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生高考文化课怎么学习

2.初中地理怎么复习

3.谁能给我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作为复习来用,人教版总结在一起,要详解的

4.跪求复习资料

5.文化课到底是指哪几门要考?

天气与气候练习题_天气与气候试题

做好文化课的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供参考

对于艺术考生来说,从去年的12月份开始,艺术类专业省统考、专业校考耽误了很长时间的文化课复习。在接下来不足3个月的时间里,应如何进行文化课复习,又该怎样调整心态?各科目的复习如何抓住重点,才能获取高考文化课最佳成绩。

1?语文复习要保住作文和选择题。高考作文分数是语文科目的大头,建议艺术考生一定要保作文。如果记叙文水平不高,艺术考生不妨把作文侧重点放在议论文上,如果论点正确,保个基础分是没问题的。如果想拿高分,平时要多练,包括提取论点的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等,然后积累素材。

在其他题型中,选择题总分占到32分,忽视不得。要想得到这些分数也不难,论述类1~3题、文言文5~6题为实用类选择题,其实选择题均属分析概括整合信息,直接在文题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一一对应,即可找到答案,此部分题需要的是认真。对于文言实词或虚词,可将给的解释一一带入句子,放回原文,即可判定正确与否。

文言文翻译,是艺术生的软肋,好多干脆放弃,殊不知10分就白白地丢了。其实文言文翻译就像小学时的组词,文言文中通常一字是一词,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把每一个字都组成词,然后按说话的习惯调整语序,看是否适合语境,再加以整理,一个句子拿到基本的2~3分还是可以的。

2?数学复习要舍弃偏难守基础。多数艺术考生的数学都是比较弱的,数学也成为提分空间较大的科目。省实验中学的高老师建议:首先依托课本,记知识点,此阶段在一模前应该结束。第二阶段要锁定真题,强化考点。高老师说,做真题开始并不是一套一套地做,而是根据知识点,逐个进行,例如今天要复习函数单调性,那就把这个知识点近三年的所有题目全部做完。客观题中的集合、三角函数求值、线性规划、程序框图、三视图等,解答题中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导数等在试卷中的考查相对固定,要加强针对性训练,学会用固定的思路、固定的解法解题。此阶段在二模前结束。

进行完知识点的强化训练,紧接着进行模拟训练,还是从真题入手,但不必把真题都做一遍,只需两天一套,要挑选跟我省新课改标准卷(课标卷全国卷)相似的试卷,比如河南、黑龙江、陕西卷等。此阶段5月底结束。

除了复习,在应试技巧上,考生要注意舍弃偏难守基础。对大部分艺术考生来说,做好选择前八个、填空前两个、大题第一个、其他题第一问,分值就已达到80分左右。所以考试时首先把这些题做好并认真检查,再答剩余的选择和填空题,如果还有时间可攻剩余的大题,争取拿小分。

  3?英语复习要利用边角时间练听力。英语的知识点比较零碎,建议考生在复习英语时,可将目标分解,不要将目标一步指向高考,不要去考虑一张卷子能得多少分,而是将这些分数化为单词、句式和文章,一点点复习。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准备一本高考英语便携式词汇表,走到哪儿,看到哪儿。背单词时,要对着词汇表像过筛子一样过一遍,会的单词放过,不会的单词抄一遍,以后专记不会的单词。再准备一本高考用的简易语法书,两个月或者40天之内,从头到尾看一遍,并作简易笔记。

从2013年开始,英语听力考试的30分100%计入高考外语科目总分。对于听力练习,省实验中学侯老师建议考生可充分利用边角时间,创造一个小的英语环境,“上学路上,睡前,洗漱时,课间,都可以随时听,提高英语听力。”

4?历史复习要发挥真题引领作用。在历史复习的时间安排上,由于艺术考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应根据时间把一轮、二轮揉合在一起。3~4月复习时,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和世界、中国的空间顺序进行知识整合。在每个阶段中又按政治、经济、思想分为小专题,理清知识间的纵横联系。5月,集中学习文史常识和热点问题,重点进行查漏补缺。

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应加大材料阅读练习,发挥真题引领作用。运用近几年的高考真题进行练习和训练,真题训练,能让学生感受到命题的模式,更好地把握复习重点,了解重要史观的核心内容,提高阅读和解析材料的能力等等。

5?地理复习要提高读图能力。地理试题中各考试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与城市化、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艺术考生进行地理科目复习时,注意记住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提高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日积月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建议考生每天拿出一定时间投入到地图上,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在自己大脑中罗列储存大量的图像信息,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特别是对读图能力比较弱的考生,要利用好考前最后3个月时间,重点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6?政治复习必背知识要背熟。在政治复习上,建议艺术考生要紧跟老师串讲的知识点,老师强调的必背知识一定要背,并且每个星期要回顾一次以前的知识。练习题选用能和每个备考知识点相对应的真题,这有助于最快地把握做题思路,适应高考。

注意知识整合,联系年度内重大时事政治问题,进行专题复习。知识整合有利于学生在拿到大题后,能迅速对应相关知识,不错位、不丢点,至少拿到基本分。

在答题方面,考生在作答前一定要分清题目考查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如果是演绎型试题,答题应注意明确设问的具体指向要求;根据设问指向调动相关知识;运用相关知识层次清晰地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如果是归纳型试题,要理解设问角度,获取有效信息,从宏观上对知识进行检索,最后再运用选定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7?要做好心态调整专心攻文化。在谈到艺术考生如何复习时,各科老师都表示,艺术考生心态的调整比复习更重要。老师们普遍认为,艺术考生参加高考和普通高考生有很大的不同,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和普通考生在学习方法及学习心态上有所区别。

艺术考生首先要克服焦虑的心理状态。在完成艺术专业考试返回学校后,会有一段震荡期,心中忐忑,担心自己的专业排名,是否可以上一个理想的学校。随着专业成绩的逐步公布、发放专业考试合格证,这种焦虑又会持续1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中,部分艺术考生学不下去,玩又觉得浪费时间,就在这种学与玩的中间状态中生出一种内疚感,这又加重了考生的心理负担。艺术考生在返校后,就应把专业考试放下来,一心扑在文化课的复习上,全力复习文化课。

 8?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一般的学校都会有针对艺术考生的教学班,老师讲课有极强的针对性,艺术考生一定要一字不落地做笔记,并对老师所讲内容一天一清点,一周一复习。老师留的作业不能敷衍,不留死角,不会的主动问同学、问老师。那些不会的尤其重要,要格外关注。绝对不能没完没了地做会的题。

 对于学校没有安排针对艺术考生教学班的,艺术考生与普通教学班的同学一起授课备考,根本跟不上老师讲课和复习的节奏,大多数是“鸭子听雷”的感觉。建议处于这种情况的考生,尽早要求家长帮助换个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找个较正规的艺术考生高考文化课补习班(正常应该一进入高二下学期就作调整),不要浪费学习时间,将就对付吃亏的是自己。

艺术生高考文化课怎么学习

理科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还包括地质、地理、计算机软件部分。清华大学以理工科见长。

文科分为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经典学科是文、史、哲;史包括历史、考古等;哲学讲究方法的,美学、艺术学等都属于哲学范畴;社会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社会问题、社会规律的,包括政治、管理、法律、经济等学科;学校方面通常指考试占分的科目;还应该有到社会上的用途。

扩展资料

1、数学

进行完考点的强化训练,紧接着进行模拟训练,还是从真题入手,但不必把真题都做一遍,只需2天一套,挑选跟新课标卷相似的试卷即可,比如辽宁卷、山东卷、福建卷等。

除了复习,在应试技巧上,考生要注意舍弃偏难守基础。对大部分艺术生来说,做好选择前八个、填空前两个、大题第一个、其他题第一问,分值就已达到80分。所以考试时首先把这些题做好并认真检查,随后答出剩余的选择和填空题,如还有时间可攻剩余的大题,争取拿小分。

2、英语

英语的知识点比较零碎,建议考生在复习英语时,可将目标分解,不要将目标一步指向高考(微博),不要去考虑一张卷子能得多少分,而是将这些分数化为单词、句式和文章,一点点复习。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准备一本高考英语便携式词汇表,走到哪儿,看到哪儿。

背单词时,要对着词汇表像过筛子一样过一遍,会的单词放过,不会的单词抄一遍,以后专记不会的单词。再准备一本高考用的简易语法书,从头到尾看一遍,并作简易笔记。

3、历史

复习时,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和世界、中国的空间顺序进行知识整合。在每个阶段中又按政治、经济、思想分为小专题,理清知识间的纵横联系。集中学习文史常识和热点问题,重点进行查漏补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应加大材料阅读练习,发挥真题引领作用。

4、地理

地理试题中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与城市化、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提高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

5、政治

练习题用能和每个考点相对应的真题,这有助于最快地把握做题思路,适应高考。注意知识整合,联系年度内重大时政问题,进行专题复习,这也是复习政治的一个好方法。知识整合有利于学生在拿到大题后,能迅速对应相关知识,不错位、不丢点,至少拿到基本分。

百度百科-艺术生文化课

百度百科-文化课

初中地理怎么复习

1、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根据自身的基础,安排好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比例时间,每周至少要有3-4天的专业课的练习时间,要保证专业可学习时间,很多的学生为了专业课的学习耽误了文化课,所以要做好规划,因为只有专业课考试通过了,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文化课。

2、专业和文化课相兼顾,在保证专业课的时候,考生还应该强化文化课复习,提升整体的水平。兼顾文化课是在专业课的基础之上针对文化课的薄弱环节进行补习,强化训练,为以后的文化课学习打好基础,可以根据老师的知识讲解以及自身的学习情况合理的去学习。抓基础功难点,大量的积累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弱项。

有相关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河南立竿教育,河南立竿教育创建十年,创新十年,辉煌十年,历经十年发展,2019年,作为艺考领域权威机构,立竿教育一直从事艺考领域的研究,针对高考出题风格、答题思路、评分标准、考点趋势等方面都有一个深入研究。立竿教育研发团队隆重推出第六代课程体系,一场革命性的颠覆拉开序幕。表面形势向实质内容的转变,被动应考向主动迎考的转变,旨在提升考生实战能力,彻底打破套路作答,张扬个性,脱颖而出。

谁能给我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作为复习来用,人教版总结在一起,要详解的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循序渐进地完成以下 “三部曲”.

第一步:夯实基础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是以目标参照性测验为主的考试,主要检测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并不回避“双基”及其重点,各地试卷的考试内容分布合理,涉及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部分,普遍具有重点突出且覆盖面广的特点.

从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非常普遍,除学习态度的因素外,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时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因而在复习中对各部分知识要认真把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点,对照所用教材逐一加以掌握.在复习时要准确理解地理概念,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对地图判读、经纬度、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区域特征等地理主干知识的掌握,要通过练习训练做到举一反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从而达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真正掌握.此外,还要结合区域地图牢记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对于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填图部分内容,要适当进行练习,达到在图中能够正确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的要求,并能将基本地理事物的分布通过“心理地图”加以识记.

第二步:提高能力

要复习好初中区域地理,关键在于把握好二条主线:一是掌握区域的空间分布,此乃”地”;二是会对区域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此所谓”理”.从考试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学习地理的层次上,对一些知识点并不理解,更谈不上运用,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地理思维习惯,注重地理原理与地理现象的联系以及地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1、提高读图能力

对地理图像语言的学习运用,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许多地理知识都可以通过识读相关图表来获得.地理试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无图不成题”,地理读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适宜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必考试题.建议在复习阶段对地理图像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读图、析图、绘图”的技能,能读懂地理图像所包含的信息;并能分析各类地理图像(比例尺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所提供的文字、图、表信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学会读图分析问题;同时也要学习绘制曲线图、柱状图等一些简单的地理图像.

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在初中地理复习中还要注意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即分析地域内或地域间各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能力,要深刻体会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要能够联系到水的时空分布;要懂得落差的大小会决定水能的多少;从一地纬度位置要能联想到太阳高度的大小并推导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和气温的高低,等等.

3、提高解题技巧

为了避免考试时不必要的失分,同学们在复习时很有必要进行答题规范和解题技巧的训练.一要学会审题的方法,能正确提取试题文字、图像及数据所提供的有效地理信息;二要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训练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尤其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分析“西气东输”工程为我国东、西部各带来什么好处等;三要正确掌握和使用地理概念及术语,在答题书写时做到字体工整、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不写错别字等.

第三步:学以致用

从考试结果和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是题目不难,高分不易,试题稍微有所变通,学生就无法适应.说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相当欠缺,机械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课改所倡导的“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等理念及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而,在地理复习中提高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极为重要.

地理试题中所谓的情境一般可分为“知识性情境”和“生活性情境”两类.要有效提高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对“知识性情境”而言,重点在于学会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如学习了“等高线疏密和地形坡度大小关系”后,在具体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能分析不同地形部位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并说明原因等.对“生活性情境” 而言,主要是要加强学习内容和社会热点、生活实际以及乡土地理的联系,并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解释社会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近年我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试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地理知识与时事的结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程理念,如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设置了以“海峡西岸经济区”、“青藏铁路”、“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为背景的试题情境等.

因此,高质量的地理复习还要求同学们适当关心国内外重大的时事问题,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学会从地理的角度评价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并乐于去发现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跪求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设 3、制定 4、实施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多莉羊的例子p55,

▲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官:花、果实、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苔藓植物的根是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植物、细菌(噬菌体)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植物

▲的结构

蚕豆: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和85页图,课本88页2题

▲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课本102)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植物。`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最后)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和草原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文化课到底是指哪几门要考?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减缓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理科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还包括地质、地理、计算机软件部分。清华大学以理工科见长。

文科分为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经典学科是文、史、哲;史包括历史、考古等;哲学讲究方法的,美学、艺术学等都属于哲学范畴;社会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社会问题、社会规律的,包括政治、管理、法律、经济等学科;学校方面通常指考试占分的科目;还应该有到社会上的用途。

扩展资料

1、数学

进行完考点的强化训练,紧接着进行模拟训练,还是从真题入手,但不必把真题都做一遍,只需2天一套,挑选跟新课标卷相似的试卷即可,比如辽宁卷、山东卷、福建卷等。

除了复习,在应试技巧上,考生要注意舍弃偏难守基础。对大部分艺术生来说,做好选择前八个、填空前两个、大题第一个、其他题第一问,分值就已达到80分。所以考试时首先把这些题做好并认真检查,随后答出剩余的选择和填空题,如还有时间可攻剩余的大题,争取拿小分。

2、英语

英语的知识点比较零碎,建议考生在复习英语时,可将目标分解,不要将目标一步指向高考(微博),不要去考虑一张卷子能得多少分,而是将这些分数化为单词、句式和文章,一点点复习。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准备一本高考英语便携式词汇表,走到哪儿,看到哪儿。

背单词时,要对着词汇表像过筛子一样过一遍,会的单词放过,不会的单词抄一遍,以后专记不会的单词。再准备一本高考用的简易语法书,从头到尾看一遍,并作简易笔记。

3、历史

复习时,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和世界、中国的空间顺序进行知识整合。在每个阶段中又按政治、经济、思想分为小专题,理清知识间的纵横联系。集中学习文史常识和热点问题,重点进行查漏补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应加大材料阅读练习,发挥真题引领作用。

4、地理

地理试题中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与城市化、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提高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

5、政治

练习题用能和每个考点相对应的真题,这有助于最快地把握做题思路,适应高考。注意知识整合,联系年度内重大时政问题,进行专题复习,这也是复习政治的一个好方法。知识整合有利于学生在拿到大题后,能迅速对应相关知识,不错位、不丢点,至少拿到基本分。

百度百科-艺术生文化课

百度百科-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