未雨绸缪;

 3、检查学校周边环境,防止因外部原因造成校内事故。

 4、检查电路设备,防止因淋水引发事故;

 5、成立防洪抢险突击队,落实人员和职责,准备足够的沙袋、沙子、铁锹、雨衣、电筒等防洪用具;

 6、学校确定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安置地点,组织师生开展自救、互救、逃生演练。

  三、应急措施

 1、关注天气预报,如遇恶劣天气或进入汛期各学校必须安排24小时值班,所有人员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对各类人员进行调配;

 2、暴雨时段,学校值班人员和保安人员应当频繁地在学校各处巡视,要重点巡查学校的排水情况、电路运行情况、隐患部位,若发现险情,立即向值班主管和单位领导报告,启动应急程序;

 3、强雷电天气,要做好学校人员及电气化、远程教育设备的防雷电工作;

 4、一旦校舍出现险情,迅速组织学生有序疏散、转移至安全地带,教师要首先保证学生人身安全;

 5、及时通过校园广播、电话、手机等媒体和通讯工具向有关部门和人员传递信息、通报情况、获取各方面支持;

 6、关注学生上学放学的路况,如果道路损毁或存在安全隐患学生不能回家,学校应妥善安置学生,并及时联系家长;

 7、按照的统一安排,组织人员做好堵闸防汛任务。

  四、工作要求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本着对人民事业负责的精神,克服麻痹松懈、掉以轻心思想,认真作好各项准备;

 2、工作上要抓好落实,分工职责明确,物资储备到位;

 3、组织上要协调有力,保证政令畅通。

雷雨天气的应急预案2021(二)

 为了防御、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保证校园师生的生命和校园设备财产安全,杜绝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的伤害事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关于防御气象灾害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福建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细则和我校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应急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和检查校园防雷电工作,掌握校园防雷电工作动态,提出预防对策和措施,切实加强对防雷电工作的领导。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建立由校园主要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参加的防雷电抢险工作队伍。当事故发生时,下达启动防雷电应急预案命令,依据上级批示和现场情况,适时决策、发布指令、组织指挥处置工作。

 2.应急工作小组

 (1)预警信息组:

 职责: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资料,关注气象分析,及时掌握雷电灾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当雷电事故发生时,及时掌握防雷电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2)现场处置组:

 职责:及时调查收集的起因、现状、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告;疏散人员,清理现场,抢救伤员,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迅速控制事态蔓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保护好各种证据。

 (3)安全保卫组: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人员、车辆疏散,现场秩序的维护,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配合医疗、公安部门施救,防止事态扩大。

 (4)后勤保障组:

 职责:负责保障处置现场的车辆调动、人员调集和工具、设备物资的供应。

  二、安全预防措施

 1.提高对校园防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防雷电工作纳入校园重要议事日程,针对季节性特点,积极研究防范措施,落实防雷电工作预案。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师生抵御雷电伤害的意识和防范能力。各校园要把防雷电知识的宣传教育与校园其他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加强对师生防雷电安全知识教育,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举办防雷电知识讲座,开展防雷电知识咨询,掌握雷电突发时的各种防范方式。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依法防雷、科学防雷、主动防雷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各校园要加强对校园防雷电工作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校园防雷电工作能力。

 3.切实抓好防雷电安全检查工作。

 (1)按规定安装防雷电设施,制定防雷电装置检查维护制度,安排具有防雷和电气知识的人员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工作。雷雨季节前后更应加强检查,及时排除防雷电装置故障。

 (2)自觉接受气象部门防雷中心的检测服务,取得《xx省防雷电装置检测合格证》。新建建筑物应当具有防雷电装置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3)定期对校园校舍、围墙的电路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当雷电来临时校园校舍电路安全无隐患。

 (4)对于校园的图书室、电脑室、实验室等部室,做好定期检查防护工作,特别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雷电工作。

 (5)建立雷电隐患台账,清除一切不安全设施,并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三、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雷电灾害事故时,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校园防雷电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紧急情况要拨打110、119报警。有伤亡、火灾、爆炸时,应当保护现场并迅速组织抢救人员和财产。

 2.事故发生后,领导小组及现场处置组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按照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足自救或者实施援救:

 (1)当雷电引起人员伤亡、火灾、爆炸的,应及时实施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疏散等措施,努力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2)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害源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和危害程度;

 (3)立即向区教育局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灾情;

 (4)保护好现场;

 (5)保证通信设备完好,内外、上下主要信息联络畅通。

 3.当被雷电击倒人的心脏活动和呼吸停止时,应取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的方法进行抢救,同时尽快拨打120请求救助。

 4.因雷电导致电脑网络故障时,除了检查在线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外,对不在工作状态的网络设备和电脑都应做全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

 5.较大雷电灾害事故,校园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后果、已取措施等情况报告区教育局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和区教育局安全稳定管理办公室。校园值班电话和校(园)长的手机24小时开通,切实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

 6.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应当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四、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后,救灾过程中要提前考虑是否应切断电、气、水源等,以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2.如雷击建筑物致使受损严重的,应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鉴定评估。

 3.当雷电引发火灾时,要启动相应的消防应急预案。

 4.实行责任追究。对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或在事发应急过程中不听从指挥、不服从安排酿成严重后果的,由校园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着其他处罚。因渎职、失职或者管理失控发生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由有关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雷雨天气的应急预案2021(三)

 为了防御、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保证校园师生的`生命和校园设备财产安全,杜绝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的伤害事故,保证学校正常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我校师生平安。

  二、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

 为了加大对雨季雷电灾害的防范力度,加大领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特成立防雷电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组员:各班主任

  三、预防办法和措施

 1、认真检查已安装的避雷设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筑物防雷设施包括对直击雷(含侧击雷)、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防护三大部分。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地面以上的任何部分,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及机械力。直击雷防护设施主要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损坏,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建筑物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雷电感应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雷电波侵入指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针对以上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建筑物防雷:检查防雷设施设备是否完善完好,建筑物本身是否有外金属物件联接。

 二是室内防雷:关闭门窗,远离墙体、管道、金属物件,居于室内中央,不能赤脚着地或地板;关闭所有用电器电源和接打有线电话。

 三是室外防雷:远离高大建筑、山顶、大树、塔等,选择干燥低地处,两脚并拢蹲下,不能赤脚着地;丢掉随身携带的金属物件(钥匙、手机、刀具等);不能接打无线电话。

 3、开展防雷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师生防雷安全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四、学校取的应急措施

 1、加强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一日活动、班会等多个时间段,利用专题讲座、宣传栏、班队课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教师、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2、当暴雨来临时,学校安全管理员要迅速切断校园总电源。

 3、在户外活动的,教师要立即组织学生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

 4、发生雷电时,教师要安抚学生情绪,冷静观察周围环境并迅速取应对措施,让学生双腿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双手抱膝,不能跪下或卧倒。

 5、遇重大问题,在及时处理的同时,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6、认真做好校园内的电路、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雷雨天气的应急预案2021(四)

 为切实做好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师生安全工作,保证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安全。根据中心校的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xx小学关于做好恶劣天气下师生安全工作的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全体教职工要高度树立“生命无价,安全至上,责任如山”意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增强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取有效措施,将应对恶劣天气和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组织领导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

 组员:7名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分工:xx负责制订预案,负责宣传

 xx负责后勤保障

 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xxx恶劣天气安全知识教育,负责学生安全。

  三、恶劣天气范围: 大风、雷电、雨雪(中大)、冰雹等。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校舍安全检查。学校对校舍、围墙、厕所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安排专人每天巡查。尤其是恶劣天气时要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同时加强对校内电气线路以及各种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的检查,杜绝安全事故。取保暖防风措施,保证学生正常的活动及学习条件。

 2、加强安全教育。利用校会、广播等形式,加强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上下班期间发生各类事故,提高雨雪天气、大风天气师生安全意识。各班级对学生进行恶劣天气的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及时添加衣物,防冻防寒,预防感冒。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各班主任要利用校讯通、电话等通讯手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上放学途中的安全工作,及时了解学生迟到或未到校的情况及原因,要将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通知家长。

 4、加强值班,保障安全信息畅通。学校实行教师值日执勤,校长带班制度,要求值勤人员及班主任教师保证通信畅通,提前到校,确保能够及时报告和迅速应对各类突发。

 5、大雪天气,要组织人员及时清除校内道路的积雪,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提前准备好除雪所要使用的扫帚、推雪板、铁锹等工具,准备好地毯、纸版等防滑用品。

 6、如突遇灾害天气,必要时,学校可取停课、延迟上学时间、提前放学、临时放等措施,避免师生出现安全事故(取措施前,应提前通知家长)。

 我校师生要认真加强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做好恶劣天气下师生的安全工作。

江西省气象局的历史沿革

办公室

负责全局性会议管理和组织安排工作;负责气象科普的管理、组织协调;负责政务信息、文秘、机要、保密、目标管理、宣传、综合档案、信访、安全生产、外事、办公自动化工作;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工作;组织草拟综合性文件、报告、总结、及有关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检查、催办。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局后勤保障中心。 应急与减灾处(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服务发展规划、农业气象及专业气象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及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气象服务业务管理工作;组织突发公共气象保障工作;承担海南省突发公共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管理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管理。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台(预报服务部分)、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 观测与网络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布局规划;负责气象信息网络的规划布局和管理;负责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的管理、指导;按照职责权限审核气象台站调整;负责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业务管理;负责无线电频率管理;负责拟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 。 科技与预报处(气候变化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预报、气候预测业务发展规划;负责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气候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灾害性天气联防;负责气象科研工作的管理;组织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组织协调气候变化科学相关工作;负责气象资料开发应用的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台(预报业务及科研部分)、海南省气候中心、海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 财务处

组织编制全省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协调以双重财务体制为基础的气象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落实省级双重财务体制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国有资产、基本建设、财务、统计、购等管理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资金账户管理,监督部门各类资金支出情况,检查、分析部门各类资金使用效益;负责并指导基层气象台站建设规划;负责指导全省气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人事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人才发展规划;负责省气象局党组管理干部的任免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负责全省气象系统机构编制、劳动工资、保险、教育培训、职称评聘、人事档案、干部录用调配、考核、奖惩、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等各项人事改革和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局培训中心 。 政策法规处(海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

负责气象法规拟定及监督实施、规范性文件法核、气象行业管理、气球施放管理、防雷减灾管理、气象标准化管理和综合调研等工作;负责气象法制事务工作,监督指导、协调和管理全省气象执法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听证工作;负责防雷、施放气球人员资格认定的指导监督工作;负责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工作;承担省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防雷中心 。 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

负责全省气象部门效能监察、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党风政纪教育和党内纪律检查工作;负责干部违纪案件的查处和申诉工作;加强行风建设指导;负责组织全省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以及接待和处理群众对监察对象违纪违法的检举等来信来访工作 。 行政审批办公室

负责归口管理全省气象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统一组织安排资质、人影组织资格及其他气象行政许可(审批)的现场勘察、检测、检验、鉴定、专家评审、听证、培训、考核、认定等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气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实施办法、审批流程和审批程序及各项制度;统一调配并监督检查本部门有关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按照法定期限完成行政许可(审批)事务性工作;组织协调有关执法或管理部门对管理相对人遵守行政许可(审批)决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完成本部门与省政务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 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承担省局机关、直属单位党建工作;协助地方党委推进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指导市县气象局的党建工作;负责省局机关工会、妇女、共青团、青年、侨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和侨务工作,归口管理省级机关、直属单位生育工作;指导全省气象部门青年工作。承办省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具体工作;负责指导全省气象部门党建、群团工作;指导全省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指导检查全省气象部门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等工作 。 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负责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实;负责省气象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 海南省气象台

制作和发布全省范围内中期、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向省委、省、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所需的气象服务;为重点工程和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保障;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指导;开展天气预报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等工作 。 海南省气候中心

负责制作和发布气候、气候变化等预测服务产品和信息;承担气候应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大气环境评价、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工作;组织开展相关业务技术研究和开发;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 。 海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海南省气象档案馆)

负责气象信息网络建设和维护、气象信息传输与共享、气象信息网络实时运行和监控、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开发等工作;承担省气象档案馆的日常工作 。 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

负责全省气象装备保障业务与技术指导工作,负责气象计量检定、技术监督和技术保障工作;负责全省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运行监控、技术保障与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大气探测技术、方法的试验、研究工作 。 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负责发布全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负责全省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负责省级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发布;负责行业和专项气象服务;负责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公众满意度调查;负责气象节目制作、专业气象服务网站的管理和维护,负责市、县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指导;承担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建设、运行和维护;承担公共气象服务技术和产品研发;承担气象频道本地化管理实施工作;参与全省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规划制定;负责中国气象报记者站日常工作 。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农业气象中心)

负责制作和发布热带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卫星遥感等预测服务产品和信息;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负责气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 海南省防雷中心

负责雷电监测预警专业服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事故调查和技术鉴定、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防雷工程质量监督及竣工检测、防雷装置检测、雷电防护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等工作;向社会提供雷电防护技术服务 。 海南省气象局后勤保障中心

负责省气象局大院和永庄大院土地、办公用房和住宅的产权、产籍管理工作,房产、公共设备、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改造、修缮工作,饮食卫生、饮食安全和餐饮保障服务工作,水电、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环保、防疫、卫生、绿化等物业管理工作,节能管理工作;承担省气象局机关公务用车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户籍、生育管理工作;负责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海口市、区、街道有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及相关工作的协调、组织实施工作 。 海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负责省局机关、直属单位和有关单位资金往来、会计和税务业务;负责监督、审核各单位财务活动;承办各单位国有资产的财务核算工作;承担会计档案工作;承担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工作;承担财务核算软硬件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 。 海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承担海南省气象学会日常工作;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承担气象科普工作;承担《海南气象》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开展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民间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负责防雷、施放气球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考核及认定工作 。 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承担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承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的管理工作;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研究;收集、统计上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情况,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评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负责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作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和考核;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指导 。 海南省气象局培训中心

承担面授教育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承担在职教育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承担远程教育网的运行和监控管理 。 儋州市气象局 琼海市气象局 文昌市气象局 万宁市气象局 东方市气象局 五指山市气象局 澄迈县气象局 临高县气象局 定安县气象局 屯昌县气象局 琼中县气象局 昌江县气象局 白沙县气象局 乐东县气象局 保亭县气象局 陵水县气象局 海南橡胶气象台 海南农业气象大丰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保亭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南滨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东和试验站 海南农业气象西庆试验站

四川省气象局的直属单位

江西最早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设立九江海关测候所,属海关建制。1942年11月1日建立江西省气象台,属省建设厅建制,1949年3月裁撤。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西省气象机构为军事部门建制。1950年6月1日中南军区气象管理处在江西南昌建立第一所气象台,隶属航空站建制。1951年3月10日中南军区命令,各航空站建制的气象台、站改为省军区、军分区建制。1952年6月江西军区司令部设立气象科管理全省气象工作,卓剑雄任第一任气象科长。1953年11月全省气象机构由军事部门建制移交省人民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

1980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批转各级气象部门实行省气象局和地、市、县人民双重领导,以省气象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国家气象局第一步体制改革。1983年实行气象部门第二步体制改革,同年4月,江西省人民与国家气象局办理气象管理体制交接手续。

1996年6月14日,中国气象局批准《江西省气象部门机构编制方案》(中气人发[1996]50号)。省气象局机关设:办公室、业务发展处、科技教育处、财务处、人事劳动处、科技服务与产业处(与技术装备处合署办公)、科技教育处、机关党委(与思想政治工作处合署办公)、监察审计处、离退休干部管理处。省局直属事业单位设:江西省气象台(与省气候中心、省农气中心、南昌市气象局合署办公),江西省气象科研所、江西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江西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江西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江西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江西省人民挂靠省气象局的事业单位有: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西省减灾协会办公室(与省气象学会秘书处合署办公)。

2001年12月,经省研究决定,成立省减灾委员会,属省非常设机构,常设办事机构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气象局,与省减灾协会合署办公,省气象学会秘书处分开独立办公。2002年4月11日,经江西省人民批准,在南昌气象学校基础上设立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由省气象局领导。2004年8月14日,经江西省气象局、南昌市人民研究,决定组建独立的南昌市气象局,与江西省环境预报中心分离。

四川省气象台(西南区域中心气象台)职责

四川省气候中心职责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职责

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职责

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四川省专业气象台、四川省气象中心)职责

四川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职责

四川省气象培训中心职责

四川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职责

四川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职责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职责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职责

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职责

四川省防雷中心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