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能与气象公共服务平台设计

2.煤矿精准气象服务要求有哪些

3.如何提高新时期决策气象服务质量

4.工作方案及进度

5.防灾减灾活动策划方案

气象服务方案范本_气象服务

气象局年终工作总结开头结尾模板范文 在市气象局和xx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巩固和拓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气象”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了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高了气象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的服务xxxx县经济社会发展,推进xxxx县“三座新城”、“五大战役”、“八个重大项目”,同时认真学习省、市气象局年会精神,各项工作有序稳步地开展,较好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全局主要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服务意识 推进机构综合改革

 我局以应对气候变化、强化管理职能为抓手,转变思想,履行好气象部门社会管理职能,加强气象为地方服务意识,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积极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

 二、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1、今年以来我局测报工作主要加强测报转季业务学习和演练,提高应对复杂天气的编发报能力,抓好值班制度的落实,严禁涂改伪造等重大恶故的发生,测报工作全股无错情。

 2、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方面:①3月27日,福州市人大林厚新副主任在xxxx县委书记陈铁晗和市气象局副局长陈兴旺陪同下到我局调研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情况,调研组察看了xxxx县气象局周边环境、气象观测场,听取了气象工作汇报,他指出:“气象在保障xxxx县经济社会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希望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好《福州市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规定》,促进气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在市局业务处、信保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完成自动气象站转型工作和15个山洪雨量站建设任务,并投入业务运行。

 4、xxxx人影固定作业点建设,经与水利部门沟通,水利局无偿提供房间,经我局修缮,已具备使用功能,发射场地已浇注水泥(6x9平方米)人影制度等牌匾已安排制作,近期安装上墙。

 三、继续完成机场对比气象观测站的观测任务

 继续完成市下达的机场重点对比气象观测站点的观测任务和报表编制等工作,全力保障机场气象观测站用水、用房和人员调动等工作。按上级要求6月起停止观测,并做好后续仪器撤迁和资料整编工作。

 四、气象预报服务情况如下:

 我局为做好春播期的气象服务工作,把3~4月为农村春耕生产的气象服务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做好春播期气象服务,特别强调预报服务人员,要从思想上增强服务意识,加强重大天气的预测预报和预警天气的发布工作,加强预报会商制度。

 今年形成对我县有影响的台风5个,分别为第7号台风 “苏力”、第12号台风“潭美”、第15号台风“康妮”、第19号台风“天兔”和第23号台风“菲特”,其中12号潭美台风给我县带来灾情。由于服务及时,县委陈书记多次亲临我局,慰问台风期间值守班的工作人员,对我局及时有效的预报服务给予肯定。

 在其它服务工作如下:

 1、积极开展气象科技下乡活动

 我局每年充分利用久负盛名辐射周边县市的xxxx县“十八坂”商品交易会(农历正月十八日),组织气象科技下乡春播天气咨询等活动。通过材料宣传和现场咨询的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气象法规与科普等知识,亦解决了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此次活动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广泛欢迎,让大家认识到气象知识与广大农民朋友的生活息息相关。

 2、做好3.23气象日宣传

 为纪念世界气象日,3月21日—22日,福州市气象局联合xxxx县科技协会、气象局、xxxx县实验小学、少体校300多名学生参观xxxx县气象局活动。少体校陈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参观和听讲,同学们了解掌握了许多气象小常识,懂得气象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密切关系,提高灾害防护意识及灾害发生自救能力,培养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继续做好森林火险预报

 三月上、中旬持续的降水偏少,给我县森林防火带来了较大压力。我局一如既往地做好森林火险预报服务工作,在LED显示屏上提醒广大群众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4、通过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

 为贯彻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汛期安全工作重点和气象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为期四个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彻底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制定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此次,成立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从零开始”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开2 1 2

风能与气象公共服务平台设计

 三伏天到了,各地要做好高温天气的防范工作,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希望对你有帮助!

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 篇1

有关部门:

 7月10日15时55分,市气象部门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受暖高压影响,预计11-13日我市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14日最高气温可达36℃,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为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积极开展防暑降温宣传,增强广大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二是督促建筑施工等领域落实高温防御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三是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防止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是加强应急值守,及时处置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各类突发,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 篇2

各单位、各部门:

 进入7月中旬以来,我市连续出现37℃以上高温天气,局部地区达39.2℃。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几天,我市大部分地区仍将维持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8℃左右,部分区域气象观测站可达40℃。

 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高温中暑气象等级较高,市气象部门已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唐王镇党委对此高度重视,按照市、区两级党委指示要求,现就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夏季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对城市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高温作业还易引发各类突发。各单位、各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督查,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和工作预案,确保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确保我镇各项工作有序运行。

 二、认真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

 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切实落实各项高温天气防范应对措施。

 各单位、各部门要组织、协调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部署做好防暑降温,组织人员为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取必要防护措施。

 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救护一线力量,及时救治中暑患者。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饮食安全。

 教育部门要减少或暂停师生各种社会实践、实习和夏令营等户外活动。学校和公共游泳场所要高度重视学生和未成年人安全,防止发生溺水。

 水务部门要密切关注防汛抗旱动态,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林业部门要加强树林火险监测,消除树林火险隐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力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高温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作业场所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城乡建设部门要督促建筑施工各责任单位落实高温防御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安全生产。

 城管部门要强化对拆违拆临、环卫保洁等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作业,尽量缩短高温条件下连续工作时间,取错时作业、设置纳凉歇脚点等措施,加强高温作业防护。

 供水、供电等部门要加强巡检和应急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用水、用电不出问题。

 有关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监控并及时发布安全行驶等相关提示信息,防止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调整好司乘人员作息时间,严防疲劳驾车、超速超载。

 消防部门要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防止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要开展防暑降温宣传,增强广大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城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切实保证防暑降温措施到位、必需品供应保障到位,努力改善露天和高温工作场所工作条件。

 其他相关单位、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高温天气应对工作。

 三、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做好高温季节的值班工作,值班电话要保持24小时畅通;要坚持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工作制度,遇有紧急情况及时按程序报告并妥善处置,杜绝迟报、漏报和瞒报等行为。

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 篇3

各成员单位:

 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中南部从8月1 0日开始连续8天出现高温天气。8月1 0-1 7日,我市共113站次(乡镇)出现35℃以上高温,兴平、武功、乾县、礼泉、三原、泾阳及市区64个站连续6天出现37℃以上的高温,兴平、渭城最高达42℃极端高温。市气象台自8月1 0日发布高温**预警,12日升级橙预警。连续8天发布高温预警历史少见。同时,预计未来10天我市中南部大部分地方仍将持续35℃或37℃以上的高温天气。本次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强。13日,市委岳亮书记就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做了专门批示,根据市委领导批示精神,为做好高温天气防御应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县(区市)人民要按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做好高温伏旱的防范应对工作。重点加强水、电力等的安全调度和高温疾病防范等工作。要突出抓好人畜饮水、节水灌溉、用火用电安全及卫生防疫等的统筹协调,防微杜渐,努力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总体稳定。

 二、各级部门要按照《成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提早部署落实防御工作.电力部门注意防范困用电量过高,而引发的电力设备故障,必要时可取错峰用电措施。保障用电供给和安全。农业部门和水利部门要积极防御高温天气引发的农作物干旱和果树干旱,组织做好农田及果园灌溉。水利和市政部门要取措施保障生产和生活用水。建筑、户外施工单位做好户外和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暑工作,必要时调整作息时间。民政部门要落实对困难家庭、养老院等特殊场所和群体的防暑降温工作。卫生部门要督促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紧急措施,妥善处理可能增加的中暑患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检查,防范食品中毒。广电、通信等部门及时传播高温预警信息,广泛宣传高温中暑常识,引导社会公众做好高温灾害防护。

 三、市县气象局要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高温、干旱等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重点加强对电力、农业、水利、卫生、交通等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互通,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当地指挥部办公室反馈。

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 篇4

园区各企业:

 目前,我市已进入高温酷暑季节。预计未来我市仍然受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最高气温将保持在36℃以上。

 各企业要进一步做好持续高温天气的防范应对工作,保障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高温作业和高温引发的各类突发;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等部门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和本市的相关规定,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确保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按照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检查工作。遇有重大灾情和突发,及时向园区报告。

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 篇5

各商圈、各施工工地:

 近期,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预警信号,为做好应急防范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提示如下:

 1.各商圈做好高温天气宣传工作,物业、企业尽量避免高温天气下室外工作,做好防暑药品储备,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时做好安全措施,尽量避免高温作业。

 2.施工工地,在高温**预警期间,尽量避免室外高温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做好安全措施,储备防暑药品,定期发放给一线职工。

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 篇6

 因近期持续高温天气在38度以上,根据交通局要求各驾驶员培训企业做好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指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预防员工和学员身体不适情况的`发生,经校办研究对高温天气期间的防暑降温工作做出以下安排:

 一、工作、训练时间和班车调整

 1、我校决定从7月25日起,每周二至周五练车时间调整为早上7点至下午13点,下午13点到17点停止训练、进校班车取消。周六周日预约练车时间保持不变,班车正常。

 2、停训期间各部门安排人员值班、确保电话畅通,报名、预约、咨询正常,报名提供报名点就近报名和接送服务。

 3、要求所有员工早上七点进校,周二到周五实行6小时工作制,避开高温时段,保障员工和学员的身体健康,取消早课加班,根据天气实际情况,当温度低于35度时恢复正常工作时间。

 二、防暑降温工作安排

 要求所有员工和训练的学员注意高温中暑等身体不适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现身体不适请及时向部门领导汇报及时就医休息。

 因高温天气对工作、训练和班车做出的时间调整,给各位员工和广大学员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 篇7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省直属各单位:

 连日来我省气温居高不下,为做好高温天气防暑防火工作,有效预防中暑及高温天气引发的火灾事故,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暑防火工作

  全省各级及相关部门切实把防暑防火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根据各自职责,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取有效措施,推动用人单位扎实做好夏季防暑防火工作。重点行业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渔船、建筑工地等露天作业场所,环卫、交通运输、特种设备等高温作业岗位,老人、幼儿等重点人群夏季防暑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中暑和火灾发生。全省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为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中暑诊断及救治等医疗服务。对于确诊为职业性中暑和疑似职业性中暑的病例,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规定上报职业病相关信息。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要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责任,积极组织开展“送清凉”、“送健康”、“送法律”等活动,积极推动全省夏季防暑降温劳动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用人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要对防暑防火工作担负起责任,对从事高温作业和户外露天作业的职工,合理安排工期和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发放高温津贴等相关规定,创造条件做好各项防暑防火工作。全省各市县、各部门要加大对防暑防火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防暑降温常识和中暑急救自救知识,引导群众加强自我防范。

 二、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全省各级建筑、道路桥梁施工主管部门要积极督促施工企业取措施,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要在现场配置防暑降温药品及足够的饮用水、凉茶,做好作业人员的饮水、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疫、防中毒等工作。要注意科学合理安排工期,不得盲目地抢工期、赶进度。要加强高温酷暑天气现场作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安全生产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外脚手架、脚手板、安全网以及临边洞口的安全防护同步到位,防止高处坠落。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重点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和用电、动火、电焊作业的安全管理,检查在建施工工地消防器材配备及保养情况,严禁在工人临时宿舍内私拉电线、生火做饭等。全省各级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夏季高温津贴支付以及被诊断为职业性中暑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等情况。

 三、加强高温天气下交通运输和游客安全管理。

  高温天气交通事故多发,公安交警、交通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安全检查,防止车辆高温发生自燃、爆燃等事故。全省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督促旅行社、景区景点取措施避免旅游团队在高温酷热天气下长时间进行室外活动,各景区景点要增设消暑饮品和防暑用品的销售点,导游人员要提醒游客注意防暑,并宣传中暑急救自救知识,切实做好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

 四、加强渔港渔船防火安全管理

  全省各级海洋与渔业、消防部门要积极指导渔民开展防暑降温工作,要向船长、船东、渔民宣传做好防暑降温和防范火灾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加强对渔港渔船火灾隐患的排查,加强防范措施,防止因天气炎热干燥引发渔船火灾。

 五、扎实做好学校防暑降温工作

  全省各类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添置必要的降温设备,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时值高考,各市县教育部门要提前准备防暑降温预案,积极取有效措施,尽力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要多措并举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各乡镇要担负起应尽职责,在重点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加强教育和看护,提高青少年儿童安全意识,切实防止和减少学生中暑、溺水等事故发生。

 六、切实抓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

  因天气炎热,我省居民空调用电大幅增加,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电网出现故障风险加大。全省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供电部门要加强用电管理,对出现故障的线路要及时排查处置,确保电网运行安全,同时做好作业人员的防暑工作;要引导企业错避峰用电,千方百计保证居民生活用电;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用电宣传活动,倡导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积极推广先进节电技术和设备,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七、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全省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夏季高温特点,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单位,加强对用人单位防暑降温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全省各市县、各有关部门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对问题严重的,要予以公开曝光。

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 篇8

各病区、部门:

 近日,市民政局转发了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期和汛期安全生产的通知》(宁安委办字〔2005〕010号),对夏季高温期间的安全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院夏季高温及汛期安全工作,确保全院病人与职工顺利渡夏,现将文件内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知如下:

 一、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

 各病区、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周密部署,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切实把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针对我院用水难用电难等有关问题,制定相对性的各项整改和防范措施,以高度责任感和科学严谨作风,做好各项工作。

 二、做好高温季节防暑降温及安全工作

 各病区、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夏季安全工作制度,根据夏季气温高、各类安全事故易发的特点,重点加强对病区、油库、食堂、锅炉房等易发生事故部门的监管力度与防范措施。

 (1)确保病人的用水用电,在高温时节为病人提供绿豆汤,配备充足的防暑降温物资,防止病人出现摔伤、跌伤等引起的骨折现象;

 (2)安排好汽油、柴油等一系列易燃易爆等物资的摆放,避免火源;

 (3)加强安全用电、用水管理,防止可能或突然停电、停水引起的事故;

 (4)做好锅炉、燃器燥的维护和保养,防止泄漏;

 (5)清理好医院周边环境,确保、细菌传染;

 (6)食堂保证病人及工作人员就餐卫生;

 (7)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职工的作息时间和休息场所。

 三、做好汛期事故防范工作

 汛期是安全工作中的重点时期,要根据汛期特点,取针对性措施:

 (1)出车要遵守交通法规,保证雨季慢行;

 (2)对坑挖长期给水地段要做到及时排除;

 (3)对危房、漏房要做到及时修理;

 (4)准备好防洪、抗旱的物资供应;

 (5)对易滑、易摔的地方做到及时清洗;

 四、认真开展夏季安全检查

 各病区、部门要做好自查工作,对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物质损坏的地方要多留心、多检查;如遇到问题及时请示,及时处理,做到防范与未然;对一些重点部门、部位,特别是油库、食堂等容易引起重大事故的地区,要组织专项检查,并加强监控。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到人,确保整改效果;

 五、加强值班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各病区、部门要严格执行高温和汛期的值班制度和事故专报制度,安排好高温、汛期的值班工作。如遇到异常和突发事情能及时、有效的处理。

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 篇9

各县、市、区人民,市直各有关单位:

 由于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9℃,少数地方发生高温中暑和溺水等。据市气象台预报,今后一段时间还将持续高温天气。现就进一步做好高温天气防御应对工作强调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高温天气应对工作。高温天气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不利影响,极易引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高温天气防御应对工作的通知》、市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高温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强化工作措施,及时组织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检查,落实属地管理、行业管理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安全度夏;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加强高温天气预报预警,加强对农业、建筑、交通运输、矿山、电力、供水等重点行业的气象服务;要加大高温防范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自身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要扎实做好高温天气防御应对工作。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市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和高温中暑;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各级和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取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父母和其他监护人要履行好法定监护的职责,防止溺水发生;供电、供水等部门要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用电、用水;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抓好农业生产;公an交警、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检查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住建、卫生、民政、食药监局等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能做好高温防御应对工作。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高温条件下室外露天作业时间规定,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在做好高温天气防御应对工作的同时,要继续统筹抓好局地强降雨和台风等灾害防御;受灾地区在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要妥善安排集中安置群众的生产生活,统筹做好防暑降温和卫生防疫等工作。

 三要加强应急值守和突发应对处置工作。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应急值守和防暑降温措施的检查落实工作,及时做好突发应对处置,同时,要做好突发信息报告工作,第一时间向市报告。

煤矿精准气象服务要求有哪些

金风科技——国际化的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FreeMeso是金风科技推出的风能与气象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是集成了风电场选址、个性化定制、风电场发电量核算及经济评价、气象预报预警等功能的3D DIS可视化平台

“风机选址”一直都是风电场投资尤为重要的一环,因为这对一个项目的整体投资回报有着重大影响。过往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工作就这样被Freemeso平台轻松搞定了!

面临问题 为了让用户有着更好的使用体验,需要对产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而且距离第一次发版已经有2年之久,在使用体验上暴露问题较多,因此金风科技委托peopeo决定重新塑造产品体验。

问题:目标用户普遍反应操作复杂,学习成本高,因此,流程优化、提升使效率成为了首要问题。

解决方案:专业是产品设计成功的关键,在设计之初,相关技术开发人员和我们的设计师进行了多次沟通和面对面访谈,设计团队成员通过紧凑高效的学习,快速切入专业细分的风力与气象服务系统领域。在对此系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才开始着手发现问题与解决的阶段。

第二步就是,梳理架构。以“体验友好”和“使用高效”为目标驱动产品。 强化搜索、风场规划、参数三个高频操作;弱化测量距离等低频操作,归到常用工具内;打印屏幕、使用手册等边缘功能,直接砍掉有些过于极端,所以把它们收到了工具里,常态为收起。

问题: 1.设计语言比较老旧,桌面端和移动端缺乏统一性。 2.视觉认知规范建立。 解决方案: 针对色彩、排版、图标、控件等不同作业类别执行个性化的设计规范。营造理性、高效、精准的产品体验。 色彩规范: 基础色运用于文字、控件、等页面基础结构部分。功能色运用于关键功能图形、按钮等需要用户注意的主要功能部分

ICON规范

如何提高新时期决策气象服务质量

这个职业服务要求包括:

1、精准预测气象变化,提供准确的预报信息,包括气温、降雨、风力等。

2、对气象预警信息进行及时发布和传递,确保煤矿工作安全。

3、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矿井位置和特殊需求,定制符合煤矿需求的气象服务方案。

4、配合煤矿生产安排,及时制定气象信息传达,确保生产的顺利实施。

5、提供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快速掌握气象变化情况,及时取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措施。

6、提供气象咨询和培训服务,加强煤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气象知识和应急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

工作方案及进度

主要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气象灾害防御形势严峻,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要切实履行基本职责,不断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和效益。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努力做到重大气象灾害与衍生次生灾害预报准确,预警及时,信息传播快速,确保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不出现失误。进一步完善“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强化与各级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深化防灾减灾整合与协调配合。切实发挥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效用。

加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着力推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融入式发展。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逐步纳入地方基层组织体系和公共财政预算,纳入地方“三定”方案和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发布手段融入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和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融入各部门减灾示范社区、智慧社区创建,融入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发布手段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安全运维。推动将气象信息员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与效能考核。

依法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强化依法履职意识和责任,扎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依法规范、部门、社会和公民在防灾减灾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建立主导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极端天气公共安全的依法监督职责。引导和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

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设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灾害信息实时、快捷、综合集。开展台风、暴雨、干旱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风险区划试点,发展定量化的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着力提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设施农业、交通气象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保险机构、红十字会等组织在气象灾害风险转移中的作用,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跨部门联合调查制度。发展防灾减灾与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逐步建立国家、省两级气象服务白皮书制度。

(二)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是立业之本。要始终把做好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努力提升气象服务“三农”的水平。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联合会商和产品制作发布机制,加强国家级与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技术指导和支撑反馈,强化关键农时、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定量影响评估服务。服务国家农业对外合作,继续做好国内主要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并逐渐向国外重点农产品和重点农业产区拓展。推进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的融合,深化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可持续发展。

全力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发展更加适应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公众气象服务。继续加强气象服务品牌建设,强化按需服务、移动式交互、智能定位信息发布,推进新媒体技术在公众气象服务业务中的应用。继续推进气象服务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工地,进一步扩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

做好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活动气象服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重大任务,优化需求导向的服务机制,强化专项气象服务业务。做好大型运动会和2022年冬奥会申办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加强各项专业气象服务。完成全国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深入推进交通气象沿线精细化预报和高影响天气短临预报试点。继续推进与住建部城市内涝防治合作。加强流域气象中心业务能力建设,发挥服务防汛抗旱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等职责。与国土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示范区建设。继续做好海洋、森林草原防火、旅游、电力等专业领域气象服务。加强安全生产气象保障服务。

(三)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支撑工作

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攸关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大事。要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科技支撑作用,有力保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加快建设中国气候服务系统,强化传统天气气候服务与气候变化应对需求的融合。推进省级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做好能源设施、城乡建设、交通基础等关键领域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建立极端气候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继续开展气候变化对特色产业和行业的影响评估。

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做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的支撑工作,围绕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立法、我国二氧化碳峰值排放路径和气候变化适应等开展决策咨询。积极参加IPCC未来规划,科学支撑气候变化公约谈判,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气候变化规律研究。强化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建设,稳步推进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研发,继续开展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启动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式研发。做好气候变化最新科学进展和热点问题的分析解读工作。

更加重视气候安全工作。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确定中长期气候安全目标,减轻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水、生态、能源、城镇化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加强国家级、区域和省级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运行机制建设。推进与环保部门联合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空气质量预报。发展污染源减排措施效果评估业务。继续做好生态脆弱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快推进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立项建设。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促进气候合理开发利用,开展全国贫困县光伏发电评估与服务,组织开展风能经济开发潜力评估研究。加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等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

(四)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

气象现代化是兴业之路。要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并将气象业务现代化作为核心重点任务来推动,落实目标任务和主体责任,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积极发展现代气象服务业务。认真贯彻第六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集约化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核心业务能力。强化决策气象服务业务能力建设。研发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基于影响预报的专业气象服务业务。面向个性化服务需求,研发快速循环预报服务产品加工和产品检验监控系统。优化完善全国公共气象服务共享产品库。依托数据分析技术和新媒体,发展智能化公众气象服务业务。

深入推进现代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制订现代天气、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着力提升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推进数值预报发展与应用,实现GRAPES全球模式业务运行,区域数值预报重点做好资料同化和产品应用工作。着力提高灾害性天气、局地性天气的分析能力和预报技术。开展全国10公里分辨率的精细化格点全要素预报业务试验。加强海洋气象、空间天气预报业务能力建设。实现第二代季节预测模式业务运行,进一步提高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客观预测技术水平。加快推进MICAPS4.0、SWAN2.0和CIPAS2.0系统建设,继续推进县级综合预报预警业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召开第七次全国气象预报预测工作会议。

大力推进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强化综合观测业务的自动化、集约化、标准化,着力提高观测质量和效益。开展国家天气观测网台站遴选,加强国家基准站网建设,实现国家级台站和其他台站的分级管理。完成县级综合观测业务平台的试点工作并推广。统一各类自动气象站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开展自动气候站设备选型,提高观测数据可同化水平。组织开展风廓线等观测资料的应用试验和观测预报互动科学试验,提高现代观测资料的应用水平。规范温室气体等大气成分业务,提高业务稳定运行能力。完成风云二号G星在轨测试并投入业务运行,统筹在轨气象卫星管理,优化地面应用系统设计,进一步提升气象卫星和雷达观测业务应用水平。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计量检定能力建设,启动国家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分中心(新疆)建设。严格执行气象专用技术装备许可制度。

着力加强气象资料业务和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制订气象资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加强气象资料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气象数据格式标准化工作。以推进全球气象再分析资料工作为抓手,优化气象数据集、收集、质控、存储和应用业务流程。重点推进卫星、雷达等资料质量评估业务应用和同化工作。规范各类气象资料质量和时效的考核评估。提高全国气象广域网传输能力。加快推进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业务化,推进国家、省两级集约化数据环境建设。国家级气象业务内网和中国气象数据网上线运行。启动实施国家级高性能计算机二期建设和气象业务异地应急备份中心(上海)建设。

进一步强化责任考核。出台《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完善气象现代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推进各项保障政策落地。国家级业务单位要积极主动履责,加强与相关单位互动对接,完成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年度任务。省级气象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推进省级气象业务现代化,有序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发展。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气象现代化工作纳入各级绩效考核中。

加强试点经验总结与推广。组织开展江苏、上海、北京、广东、重庆以及浙江杭州和宁波等第一批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总结评估,推广试点经验。加大对河南作为中部地区于2018年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省份的工作推进力度。针对东中西部各自不同发展特点,把握好东部率先,中、西部赶超的节奏。

(五)着力深化气象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凝聚共识,密切跟踪国家改革进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倒逼,以气象服务体制改革为重点、以防雷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气象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认真落实气象服务体制改革部署。要按照《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部署,以国家级和部分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为试点,创新发展气象服务业务体制、服务供给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专业气象服务实体规模化发展机制,更好地发挥气象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中央和地方气象防灾减灾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健全购买气象服务制度。以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及大城市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为试点,培育基层气象服务多元化提供主体。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纳入地方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试点。成立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人工影响天气协会。以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管理和气象协会组织为抓手,制定出台气象服务管理办法、标准和规范,建立部门与社会组织对气象服务的市场管理机制。

加快推进防雷体制改革。依法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能,发挥防雷减灾在保障公共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作用。以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和创新方式为重点,试点带动,加快推进防雷体制改革,依法有序开放防雷检测市场,强化法规标准建设和市场监管。统一准入标准,制定出台全国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清理与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完善防雷相关法规标准及业务规范,加强防雷服务市场监管。重庆、广东、浙江等试点单位要重点推进防雷工作政事企分开,发挥防雷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建立现代防雷企业制度,培育骨干企业。

稳步推进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按照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改革气象业务体制,优化气象业务布局、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提升气象业务的效率和水平。通过试点建立省市县集约化的业务布局和业务流程,制定气象业务系统平台集约化发展指导意见。落实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制作向国家级和省级业务集约的气象服务业务技术体制。规范全国数值预报业务布局,制定数值预报业务发展改革指导意见。强化预报预测质量检验考核工作。建立预报员团队定量考核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改革科研组织管理方式,进一步集中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深化气科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技术突破与业务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强化中试基地与业务用户参与成果评估,发挥学会等第三方机构在项目管理、科技奖励和成果评价中的作用。完善合作共赢机制,引导利用国内外优势参与重大核心任务协同攻关。

密切跟踪落实国家各项改革。及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体制、人事制度、财税制度及其他改革政策。配合中编办制定地方气象管理权力清单指导意见。继续推进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分类指导、上下协调、有序承接,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审批程序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做到放管结合、监管到位。深化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完善双重体制和相应财务渠道,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解决气象部门职工的地方性津补贴。

认真组织并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省级气象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推进省及省以下气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抓好各试点单位经验总结,查找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创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改革成果。

(六)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始终是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有力保障和支撑气象现代化。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核心攻关任务。发挥中央财政科技资金效益,落实四项研究重点任务。做强部门科研院所,优化学科布局,构建科研业务紧密结合的学科体系和协同攻关机制。加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围绕区域重大业务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优化气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强化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开放共享。建立气象科技成果认定和分类评价制度。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和向技术标准的深度延伸。完善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激励制度。深入推进科技研发任务法人责任制落实。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围绕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组建核心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完善人才和团队的评价激励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双百”、强基工程和青年英才培养。加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培训。开展人才政策执行情况评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加强气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完成气象信息化总体规划编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气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统筹气象业务、服务、科研、教育培训和行政管理等的信息和数据,逐步构建高效利用、数据充分共享、流程高度集约的气象信息化新格局。加强气象信息化工作统一领导,开展国家和省级气象业务信息化建设试点,推进气象信息化总体规划实施,推进“气象云”工程建设。建立气象信息化社会运行保障机制。

提升开放合作质量效益。制定新常态下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合作及方案,深化省部、部际合作。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等总体外交大局和气象事业发展全局,做好第十七次世界气象大会参会等重要国际气象合作机制建设工作。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多双边气象合作,提升国际引智和培训工作水平。加强气象援外工作。继续做好港澳台及周边区域气象交流合作工作。进一步规范外事管理,加强国际合作队伍建设。

切实抓好规划实施和编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好气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结评估,积极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重大专项规划起草,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气象事业发展重大工程和建设任务。加快《海洋气象发展专项规划(2014-2020年)》、气象卫星应用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等项目的统筹建设与管理。开展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一期工程竣工验收。组织召开全国气象部门西藏工作会议。完善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及艰苦台站工作方案。扎实推进新疆兵地气象融合发展。重视和支持基层气象台站能力建设。

(七)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

气象工作法治化是新时期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依法发展、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全面提高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

推进气象立法和标准化管理。积极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涉气象法律草案和院涉气象行政法规起草。继续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和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及《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修订。突出各地气象事业发展特色,加快推进地方气象立法步伐。切实提高气象标准质量,不断强化标准执行。加快霾等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建立以标准为依据的业务管理工作机制,清理修订完善现有业务规范,制定标委会绩效评价指标,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提升依法履行气象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梳理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制定气象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完善并实施气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管理办法和指导标准,做好气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和查处违反气象法律法规的行为。继续开展防雷综合治理督导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提高依法管理气象事务水平。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增强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完善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气象部门法律顾问制度。突出抓好局党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事业发展重点目标、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等的落实。改进目标管理,完善综合考评体系。重点解决不落实、难落实问题。强化职能调整和下放的衔接和后续工作。

(八)全面加强部门党建和文化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要强化责任,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制度建设,营造奋发有为团结和谐氛围。

把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各项工作始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党的各项纪律。自觉把维护党中央权威、遵守党的政治规矩落实到全部工作中去。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进一步精简公文数量,提高公文质量。强化会议管理监督,提高会议质量效率。厉行勤俭节约,严肃查处违反“约法三章”问题。持续反对“四风”,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检查,巩固拓展活动成果,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月活动。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直接责任。各级党组(党委)要统筹谋划,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要紧紧抓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强化党组(党委)责任担当,细化主体责任,建立责任台账,对主体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要严肃问责,要分级开展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轮训工作

防灾减灾活动策划方案

  创新人才推进实施方案一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以下简称推进)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和人才培养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三、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推进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

 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3.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

 企业创办不足5年;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牵头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

 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四、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进度安排

 推进分三个阶段实施: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六、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实施效果。

  规划项目实施方案二

 为推动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推进我市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根据省人民《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赣府发〔2014〕1号),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关于加快推进江西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赣发改农经〔2014〕3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井冈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气象整体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1.监测系统。全市建设5套乡镇6要素自动气象站、10套单雨量站;对厦坪国家级台站进行新型自动站建设;配置一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建设2套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平台等。

 2.网络通信系统。对茨坪和厦坪站地面气象广域网络、局域网络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历史气象资料安全管理和数字化平台、信息业务软件进行升级和改造。

 3.预报和风险评估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风险调查系统;对MICAPS预报系统和市本级数值预报释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4.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市乡村信息接收终端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市公共气象服务发布系统等。

 5.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建设气象仪器设备运行监控、维修、检定、试验等装备保障系统。建设1套运行监控系统、计量检定标校系统;建设1套运行维修平台。

 6.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业务运行配套基础设施系统。对茨坪、厦坪2个气象台站的业务值班室、供电、环境等,按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要求进行配套升级改造等。

 7.综合业务平台。建设2个综合业务平台。

 (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

 1.空中云水跟踪监测系统。补充现有空中云水监测系统的不足,配备激光测云仪1台。

 2.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完善作业指挥系统,配置信息传输和作业指挥平台设备;统一开发集资料分析处理、作业潜力识别和条件预报、地面作业指挥、作业效果检验效益评估、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业务软件系统。

 3.地面作业系统。补充现有作业装备的不足,新增移动火箭作业系统1套、固定火箭作业系统1套;建设1个标准化火箭作业点。

 (三)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雷电灾害监测。建设1套雷电灾害监测大气电场仪。

 配备1套气象灾害调查装备。配置雷电灾害调查、现场取证设备,包括摄像机、执法记录仪、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仪、雷电灾害调查专用设备、现场调查交通设备等。

 (四)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1个科普展厅;建立1个社区校园气象站。建立健全培养、引进人才配套优惠政策,培育、扶持创新团队,鼓励、支持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建立远程培训教育示范点。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建立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五)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1.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值守能力建设,建设1个标准化应急值班室,配备必要的应急值班、信息传送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扫描仪、通信设备、舆情监控报警设备等)。

 2.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1个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应急突发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无纸化办公系统;加强宣传能力建设,购置单反数码相机、笔记本等编设备。

 (六)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1.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市、乡农用天气、作物产量、病虫害气象条件等服务系统,购置1套生态农业气象服务专用数据库及数据库软件。

 2.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建设市、乡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系统,配置1套农业气象情报专用数据库软件、服务器等。

 3.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完善市、乡农业灾害地面监测系统,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作物生态观测点、土壤水分观测点,新增1套重大农业灾害调查设备等。

 4.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完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防御适用技术。

 5.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完善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建设1套高分辨率地理背景数据库、1个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平台等,开展灾前风险分析、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

 6.现代农业决策支撑系统:配置1套ARCGIS决策服务系统,开发农业气候区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气象决策支持系统。

 (七)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完成井冈山气象局业务用房建设;对观测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台站气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设资金安排

 (一)总体安排。

 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井冈山市总投资1479.57万元,投资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47.30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23.09万元,市级配套投资209.18万元。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具体项目资金安排在现有项目内容和设备配置基础上,由市财政核实,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分年度逐步逐项予以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15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92.09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15.2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144.70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47.26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47.26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32.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3.8万元,省级配套投资8.5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9.93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1.6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7.19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07.23万元,全部由中央预算内投资。

 (二)分项目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1152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监测系统409.05万元,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80万元,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230.78万元,信息网络支撑系统85.83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19.34万元,装备保障系统19万元,综合业务平台8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47.26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空中云水监测系统9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11.27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26.99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总投63.10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现场取证设备61.10万元,雷电气象灾害调查取证装备2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科普展厅3.93万元,校园气象站6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应急值班室标准化建设1万元,应急突发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建设1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7.6万元,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4.5万元,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7.7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1.2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6.3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防御技术1.5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207.2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台站观测场地标准化改造12.23万元,台站业务用房建设、维护160万元,台站水电路等设施改造30万元,台站文化基础设实建设5万元。

 四、实施进度和时间表

 (一)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实施。

 2014年1-3月市气象局会同发改委和财政局完成所有项目的分项实施方案,并报审核。

 2014年4月-2015年12月,按照分项实施方案要求及各单位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项目建设资金安排。

 1.2014年度安排1003.0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7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777.79万元,省级配套安排72万元,市级配套16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监测系统、预报预测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网络信息气象业务系统建设,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等建设。

 2.2015年度安排476.51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69.51万元,省级配套安排51.09万元,市级配套45.1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评估系统、人影各类业务系统及作业效果检验系统,以及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科普和人才保障能力、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创新外场效果检验示范点等建设。

 3.以上两年建设项目及资金安排,详见《吉安市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分解表》。

 五、建设任务分工

 “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实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在市的统一领导下,各单位分工协作,共同推进落实。市牵头负责项目的落实工作;发改部门负责规划项目审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内容把关,并将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足额落实到位;气象部门要根据省市气象局要求,加快有关工程建设进度,区分轻重缓急安排和启动工程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全市成立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由张伏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强化经费保障。

 市财政要加强统筹集约,多渠道落实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三)强化项目管理。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等制度,科学组织施工,严格质量管理,确保项目规范推进。要健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制,强化工程验收、检查、审计和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投资和项目进度符合要求。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在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的同时,气象局要充分利用建设项目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边建设边发挥建设项目的效益,全面提升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类文书。制定活动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防灾减灾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防灾减灾活动策划方案1

一、指导思想

统筹利用各种有效,农业气候开发能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重点,努力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二、建设目标

通过方案实施,全面完成县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的各项指标任务,形成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覆盖面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和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力争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能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防灾减灾信息覆盖面达到90%以上;重点服务对象和80%以上农户能够科学使用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农户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气象服务专项投入产出比达1:15以上。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准备阶段

1、时间安排:

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

2、主要工作:

①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两个体系)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

②拟定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三农气象服务专项领导小组、确定气象协理员,召开项目启动会,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7月至20xx年10月。

2、主要工作:按照《实施方案》和《气象标准化乡镇建设任务分解表》中的要求,有、分步骤、按时间节点组织实施。

(三)完善提高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11月1日至30日

2、主要工作:仔细对照县《气象标准化乡镇建设任务分解表》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考核。

成立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由镇分管领导领导任组长,各村委会主任、小学校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民政所所长、土管所所长、规划所所长、财政所所长、水利员、林管员为成员,负责协调和处理日常工作。

(二)各线口协作,形成合力。

镇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民政等涉农涉灾线口要打破部门界限,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队伍共建、渠道共用机制,与气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一是强化信息整合,建立部门信息共享与联合发布机制,共同制作、联合发布农村综合防灾减灾信息。二是强化人力整合,依托多部门,开展灾害风险普查、评估、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推广示范等业务,努力形成我镇涉农、涉灾部门之间联合调查、联合会商、联合制作服务产品、联合发布信息和联合全程服务的工作合力。

(三)确保投入,规范使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从20xx年起,每年将运行、维护、保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镇财政每年安排1万元经费,用于全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设施、设备的添置、运行、维护以及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要规范资金使用,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统一进入“三农”服务专项账户,做到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转移、挪用。要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确保专项经费发挥效益。

(四)加强宣传,形成氛围。

要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宣传力度,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访、报道,宣传典型事例和好的做法,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建设环境。要强化督查,取多种方式,加大对标准化乡镇建设完成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定期通报各乡镇项目进展情况,促进标准化乡镇建设健康、有序、平衡发展。

防灾减灾活动策划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以创建“和谐校园”为载体,根据教育局安监科“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防灾减灾、避险自救能力,全力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体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全校师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四、活动主题:

“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五、安全领导小组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全社会的稳定。学校迅速成立“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落实具体负责领导,主动与家长、有关部门联系,认真策划,广泛发动,加强指导,严密组织。

“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具体负责人:

教学安全:

学校设施安全:

安全宣传:

学生行为安全:

六、活动内容

1、x月x日举行“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做好宣传教育发动工作,营造安全教育氛围。

2、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

(1)一次动员:周一升国旗仪式,对全体师生进行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并对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行动员。时间:x月x日。

(2)一期宣传:各班级、团支部将布置一期安全教育宣传橱窗。时间:x月x日

(3)一次班会:(周一)各班召开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重点为道路交通、预防溺水、预防食物中毒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安全教育,通过黑板报、班会、讨论会等形式加大力度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全校师生都来宣传、学习安全有关方面的知识。时间:x月x日

(4)一场讲座:举办一场全校安全法制教育专题讲座。时间:x月x日

(5)一副标语:在学校重要地段悬挂一副安全宣传标语,标语的主题是“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时间:5月7日

(6)一次检查:组织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安全隐患大检查,将对教室、食堂、教师宿舍、供电设施、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等重要部位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能立即进行整改的要马上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上报学校备案处理。时间:x月x日

(7)一次演练:认真策划、严密组织一次全校性的食物中毒演练,使全体师生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及自救自护能力。时间:x月x日

七、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完善学校各项安全条例,有、有组织地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学校各部门及全体教师密切配合,努力将活动落到实处。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和防范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

3、学校结合“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加强自查自纠,再次对本校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落实整改的措施。

4、各班将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的情况做好小结。

防灾减灾活动策划方案3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x个“防灾减灾日”,为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根据xx区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市20xx年防灾减灾日活动实施方案》文件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能力为重点,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

二、活动主题

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5月10日至16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四、活动内容

1、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1)在校门口上方的led显示屏上显示相关内容的标语、口号等,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2)出1期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专栏,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

(3)通过发放告家长书,联合家长、社会力量,配合学校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2、扎实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方法步骤,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2)利用国旗下讲话,由校领导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动员。

(3)开展地震、气象、防汛、消防、交通等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4)召开防灾减灾教育座谈会、举办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观看灾害题材片等,推进学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深入进行。

3、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在抓好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学校要针对防震、防火、交通、溺水、拥挤踩踏、突发公共和雷击、地震等气象和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的规律与特点,开展一次以上全校性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

4、认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活动期间,学校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地质、地理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5、加大学校防灾减灾活动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学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学校防灾减灾工作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为加强学校防灾减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活动要求

1、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策划,周密,保证防灾减灾活动顺利开展。

2、要强化责任,严密组织,防止走过场,确保防灾减灾活动取得实效。

3、要广泛发动,加强联系,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学校防灾减灾工作。

4、要认真修定防灾避险演练预案,及时总结演练经验,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