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情测报系统软件_雨水情测报系统
1.洪水预报系统的发展概况与展望
计讯物联水库雨水情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实现水库大坝雨水情远程无人值守实时监控,具备水库雨水情、坝体安全动态监管预警能力,云平台远程实时监测水库水位、降雨量、图像监控、坝体安全(渗压、位移),异常情况预警广播及时反馈,保障水库防汛减灾、供水保障和农业灌溉等工作。
? 水库雨水情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 水文类仪器:水位计、雨量计、量水堰计、水质检测;
? 气象类仪器:气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
? 图像类仪器:接入摄像头和集;
? 水库监测终端:水利遥测终端RTU,数据集、无线传输。
? 水库雨水情大坝安全监测云平台系统具备离线集、远程监测、实时监测、在线监测、数据存储、统计分析、自动预警等功能;测量数据自动集、数据定时离线集、在线实时集、设定定时自报、雨量自报、水位自报;图像传输,与数据字符双重叠加;多方式实时监控,监控屏、pc、移动、;系统异常自动告警远程广播。
? 水库雨水情大坝安全监测遥测终端
? 规约标准
? SLT 180-1996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
? SLT 102-1995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 SL61-200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 SZY203-2012 水监测设备技术要求
? SZY205-2012 水监测设备质量检验
?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
? 《水监测数据传输规约》
? 功能
? 兼容性强,兼容主流网络摄像头,支持多种通讯协议,支持数据字符与叠加功能;
? 具有存储转发功能;
? 具有自动报警功能;
? 通信方式多样不受限,支持GPRS/4G无线蜂窝网络、短信、RS232/RS485,可选NB-IOT、北斗等通信方式;接收平台下发指令,并可远程控制现场设备,支持供电状态检测,实时了解设备供电情况;
? 接收平台下发指令,并可远程控制现场设备,支持供电状态检测,实时了解设备供电情况;
? 数据定时集主动上报,支持多中心通信,可同时与多个后台服务器进行通信,监控数据可同时上报省、市、县级水文管理平台;
? 可选提供通信中心入库的方式接入第三方平台或定制第三方协议,支持国内主流组态软件:组态王、三维力控、易控等组态厂家;
运行标准Linux 智能操作系统,可以开放二次开发功能;
支持本地网口或WiFi接入和远程接入方式对设备维护、管理、升级;
支持市电或太阳能供电;
可内置高精度的GPS模块,能够实时上报站点位置信息(可选配功能);
? 工业级设计,经过EMC测试,耐高低温-35℃至75℃,宽压5V-35V,防潮、防雷、防电磁干扰,运行稳定可靠; 看门狗检测机制、PPP层心跳、KeepAlive、TCP心跳链路检测机制,网络故障自动恢复、掉线自动重连,保证设备在线。
水利遥测终端TY501
水利遥测终端TY511
网关型水利遥测终端TY910
洪水预报系统的发展概况与展望
没有水利34616全覆盖,但是有安徽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已完成5468座小水库全覆盖。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全覆盖。制定《安徽省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标准》,部署自动测报信息统一接收平台,实现5491座小型水库雨水情信息在线运行、智能预警。
“十三五”以来,安徽水旱灾害防御成效显著。成功防御了2016年长江大水、2018年台风暴雨、2019年伏秋冬连旱、2020年安徽全省洪涝。特别是2020年安徽江及巢湖、淮河、新安江等同期发生大洪水,水旱灾害防御取得全面胜利,安徽省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重要堤防没有出现损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没有受到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洪水预报系统在国外研究开发已有30多年的历史,国内也有20多年的历史。最早将水情信息处理与洪水预报计算机制作直接联为一体的系统是从研制水文自动遥测洪水警报、预报系统开始的,称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这类系统的共同特点是使用遥测水文信息(雨量、水位),直接实现联机洪水预报作业,属于第一代洪水预报系统,如1958年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研制的水文自动化遥测系统,1988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微机DOS系统上开发的一套适用于中小流域的洪水预报调度自动化系统等。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控制理论的实时预报技术大量引入到洪水预报中来,实现自动的实时校正。这种系统称为“联机实时预报系统”,从预报技术的角度看,比较第一代系统有了实质性的进步,故可以划分为属于第二代的洪水预报系统,这类系统比较著名的有1983年中国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与意大利诺蒂公司合作开发的适用于大江大河和大河系的“VAX机联机实时洪水预报系统”, 1985年美国天气局开发的全美通用的河流预报系统(NWSRFS)第五版,1988年英国水文所研制的通用性的河流径流预报系统(RFFS), 1992年意大利ET&P公司研制的欧洲洪水预报系统(EFFORTS),19年中国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研制的“水情信息及洪水预测预报业务系统”。1989年,美国天气局在河流预报系统第五版上安装了交互式预报程序(IFP),揭开了第三代洪水预报系统研制的序幕。IFP在图形工作站实现,用图形交互处理技术对洪水预报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人工干预,从而得到可以发布和实行河系连续预报的成果,保证了河系预报作业的连续性。这一成果问世后得到洪水预报界,特别是担负大江大河预报任务的水情部门的广泛赞同,从而确立了第三代洪水预报系统向交互式系统发展的方向。1995年长江委开发的“长江专家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以及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组织研发的《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就属于这一类系统。
目前,全国流域机构和省(区、市)的水文部门已有26个单位建立了洪水预报系统,能在两小时内,完成数据集、传输和处理工作,并在天气形势分析和实时雨水情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对七大江河干支流主要控制站、防洪重点地区、重点水库和蓄滞洪区具有不同预见期和精度的洪水预报,为防洪决策提供依据。为了加强全国洪水预报系统标准化建设工作,水利部水文局正组织全国力量,联合攻关,集中开发基于宽带网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的、通用性的洪水预报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将使我国的洪水预报技术和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