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黄河的任何资料

2.陕西哪里好玩

陕西黄陵县天气预报_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天气

庙会、灯会、滑雪闹新春 芙蓉园新春祈福庙会

芙蓉园第三届中华新春祈福庙会。时间:2008年2月6日~2月21日 (即农历丁亥年腊月三十至戊子年正月十五)。

西安城墙新春灯会

2008年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时间:2008年2月4日~3月4日每晚18:00~22:00,灯会分掌灯、悬挂春联、猜灯谜、话灯联、闹元宵等几个部分组成。2008年西安城墙新春灯会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利用现代科技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来重组唐上元灯会的规模和阵容,以万盏花灯串联起勿幕门、朱雀门、南门、文昌门、和平门线,恢弘的气势表现泱泱盛唐风貌。票价:2月4日~2月19日,2月23日~3月4日门票:成人30元,儿童15元;2月20日、21日、22日三天门票:成人40元,儿童15元。

秦岭野生动物园动物庙会

秦岭野生动物园2008年西安动物庙会,正月初一至十五。庙会期间,有民俗民风工艺绝活展示,关中风味的各种小吃和原生态风情歌舞、驯兽杂技以及动物表演等。

华清池游园

华清池正月初一至十五游园赠年历;正月初四至十五欢天喜地游园庆春节;正月十五芙蓉湖前共祈福。有渔阳鼓、挑选皇位、登基大典、歌舞升平、天下太平、秦腔表演、祈福活动等内容。西安市民凭可享受门票优惠。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登骊山,过大年,拜老母,祈安康!初一至初七期间,市民凭有效证件门票5折。

翠华山滑雪

堆雪人、看雪景、坐雪圈、滑雪,到翠华山滑雪,届时还有长安民俗表演等活动。时间:正月初一至初七,游客可在西高新乘905路旅游专线车或明德门城南客运站乘401路旅游专线车直达。

秧歌、社火、秦腔助兴 周至县体育大拜年

周至县,正月初一至十六,将举办体育大拜年;秧歌赛;书画展;灯展。大年初一地点:楼观台,活动内容:免费游园;祭拜老子,烧新春第一炷香;登高。农历二月初十是老子诞辰,每年都有民间组织的楼观古会,活动内容有民间戏曲、道家及民间祭拜活动、道家养生保健及武术表演和具有强烈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等活动。门票:淡季35元(12月、1月、2月),旺季55元(3月~11月)。

未央湖新春游园会

未央湖游乐园新春游园会,2008年2月6日~2月12日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六),有专项展出、民俗表演、喜庆锣鼓,戏曲与综艺演出。门票:20元。

户县新年祈福

户县,新年祈福活动,正月初一至初七,地点:草堂寺,门票:20元(正月初一免费)。正月初一至十五,东韩村喜庆锣鼓社火闹新春。

临潼区秦兵马俑服务区秦俑村,主要有形式多样的民间社火表演、住农家院、吃农家年饭,体验农村生活。

蓝田县水陆庵古会

蓝田县,水陆庵古会,正月二十三至正月二十五,地点:水陆庵,内容:育经、参拜、歌舞,门票:8元。华胥龙头节,时间:农历二月初二,地点:华胥镇,内容: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仪式、秦腔演唱。

高陵县迎新春锣鼓

高陵县,迎新春锣鼓社火大表演,活动内容:2月19日(正月十三):湾子乡、榆楚乡、泾渭镇、耿镇;2月20日(正月十四):张卜乡、通远镇、鹿苑镇;2月21日(正月十五):长、庆、姬家管委会(邓家塬锣鼓)、崇皇乡(船张“芯子”、绳刘“舞龙”、高墙“高跷”、坡吉“旱船”);活动时间:2月19日(正月十三)到2月21日(正月十五)每天上午11时开始。

陕西省全省活动

戊子闹新春,过年七天乐。日前,从陕西省文化厅了解到第一手的2008年省直、各市和重点县(市、区)春节文化活动安排,全省各地迎新活动可谓是内容丰富、异彩纷呈。

省直:省乐团正月初五至十五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举办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

省美术博物馆举行馆藏展览《天开景运》;

省图书馆正月初四、初五下午2:30在少儿分馆播放动画片《鬼马小精灵》和《小飞侠》。

陕西省歌舞剧院在春节期间在陕歌大剧院演出5场《仿唐乐舞》,正月十五在西港地产举行交响乐演出。

西安市

西安市:正月初一至十五在西安市群众艺术馆举行“迎新春书画作品展”;

正月初三至初五在西安图书馆举行图书馆天禄讲坛活动。

户县:正月初八至十五在县农展馆举办“庆祝户县农民画诞生50周年精品展”。

蓝田县:正月十三在体育场举办新农村新农民锣鼓大赛;正月十四在县文化广场举办“庆元宵、迎奥运”走进蓝田演唱会。

阎良区:正月初七至十三举行锣鼓秧歌巡街演出;

正月十四在千禧广场举行锣鼓秧歌大赛。

碑林区:正月十五在边家村文化宫举行闹元宵文艺演出。

高陵县:正月十三至十五举行锣鼓、民间社火场地及行进表演;

正月十三在县**院举行高陵·长庆之夜元宵节晚会。

长安区:正月十三至十五在长安广场举行秦腔戏曲演唱会。

临潼区:正月初一在陕鼓社区举行民间社火表演;

正月十三在临潼剧院举行综合文艺晚会。

灞桥区:正月初十在区文化宫举办灞桥、周至书画作品联展。

雁塔区:正月十三、十四在大明宫分别举办“与奥运同行”锣鼓赛和秧歌大赛。

莲湖区:正月初一在远东社区举行喜庆秧歌巡回表演;

正月十三至十四下午在城隍庙举办文化庙会。

未央区:正月初十举办民间艺术展演;正月十二在区礼堂举办“和谐未央颂”综艺慰问演出。

新城区:正月十四在新春广场举办喜迎奥运新春社区腰鼓比赛。

周至县:正月初十四至十五举行乡镇秧歌队进城表演。

咸阳市

咸阳市:正月十三在红螺湾举办“百花闹春”文艺界联欢晚会;

正月十四至十五在图书馆举办迎新春民俗剪纸展和迎新春灯谜晚会。

秦都区:正月初九在中华广场举办群众性文艺汇演。

兴平市:正月十五在各乡镇举办元宵文化活动。

武功县:正月十四在生态公园举办焰火晚会,在县城新区举办健康秧歌社火表演;

正月十四县城中心广场举办迎新春秦腔大乐园。

泾阳县:正月初一在宾馆礼堂举办春节综合文艺晚会;

正月初四在文庙广场举办春风秦韵贺新春广场演出。

三原县:正月初八至十五在人民广场、城隍庙广场、秦原市场举办数字化**放映展。

礼泉县:正月十三至十四在县什字举办焰火晚会和皮影晚会,在县什字举办焰火晚会。

乾县:正月十三在县城第一广场举办夕阳红演唱会;

正月十四至十六在县工人俱乐部举办灯谜晚会;

正月十四在县城主要大街举行社火、锣鼓表演。

永寿县:正月十三至十五在县城广场举办民间社火、秧歌表演。

彬县:正月十三至十五在广场举办秦腔晚会;

正月十五在文化馆举办焰火晚会和元宵灯谜晚会。

长武县:正月初八至十二在宣传文化中心举办迎新春书画展览;

正月十二至十五在全县各街道举行社火表演。

淳化县:正月初九在县人民广场举办书画摄影展、**展演。

旬邑县:正月十一至十五举行“古幽之春”万人灯谜有奖兑猜活动;

正月初十至十五在县文化馆举办迎奥运摄影书画展。

宝鸡市

宝鸡市:正月初九至十三在解放**院举办秦腔、话剧、豫剧、综艺晚会专场;

正月十四在经一路社区举办“迎新春”书画展;

正月十五在市区举行社火游演活动;

正月十六市举办慈善之光大型文艺晚会。

金台区:腊月二十七举办新春团拜会文艺演出;

正月十二在行政中心广场举办新春锣鼓大赛;

正月十四至十五举行举办秦腔晚会。

渭滨区:正月初一至十五在晁峪乡地区进行秧歌巡回游演;

正月十三至十六在晁峪乡新安村举办大型秦腔历史剧演出;

正月初八至十二在马营镇明星村举办迎新春秦腔戏剧演出;

正月十三至十六在马营镇郭家崖村举办秦腔晚会;

正月十三在石鼓镇大院举办**晚会;

正月十四至十六在炎帝园广场举行文艺表演及秧歌表演;

正月十四在百合花城广场举办夕阳红舞蹈歌咏表演。

陈仓区:正月十二至十三举办“新陈仓·迎奥运”陈仓区首届秧歌舞大赛;正月十四至十六举行“和谐奋进新陈仓”民间社火游演;

正月十四在虢镇阳光广场举办秦腔演唱会。

凤翔县:正月初一至十六在六营村举办泥塑绝活大赛;

正月十六举办元宵节灯谜展活动。

岐山县:正月十四至十六在各乡镇进行社火联欢游演;

正月十六至二十一举办民间艺术品展览。

扶风县:正月十三在县城新区举办第八届迎新春焰火晚会。

眉县:正月初八至十五在各乡、镇放映十六场数字**。

陇县:正月十五举办大型社火游演、“和氏之夜”大型焰火晚会。

千阳县:正月初八至十五在县文化广场举办迎新春书画展;

正月十一至十五举办“十一五”全县各项成果展;

正月十四在县影剧院举办青年歌手大赛。

凤县:正月十二至十三举行社火游演;

正月十四至十五在县文化馆举办灯谜晚会。

太白县:正月十四至十六在百合广场大举办型灯谜、灯展活动;

正月十五在县剧院广场举办青年歌手大赛(决赛)。

麒游县:正月十三在县文化广场举办综艺晚会;

正月十四至十五在县文化广场举办秦腔大赛;

正月十五在青莲山广场举行焰火晚会。

渭南市

渭南市: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十五市秦腔团、市**公司组织送戏、送**下乡活动。

临渭区:正月初九至十四组织送**和送戏下乡活动。华县正月十三、十四在华州大剧院举办数字化**展映和皮影展演。

华阴市:正月初六至十一在玉泉广场、中心广场和西岳广场举行戏曲、社火、秧歌表演。潼关县正月初一至十四开展春节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

大荔县:正月初九至十四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民俗展演、大型灯谜晚会和锣鼓、秧歌表演。

澄城县:正月初一至十四在商贸广场举办大型迎春文艺晚会;

正月十三至十四在城区主要街道举办民俗、书画、摄影展览。

合阳县:举办民间工艺品展览(面花、剪纸、刺绣、石雕等。

韩城市:在人民剧院举办大型迷胡剧《清风牌》巡演,在市文化馆举办新春征联大赛活动。

白水县:正月十三至十四在县城广场举办“庆元宵、迎奥运”广场文化活动和灯谜游园活动。

富平县:正月初九至十四在县城主要街道进行社火、秧歌表演。

铜川市

铜川市:正月初九至十五在华天商业大厦举办春节广场文化活动。

铜川矿物局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十五举办元宵节花灯展。

王益区:正月初八在方舟广场举办迎新春群众文化活动;

正月十一至十五举办“庆新春、闹元宵”群众文化展示活动。

宜君县:正月十三至十五在县城中心广场举办民间美术展览和广场文艺演出活动。

耀州区:正月初一、十五在永安广场、华原广场举办广场文艺表演。

延安市

正月初七至十五每天下午1时至3时在延安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举行戏曲公演;

正月初九至十二每晚7时至10时在市区各社区和周边乡镇为群众公映24场优秀影片;

正月十五上午举行元宵节秧歌展演;

正月十三至三十在延安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民间艺术展览。

榆林市

榆林市正月十二至十五日在榆林古城步行街举行民俗文化展演;

正月初五至十五日在榆林市新建路举行秧歌展演;

元宵节在榆林东山举行焰火晚会。

神木县正月初九至二十一在影剧院举行戏剧公演;

正月十四至十五举行灯谜活动和焰火晚会。

府谷县正月十二至十八在河滨公园举办大型灯展;

正月十四至十六在体育场举行戏剧演出。

佳县正月十一至十四在剧院举行陕北说书演出;

正月十四在工会俱乐部猜灯谜活动。

定边县正月初十至十五举行秧歌巡演。

靖边县正月初八至十四在体育场举行戏曲展演和**放映;

正月初八至二十在文化艺术工作室举办书画展览。

子洲县正月初八在广场举办广场大家唱活动。

米脂县正月十五在体育场举办唢呐吹奏;

正月初十至十五在步行街举办米脂风情摄影展。

吴堡县、绥德县和横山县在正月十五举办灯展、秧歌、**放映等活动。

汉中市

汉台区正月初一至初六在海兴广场举办春节文艺表演活动,同时在文化馆举办戏剧、歌舞和民间艺术表演。

南郑县正月初三至初五在县体育场举办文化广场戏剧汉调桄桄公演;

正月初一至初六调集8个乡镇民间艺术轮流在街头巡演;

正月十五举行元宵节焰火晚会。

略阳县正月初二在东门广场举办狮子龙灯闹新春活动;

正月初七在县大院举办精品荟萃文艺汇演。

洋县正月初八至十五组织安排各乡镇、社区单位文艺、民间社火进城巡演。

城固县正月初五至十四举行全新文艺调演。

西乡县正月初一至初三举办少儿书画、器乐比赛。镇巴县深入城镇社区、乡镇为群众举行贺新春文艺表演。

安康市

汉滨区:腊月二十五至正月十二在金州广场举办第十届民间艺术展演,在中心广场举办农村**优秀影片放映活动,在汉滨区大河镇举行文艺演出。

镇坪县:腊月二十五至正月十二举办送文化下乡、民间社火展演和焰火晚会等。

宁陕县: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一举行优秀节目展演专场晚会、民间社火及元宵灯谜晚会。

白河县: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在各乡镇开展莲船、舞龙、女子秧歌舞和烟火表演等活动。

石泉县:大年三十至正月十四举办民间社火闹新春大型展演活动及春节晚会。

县: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举办广场迎春晚会、元宵灯谜晚会等。

平利县:举办观灯猜谜和民间文艺汇演等活动。

太多了,看你要去陕西哪个地方了。每个地方都有好玩的地方啊。你最好下去爱自由看看,旅行网上有很多信息的。

://.sxtour/portal/index/index.html

://baike.baidu/view/6510.htm#8

特色产品

兵马俑,唐三彩,青花瓷器,剪纸,青铜器,石雕

地方风味

西凤酒、桂花稠酒、杜康酒,肉夹馍、饸珞面、水晶饼、火晶柿子、临潼石榴、羊肉泡馍、蒲城蒸馍、岐山臊子面、五香驴肉、蓼花糖、小米、陕北红枣、炸油糕、汉中米皮、凉粉、黑米、猕猴桃、富士苹果

风景名胜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渭河南岸。昔日不少帝王以渭河流域为根据地。秦始皇统一中原,也靠这里供应粮草和马匹,这片土地因而号称“八百里秦川”,又因东有潼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金镇关,所以又称为关中平原。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平原成为“四塞之国”,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兵家重地。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秦川八百里得天独厚,既得渭河灌溉,又有秦岭留住热风,因此热量充沛,土地青葱。当地人喜欢歌唱:“烙饼当锅盖”、“好女不嫁外”,说的是米麦好,女儿也不愿离乡了。

关中盆地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陕北山地

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

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旧址、南泥湾旧址,吴旗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陕南山地

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

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的富集区。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阶地。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陕西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延安革命遗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至宋 汉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兴教寺塔 唐 西安安区

西安城墙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汉至近代 西安市

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铜川市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丰镐遗址 周 西安安区

阿房宫遗址 秦 西安市

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 西安市

大明宫遗址 唐 西安市

黄帝陵 黄陵县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临潼区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 西汉 兴平市

霍去病墓 西汉 兴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礼泉县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唐 乾县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唐 咸阳市

陕西境内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旧址 1936年 西安市

蓝田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蓝田县

周原遗址 西周 扶风县、岐山县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韩城市

陕西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 子长县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1937-1946年 陕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县

钟山石窟 北宋 子长县

昭仁寺大殿 唐 长武县

西岳庙 明至清 华阴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遗址 东周 凤翔县

秦咸阳城遗址 战国至秦 咸阳市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唐至元 铜川市

长陵 西汉 咸阳市

杜陵 西汉 西安安区

桥陵 唐 蒲城县

陕西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

郑国渠首遗址 战国 泾阳县

魏长城遗址 战国 华阴市、大荔县 、韩城市

统万城遗址 十六国 陕西省靖边县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唐 麟游县

灞桥遗址 隋-元 西安市

华清宫遗址 唐 西安市临潼区

武侯墓 三国 勉县

泰陵 隋 咸阳市

永陵 西魏 富平县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县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县

西安钟楼、鼓楼 明 西安市

水陆庵 明 蓝田县

延一井旧址 清 延长县

陕西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甜水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荔县

花石浪遗址 旧石器时代 洛南县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县

康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安市

栎阳城遗址 战国至汉 西安市

京师仓遗址 西汉 华阴市

良周遗址 秦、汉 澄城县

东渭桥遗址 唐 高陵县

玉华宫遗址 唐 铜川市

西汉帝陵 西汉 咸阳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

三原城隍庙 明 三原县

鸠摩罗什舍利塔 唐 户县

公输堂 明 户县

仓颉墓与庙 明、清 白水县

泰塔 北宋 旬邑县

香积寺善导塔 唐 西安安区

西安城隍庙 明、清 西安市

白云山庙 明、清 佳县

八云塔 唐 周至县

泾阳崇文塔 明 泾阳县

彬县寺塔 北宋 彬县

韩城普照寺 元 韩城市

韩城文庙 明 韩城市

韩城城隍庙 明 韩城市

党家村古建筑群 明、清 韩城市

耀县文庙 明 铜川市耀州区

澄城城隍庙神楼 明 澄城县

镇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阳宫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户县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县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 洛川县

杨家沟革命旧址 1947~1948年 米脂县

陕西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岗寺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汉 南郑县

石峁遗址 新石器时代 神木县

石摞摞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佳县

李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乡县

北首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宝鸡市

东龙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 商洛市

横阵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阴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涧县

梁带村遗址 周 韩城市

杨家村遗址 周 眉县

法门寺遗址 南北朝至清 扶风县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县

秦东陵 秦 西安市

张骞墓 汉 城固县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伦墓和祠 清 洋县

精进寺塔 唐至宋 澄城县

长安圣寿寺塔 唐 西安市

长安华严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寿圣寺塔 唐 合阳县

昭慧塔 唐 高陵县

开明寺塔 唐 洋县

大秦寺塔 宋 周至县

太平寺塔 宋 岐山县

武陵寺塔 宋 永寿县

神德寺塔 宋 铜川市

法王庙 宋至清 韩城市

北营庙 元 韩城市

五门堰 元 城固县

吴堡石城 明至清 吴堡县

周公庙 明至清 岐山县

榆林卫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张良庙 明至清 留坝县

扶风城隍庙 明至清 扶风县

玉皇后土庙 明至清 韩城市

玄武庙青石殿 明 合阳县

庆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阳文庙 明 咸阳市

盘龙山古建筑群 明 米脂县

姜氏庄园 清 米脂县

丰图义仓 清 大荔县

灵岩寺摩崖 汉至民国 略阳县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县

杨珣碑 唐 扶风县

万安禅院石窟 宋 黄陵县

易俗社剧场 民国 西安市

渭华起义旧址 1927年 华县

吴旗革命旧址 1935年 吴起县

保安革命旧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县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3-11月是旅行陕西的最佳时间,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3-5月份,总体来说气候不错,但一定要注意天气预报,别在陕北和关中碰上风沙天气,否则你找旅馆时开口就会问能不能洗澡。而且,如果你看黄河的话,这个季节正是黄河的枯水期,她会比较纤细,不过看壶口瀑布倒是不用太担心,涓涓细流在这里都能发出激昂的咆哮。

6-8月份,如果你是去关中以及陕南一些地方,可以消夏避暑,如果去陕北徒步,那就要带好齐全的防晒用品、墨镜、足够的水、换洗衣裳,在大太阳底下,老实说,有些自虐。

8-11月份是黄金季节,要注意的就是天气有些转冷,昼夜温差会加大。

另外,冬天除了冷点,也没其它麻烦,尤其过年期间有许多民间庆祝活动,是看安塞腰鼓、洛川鼙鼓、宜川胸鼓和陕北秧歌的最好时候。

陕西真的很美。陕西人民热情好客!

今晚看了湖南卫视的中华经典诵读-端午《我们的节日》,又让我很深的触动,因为这个节日很不一样。从来没有这么深深的感受过这个节日。为感念屈原士大夫而延续的端阳节,向来被视为中华民族自省团结的节日,是作为爱国节来对待的。尤为是在今年这特殊的时候,我们更是要感念先辈,发愤图强。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今晚节目朗诵了很多古今的诗词,再听来,每一首都比往日听时更激荡我的内心。

屈原士大夫啊,你可曾看到。在经历数次劫难的中华民族,都会在苦难中奋起团结。犹如涅盘的凤凰再生。今次虽然灾区的亲人们还在苦难当中。可是全国人民都凝聚到一起来了。

虽然今年天灾人祸都向我们袭来,我们不怕,由您的精神指引。我们会坚强会努力。会团结起来。

相信,我们国家会渡进劫波的。否极泰来,多难兴邦。

请您注视着我们吧,看到我们民族和国家复兴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吧。

关于黄河的任何资料

太多了,看你要去陕西哪个地方了。每个地方都有好玩的地方啊。你最好下去爱自由看看,旅行网上有很多信息的。

://.sxtour/portal/index/index.html

://baike.baidu/view/6510.htm#8

特色产品

兵马俑,唐三彩,青花瓷器,剪纸,青铜器,石雕

地方风味

西凤酒、桂花稠酒、杜康酒,肉夹馍、饸珞面、水晶饼、火晶柿子、临潼石榴、羊肉泡馍、蒲城蒸馍、岐山臊子面、五香驴肉、蓼花糖、小米、陕北红枣、炸油糕、汉中米皮、凉粉、黑米、猕猴桃、富士苹果

风景名胜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渭河南岸。昔日不少帝王以渭河流域为根据地。秦始皇统一中原,也靠这里供应粮草和马匹,这片土地因而号称“八百里秦川”,又因东有潼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金镇关,所以又称为关中平原。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平原成为“四塞之国”,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兵家重地。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秦川八百里得天独厚,既得渭河灌溉,又有秦岭留住热风,因此热量充沛,土地青葱。当地人喜欢歌唱:“烙饼当锅盖”、“好女不嫁外”,说的是米麦好,女儿也不愿离乡了。

关中盆地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陕北山地

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

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旧址、南泥湾旧址,吴旗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陕南山地

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

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的富集区。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阶地。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陕西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延安革命遗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至宋 汉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兴教寺塔 唐 西安安区

西安城墙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汉至近代 西安市

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铜川市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丰镐遗址 周 西安安区

阿房宫遗址 秦 西安市

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 西安市

大明宫遗址 唐 西安市

黄帝陵 黄陵县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临潼区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 西汉 兴平市

霍去病墓 西汉 兴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礼泉县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唐 乾县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唐 咸阳市

陕西境内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旧址 1936年 西安市

蓝田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蓝田县

周原遗址 西周 扶风县、岐山县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韩城市

陕西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 子长县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1937-1946年 陕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县

钟山石窟 北宋 子长县

昭仁寺大殿 唐 长武县

西岳庙 明至清 华阴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遗址 东周 凤翔县

秦咸阳城遗址 战国至秦 咸阳市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唐至元 铜川市

长陵 西汉 咸阳市

杜陵 西汉 西安安区

桥陵 唐 蒲城县

陕西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

郑国渠首遗址 战国 泾阳县

魏长城遗址 战国 华阴市、大荔县 、韩城市

统万城遗址 十六国 陕西省靖边县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唐 麟游县

灞桥遗址 隋-元 西安市

华清宫遗址 唐 西安市临潼区

武侯墓 三国 勉县

泰陵 隋 咸阳市

永陵 西魏 富平县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县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县

西安钟楼、鼓楼 明 西安市

水陆庵 明 蓝田县

延一井旧址 清 延长县

陕西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甜水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荔县

花石浪遗址 旧石器时代 洛南县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县

康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安市

栎阳城遗址 战国至汉 西安市

京师仓遗址 西汉 华阴市

良周遗址 秦、汉 澄城县

东渭桥遗址 唐 高陵县

玉华宫遗址 唐 铜川市

西汉帝陵 西汉 咸阳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

三原城隍庙 明 三原县

鸠摩罗什舍利塔 唐 户县

公输堂 明 户县

仓颉墓与庙 明、清 白水县

泰塔 北宋 旬邑县

香积寺善导塔 唐 西安安区

西安城隍庙 明、清 西安市

白云山庙 明、清 佳县

八云塔 唐 周至县

泾阳崇文塔 明 泾阳县

彬县寺塔 北宋 彬县

韩城普照寺 元 韩城市

韩城文庙 明 韩城市

韩城城隍庙 明 韩城市

党家村古建筑群 明、清 韩城市

耀县文庙 明 铜川市耀州区

澄城城隍庙神楼 明 澄城县

镇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阳宫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户县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县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 洛川县

杨家沟革命旧址 1947~1948年 米脂县

陕西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岗寺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汉 南郑县

石峁遗址 新石器时代 神木县

石摞摞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佳县

李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乡县

北首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宝鸡市

东龙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 商洛市

横阵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阴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涧县

梁带村遗址 周 韩城市

杨家村遗址 周 眉县

法门寺遗址 南北朝至清 扶风县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县

秦东陵 秦 西安市

张骞墓 汉 城固县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伦墓和祠 清 洋县

精进寺塔 唐至宋 澄城县

长安圣寿寺塔 唐 西安市

长安华严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寿圣寺塔 唐 合阳县

昭慧塔 唐 高陵县

开明寺塔 唐 洋县

大秦寺塔 宋 周至县

太平寺塔 宋 岐山县

武陵寺塔 宋 永寿县

神德寺塔 宋 铜川市

法王庙 宋至清 韩城市

北营庙 元 韩城市

五门堰 元 城固县

吴堡石城 明至清 吴堡县

周公庙 明至清 岐山县

榆林卫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张良庙 明至清 留坝县

扶风城隍庙 明至清 扶风县

玉皇后土庙 明至清 韩城市

玄武庙青石殿 明 合阳县

庆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阳文庙 明 咸阳市

盘龙山古建筑群 明 米脂县

姜氏庄园 清 米脂县

丰图义仓 清 大荔县

灵岩寺摩崖 汉至民国 略阳县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县

杨珣碑 唐 扶风县

万安禅院石窟 宋 黄陵县

易俗社剧场 民国 西安市

渭华起义旧址 1927年 华县

吴旗革命旧址 1935年 吴起县

保安革命旧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县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3-11月是旅行陕西的最佳时间,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3-5月份,总体来说气候不错,但一定要注意天气预报,别在陕北和关中碰上风沙天气,否则你找旅馆时开口就会问能不能洗澡。而且,如果你看黄河的话,这个季节正是黄河的枯水期,她会比较纤细,不过看壶口瀑布倒是不用太担心,涓涓细流在这里都能发出激昂的咆哮。

6-8月份,如果你是去关中以及陕南一些地方,可以消夏避暑,如果去陕北徒步,那就要带好齐全的防晒用品、墨镜、足够的水、换洗衣裳,在大太阳底下,老实说,有些自虐。

8-11月份是黄金季节,要注意的就是天气有些转冷,昼夜温差会加大。

另外,冬天除了冷点,也没其它麻烦,尤其过年期间有许多民间庆祝活动,是看安塞腰鼓、洛川鼙鼓、宜川胸鼓和陕北秧歌的最好时候。

陕西真的很美。陕西人民热情好客!

陕西哪里好玩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

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

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很

大,尤其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

黄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兰州以上大部分为半湿润区,兰州以下,西北部为干旱区,南部和东南部

为湿润区,其余为半干旱半湿润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春季蒙古高

压衰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上西伸,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夏季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

高压的影响,盛行偏南风,水汽丰沛,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衰退,

蒙古高压向南扩展,降水开始减少,但常发生连阴雨天气。气温的地区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

逐渐降低。多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大于14℃,最低的地区小于-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洛阳盆地44.2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河源地区-53.0℃。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为

秦岭,局部达900毫米以上。年降水最多的站为泰山顶达1108.3毫米;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为内蒙古杭锦后

旗、临河一带,在150毫米以下,年降水最少的站为内蒙古杭锦后旗的陕坝,只有138.4毫米。上游降雨

强度较小,历时较长,暴雨极少,日降水量很少超过50毫米;中下游降雨强度较大,历时较短,暴雨较

多。陕西、内蒙古交界处的乌审旗,17年8月1日发生过一次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木多才当,10小时降

雨1400毫米(调查值),超过世界最高记录;三门峡至花园口间,1982年7月底至8月初的一次大暴雨,暴

雨中心宜阳县石 镇24小时降雨734.3毫米,也是黄河流域罕见的大暴雨。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黄河的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

特点:

第一,径流的时空变化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的比值,干流为2.5~3.5倍,支流为2.5~40.8倍。各地

区的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11~0.53。多水区和少水区径流深相差140多倍。年径流系数最大为0.7,最小只

有0.01。

第二,汛期长、洪水次数多。一年中有伏、秋、凌、桃四个汛期,总历时长达10个月。伏、秋汛合

称为大汛,由降雨形成。其洪水来源有兰州以上、晋陕区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

和大汶河流域。上游洪水涨落比较缓慢,历时较长,兰州水文站一次洪水历时平均40天,最长可达66天

,最短22天;中游洪水涨落较快,尤其晋陕区间的洪水陡涨陡落,历时较短,干流龙门站洪水历时平均

46小时,最长80小时,最短20小时,连续洪水一般为3~6天,涨水平均8小时,最长30小时,最短2小时;

支流洪水更是来猛去速;下游干流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其特点与来源有关,但又受高含沙量变动河床和

滩区建筑物的影响,往往使洪水演进规律发生异常变化。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和黄河下游两个

河段,均由冰塞、冰坝壅水形成。黄河下游的冰情变化极不稳定,约有十分之一的年份不封河,有的年

份则三封三开。60年代以来由于三门峡、刘家峡水库防凌运用,冰情有较大变化,凌灾有所减轻,但盐

锅峡水库至刘家峡河段于1961~1962年度,青铜峡水库上游于1967~1968年度,天桥水库上游河曲河段于

1981~1982年度都曾发生过严重冰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桃汛是宁夏、内蒙古河段开河时融冰水和河

槽蓄水下泄形成的冰凌洪水,流至下游正值桃花开放季节,洪峰不高,涨落较缓。12年后为了下游灌

溉,三门峡水库调蓄桃汛水量,下游不再有桃汛洪峰。

第三,含沙量高并且水沙异源。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和中游三门峡以下水多沙少;黄河中游三门峡以

上水少沙多,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支流窟野河温家川水文站最

大含沙量达1700公斤每立方米。干流陕县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形成了居世界首位的多沙河

流,由于河流含沙量高带来了特殊的产流、汇流、产沙和输沙规律,并造成河槽冲淤游荡,河床剧烈变

化,水位变化无常。

黄河水文工作是治黄的基础,是各项治黄工作的重要依据。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

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树木标志水位;殷代(公元前13~前11世纪)又开始有描述雨情和

占卜预测洪水的记载;战国时的慎到(公元前395~前315年)曾在黄河龙门流浮竹观察水流速度;秦代(公

元前221~前206年)建立了报雨制度;西汉后期(公元前77~前37年)创造了雨量筒,开始降雨的定量观测;

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对黄河泥沙进行过观测论述;隋朝(公元581~618年)设立“水则”观测水位;明

万历元年(1573年)开展了“塘汛”;到了清朝(1644~1911年)自兰州以下多处设立水志桩测报水情,

并在泺口观测过含沙量。黄河下游传递水情的手段也由快马改进为电话。

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黄河水文工作已发展到用近代科学技术方法。1912年设立了泰安雨量站。

1915年设立了支流大汶河南城子水文站。1919年至1933年又先后增设了黄河干流陕县、泺口、柳园口及

支流泾河张家山等水文站和支流渭河咸阳、交口镇、阳平关、泾河船头等水位站。1933年陕县发生了一

次大洪水,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造成了黄河下游的严重水灾,引起了国民对测报洪水的重视

,促进了黄河水文工作的发展。1937年黄河水文观测站点有增加,曾达到水文站(包括渠道站,下同)43

处,水位站29处,雨量站185处。后因战争影响,一大批测站停测,1939年只有水文站26处,水位站4处

,雨量站80处。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又恢复到水文站60处,水位站33处,雨量站73处。建国前夕

1949年尚有水文站44处,水位站48处,雨量站45处。民国时期还进行过部分水文资料整编,开展过水文

分析研究,随着通信技术的改进,报汛手段除电话外又设立了专用电台,但总的情况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站网稀疏,设备简陋,技术粗放,资料不系统。

建国后,党和对黄河治理十分重视,在治黄工作的推动下,黄河水文工作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50年代。建国初期,黄委会统一了全河治理,确定了治理黄河的目的是“变害河为利河,上、中、

下三游统筹,干支流兼顾”的方针。黄河水文工作根据治黄要求,以为防洪服务为主进行恢复发展。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

议》,治黄工作进入了由防洪过渡到治本的阶段。黄河水文工作除继续为防洪作好水文测报外,并为黄

河治理规划、工程建设、河道治理、引黄灌溉、水土保持等全面服务。50年代末期,在国民经济“大跃

进”的形势下,黄河水文工作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在1958年和1959年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之后,

1960年又提出“开展全面服务,保证治黄重点,大力支援农业,洪水枯水泥沙并重,大中小河兼顾,基

本站、实验站并举,定位观测与调查研究结合”的方针,全面高速度地发展,但是也出现了建设过快、

战线过长、工作不切实际的现象。总的来说,50年代是一个展阶段,水文站网已初步形成,水文测

验已全面展开,测验规范己大力贯彻,实验观测分析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历年资料整编已全部刊印

出版,逐年资料整编体系也已建成,水文情报预报,已在防洪防凌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黄河水文工作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0~70年代虽曾受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后期又得到了恢复发展,稳步提

高。在这一阶段里,由于黄河干支流相继建成了15个大型水库,支流上也修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库,引黄

灌溉和水土保持面积不断扩大,使黄河水文自然变化规律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治黄对水文

工作提出了完善站网,提高测验质量,算清水账、沙账,加强水文情报、预报,深入探讨水文变化规律

的要求。据此进行了调整发展站网,整顿加强设施,以土洋结合和开展协作的方法研究创造了适应黄河

特点的测验工具仪器,改进了技术,提高了水文测报质量,开展了气象预报和水质监测,增加了服务项

目,全面展开了实验研究和水文分析计算并开始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各项水文工作都获得了新的进展

进入80年代,遵照国家“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治黄工作确保防洪安全,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的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以洪水测报为中心,研制、引进了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始建立自动

测报系统,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一、站网建设

水文站网是水文工作的战略部署,建国后即以全面控制洪水、径流、泥沙为原则,恢复旧站,建设

新站。1950年全河水文站即已恢复到民国时期的最高水平,1955年全河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已为

1949年的4.7倍、2.7倍、13.8倍。1956年编制了黄河流域水文站网规划,为科学合理地建设站网提供了

依据。1960年站网密度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泥沙站网大大超过了一般河流。1960年以后,为了

适应黄河流域自然情况和治黄工作的新变化,又修订了四次站网规划,其中60~70年代三次,80年代一次

。60年代受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曾不适当地撤销了一大批测站。到了70年代逐

渐恢复和发展并设立了一批小河站。1990年全河水文站网已有水文站451处(其中渠道站129处),水位站

60处,雨量站2357处。其中属黄委会系统的分别为139、35、763处。全河水文站每万平方公里4.28站,

为1949年每万平方公里0.52站的8.23倍。全河雨量站每万平方公里31.32站。水文站体制也由全部水文站

常年驻站观测,改为大部分支流站实行站队结合。随着水文站网的逐步完善,黄河流域的径流、泥沙、

洪水等各项水文因素的形成变化,已得到全面控制。

二、水文测验

(一)基本测验

测验工作是水文工作的基础。建国后,各项基本观测迅速全面展开。在测验设施方面,除了进行高

程和平面控制建设外,主要创建了适合各站特性的各种测验设施,用测船测验的水文站一般架设吊船缆

道,山溪性河流架设缆车(吊箱)缆道,断面较窄河床比较稳定,漂浮物较少的水文站架设流速仪缆道。

在洪水时用浮标测流的水文站都架设了浮标投放器。1987年全河已架设吊船缆道64处(其中黄委会系统37

处),缆车和流速仪缆道252处(其中黄委会系统94处)。黄委会系统除黄河下游河面特别宽,游荡多变的

夹河滩水文站外全部架设了缆道。兰州水文站还建成了半自动流速仪缆道,宁夏固原水文站架设了双刹

型电动独轮缆道。电动升降缆车己作为中国水文业务技术经验之一,列入世界气象组织推行的《水文业

务综合子》向各国推荐。少数使用机动船的站,则加大了马力,建立了机船组,提高了测洪能力。

河口水文实验站建造了黄河上最大的600匹马力40.15米长的浅海测量船。

在测验工具仪器方面,首先配齐了各站必需的测验和测量工具仪器,然后根据各站特点逐步改进提

高。雨量观测,由雨量筒改进为自记雨量计和遥测雨量计,1990年雨量自记程度全河已达46%,其中黄委

会系统达到60%。水位观测由直立固定水尺发展到活动水尺和各种适合测站特性的自记水位计、遥测水位

计,1987年水位自记程度全河已达20%,其中黄委会系统达到24%。测速仪器由一般流速仪改进为防沙防

草流速仪。测沙工具由直立式悬移质样器改进为横式样器,进而研制了同位素测沙仪。泥沙颗粒分

析仪器初期为筛分析、比重计、底漏管,于1960年改为粒径计,1980年发展为光电颗分仪。

测验规范是测验工作的法规,为了统一测验标准,提高测验质量,1951年黄委会首先制订了一个简

单的测验规定。1956年后认真贯彻了水利部颁发的《水文测站暂行规范》,并制订了补充要求,改进了

测验方法。在测流方面,对测流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过试验研究,不断改进提高。泥沙测验方面,建国一

开始就十分重视,除了各站一般泥沙测验外,还有部分站开展了精密泥沙测验。1956年按测验规范规定

改为输沙率测验。为了研究泥沙的形成、输移规律,1950年就开始在黄委会系统14个水文站上取样进行

颗粒分析,到了80年代全河已发展到124站,其中黄委会系统68站。黄委会系统颗粒分析室也由1950年的

1处增加到1980年的12处,后又调整为7处。

冰情是黄河上又一种复杂的水文现象,观测冰情的站1960年全河已达400处,其中黄委会系统181处

。为认真贯彻水文测验规范的规定,除一般冰情观测外,还开展了特殊冰情观测。

开发利用黄河水,不仅需要掌握水量还必须了解水质。1958年开展了天然水为主的水化学成分

测验。12年开展了水质污染监测后,天然水化学成分测验与水质监测相结合。15年建立了黄河水源

保护和水质监测系统,增加了水化学成分测验站,布设了大量的水质监测站点。分析方法除天然水化学

成分贯彻《水文测验试行规范》外,水质监测污染物分析均按特定的规范执行。80年代逐步引进了各种

先进的分析仪器,改进了分析技术,分析质量已达到国际标准。黄河水质状况经过调查和对监测资料分

析研究,基本搞清了黄河水质的主要水化学成分和矿化度分布情况。大量的数据和分析资料说明建国后

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1990年低于三类水质的河长,干流为34%,支流达59%。

水文调查是弥补水文定位观测不足的一项重要水文工作。自50年代初开始,黄委会就组织了多次黄

河干支流洪水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如黄河干流三门峡1843年的洪水,洪峰流量36000立方米每

秒;黑岗口1761年的洪水,洪峰流量30000立方米每秒;支流伊河龙门镇公元223年的洪水,洪峰流量

20000立方米每秒;沁河九女台1482年的洪水,洪峰流量14000立方米每秒等,都是大大超过实测资料的

罕见特大洪水。80年代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将全河172个河段的调查洪水成果汇编成册,刊印出版。沿

黄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也将调查洪水资料汇编刊印。

由于测验工作不断充实,测洪能力不断加强,测流历时不断缩短,测验方法不断改进,测验精度不

断提高,水沙不平衡现象逐渐减少,散乱的水位流量关系逐渐变为较规律的曲线,为治黄提供了完善、

可靠的水沙、水质等资料。

(二)实验观测

为了掌握黄河的水沙特性,除了大量的基本水文测站外,还开展各项实验观测,探求水沙的形成变

化规律。

1953年首先在河口建立了前左水文实验站,进行黄河三角洲淤积延伸和尾闾摆动规律的观测研究。

1956年开始在上诠、三门峡和三盛公相继建立了大型水面蒸发站,研究了水库水面蒸发和一般蒸发器与

天然水面蒸发的关系,并为计算大范围陆面蒸发提供了资料。1957年在花园口游荡性河段建立了河床演

变测验队,进行了河床冲淤摆动变化规律的观测研究。在高村以下的自然弯曲河段和由人工控制、半人

工控制的弯曲河段建立了弯曲河道观测队,进行了弯曲河道变化规律的观测。1958年在陕北黄土高原地

区岔巴沟设立了子洲径流实验站,观测研究了黄土地区径流形成变化规律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同年又设

立了三门峡库区水文实验站,随着位山、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巴家嘴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

程的修建,都相继成立了实验站(队),开展了以库区泥沙运行规律为主的观测研究。累计建立实验站(队

)14个,测取了各种水文实验资料,撰写了大量的分析报告和专著,这些成果已在治黄规划、河道整治、

水库建设管理运用、河口治理等治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资料整编

建国初期,根据治黄规划的急需,1952~1956年对1953年前的全部黄河基本水文测验资料进行系统

的整编,于1956年刊印出版。在此基础上,确定自1954年的资料开始转向逐年整编,并建立了在站整编

、集中审查、复审汇编、刊印出版四个步骤和保证质量提高工效的制度。每年的测验资料一般隔年刊印

出版。整编方法除贯彻全国统一规定外,又结合黄河特点进行了补充16年开始试行电子计算机整编,

年从国外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此后正式展开并开始筹备和建设水文资料数据库,以推动资料整编工

作的改革。

水文实验资料整编,自1960年整编三门峡库区实验资料开始,相继展开对各实验资料的整编,同时

还进行了小河站资料整编,并在整编资料基础上作了五次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值统计。在70年代初还进行

了黄河流域特征值的量算,将原用的黄河流域面积745000平方公里修改为752443平方公里,原用的河长

4845公里修改为5464公里。

截至1990年共整编刊印了各种水文资料368册,除提供水利部和黄委会有关单位使用外,还供应了

其他165个单位部门应用。

三、水文气象情报预报

情报工作。向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报汛的水情站网,在50年代,由1949年的11处增加到1959年的404

处。水情传递手段,一开始就用了公用电报、电话和专用电台、电话相结合的通信网。水情拍报办法

,由简单的定时拍报,改进为分段次标准拍报。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水文情报系统。60年代,

水情站网曾一度大幅度下降。10年开始回升,70年代末稳定在500处左右。鉴于淮河15年8月大洪水

时水情信息不灵的教训,黄委会在三门峡以下建立专用无线通信网。自80年代初开始,在三门峡至花园

口间建立自动遥测系统。现在黄委会水情部门建立了雨、水情信息自动接收、处理、传输系统,大大提

高了水情传递时效。

水文预报。1951年开展了黄河下游的洪峰预报;1955年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干支流的降雨径流和洪水

过程预报;1959年又发展到上游,并全面开展了洪水、枯水、冰情,长期、中期、短期各种预报。60年

代末到70年代,取协作的办法,加强预报技术的研究,并组织了一次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黄委会

的大协作,研究改进了黄河长期暴雨洪水预报。70年代末又组织了一次有关省(区)和流域水文、水利部

门的协作,研究建立了黄河下游洪水预报系统。15年黄委会成立了气象组织,由全部依靠沿河气象部

门提供天气预报,改为自行开展天气预报,并与有关省气象台建立了汛前长期降水预报会商和汛期暴雨

联防,把天气预报与水文预报结合起来,增长了洪水预报的预见期。1982年后,逐步推广运用电子计算

机,并在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建立自动遥测联机实时洪水预报系统,改进了以三花间预报为重点的全部预

报方法,提高了预报精度。天气预报也建立了卫星云图,测雨雷达及各种气象信息自动接收处理系统,

并开始研究建立专家系统,改进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准确率。黄河的水文、天气预报已开始接近国际

先进水平。

建国以来,黄河水文气象情报预报,已对历年黄河防洪、防凌工作提供了约300万站次情报,4000

多站次预报,尤其在1958、1981、1982年的黄河大洪水中,准确及时地提供了洪水情报和预报,使防洪

工作取了有力的防御措施,以最小的损失取得了战胜各次洪水的伟大胜利。

四、水文计算和分析研究

这是治黄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是治黄的重要科学依据,建国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54

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简称黄河技经报告)时,对黄河干支流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

的水文分析计算,同期还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的降水和径流形成变化规律,此后在修订补充治黄规划时

对有关内容又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60年代首先统一了全河主要水文站的主要水文数据,确定了陕县多

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3.5亿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并围绕探求根治黄河水害的途径和三门峡水

库改建,进行了有关水沙分析研究。鉴于钱宁1959年提出黄河下游淤积的主要成分是粒径大于0.05毫米

的粗沙,1965年后对此进行了粗沙来源的调查研究。同期,1962~1965年对上游刘家峡至盐锅峡河段的冰

塞开展了观测研究,提出了计算方法。进入70年代后,根据水利电力部(简称水电部)指示,黄委会编制

了黄河治理规划,并以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和防洪为主进行了水沙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除搞清了黄河下

游的粗沙来源外,还研究了黄河泥沙的输移规律,分析计算确定了黄河下游花园口的可能特大洪水流量

为55000立方米每秒。同时,对三门峡、花园口的主要历史洪水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黄河下游的凌汛

,取得了不少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到了80年代在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时,再次进行了水沙分析计算,

并对多年来分析研究的泥沙运行规律、历史洪水、黄河冰情、黄河水,以及黄河流域的气候等进行

了综合分析,撰写成专著。还开展了高含沙浑水流变特性试验和水内冰、河曲段冰塞的观测研究,取得

了许多宝贵成果。

黄河的水文研究,自1981年撰写冰情论文参加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后,开创了黄委会参与国际学术

交流的新局面,已有不少水文研究成果进行了十余次国际交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水文科研成果,推

进了黄河水文研究工作的发展。

建国以来,作为防灾减灾和水开发利用基础的黄河水文事业,得到了党和的重视,投入了

大量的资金,到1990年仅黄委会系统事业费就有人民币2.2亿元。建立了一支业务熟练、思想过硬的水文

队伍。全河水文职工到1990年为4680多人,其中黄委会系统2500多人,已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黄河水

文系统。广大的黄河水文职工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尤其工作在水文测报第一线的水文职工,在十分困

难的条件下,与暴雨、洪水、泥沙、冰凌作斗争,仅黄委会系统就有3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0多年中

黄河水文工作已为治黄提供了大量的水文资料和水文气象情报、预报,水文分析研究成果,走出了一条

具有黄河特色的水文事业发展道路,无论在黄河治理开发和流域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黄河是世界上水文变化最复杂、测验条件最困难的河流,尤其随着黄河的治理和流域经济发展

,黄河水文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文测报质量远不能适应需要,水沙量尚未完全算清,水文规律

尤其是在新的变化中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黄河水文工作者必须不遗余力地、孜孜不倦地在已取得

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站网,加强测报,深入研究,更加努力克服困难,使黄河水文事业不断发展

提高。

太多了,看你要去陕西哪个地方了。每个地方都有好玩的地方啊。你最好下去爱自由看看,旅行网上有很多信息的。

://.sxtour/portal/index/index.html

://baike.baidu/view/6510.htm#8

特色产品

兵马俑,唐三彩,青花瓷器,剪纸,青铜器,石雕

地方风味

西凤酒、桂花稠酒、杜康酒,肉夹馍、饸珞面、水晶饼、火晶柿子、临潼石榴、羊肉泡馍、蒲城蒸馍、岐山臊子面、五香驴肉、蓼花糖、小米、陕北红枣、炸油糕、汉中米皮、凉粉、黑米、猕猴桃、富士苹果

风景名胜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渭河南岸。昔日不少帝王以渭河流域为根据地。秦始皇统一中原,也靠这里供应粮草和马匹,这片土地因而号称“八百里秦川”,又因东有潼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金镇关,所以又称为关中平原。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平原成为“四塞之国”,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兵家重地。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秦川八百里得天独厚,既得渭河灌溉,又有秦岭留住热风,因此热量充沛,土地青葱。当地人喜欢歌唱:“烙饼当锅盖”、“好女不嫁外”,说的是米麦好,女儿也不愿离乡了。

关中盆地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陕北山地

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

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旧址、南泥湾旧址,吴旗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陕南山地

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

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的富集区。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阶地。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陕西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延安革命遗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至宋 汉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兴教寺塔 唐 西安安区

西安城墙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汉至近代 西安市

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铜川市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丰镐遗址 周 西安安区

阿房宫遗址 秦 西安市

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 西安市

大明宫遗址 唐 西安市

黄帝陵 黄陵县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临潼区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 西汉 兴平市

霍去病墓 西汉 兴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礼泉县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唐 乾县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唐 咸阳市

陕西境内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旧址 1936年 西安市

蓝田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蓝田县

周原遗址 西周 扶风县、岐山县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韩城市

陕西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 子长县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1937-1946年 陕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县

钟山石窟 北宋 子长县

昭仁寺大殿 唐 长武县

西岳庙 明至清 华阴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遗址 东周 凤翔县

秦咸阳城遗址 战国至秦 咸阳市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唐至元 铜川市

长陵 西汉 咸阳市

杜陵 西汉 西安安区

桥陵 唐 蒲城县

陕西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

郑国渠首遗址 战国 泾阳县

魏长城遗址 战国 华阴市、大荔县 、韩城市

统万城遗址 十六国 陕西省靖边县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唐 麟游县

灞桥遗址 隋-元 西安市

华清宫遗址 唐 西安市临潼区

武侯墓 三国 勉县

泰陵 隋 咸阳市

永陵 西魏 富平县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县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县

西安钟楼、鼓楼 明 西安市

水陆庵 明 蓝田县

延一井旧址 清 延长县

陕西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甜水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荔县

花石浪遗址 旧石器时代 洛南县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县

康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安市

栎阳城遗址 战国至汉 西安市

京师仓遗址 西汉 华阴市

良周遗址 秦、汉 澄城县

东渭桥遗址 唐 高陵县

玉华宫遗址 唐 铜川市

西汉帝陵 西汉 咸阳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

三原城隍庙 明 三原县

鸠摩罗什舍利塔 唐 户县

公输堂 明 户县

仓颉墓与庙 明、清 白水县

泰塔 北宋 旬邑县

香积寺善导塔 唐 西安安区

西安城隍庙 明、清 西安市

白云山庙 明、清 佳县

八云塔 唐 周至县

泾阳崇文塔 明 泾阳县

彬县寺塔 北宋 彬县

韩城普照寺 元 韩城市

韩城文庙 明 韩城市

韩城城隍庙 明 韩城市

党家村古建筑群 明、清 韩城市

耀县文庙 明 铜川市耀州区

澄城城隍庙神楼 明 澄城县

镇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阳宫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户县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县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 洛川县

杨家沟革命旧址 1947~1948年 米脂县

陕西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岗寺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汉 南郑县

石峁遗址 新石器时代 神木县

石摞摞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佳县

李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乡县

北首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宝鸡市

东龙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 商洛市

横阵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阴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涧县

梁带村遗址 周 韩城市

杨家村遗址 周 眉县

法门寺遗址 南北朝至清 扶风县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县

秦东陵 秦 西安市

张骞墓 汉 城固县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伦墓和祠 清 洋县

精进寺塔 唐至宋 澄城县

长安圣寿寺塔 唐 西安市

长安华严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寿圣寺塔 唐 合阳县

昭慧塔 唐 高陵县

开明寺塔 唐 洋县

大秦寺塔 宋 周至县

太平寺塔 宋 岐山县

武陵寺塔 宋 永寿县

神德寺塔 宋 铜川市

法王庙 宋至清 韩城市

北营庙 元 韩城市

五门堰 元 城固县

吴堡石城 明至清 吴堡县

周公庙 明至清 岐山县

榆林卫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张良庙 明至清 留坝县

扶风城隍庙 明至清 扶风县

玉皇后土庙 明至清 韩城市

玄武庙青石殿 明 合阳县

庆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阳文庙 明 咸阳市

盘龙山古建筑群 明 米脂县

姜氏庄园 清 米脂县

丰图义仓 清 大荔县

灵岩寺摩崖 汉至民国 略阳县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县

杨珣碑 唐 扶风县

万安禅院石窟 宋 黄陵县

易俗社剧场 民国 西安市

渭华起义旧址 1927年 华县

吴旗革命旧址 1935年 吴起县

保安革命旧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县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3-11月是旅行陕西的最佳时间,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3-5月份,总体来说气候不错,但一定要注意天气预报,别在陕北和关中碰上风沙天气,否则你找旅馆时开口就会问能不能洗澡。而且,如果你看黄河的话,这个季节正是黄河的枯水期,她会比较纤细,不过看壶口瀑布倒是不用太担心,涓涓细流在这里都能发出激昂的咆哮。

6-8月份,如果你是去关中以及陕南一些地方,可以消夏避暑,如果去陕北徒步,那就要带好齐全的防晒用品、墨镜、足够的水、换洗衣裳,在大太阳底下,老实说,有些自虐。

8-11月份是黄金季节,要注意的就是天气有些转冷,昼夜温差会加大。

另外,冬天除了冷点,也没其它麻烦,尤其过年期间有许多民间庆祝活动,是看安塞腰鼓、洛川鼙鼓、宜川胸鼓和陕北秧歌的最好时候。

陕西真的很美。陕西人民热情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