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变暖属于什么现象

2.全球的气候变暖和气候现象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3.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什么原因所导致?

4.全球气候变暖是什么意思?

5.全球气温是变暖还是变冷变暖和变冷是因为

6.全球变暖的影响

7.全球变暖意味着冬天变热了还是变冷了?

8.全球变暖是指地球整体气温的什么趋势

全球变暖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_全球变暖是气候变化吗

全球变暖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中文名:全球气候变暖

外文名:Global warming,climate change

解释:一种自然现象

原因: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和石油等化学物

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全球变暖的原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的危害有哪些

全球变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因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中积累,使太阳的热量散发不出去而造成。全球变暖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些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如果是真的,那么它究竟是人们违背自然规律所引发的恶果,还是自然本身和人类共同作用造成的?

全球变暖的十大可怕危害

清晨,一个石化工厂排放着废气,这些温室气体会引起气候变化。

当提起全球变暖时,人们谈论的并不是今夏的温度比去年高了多少。相反,它指的是全球的气候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其中要考虑的是数十年来地球气候的变化,而不是单纯季节性的变化。而全球变暖这种说法本身就有些误导性,因为它让人们觉得气候会变热,而不是更干旱,更多恶劣天气。气候变化影响全球的水文和生物状况,或者说它影响着一切,包括风、雨和温度,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的。科学家观测到长久以来地球的气候一直在不停变化,从寒冷的冰河世纪到热的像烤箱一样的时期。有些变化只是几十年间的事情,但有些变化却横跨几千年。

科学家通过观察、测量气象变化来研究气候。比起150年前,现在的冰川已经消融了不少。在最近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大约增长了0.8摄氏度。科学家使用电脑模型对将来的气候形势作出预测,与现在的气候状况相比,到21世纪末,全球的平均气温会增长1.1-6.4摄氏度。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看到气候变化造成的十大影响,包括一些可以观测到的立竿见影的影响,和一些通过气候模型预测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危害

1、海平面上升

地球上出现高温天气,并不意味着迈阿密的生活方式将向非洲看齐,但却的确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高温天气怎么会导致海平面上涨呢?原来气温过高会造成冰山消融。海冰和极地冰盖不断融化,使海洋里的水量增多,就造成了海平面升高。

如果沙滩被海水淹没,人们会失去很多乐趣。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像迈阿密这样的城市都面临着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

科学家能测量出格陵兰岛冰盖融化带来的影响:科罗拉多河的流量增加了6倍。科学家预测,如果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架继续融化,到2100年,海平面将比现在高出6米。这将淹没许多印尼的热带岛屿和低洼地区,以及迈阿密、纽约市的曼哈顿和孟加拉国。

2、融化的冰川

观测冰川是否消融并不需要借助特殊设备。原来覆盖在苔原表面的冻土由于表面温度升高而融化后,现在上面生长着植被。

蒙大拿州的国家冰川公园由于表面温度上升已经失去了不少壮丽美景。

在本世纪,蒙大拿州国家公园的冰川已经严重削减。另外,喜马拉雅冰川是恒河水的主要来源。恒河为5亿人提供饮用水和灌溉水,据说现在每年的水量以37米的速度减少。

3、热浪侵袭

2003年,横扫欧洲的致命热浪害死了约3.5万人,这可能是科学家在20世纪初开始跟踪的酷暑趋势的预兆。

热浪不仅抑制人体的一些功能,更能害死人。图为2008年受热浪侵袭的纽约街头,一个人试图把瓶中的水倒在身上降温。

全球变暖属于什么现象

全球变暖是指至少一个半世纪以来,整个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也就是说,如果我手里有一张世界地图,我在上面随便指一个地点,那个地方的温度都在上升吗?

并不是的,这样的说法不太准确。虽然说全球各地的气温都会升高,但变暖的程度视所在区域的不同还是不一样的。目前,科学家们确实找到了一些“热点”,这些“热点”均是升温幅度超过了平均升温幅度且升温效应更严重的地区,其中包括了某些山脉、 北冰洋和地中海地区。

全球变暖仅仅与气温有关吗?

不仅如此!“全球变暖”这个词有更宽泛的含义,指的是由于气温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涵盖了地球气候系统的方方面面:大气、海洋(包括深海)、土壤等等。因此,全球变暖包括了很多现象。

那还有其他现象吗?

当然!比如,陆地冰川和海洋浮冰的剧烈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丧失、高温频发、强降雨次数增加,以及很多动植物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徙和扩展,这些都属于全球变暖现象。

糟糕,真的好多,气候就像是一块巨大的拼图啊!

我还没说完呢!全球变暖还将带来热带的扩张,由于它正在慢慢地扩大自己的领地,这可能会使得地中海南部地区逐渐变成亚热带气候。这也就导致了近一段时间以来,地中海南部地区的降雪减少了,降雨增加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冬天降雪总量就少了,只是与过去相比,降雪的频率降低了。

另外,热浪变得更凶猛更常见,这也增加了高温干燥地区发生火灾的风险。

那人类和全球变暖有什么关系呢?

人类活动是导致 20 世纪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加快了全球变暖的速度。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如果这个周末天气很热的话,都要怪我们自己喽?

也不能这么说,我们不能把单一的极端天气个案归咎于人为的气候变化。随着收集到的关于极端天气的特征记忆频率数据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得知其中还是有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因素存在的,而且我们还可以预测到,人类如果再不改变目前的行为习惯的话会发生什么后果。

摘自《小读者·阅世界》

2021年11月,总第301期

原文出自《超级科学家- 气候与环境》

浙江文艺出版社

文/费德里克·塔蒂亚 艾丽莎·帕拉齐

译/崔鹏飞

图/安东乔纳塔·费拉里

全球的气候变暖和气候现象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中国环境报》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什么原因所导致?

全球的气候变暖还是许多气候现象的起因:如1995年使加勒比海房倒屋塌的飓风,英国百年不遇的旱灾,美国中西部使800多人丧生的热浪,西伯利亚的温暖天气和阿拉斯加的干旱少雪,危害巴西东北部的旱灾,以及巴西南部肆虐的大雨。气候变化是一个缓慢而间歇的过程,但在世界的一些地方,一种气候类型似乎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夏天变得比平常干燥和炎热了,冬天则更冷更潮湿。

温差相对较小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苏格兰,正常情况下冬天气温不会长时间处于冰点以下,但1995年12月那里遭到严寒袭击。苏格兰高地克拉什克村的气温一度曾达到零下29.9℃。这是英国自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主要供水管道完全结冰。当气温回升,冰开始融化时水管便裂开了。苏格兰50万户人家处于无水状态。一向青翠繁茂的阿根廷草原1995年也变干枯了,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草原成了一点就着的干柴,在1996年初曾有上万英亩草原起火,且火势无法控制。负责国家公园事务的高级官员费尔南多·阿杜拉说:“我们面对的是非常低的湿度、创记录的高温以及眼前降水概率为零的现实。”干旱使该地区的谷物减产大约30%,成千上万只牛因饥饿而死。

不过,反常的天气也给某些人带来了些许乐趣。1996年2月中旬的异常低温使汉堡的阿尔斯特湖成了大冰场,约有50万人蜂拥而至,在冰上滑行或拉雪橇。在墨西哥中部,许多人因几十年来下的第一场真雪而欢欣鼓舞!而在德国将举行的世界杯滑雪赛却因没雪而不得已取消。

全球变暖的另一后果,将是导致北极、南极的冰雪部分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自1920年以来,两极冰雪融化和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海平面比过去升高了30多厘米。这不得不引起气象、海洋、农林、环境等部门的关注。有科学家指出,如果目前二氧化碳浓度翻一番,海平面将上涨80厘米,沿海地区将损失大片良田。目前,世界上生活在距海岸线60公里以内的居民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如果海平面因气候变暖而上升的话,从曼谷到纽约的城市居民和维持世界贸易的港口设施都将受到影响,全世界沿海低洼地区将被海水淹没,数百万的沿海居民将被迫迁居。

在中国的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如温度上升2至4摄氏度时,土地蒸发将增加20%以上,耕地损失3亿亩。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海拔4米以下的地区已不宜再投资,海拔1到2米的地区还必须制定长期人口迁移计划。

地球不断变暖,会使局部地区出现高热干旱,引发森林火灾。1997年全球森林火灾严重,就与高热干旱有关。由于冬天该冷不冷,许多农作物的害虫冻不死,就会造成庄稼病虫害大发生,粮食产量下降。同样,该冷不冷,也会使人容易得病。

阿拉斯加位于北半球的北部,那里年平均气温很低,但近年由于全球性气温上升,使阿拉斯加的森林深受其害。1996年一种虫害大面积发生,约2500万株花旗松枯死。据统计,在过去的20年间,年平均气温上升2℃,受害森林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受害林木9000万株。有一种森林害虫以前从产卵到成虫,一般需要两年时间;气温上升后,只需要一年时间,从而导致森林遭殃。

温室效应可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南北极的冰雪融化,海水增多,海平面上升,使世界上不少桑田变成沧海。如果海平面上升2米,许多海岛将被淹没,世界上30%的大城市变为汪洋一片,其中包括我国的天津、上海,美国的纽约和日本的东京。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图景啊!

南极冰层是地球的最大“天然淡水贮存库”冰层平均厚度约2000米,最厚的达4000米,总体积有有1100多万立方千米,约占全球总冰体的90%,全世界有72%的淡水都集中贮存在这里,含水量和大西洋的海水容量大体相当。假如南极冰层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升高50~70米。一直在南极观测考察的一批英国科学家告诫人们说:他们掌握的确切证据表明,1945~1996年以来,南极气温已升高2.5℃,南极半岛在缩小。在过去的40年间,融化的冰层已达41000立方千米。1992年9月至1993年2月,西班牙的78名科学家深入到南极进行了五个月的实地考察,也发现南极的气温在升高,冰层在变薄,冰川在回缩。这年夏天南极的温度比往年高5度,每年消融面积都在3.2万平方千米左右。过去被冰雪覆盖的一些大陆也显露出来了。

北极冰川自20世纪以来,也退缩了约10千米。一些美苏科学家预测10~20年后北冰洋将成为不冻洋。看来,南北两极冰层不会融化的看法已为事实所校正。

不仅南北极冰层在融化,而且秘鲁的安第斯山、非洲的肯尼亚山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经科学家实地考察测量证实也在融化退缩,特别是肯尼亚山顶的积雪有40%已化为乌有。阿尔卑斯山的冰量只有1850年的一半,总面缩减了30%~40%。在西藏和前苏联的一些地区的积雪同样也有加速融化的迹象。

全球气候变暖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认为,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人类向太空排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大气层表面和下层的热量,防止他扩散到空中。因而大量热量被大气层表面和地表吸收,才导致地球变暖。

全球不是简单的变暖,而是气候混乱,气温异常,大气循环紊乱,极端天气增多,暴风雨(雪、冰雹)增加,旱涝不均。夏季极地气温异常升高,冬季南北气温倒挂,零温度线向低纬度地区扩展。这一切都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干旱造成的,世界各地干旱地区不断产生高温热浪冲击大气,高温热浪随大气扩散,一方面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另一方面导致全球气候混乱,旱涝不均。

全球气候恶化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程度,这一切绝不是温室效应所致,因为全球高温总伴随干旱而生,产生高温地区,并非是二氧化碳含量极速增加,温室效应也不能是零温度线向低纬度地区扩展,气候变化现实与温室效应截然相反,却与干旱造成的气候变化结果完全一致。气候变化现实足以证明全球气候恶化是干旱造成的。

我觉得有一种可能是地球要进行一次轴心转变了。北极和南极变暖,但是也有些地方的温度比以往更低。也许代表极地的坐标在转变

全球气温是变暖还是变冷变暖和变冷是因为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未必会造成冬天更冷,夏天更热的现象,但是极端气候出现的次数会越来越频繁,例如全球变暖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大威胁。全球变暖不是简单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它破坏的是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可逆转的。

扩展资料:

全球变暖危害

1、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2、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3、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百度百科-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影响

世事总是笼罩在扑朔迷离的状态下,人们愈想看清楚就愈会陷入迷茫当中。维基解密如是,气候变暖如是。为什么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天气还这么冷?全球变暖趋势是不是真像某些媒体所言是一些国家的阴谋?碳交易与冰冻圈有什么内在联系?大家渴求有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为我们释疑解惑。

为此,《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秦大河。秦大河院士长期从事冰川和极地研究,多次组织南、北极和亚洲腹地及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并从理论上阐明雪的暖型、冷型和交替型密实化过程,建立了定量划分标准。

同时,秦大河院士作为国际冰冻圈科学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著名学者,他还长期组织和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的编写。IPCC为人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秦大河本人也于2008年获得了有“气象诺贝尔奖”之称的第53届国际气象组织奖(IMO奖)。

记者:2009年11月份的“气候门”事件使公众对全球变暖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您如何看待全球变暖这一事件?

秦大河:自从提出气候变化以来,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对这个领域的命题非常感兴趣。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在科学上是正常的,但是科学答案往往是有选择性的。我谈的观点,代表气候变化的主流观点,即IPCC这样一个科学团体的共同声音。在我看来,全球气候是变暖的,气候在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自1860年以来,全球的平均温度升高了0.75度。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全球平均气温增高了0.75度;第二,全球变暖并不表示每一个地方都变暖。就好像我们总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并不代表每个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注意这第二点特别重要,有些人拿某一个单点来驳斥科学数据的结果,那是不科学的。

关于“气候门”,我想说,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开幕前,俄罗斯的一个网站,公布了黑客**的来自一个气候研究中心的数据和相关方面的科学家私人谈话的记录。而事实是,这个气候研究中心就是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Climatic

Research

Unit(简称CRU),该组织在全球气候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气候门”之后,CRU的数据经过了半年多的第三方的调研和听证,被指出结论很科学,没有问题。而一些科学家私人谈话的记录中透露出的一些不支持气候变暖的数据被人为删掉,只是科学家们根据数据筛选的原则,把不合理的筛选掉了。现在大多数气候科学家,依然最喜欢使用CRU的数据。BBC播出的那部《全球变暖大》纪录片,BBC驻上海的领事发布声明正式澄清不代表BBC的观点,不代表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那为什么出现“气候门”呢?我在此提示一点,既然哥本哈根会议是一个政治会议,某些国家的利益集团是不大同意的,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从最根本上把支持的数据搞垮,那么全球变暖就会变成谎言。也正因为如此,媒体报道才会左右摇摆,当然现在媒体也不大出声了。这个无可非议,我认为记者就是要拿最新研究的新闻,供广大读者来了解。

现在人们经常把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每晚的新闻联播以后,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发布全国的天气预报,而不是发布气候预报。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发生的一些气象现象,如刮风、下雨、打雷、沙尘暴、台风等等。天气相对气候而言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尺度和区域性的一个气象过程,时间从短至几秒钟的一个闪电、一个强雷暴到几分钟的龙卷风,到几天的寒潮或台风。气候则是长时间的天气的平均值,这个长时间,世界气象组织明文规定是30年,如以前用的是1961年到1990年,现在已经2010年了,就定义为1981年到2010年。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候变化一般就是这个时间段。气候变化就是指气候的平均值和离差值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气候本来应当是典型的正态分布,但是会出现极端热或者极端冷的离差值。最近的气候显示有更多的极端热事件,也有极端冷事件仍然会出现,但是极端热事件在增加,而极端冷事件虽然仍然存在,却减少了。这表明虽然全球变暖了,并不等于没有变冷的事件,只不过少了而已。所以当出现一些低温冷冻灾害的时候,一些人惊呼全球变暖破产了,是不对的,因为那是天气变化,不是气候变化。

我通常会通俗地讲,气候是天气沿时间坐标运动过程中的一定时间段的平均值,或者统计值,所以它必然和天气事件有一定的关系。

秦大河院士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

记者:现在我国的气象数据资料在世界上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气象数据资料是由哪些组织来整理和发布的,它的权威性如何?

秦大河: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气象数据应该来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即IPCC。IPCC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建立的一个政府间机构。它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好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这些评估吸收了世界上所有地区的数百位专家的工作成果。IPCC的报告力求确保平衡地反映现有各种观点,并具有政策相关性,但不具有政策指示性。

IPCC设有三个工作组:第一工作组评估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第二工作组的工作针对气候变化导致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的脆弱性、气候变化的正负两方面后果及其适应方案;第三工作组评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案。另外还设立一个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专题组。每个工作组(专题组)设两名联合主席,其下设一个技术支持组。通俗地来说,第一工作组是搞科学;第二工作组是搞地理,即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第三工作组是经济学、政治学以及世界的环境、外交等等方面的工作。IPCC里的科学家都是经过挑选的,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它要求科学家不但有来自发达国家的,也要有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以保持它的地理平衡,实际上是政治平衡,因为气候变化科学太接近于政治了。

我本人作为科学家,从2002年到现在,担任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所以我对IPCC的工作流程非常熟悉。IPCC每个工作组选举两名主席,成为Co-Chair,就是联合主席。每组两个联合主席必须是一个来自于发达国家,一个来自于发展中国家。IPCC自1988年成立以来,分别在1990年、1995年、2005年和2007年,发表了四次评估报告。我们第四次评估报告,3个工作组一共6个联合主席,有3个来自于发展中国家,3个来自于发达国家,比如帕乔里主席,就来自于印度。第四次评估报告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我觉得和这个设置有莫大的关系。

IPCC除了科学的人员组成之外,还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比如说它的基本的工作原则,第一条就是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IPCC的报告必须在尊重政策的基础上,保持中立,不能偏袒,它有一系列的附加条约。报告并不是我们这些科学家写完就完事,这些报告要经过三轮“大考”,第一轮要送给全世界的同行专家,一段一段地让他们审阅、提意见,之后我们召开全体作者会议,由每章的两位负责人,带领完成本章的七八位专家,对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刺耳的还是吹捧的,同意的还是反对的,逐条给予答辩。然后修改出第二个版本,送给政府聘请的专家,再来第二遍Review,再逐条答辩一遍。最后,要把报告的主要文件,浓缩成一张三十页的,叫做SPM,就是决策者摘要,拿到联合国,在各国政府代表团会议上,由我们两个联合主席作为负责人答辩。在通过第四次评估报告时,我和工作组的另外一个联合主席,一位美国科学家进行了四天四夜的答辩。我这么棒的身体,能够走过6000公里跨越南极,而在这儿两天之后我就开始发烧。答辩的时候不能出去,连上厕所都没时间,你必须坐着,回答各个有关专家或单位像炮弹一样激烈的提问,这些提问比我们的报纸要激烈得多。

可以说,在我的科学生涯当中,IPCC的这种科学管理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最具有权威性的。

目前,IPCC的数据大多来自美国、英国和俄罗斯。很遗憾,我们中国由于科学水平所限,没有独立的数据资料。我国现在最好的资料在中国气象局,但这些资料也主要是1880年以来的数据,大部分是1950年以后获得的资料,平均起来也不过六七十年。也有长的个别站点有一百多年的,但是那些站点的资料,有一部分是教会、有一部分是殖民者测的。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引用了6000多份科学资料,来自中国的只有87份,占总量的1.3%,和2005年第三次评估报告占1.2%相比,没有大的变化。第五次评估报告,我希望中国人能够有更多的文献被引用进来。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籍的,在气候变化的科学上,无论是想为国家服务,还是想为全人类的福祉服务,必须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而话语权就是你的科研成果。

秦大河(右一)院士2009年在气象台站考察

记者:在IPCC看来,目前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秦大河:IPCC谈气候变化的时候不光是有前面提到的时间尺度,它还有空间尺度。我们之前讲过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现在我要谈一谈气候系统,就是气候变化的空间尺度。当今意义上说的气候变化,实际上是指气候系统变化。地球的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冰冻圈组成。现在大气圈变暖、冰冻圈缩小,水平面上涨和生物圈、岩石圈的变化都表明全球变暖的趋势。

IPCC主要反映的是1750年以后的气候变化。为什么定为1750年呢?IPCC认为人类活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1750年是人类社会工业化开始的时期,它的标志就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那时起,人们砍伐森林,烧掉了大量的木材;之后,人们发现煤和石油是更好的能量来源,于是把大量的化石燃料也挖掘出来用作燃料,所以排放了更多的温室气体。

而且IPCC认为,1750年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权重在加大,在90%以上,这也是引起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极为反对的观点之一。他们会说,气候变暖不能全部归咎于人类活动,比如太阳的剧烈活动、火山频繁爆发都能很大程度地影响气候变化。

我可以用数据来证明,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地球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太阳到达地球表面的能量是每平方米1368瓦,我们把它叫做地球常数。而太阳辐射经过短波入射和温室气体的长波反射,最后真正用来加热地表的能量是每平方米240瓦。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太阳常数到现在基本保持不变,这就说明日地关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温室效应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地球表面被大气圈包裹,大气圈里面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钾、氮和水汽等温室气体。它必须是一定量的,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因为太阳的短波辐射进来,长波辐射出去,其中有一部分长波被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阻断以后反射回来,就产生了增温效应。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圈,或者大气圈中没有一定量的温室气体,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8℃,有了一定量的温室气体,地球的平均地表温度是15℃,相差33℃。这个温度正好适合于大自然的休养生息和人类的生存繁衍。而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每平方米240瓦这个数值发生变化,增加了会变热,减少了会变冷。火山活动也会排放温室气体,但是在1750年以来,它对全球变暖的贡献量我们都已经计算出来,它大概是人类活动量影响的1/130,火山活动属于自然变率。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南极凯西站,打了一个深千米的钻洞,获得了过去2000年的冰心。从这个冰心里面的空气中获得的过去2000年以来二氧化碳浓度的一个曲线可以看出,过去2000年以来二氧化碳的浓度在280ppm(ppm是百万分之几,ppm浓度表示每1百万个空气分子中含有多少个二氧化碳分子)左右,到了大概1750年前后出现了拐点,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上升,据世界气象组织2009年11月份获得的数据,这个数字大概达到了388.9ppm。

我们来比一比,1750年到现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二氧化碳浓度大概增加了三分之一,水汽从3900ppm增加了200个点,也就是增加了5%,甲烷增加得更少。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当中,二氧化碳的增温效应大概在63%,它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以上数据都毋庸置疑地表明,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因素。

对于未来气候的发展趋势的预测远远没有天气预报那么可靠,也不如天气预报准确,只能大体上给出一个未来发展趋势的轮廓。科学家的天职就是探索。我认为科学家最好的一种表现就是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修正再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使得我们预估的结果越来越接近于真实,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秦大河(左二)院士2009年在气象台站考察

记者:怎样从冰心里面获取大气浓度的数据?这个数据可靠吗?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应对?

秦大河:二氧化碳浓度的数据是可靠的,它是全球36个大气本底站测出来的。过去2000年的大气,科学家就是靠冰心来获取的。在冰冻圈,降雪没有经过相变,直接从雪变成了冰川冰,一层又一层的降雪变成冰川冰,导致冰川冰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密度也不断变大,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叫密实化过程。这个过程就导致冰川冰里面的气泡随着深度的加大而减少。比较浅的冰,我们还能用肉眼看到气泡,当这个冰到了2000米、3000米深的时候气泡没有了,被压到冰晶体之间的界面上。所以外国的科学家在南极工作的时候,把敲碎的冰放在倒有威士忌的杯子里,发现冰块噼里啪啦作响,这种“会唱歌”的冰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有人意识到这是冰里的高压气体冒出来产生气泡的声音,这气泡肯定是上古大气的气泡,不是现在的。于是就想出在冰层打钻,然后从钻出来的冰心获取上古大气的想法。这也是我现在在冰冻圈所做的主要工作之一。

面对全球变暖,我认为人类应该通过节能减排,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进一步说明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认为,大气圈中的温室气体产生的效应,其作用时间大概是几百年,这个很重要,这就意味着1750年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还在大气圈里面继续在起作用。而这些温室气体是谁排放的呢,是先发展的国家,也就是现在的发达国家。这就为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提供了一个最坚实的科学基础。

这就需要各国政府坐下来谈判,共同来减排。我减了你不减,你减了我不减,都会造成全球变暖,怎么办呢,只有共同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就是为什么有哥本哈根会议,为什么有京都议定书,为什么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什么有坎昆会议。我相信,有了全球人类的共同协作,温室气体的排放一定能得到控制,全球变暖的趋势一定能得到缓解。

全球变暖意味着冬天变热了还是变冷了?

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极端天气增多,寒冷季节缩短,影响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等。人类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从而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每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超过400亿吨。

人类对于地球植被的破坏,特别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大量森林的破坏,减少了植被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度上升,已威胁到人们生存的家园。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量的冰川逐渐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寒冷季节将会缩短,温暖和炎热季节将会延长。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全球变暖会导致低空中臭氧浓度增加,臭氧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等一些肺部疾病。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会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为了以后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美好,大家要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绿色出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全球变暖对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快速的气候变化,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缓慢的气候变化,是在年复一年中逐步积累的,并且会潜移默化的产生许多深刻的影响,最终可能会在量变后达到质变。具体来说,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以下五方面:一是,全球变暖本身就是气候资源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会导致气候要素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有的地区会趋向干旱,而有的地区则会趋向湿润。

全球变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在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至4%,同时由于全球变暖地球极端性天气现象多发,比如厄尔尼诺、拉尼娜、寒潮、干旱等灾害多发。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整体气温的什么趋势

全球变暖不意味着冬天变热,而是全球加热导致北极的冰快溶化完了。冰洲溶化的现象改变了全球风的方向和速度,干扰了四季的变化。

夏天会更热,冬天会更冷。江、湖也会经常发生水灾或者反过来,干水了。全球暖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畜牧业的动物排放大量的甲烷气,还为了扩大而砍大量的森林。 甲烷气比二氧化碳更厉害好几倍 。?

扩展资料: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整体气温持续上升的趋势。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形成类似温室效应的效果,导致地球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的影响非常广泛,对全球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对沿海地区和小岛国家来说尤为危险。其次,全球变暖还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如洪涝、干旱、风暴等,这些都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全球变暖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些物种因为无法适应气候变化而灭绝,这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都构成了威胁。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国际社会需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需要适应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

在政策层面,各国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碳排放标准,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及通过税收政策调节高碳排放行业的发展。在个人层面,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如减少能源消耗、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开车、选择使用低碳产品等。

地球整体气温的分布规律: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所导致的。因此,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在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而在高纬度地区,气温则相对较低。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而在冬季,陆地气温则低于海洋。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海洋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因此温度变化较慢,而陆地则具有较小的比热容,温度变化较快。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高原和山地具有陡峭的地形,使得空气流动更加迅速,从而降低了气温。而平原和低地则具有平坦的地形,空气流动相对较慢,因此气温相对较高。

4、等温线形状的南北差异:在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这是由于北半球海陆相间,下垫面性质差异大,等温线偏离纬线。而在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垫面性质单一,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因此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