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风是根据什么起名的?

2.龙卷风与台风的区别

3.台风的路径受什么因素影响?谁可以详细科学说明?

4.有关台风的知识

5.台风形成原理详解

6.热带气旋包括哪些

7.天气系统类型有哪些?

台风预报系统_台风天气系统

台风眼,即台风中心,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从到中心风速逐步增加,然后迅速增加,但到了直径数十公里的中心区域内,风力迅速减小,降雨停止,出现了白天可看到阳光夜晚可见到星星的少云天空。

台风中心(台风眼)是热带气旋有的“眼”,气象学中称之为台风眼。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台风眼区:非常奇特,那里风力很小,天气晴朗,平均直径为40千米。

典型特征

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级以上强度),在深厚云区的中间,往往存在一个直径为几十公里,近似圆形的晴空少云区,称为眼区。在卫星云图上,眼区表现为密蔽云区中心附近的一个大黑点。眼区的一圈环状的云区称为云墙或眼壁。

眼区通常呈圆形,也有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形状,当热带气旋发展初期,眼区形状一般不规则,范围也较大;而热带气旋强烈发展时,眼区范围缩小呈圆形,并呈轴对称分布。

眼区基本上是晴空少云区,只在低层有少量层积云。眼区中心的气压最低,风速也很小,为微风或静风。而眼壁附近,风速急剧增大,达到极大值。 在台风眼中,常出现许多鸟群。这些被台风气流吹到台风眼区的无数海鸟找到了“避风港”,有时随着台风的移动而飞到很远的地方。

台风眼持续时间并不会太长,约一两个小时,平静会渐渐被狂暴再次取代。而且,片刻停歇所造成的错觉,会让你感到,重装上阵的台风,那气势更猛更烈更狂暴绝伦,犹如上古巨兽正倾尽全力,咆哮着要毁灭天地万物。

台风是根据什么起名的?

台风和飓风的区别:

1、台风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北太平洋西部生成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生成的热带气旋。

2、台风的测量单位是风力多少级或每秒多少米,飓风的测量单位是每小时多少公里、海里或英里。

3、台风一般发生在中日韩一带,飓风一般发生在美国。

从成因来看.台风和飓风的成因相同.都是在热带低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但不是所有的热带气旋都能发展成为台风或飓风,严格说来,只有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或飓风。

台风和飓风是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仅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称为飓风.只有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才叫台风。

台风到来时所带来的狂风暴雨往往能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人们为了便于预报、研究和区别不同时间出现的台风,对台风进行了命名。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是一种低气压天气系统,于热带地区离赤道平均3-5纬度外的海面(如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它移动主要受到科氏力及其它大尺度天气系统所影响,最终在海上消散、转化为温带气旋或在登陆陆地后消散。

登陆陆地的热带气旋可以造成严重的财产或人命伤亡,是天灾的一种。不过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不同的地区习惯上对热带气旋有不同的称呼。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习惯上称当地的热带气旋为台风,而大西洋则习惯称当地的热带气旋为飓风,其它地方对热带气旋亦有不同称呼,气象学上,则只有风速达到某一程度的热带气旋才会被冠以“台风”、“飓风”等名字。

热带气旋的特点:

1、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其它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主要是靠冷北水平面上的空气温差所造成。热带气旋登陆后,或者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失去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供应能量,而减弱消散或转化为温带气旋。

2、热带气旋的气流受科氏力的影响而围绕着中心旋转。在北半球,热带气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以顺时针旋转。

3、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负面影响

1、大风:飓风级的风力足以损坏以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破坏更大。大风亦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成非常危险。

2、风暴潮:因为热带气旋的风及气压造成的水面上升,可以淹没沿海地区,倘若适逄天文高潮,危害更大。风暴潮往往是热带气旋各种破坏之中夺去生命最多的。

3、大雨:热带气旋可以引起持续的倾盘大雨。在山区的雨势更大,并且可能引起河水氾滥,土石流及山泥倾泻。

间接破坏

1、疾病:热带气旋过后所带来的积水,以及下水道所受到的破坏,可能会引起流行病。

2、破坏基建系统:热带气旋可能破坏道路,输电设施等等,阻碍救援的工作。

3、农业:风、雨可能破坏鱼、农产物,引致粮食短缺。

4、盐风:海水的盐分随著热带气旋引起的巨浪被带到陆上,附在农作物的叶面可导致农作物枯萎,附在电缆上则可能引起漏电。

热带气旋盛行地区:

1、北太平洋西部:包括南海,影响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及海南、台湾;菲律宾、韩国、日本、越南、太平洋上各岛,间中也可以影响泰国及印尼。每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国的沿岸是全球最多热带气旋登陆的地方;而每年也有六至七个热带气旋登陆菲律宾。

2、北太平洋东部

第二多生产热带气旋地区,影响地区包括墨西哥、夏威夷、太平洋上岛国,罕有情况下可影响下加利福尼亚,及中美洲的北部地区。

3、北大西洋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每年生成数目差距很大,由一个至超过二十个不等,每年平均大约有十个生成。主要影响美国东岸及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墨西哥及加勒比海各国,间中影响可达委内瑞拉和加拿大。2005年的飓风文斯更以热带低气压的强度登陆西班牙,是有纪录以来唯一一个登陆欧洲的大西洋风暴。

4、南太平洋西部主要影响澳大利亚及大洋洲各国。

5、北印度洋

包括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主要在孟加拉湾生成。北印度洋的风季有两个巅峰:一个在季风开始之前的4月和5月,另一个在季风结束后的10月和11月。影响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国,有时更会影响阿拉伯半岛。

6、南印度洋东部

影响印尼及澳大利亚西部。

7、南印度洋西部主要影响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坦桑尼亚、科摩罗和肯尼亚等地。

龙卷风与台风的区别

说到台风,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比如大家熟悉的台风“鹦鹉”、“米克拉”、“黑格比”、“利奇马”等。台风具有较强的破坏力,有的台风在登陆之后会给民众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以及产生一定的人身安全问题。

那么台风究竟是什么,又是根据什么去取名的呢?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强大的热带天气系统。台风大部分都产生在热带洋面上,当海洋面的温度等于或大于26.5摄氏度时,台风才可能会产生。

在我们国家,把热带气旋根据风速的大小划分成为了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到12级或者以上的才可以被称为台风(有的人会称台风为“暴躁男孩”)。台风细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超强台风,强台风以及台风,风速依次为≥16级、14级~15级、12级~13级。

台风在古代被叫作飓风,而在现代则有了不同的称谓。其实在2000年以前,世界各地对于台风的命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后来为了方便记录和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决定用统一的方式对台风进行命名。

19年的时候,世界气象组织开了一次座谈会,这次会议决定通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用具有亚洲特色风格的名字来对台风进行命名。有关部门指定14个成员国和地区,分别提供10个名字,共计140个名称来给台风依次命名。

产生的台风按照这个顺序表依次用其中的名称,然后循环进行使用。所以也就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个“名称”的台风使用了多次。说到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些台风的名称会被除名。

至于为何要除名,则是由于该台风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或者导致民众出现巨大的财产损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所以需要除名。比如说之前的台风“海燕”,因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终被除名。不过除名之后,会有新的名称“替补上场”,“海燕”,就被替换成了“白鹿”,因此台风名称始终保持在140个。

台风的确具有很大的破坏力,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但是台风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台风能够给人类带来一些淡水,可以有效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荒,让人类受益。

台风的路径受什么因素影响?谁可以详细科学说明?

龙卷风和台风的具体区别:

1、龙卷风是小尺度天气系统,台风是大尺度天气系统。

2、龙卷风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北半球台风只能逆时针旋转。

3、龙卷生命史只有几小时,台风则为几天—十几天。

4、龙卷风力比台风更大,破坏力更强,但破坏范围小。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损失等。

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

扩展资料:

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产生气旋的同样过程,形成龙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龙卷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台风

有关台风的知识

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很多。

总体来说,台风沿着大尺度引导气流移动。比如:在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里向西移动。

我们可以把台风看作一个大型流场中的较小的涡旋,来分析它的受力情况。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力的作用:

1、气压梯度力:大尺度的气压场形成的力

2、地转偏向力:台风作为整体,由于地球自转,台风移动受到的力。

其方向和台风的移向垂直,并指向路径的右方。

3、台风的内力:是台风涡旋本身的流场结构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产生的。 北半球指向北偏西,南半球指向南偏西。

这在气象里常称为(广义)Beta漂移,是地转参数随纬度变化形成的。

影响台风的主要天气系统:

台风所受的外力主要是周围大型气压场的分布所决定的。在作台风路径预报时,首先要考虑环境天气系统的配置和演变,同时,再考虑内力作用。在环境天气系统中,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台风移动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系统,此外,西风带系统、热带和赤道天气系统以及多台风的同时存在,都能够直接影响台风的移动路径。同时,这些系统还能通过对副高的影响而间接地影响台风的移动。以下主要讨论副高及西风槽脊的动态和配置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1、副热带高压对台风移动的影响:

1)、副高脊呈E--W带状且较强,则台风将西行且路径稳定。

2)、副高出现一脊南伸时,则台风西进中将有较大偏北成份。

3)、副高减弱东撤:

A、北方有深厚西风槽东移迫使副高东撤。

B、副高本身的周期性东退。

C、副高减弱以致断裂。

则处在副高西南侧的台风将转向北上,然后在西风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下朝E--NE移动。

2、西风带波槽脊的变化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移动较快的西风带短波槽脊对台风路径并没有什么严重影响,而强大的西风带长波槽脊的演变对台风的移动有相当的影响,甚至出现异常路径。

1)中高纬环流为纬向型且副高强而稳定时,则台风多W--NW路径。

2)中高纬为径向型且西风带有长波槽发展东移,将迫使副高东撤,则台风将在副高西边西风槽前转向北上,然后向E--NE移动。

3)当西风长波槽出现急剧调整时,会引起副高突变,则台风路径会出现异常。

3、双台风相互作用

有相互吸引、排斥,互旋等作用

参考:://zhidao.baidu/question/110082354.html

4、东风波的作用

东风波对台风疑难路径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东风波内形成的台风,二是由东风波西移叠加在其南侧的台风上。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台风路径偏离常规的引导气流,向比较偏北的方向移动,并可能穿越副高,从而形成了台风疑难路径。

部分内容网络上拷贝修改的。敲字太累了!

台风形成原理详解

1.什么是台风?

台风实际上是强烈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象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愈靠近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愈低,风力愈大。但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如台风,其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即台风眼。

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和11级风力的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它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

热带气旋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因其发生频率远高于地震灾害,故其累积损失也高于地震灾害。1991年4月底在孟加拉国登陆的热带气旋曾经夺去了13.9万人的生命。我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危害最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其造成的年平均损失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象9417号台风那样的登陆强热带气旋,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2.什么是台风路径?

从太空往下看,台风就像是一个正在旋转的陀螺,这个虚拟陀螺的尖顶在移动过程中的轨迹,就是台风路径。纵观台风历史,台风路径多种多样,还没出现过路径相同的台风。

造成台风路径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台风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受到复杂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说大气环境是一个大调色盘,刚生成的台风就像一张画布,在运动的过程中被大气涂上不同的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路径。目前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出生在西太平洋上,其常见路径有:

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他周围的基本气流很弱,这时候台风中心的移动主要是内力运动,方向往西北。由于遭受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深厚的偏东气流会引导台风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一直到广东西部沿海、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陆,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海南、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经常在春、秋季发生。

西北移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东部海域生成后,会遭遇一股轴线是西北向东南的南风,台风在这股深厚气流的引导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经巴士海峡登陆台湾,再穿过台湾海峡向广东东部或者福建沿海靠近,在台湾、福建、广东等一带沿海登陆。如果台风的起点纬度较高,就会穿过琉球群岛,在我国浙江、上海、江苏一带沿海登陆,甚至到达山东、辽宁一带。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台湾省、广东省东部和福建省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见于7月下半月到9月的上半月。

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海上遇到西太平洋副高或西风槽的阻挡,就会转向东北,向朝鲜半岛或日本方向移去。这种转向台风又可以分为三类:东转向、中转向、西转向。其中的西转向类,特别是到了近海才向西转的台风,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移去,路径呈抛物线状,这也是最常见的路径。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只是转向点的纬度因季节而异,盛夏在最北,春季在最南。

特殊路径。当台风所处的环境形势变化很快,或是海上有多个台风相互影响时,台风的移动路径会变得比较怪异,这就像陀螺在旋转时受到外力的影响,中心将作一气旋式圆弧运动。当这种运动正好和原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就会导致台风的停滞和打转,如果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平衡,便会左右摇摆,像一条运动的蛇一样。这样的移动路径很复杂,也更难以预测,所以更容易成灾。如发生在2001年的台风"百合",其移动路径就是一种特殊路径,生成以后,就像一条蛇缓慢地在台湾的北部海面原地转了一圈半后,在台湾宜兰附近登陆后,肆虐了44个小时又窜到台湾海峡,最后在潮阳、惠来再次登陆,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极大的损失。"百合"台风历时14天,3次加强为台风,3次减弱为热带风暴,其怪异路径给人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我国气象部门十分重视台风的监测工作,台风的移动路径更是监测的重点。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由于海洋的范围大,无法监测到台风的生成及移动,往往要等到台风靠近船舶和陆地后,才发觉它的存在。20世纪60年代,从气象卫星投入业务使用之后,每一个台风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它的移动路径就完全逃不过卫星的眼睛,从那时起,气象部门就没有漏测、漏报过一次台风的消息。

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为台风的观测和预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1980年以来,对在我国登陆的台风,气象部门基本上都能做出正确的台风预报。随着卫星遥感、雷达探测及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台风的监测预报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台风路径就将在人们的掌握之中。

热带气旋包括哪些

台风形成原理详解: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在海洋上形成并随着大气环流演变。

台风形成的主要原理是海洋的热量供应和大气的垂直热空气运动。当海洋表面温暖、湿度较大时,热量会从海洋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比冷空气更轻,在升空过程中会产生对流运动,形成云团。云团在强大的天气系统影响下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台风。

扩展资料

1.热带海域供应热量:台风的形成离不开热带海域的热量供应。热带海域的水温通常较高,这是因为赤道附近太阳辐射直接作用于海洋表面,使得海水温暖。当热带海域水温高于26摄氏度时,海水开始蒸发,释放大量的潜热。这些潜热将热量转化为水蒸气,为台风增加能量。

2.大气环流条件:台风形成还需要特定的大气环流条件。在热带地区,季风和副高是主导天气的两个因素。季风是指夏季海洋和陆地间温暖气流和冷空气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环流,而副高则是指高压系统在热带地区移动形成的环流。当季风气流和副高环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稳定的大气环流条件,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水汽和对流的发展:当热带海域的水温高于26摄氏度时,海水开始剧烈蒸发,释放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上升到大气中,形成云团。云团中的水蒸气进一步冷却凝结,释放出潜热。随着潜热的释放,云团内部的空气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使得云团逐渐增大、发展成熟。

4.台风的形成:随着云团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大气环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空气从云团底部上升,并形成一个中心低气压区。

周围的空气会被向心力拉向低气压区,形成螺旋状的气流,即台风的眼墙。眼墙是台风最强风力区域,同时也是降水最集中的区域。随着台风发展壮大,中心低气压会进一步下降,同时风力也越来越强。

5.台风的演变:一旦台风形成,它会沿着特定的路径移动并演变。台风的路径受到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通常会在海洋上移动几天,然后接近陆地,在陆地上减弱并解体。不同的大气环流和地形条件会导致台风路径的差异,有些台风会直接袭击沿海地区,有些则会转移到内陆或遇冷减弱。

综上所述,台风形成需要热带海洋的热量供应,特定的大气环流条件以及水汽和对流的发展。一旦台风形成,它会经历演变过程,沿着特定的路径移动,并受到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了解台风形成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台风的到来。

天气系统类型有哪些?

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热带气旋简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即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中尺度或天气尺度的暖性气旋。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我国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为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热带气旋是生成和发展于热带海域的暖性气旋系统。产生于西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及其临近海域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typhoon);产生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被称为飓风(hurricane);产生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可能被称为气旋风暴(cyclonic storm)或简称为气旋(cyclone)。

广义上热带气旋的定义对气旋的强度没有要求,即无论热带气旋处于其生命史中的任何阶段,在广义上都可以被称为热带气旋;狭义的热带气旋仅包括处于发展和成熟阶段的强盛气旋,按中心最大风速,其强度必须超过气旋分级系统的最低标准。

例如在大西洋,只有1分钟持续最大风速超过120km/h的气旋系统会被分类为严格的热带气旋,即飓风,低于该标准的暖性气旋会被归于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和热带风暴

与热带气旋相近的概念包括亚热带气旋(suropicalcyclone)和温带气旋(extratropical cyclone)。作为区别,温带气旋是存在于中高纬地区的冷性气旋,可生成于海洋或陆地,且在多数情况下由斜压不稳定发展形成并伴随锋面出现。

亚热带气旋是一类介于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之间的天气系统,其成熟期的形态接近于热带气旋但在动力学上具有和温带气旋相近的冷核(coldcore)结构。

作为联系,热带气旋进入温带洋面后有机会转变为温带气旋,温带气旋在少数情形下也可变性成为热带气旋。亚热带气旋在进入热带洋面并转变为暖核(warmcore)结构后会被识别为热带气旋,但当热带气旋通过亚热带洋面时,只要其暖核结构不变,就不会被识别为亚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包含大量不稳定能量并可能成为气象灾害,登陆的成熟期热带气旋带来范围显著的破坏性强风、大量降水并伴随有风暴潮、雷暴等次生灾害。

存在于洋面的热带气旋是航运业的重大威胁。现代业务天气预报能够通过卫星遥感识别和观测热带气旋并结合数值天气预报对其发展和移动进行预报和预警。WMO的主要成员会对各海域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并面向公众发布信息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

天气系统,是一个动词,指的是空气水平方向的流动和垂直方向的升降。它包含以下四种分类:

(1)冷锋。冷气团冲向暖气团,将原来较为温暖的气团抬升。

(2)暖锋。暖气团主动出击,跑向冷气团,但自身质量太轻盈,被迫飘在冷气团的上面。

(3)气旋。“旋”即漩涡,气旋指的是一个低压漩涡,将空气向漩涡内部旋转,例如台风。

(4)反气旋。高压漩涡,将空气从漩涡的中心抛出。

天气系统含义

对天气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流场、气压场、温度场和湿度场上的特定系统,或特定天气现象。在流场上有波、气旋、反气旋、切变线、辐合带、台风、急流、飑线、龙卷等;在气压场上有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等。

在温度场上有气团、锋等;在湿度场上有干区、湿舌、露点锋等;诸气象要素场相结合的有冷高压、热低压、冷槽、暖脊、能量锋等;特定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有雷暴、雹暴、云团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天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