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气候变化的起因
1.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2.气候的成因
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地形、反射率、热容量)、洋流等,其中太阳辐射决定着气候带,大气环流直接制约着气候类型,地面状况和洋流改变着气候分布的主体规律。主要气候的成因比较容易分析,下面分析几个局部气候。
1.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热带大陆气团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2.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
5.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大。
6.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7.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8.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
9.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0.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1.天山南坡有无林带:无,原因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
12.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13.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14.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15.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16.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气温日较差与天气、海陆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17.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
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1、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3、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原因是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世界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非洲,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南极洲。
亚洲中部的C地是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低10℃,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1、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热带地区气温高于20摄氏度。
3、寒带地区低于-10摄氏度。
世界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
1、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将水多。
气候的成因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下面是我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1.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在大气层里形成了温室效应,阻止热力反射回太空,使地球气温持续上升
2.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会释放更多二氧化碳至大气层
3.二氧化碳虽不是最强的温室气体,但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增强温室效应的元凶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六十五万年来最高
5. 90年代可算是历史上最热的十年,而1998年是当中最炎热的一年
6. 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之前上升摄氏1.3度看来是无可避免的。限制升幅在摄氏2度以内,是防止气候变化带来更严重灾难的方法
7. 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再不被控制,气候变化的速度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
8.气候反馈机制极可能带来急剧而不能补救的连锁反应,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到了什么程度会导致“世界末日”
气候变化的影响冰川消融
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2007年4月,绿色和平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拍摄了冰川消融的严峻状况,情况十分危急。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粮食减产
全球变暖造成粮食减产,因为全球变暖带来干旱、缺水、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热浪及气温剧变,这些都会使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受到破坏。亚洲大部份地区及美国的谷物带地区,将会变得干旱。在一些干旱农业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只要全球变暖带来轻微的气温上升,粮食生产量都将会大大减少。
海平面上升
在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来自Betio村的Pita Meanke站在一棵树旁,那次巨大的浪潮,冲垮了防波提,摧毁了他的家。
“马尔代夫只是其中一个小国。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事。但在这里作的决定,将会对我的人民有莫大影响,更会改变世界历史。”H.E. Maumoon Abdul Gayoom (马尔代夫)于日本京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国会议上所作的声明。
并不是只有岛国才需要担心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全球有超过70%口人生活于沿岸平原;全球前15大城市中,有11个是沿海或位于河口。据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估计,从1990年到21世纪80年代,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22到34厘米。
气候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
1.辐射因子
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又是一切大气物理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在气候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
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是一种纬度因素。根据太阳天文辐射空间分布,通常可把地球上划分为7各纬度气候带即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副寒带、寒带和极地带。
2.环流因子
地表太阳辐射能量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热量和水分的转移者,也是形成气团的基本原因。它促使不同性质气团发生移动,而气团的水平交换是不同地区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不同纬度的环流形势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也不同。
1)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和水分循环
350S~350N之间辐射热量收入大于支出,说明热带和副热带有热量盈余。高纬度地区有热量亏损。但热带并未持续增温,极地也没有持续降温,表明必然存在热量有低纬向高纬的输送。
大气环流还调节海陆间的热量。海陆热量交换是造成同纬度大陆东岸和大陆内部气温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
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
2)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
海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年季振荡,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厄而尼诺现象。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现象。
沃克环流、南方涛动、恩索
3.下垫面因子
1)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不同物理性质导致同纬度、同季节海洋和大陆的增温和冷却显著不同。海上和陆上气温也有明显差异,不仅破坏温度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而且还影响到气压分布、大气运动方向即水平分布,使同一纬度带出现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可概括为:
2)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是大洋中任一持续不断并主要呈水平流动的海水,它可以从低纬度向高纬度传输热量,又能从高纬地区向低纬输送海冰和冷水。据卫星观测,在200N洋流输送的热量占地-气系统总热量传输的74%,而在30~350N洋流传输的热量是总传输热量的47%,因此,洋流对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海拔高度、地表形态、方位(坡向和坡角)等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