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气象天气预报_黔西天气预报一周7天
1.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2.高一地理气候如何总结归纳
3.环卫处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4.冻雨的气象学研究
饶 兴:(1910-2012),男,汉族,1910年2月18日出生,湖南沙县人。
1927年参加工人纠察队,1930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苏区独立师班长、传令兵,政治部宣传员、宣传队长,湘鄂赣红十六军营连长、总支书记,湘赣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政治部主任,红十八军党委委员,湘鄂川黔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党总支书记,十八师五十二团政治委员,第二方面军六军团政治部总务处处长。
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于1930年平江战斗和1935年龙家寨战斗中两度负伤。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政治部文化科科长,创建晋西北神(池)朔(县)抗日救国运动委员会并任主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八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1938年12月任第八路军绥蒙游击支队(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李井泉,参谋长姚喆,政治部主任彭德大)。
1939年9月在凉城与右玉交界的后营子村战斗中左肺负伤。
1940年调任晋西北新军暂编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兼晋西北第二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及地委委员。
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2月17日调任绥蒙区委委员(书记高克林)。
1945年9月12日任绥蒙军区(辖区在平绥铁路以北大青山的绥东、绥西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姚喆,政治委员高克林,副政治委员张达志,参谋长邓家泰)。
参加了开辟晋西北、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斗争和大反攻作战。
时期:任绥蒙军区副政治委员。
参加了绥包、集宁等战役,参与领导了对绥远傅作义部的和平起义和整编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北区党委委员兼秘书长,西南行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党组书记,院长江水利办公室副主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工程局副局长、党组书记,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10月10日至1957年12月任水利部部长助理。
1957年12月至1962年9月22日任中央气象局副局长、党组书记。
1962年9月22日至1964年10月31日任中央气象局副局长、代理局长(接替逝世的涂长望)、党组书记。
1964年10月31日至10年1月2日任中央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
10年1月2日至12年12月任中国总参谋部中央气象局(总参气象局与中央气象局合并从10年1月2日正式合并,按新的组织机构办公。中央气象局与总参气象局名称均保留,归总参谋部建制)政治委员(局长孟平)。
12年12月至13年5月23日任中央气象局临时委员会第一书记。
13年5月23日至8月25日任院农林部中央气象局局长。
13年8月25日至1980年4月3日任中央气象局局长、中央气象局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农林部以[73]农林(核)字第63号文,批复[73]中气筹字第1号《关于中央气象局核心小组成员的建议》)。
1980年4月3日至1982年12月任中央气象局顾问。
1982年12月离职休养。正部级离休干部。
1995年被中国老年体育协会评为“全国健康老人”。
2000年4月14日经公证,自愿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
2003年被中国气象局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19日8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是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饶兴同志生平
中国***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央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饶兴同志(部长级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19日8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饶兴同志,湖南沙县人,1910年2月18日出生,1930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湘鄂赣红十六军连长、营长、总支书记,湘赣红十七师五十一团政治部主任,红十八军党委委员,湘鄂川黔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政委,第二方面军六军团政治部总务处处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晋西北朔县动委会主任,大青山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晋西北新军暂一师政治部主任兼二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地委委员;时期,先后担任绥蒙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委。新中国建立以后,饶兴同志先后担任川北区党委委员兼秘书长,西南行政委员会水利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工程局副局长,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部长助理,中央气象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中央气象局代局长、局长。饶兴同志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饶兴同志参加了湘赣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长征。长征中,他参与开创湘鄂川黔根据地,参加了剿匪、打恶霸、肃清残敌和地主武装的斗争以及发展红军的工作;随红军先遣队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渡过乌江,攻占大定、毕节、巧渡江,翻雪山、过草地。长征胜利会师后饶兴同志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饶兴同志到山西神池县开展敌后工作,参与创建神朔抗日委员会,建立游击队,组织神、朔两县的抗日宣传和斗争,组织群众参军支援前线。参与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八路军在广大群众中的威望。
时期,饶兴同志任绥蒙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委。他带领部队与国民党顽敌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贺龙同志指挥下,收复了平绥铁路沿线的城市,消灭了大量敌人;参加了绥包战役、大同-集宁战役和解放归绥城的战斗,为解放绥蒙、平津战役的胜利和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革命战争年代,饶兴同志不怕牺牲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0月1日,饶兴同志在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之后,他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在担任川北区党委秘书长期间,他开展了土地改革,分化地富、打击首恶,保证了土改的顺利开展。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水利部工作期间,他钻研业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担任中央气象局领导期间,他坚持党的领导,走群众路线,组织制定我国气象工作的方针,加强服务思想和加快气象服务网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以服务农业为重点并兼顾其它。他积极推进发展全国气象服务网,到1959年全国气象台站已达2700多个。普遍开展了县气象站补充订正气象预报,并提出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及办法,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进一步提高了气象服务质量。中央农村工作部批示认为,这是“气象工作的创举,为发展生产所需要,应积极推广”,有关国家和组织还派团来华考察学习,促进了世界气象尤其是第三世界气象事业的交流与发展。他结合中国是农业大国的国情,强调农业气象试验研究一定要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农业气候区划要“搞调查、找问题、抓资料、选指标、作分析、划界线、加评述、提建议”等八个工作步骤,对推动我国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业务试验。1958年中央气象局成立了“云雾物理研究室”,推广和扩大人工降雨和防雹试验,并逐步建立了人工影响天气科技队伍。饶兴同志为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饶兴同志重视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应用。为了加快我国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早在1958年就向国家提出要为中央气象局配备万次以上运算速度的电子计算机、要求制造中国自己的测雨、测风雷达以及海洋调查船和电传设备。他提出,气象工作要逐步做到“观测自动化、预报客观化、服务专业化”。从引进设备到自行研究制造,为促进气象观测业务的自动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积极推进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工程的建设,为提高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总体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饶兴同志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创建气象院校并建议在大学内开设气象专业和农业气象专业;支持抽调业务骨干到大学任教,为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同志,爱护干部。
在“文化大革命”中,饶兴同志受到迫害,1969年至10年在江西省“五七”干校劳动。12年10月饶兴同志任中央气象局政委,后任中央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粉碎“四人帮”以后,饶兴同志精神振奋,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他指出,气象现代化的长远规划必须坚持实行当前和长远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外国经验要学,本国经验也要总结。他强调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认为观测自动化和遥测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提出自动化要一步步扎实地搞,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自动化装备搞上去。这些方针和措施,为在新时期加快我国气象现代化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饶兴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派,顾全大局,作风廉洁,艰苦朴素,从未利用职权为个人或亲属谋取任何利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在担任中央气象局顾问期间,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1982年饶兴同志离休以后,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心系中国气象事业,表现出了一名***员的坚定党性。他还关心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多次为青少年讲述革命传统。2003年被评为中国气象局优秀***员。
饶兴同志身患重病以后,与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并提出“丧事要从简,遗体要捐献”,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饶兴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新中国的建设和新中国气象事业。他的逝世是我国气象事业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学习他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为发展新中国气象事业不懈奋斗的执着精神。
饶兴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对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气象事业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气候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气候 英文名称:climate resources;climatic resources 定义1: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可利用的气候条件,是自然的一部分。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2: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总体。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3: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所依赖的和社会发展可能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中的物质、能量、条件及其现象的总体。 应用学科:科技(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气候主要是指农业气候和气候能源。
目录
气候-基本定义
气候-形成因子
气候-特点气候与其他相比的共同点
气候与其他相比的不同点
气候-历史记载
气候-存在问题
气候-保护意义
气候-相关区别
气候-影响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合理开发利用气候
气候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与农业
气候与旅游
气候与建筑
气候与交通
气候与健康
气候与体育
气候-开发利用
气候-对策建议
气候-保护条例
中国气候基本特征太阳能丰富、光合生产潜力高
热量带多,亚热带和温带面积大
季风气候显著影响
下垫面复杂多样
特殊地形的热量效应
降水分配不均衡
雨热基本同季
问题与挑战
气候-基本定义
气候-形成因子
气候-特点 气候与其他相比的共同点
气候与其他相比的不同点
气候-历史记载
气候-存在问题
气候-保护意义
气候-相关区别
气候-影响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合理开发利用气候
气候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与农业
气候与旅游
气候与建筑
气候与交通
气候与健康
气候与体育
气候-开发利用气候-对策建议气候-保护条例中国气候基本特征
太阳能丰富、光合生产潜力高 热量带多,亚热带和温带面积大 季风气候显著影响 下垫面复杂多样 特殊地形的热量效应 降水分配不均衡 雨热基本同季 问题与挑战展开 编辑本段气候-基本定义
气候是指能为人类经济活动所利用的光能、热量、水分与风能等,是一种可利用 气候
的再生,也是我国的十大自然之一。包括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空气,风能等。它是一种取之不尽,又是不可替代的。气候是一种宝贵的自然,可以为人类的物质财富生产过程提供原材料和能源。
编辑本段气候-形成因子
气候的形成因子不等同于气候的形成因子,而是比其更复杂。因为气候只是气 气候
候的来源与基础。气候还必需同一定的社会因子结合起来,才能转变为。从70年代起,世界气象组织开始将气候看作是气候系统的产物。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海洋、大陆、冰雪圈与生物圈等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换言之,气候是地表层五大自然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当前人们所熟知的太阳活动、海温、地温、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等都只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的一些突出的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现象都有可能对气候系统有所冲击,进而影响到气候的异常;但是却不能决定整个系统的运转,或者对气候异常起决定性影响。当前,对气候系统各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尚没有进行全面和精确诊断分析和作出预测的客观条件,这也是气候预报的准确率难以迅速提高的原因。但是,同样的气候却可以有相差很大的利用效益,甚至也可能转变成为灾害。这主要决定于人们拥有的技术条件(如水利工程、作物品种等)和所取的决策与管理措施是否正确和得力。这就说明了气候从一种自然现象转变成为一种是完全离不开社会因子的作用的。 因此,气候的因子是一个既包含许多自然因子,又包括许多社会因子在内的庞大系统。至今人们还没有能完全弄清这一系统的各个成员及相互联系。因此,只能取一些简化的办法。比如,进行理想化处理。如计算某种的潜力时,设其它生产条件与均达到理想要求,只估计某一种气候量所能达到的产量极限。如竺可桢估计光能在农业生产上的潜力。他认为,在每年只用一个季度的辐射量,光能效能以1%计,则长江流域单季水稻每亩可得941市斤产量。如提高光能效能达3%,则每亩可得2823市斤产量。 虽然这些简化的办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粗略描写气候的分布与丰度,但对于这一的数量仍可给出一个基本的概念,对于规划与管理这一都是很有用的。
随着工业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生产也高速发展,气候的不足越来越严重。社会生产对气候及其变化的敏感性、依赖性日益增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显露。气候丰富的土地被超负荷地利用,并向气候不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坡地扩大种植,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大气污染不但使空气质量恶化,并将造成不可逆转的人为气候变化。这样,气候正面临恶化,以致破坏的厄运。
编辑本段气候-保护意义
气候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良好环境和生态系统平衡为前提的,要顺利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防灾减灾、利用与保护、气候和环境监测保护等方面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气候,可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反之,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破坏气候,甚至诱发气候灾害。
编辑本段气候-相关区别
气候是包围地球的大气圈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总称,属于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的一部分。 气候环境则只是对人类有影响的那一部分大气的性质的总称。 气候与气候环境在现代并不明显存在着整体与部分的差别,而只存在着概念上的差别。 气候则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编辑本段气候-影响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气候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的气候条件。气候与其它自然一样,能够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能量和物质。
合理开发利用气候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 气候
和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生产、生态和经济同步发展。气候对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保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使用合理的气候指标和充分利用气候,既可获得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又可预防气候灾害。适宜的气候是宝贵的,光、热、水、风可无偿提供给任何人。但是,气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的概念现在已开始改变,河流的污染使淡水的价值降低,气候变迁改变了的恒定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能源、交通、建筑、经济、商业、健康和生活已成为对气候最敏感的领域,研究这些领域与气候的关系,对合理开发利用气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能源主要指由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风能以及直接可利用的太阳能。社会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能源的高消耗基础之上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是本世纪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有关部门预测, 能源的大量消耗、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增加,产生的环境和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节约、控制使用化石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已刻不容缓。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仅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气候与农业
①气候中的光、热、水、空气等物质和能量,是农业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而光、热、水、空气等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各地区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获取最大效益。 ②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要合理和充分地利用气候,挖掘农业气候潜力,不断提高对光照、热量、水等气候的开发利用率。如广泛用间作、套种,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 气候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包括温度和降水月年平均值、太阳辐射量、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等。这些气候要素往往决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布局结构、发展前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质量、数量和分布等。
气候与旅游
旅游业是投资巨大、收入丰厚的新兴产业,其目的是给人提供特殊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 气候
受,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旅游业离不开气候,气候是旅游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首先是气候现象本身的美。如,冬日雪景是最壮丽的自然景色,夏日雷电则是最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秋高气爽使人心情平静,春暖花开使人感到生机盎然。其次,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更是旅游的重要目标。甚至沙漠景观也能使潮湿地带的居民感到新奇不已。香山红叶,洛阳牡丹更是驰名全国。最后,旅游是一项人类活动,一般需要宜人的气候条件。我国春光明媚的春季与天高气爽的秋季,是旅游最好的气候条件。春游、秋游也在我国比较盛行,人们度往往也选在这两个季节。旅游有大量户外活动,是人类接近大自然的良好时机,因此,也是气候十分敏感的一个行业。充分评价与开发气候,无疑也是开展旅游来的一项重要工作。
气候与建筑
①日照与街道方位。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光照与街道方位的原因。建议联系当地实际,比较街道方位不同的日照条件,选出最佳街道方位,再用理论指导实际生活。 ②风向与城市规划。风向决定污染物的输送方向,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在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当地最小频率的风向的上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下风向。
气候与交通
海陆空交通运输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应尽量避开气候灾害,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公路设计和建设时应注意沿线的暴雨及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梁设计和建设时应注意当地暴雨强度。机场应布局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气候与健康
人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中的四季嬗变、风霜雨雪都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以至引起疾病。其中有些是气候条件直接或间接致病的,例如中暑、冻伤、感冒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病、心脑血管病等。此外,高山反应、空调病、风扇病等也与气候有关。为了满足广大居民防病治病、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现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气象部门开展了人体舒适度、中暑指数、心脑血管病、胃肠道传染病,以及紫外线强度、花粉浓度等医学气象预报。当然恰当利用气候条件也能防病治病,如利用气候条件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登山、冬泳、滑冰、滑雪等,以增强体质。气候疗养,如沙疗、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防病治病的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天气预报中诸如穿衣指数、登山指数等内容,对人们合理利用气候,防病健身起到了指导作用。人类也是喜光动物,我们经常晒太阳和我们的居室内有较好的日照,不仅可以杀灭病菌,减少疾病,还可以帮助对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体质。
气候与体育
人们合理地利用气候开展体育运动,举办大型体育运动会更要考虑气候条件,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体育气象专家研究总结了各种气候要素对20种体育运动比赛的影响,以风、气温、降水、雾和气压等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成绩影响最大,因而东道主有义务向所有参赛者提供比赛地点的气候背景资料,并在运动会进行当中及时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编辑本段气候-开发利用
利用气候最广泛的是: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分。 气候与其它不同,不能进入市场交易。在各种自然中,气候最容易发生变化,且变化最为剧烈。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自然生产力,是;不利的气候条件则破坏生产力,是灾害。利用恰当,气候可取之不尽,但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和不可取代性。故对一地的气候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评价,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编辑本段气候-对策建议
合理开发利用气候的建议 中国在开发利用气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效。 气候与区别
但从总体上看,全社会气候开发利用的意识不强;气候开发利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气候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效益与实际可开发量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贡献率差距较大。为此,必须进一步取措施,加强气候开发利用工作。 1、加强领导、强化气候的管理 气候工作、气候的管理具有多学科、跨部门的特点。涉及气象、海洋、农业、国土、能源、交通、环保、等诸多领域和部门,而且涉及到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布局下,来合理开发利用气候。因此,各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要通过加强管理,增强全社会的气候意识,拓宽气候的利用领域,提高气候的利用率,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努力实现、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投入、提高气候开发利用和气候变化的监测服务能力 气候是一种重要的自然,也是极具应用价值的可再生。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不断提高气候开发利用和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和服务能力,对于拓宽的利用领域,增强预见性,促进环境、和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国家和各级将合理开发利用气候纳入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大投入。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国已有的大气、海洋、陆地、生态等观测系统的作用,通过整合和完善,建立现代化的气候变化监测网络系统,加强气候影响评估系统和气候数值模式系统的建设,全面开展动态的气候区划分析业务和气候影响评估业务,建立气候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对气候敏感的开发利用工程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价工作。 3、健全制度、促进气候的开发利用 要进一步促进气候的开发利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要制定鼓励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及其它气候的法律法规,提供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在有关政策的制定上,必须统筹兼顾其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要建立相关重大工程、重大开发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条例或规范。制定气候系统资料共享的标准、政策和法规,保障全社会气候系统观测资料和信息的共享。 4、加强合作、不断提高我国气候开发利用科技水平 要加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城市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气候总体承载能力的研究,深入分析研究其变化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将产生的影响,积极开展气候变化的研究,研究开发有利于环境、、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并注意从战略的高度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行动策略和。大力开发和改进气候能源(太阳能、风能)利用技术,不断研制气候能源高效利用和经济实用的产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新型高效作业工具、作业方式的开发研制。
编辑本段气候-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第三十二条 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候的综合调查、区划工作,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进行气候监测、分析、评价,并对可能引起气候恶化的大气成分进行监测,定期发布全国气候状况公报。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当根据本地区气候的特点,对气候开发利用的方向和保护的重点作出规划。 第三十四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编辑本段中国气候基本特征
太阳能丰富、光合生产潜力高
中国的太阳能除川黔地区外,其余大都相当或超过国外同纬度地区,与美国相当,略高于日本。高值和低值中心处于22~35°N之间。即青藏高原高值中心,其南部光能接近世界上最丰富的撒哈拉沙漠,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低值中心出现在四川盆地。我国主要农业区,作物生长期间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多,为作物高产提供了充足的光能。青藏高原生长期短,能为植物提供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全国最低。
热量带多,亚热带和温带面积大
中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由南往北相继出现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 我国的气候分布图
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青藏高原还有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寒带。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面积较大,其中亚热带和中、南温带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5%,其热量与美国主要农业区相近似。≥10℃积温,在40°N地区比日本略多,与地中海气候地区相近;在30°N地区,比地中海气候地区多500℃,比西亚、南亚、非洲等地少600~1000℃。
季风气候显著影响
热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农事活动依赖节气的更迭十分敏感。中国东部与世界同纬度相比,冬季过冷,夏季偏热,而且纬度越高越明显,冬季比夏季突出。夏季偏热,一年生喜温作物(水稻、玉米等)可种植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有利扩大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和提高复种指数。但冬季过冷,却使越冬作物或多年生亚热带和热带经济果木林的种植北界偏南。这一热量特点也是形成我国种植制度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下垫面复杂多样
造成了气候的再分配 中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2/3。境内地形复杂,较大山脉的走向、地形起伏、加上离海远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光、热、水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使得有些地区非地带性的影响超过地带性影响。有出现“气候区地”现象和“十里不同天”的说法。例如,西南部江河谷的巧家、华坪、元谋一带,虽处于中亚热带范围,但却出现南亚热带气候,≥10℃积温高达7000~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上,全年基本无霜。又如地处低纬高原的云南,由于纬度增加和海拔高度增高相一致,使南北不到10个纬距的范围内相继出现热、温、寒带的气候及相应的植被。一般在海拔2300~2500米的高寒区,以耐寒作物为主,1300~1500米高度为中温带,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区;1300米以下为低热带,为一年二熟或三熟区。中国境内有些东西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对北来冷空气和南来暖湿气流有显著的屏障作用,是山体两侧水热状况显著差异的分水岭。例如大兴安岭两侧年平均气温相差2~4℃,≥10℃积温相差300~1000℃,年降水量可相差100~200毫米,成为由农区向牧区的过渡地带。天山山脉成为新疆分割为干旱南温带和干旱中温带的天然分界线。秦巴山系是标志中国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水分盈亏平衡为零的界线,它标志北方旱地农业与南方以水田为主的农业的交接带,又是作物是否休眠越冬的分界线。尤其是该山体的屏障作用使四川盆地冬暖十分显著,盆地1月平均气温比东部平原同纬度地区偏高3~4℃,≥10℃积温多300~500℃,无霜期多40~60天,若经海拔订正后的增温效应,则相当于使四川盆地南移5个纬距的位置。山区的热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很明显。一般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下降0.51℃,≥10℃积温减少170℃,生长期约减少4~6天。
特殊地形的热量效应
也不可忽视。例如亚热带山区的一些山腰,冬季有逆温现象,多存在暖带和温暖小区;一些大的水体(湖泊、水库),对周围有调温效应,这都有利于果林和作物避寒越冬。但在低凹地形,冷空气易堆积在谷底,形成冷空气“湖”,使作物易发生霜冻害。
降水分配不均衡
干湿界线与等降水量线相近 与全球比,我国降水量不算丰富。粗略估计,中国平均年降水量约为648毫米,较全球陆地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约偏少19%,比亚洲平均年降水量740毫米偏少12%,在纬度相同的日本、朝鲜某些地区的年降水量比我国要多。中国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于太平洋,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等雨量线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按这一走向的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相当于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5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又相近于干旱与半干旱的分界线;横穿东部的9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是东部地区半湿润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降水量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西北内陆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4%,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64毫米,全年总降水量只占全国的9.5%;而我国东南部外流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7%,平均年降水量达896毫米,其全年总降水量占全国的90.5%。 中国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这是季风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各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很大,尤其北方雨季短,降水明显地集中于夏季。因此,取季节调水措施是防旱的重要对策之一。 气候
雨热基本同季
夏季光、热、水共济,气候生产潜力大 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这是农业气候的一种优势。夏季温高雨多,光合有效辆射量大,为植物旺盛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气候生产潜力高。各地雨热同季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北方,春季升温快,夏季温度高,6 气候学
~8月≥10℃积温占全年的50%以上,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江淮及其以南地区,6~8月≥10℃积温和降水量均占全年的30~40%,雨热同季时间长,故复种指数高。云南和青藏高原地区,年内气温变化较平缓,降水集中程度高于温度,水热配合稍差,如云南6~8月积温只占全年的20~30%,但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青藏高原6~8月积温占全年的55~65%,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 热量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低温冷害或旱涝。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中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次的冷期和暖期,曾造成农牧界线南北来回推移;历史时期气候冷暖变化也曾引起单、双季稻的种植界线南北变动两个纬距。近百年来,我国≥10℃积温变化有7~8年和2~3年的周期波动,尤以8年周期最明显。本世纪初期各地积温偏少,30年代中期开始增多,至50年代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在60年代中期曾有一短暂的回暖过程,目前在平均值左右摆动。近30年间,各地最暖年与最冷年的热量状况之差是:≥10℃积温的差值约在500~1100℃之间;≥10℃持续日数的差值在30~60天之间。≥10℃积温相对变率(积温距平绝对值的多年平均与平均积温的百分比)是,青藏高原为4~5%,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地区大于3%,华南及云南南部小于1.5%。热量不稳定,可导致农业不稳产。例如,黑龙江省高温年与低温年的积温偏差平均为±300℃左右,这个变化幅度可导致产量增产或减产30%左右。
问题与挑战
多样的气候类型造就了中国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与多样的气候利用类型。然而,在利用我国的气候推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上,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由于中国以大陆性气候为主的特点,北方的广袤地域寒冷和水分不足常常成为生物生产的限制因子,丰富的光能与土地因此而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约着中国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乃至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其二: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温度的升高,还极有可能是极端气候频次的增加与强度的增大。 研究表明:未来的气候变化会导致北方夏季风降水的年度间变异增大,意味着北半球的季风气候区有可能遭受几率更为频繁且强度更大的洪涝或干旱等极端气候。我国大部分为季风气候区,季风的进退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洪涝与旱灾,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东亚季风以及东南和西南季风对我国的夏季降雨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们的变异必将导致我国农牧业生产的气候灾害损失加大,生产水平稳定提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高一地理气候如何总结归纳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1
一、雨雪冰冻天气来临之前
班级:
①向仓库领好扫雪工具和防滑材料(如竹扫帚、平头铁锹、麻袋、警告标志、警戒带等),放到便于领取的地方,平时在门卫配一把铁锹和两把竹扫帚;
②提前布置清除路面积雪的任务,分发工具,明确要求;
③检查水电设施,提前取保护措施。
办公室:
①提示教职工在雨雪冰冻天气期间尽量不开私家车上班;
②根据实际情况,告知任课教师可能变动课表的情况;
领导班子:
①平时做好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幼儿自救互救、自保互保的能力;
②通过园园广播及时播送气象消息和有关指示、规定。
二、雨雪冰冻天气来临之后
1.如果适逢幼儿园放,执行市教育局停课的规定,至少一位带班领导在园值班;幼儿处通过幼儿园信息平台或班主任告知幼儿,办公室按原组织力量清除路面积雪,确保主要通道畅通,并安排好在园师生的生活;
2.如果逢幼儿园正常上课,因地制宜,继续按课程表上课,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办公室:
①首先保证水电正常供应,食堂正常运转;
②雪停后立即组织力量清除路面积雪(若夜间下雪,必须早晨5:30开始清扫),具体分工为:一楼各班班主任负责食堂至教室通道;二楼班主任负责楼道;当班保安负责大门口;后勤人员和驾驶员负责食堂通道,其中维修工专门负责重点区域应急处理(如铺麻袋等);
③必要时动员没有上课的青年老师扫雪;
④严重积雪冰冻的路段,一时清除有困难的,立即设置警示标志,禁止幼儿通行;
领导班子:
①园医随时待命,处理突发的跌伤事故;
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广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③幼儿处老师和行政值日老师在非上课时间巡视园园,要特别关注教学区和运动区的情况,排查隐患,每位教职工都要随时劝阻幼儿做危险动作;
④对部分班级开展的“雪文化”活动及时规范(如时间、地点、教师在场管理等)。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2根据《xx省民政厅关于做好当前抗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xx民明电〔20xx〕8号)精神和区委、区的安排,为了应对冰冻、雨雪天气,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应对冰冻、雨雪等灾害事故,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及时查灾、报灾并及时实施有效救助,确保受灾人员不受冻、不挨饿、不缺水喝。
二、救灾应急领导机构
为了强化救灾工作责任制,民政局成立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xx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xx副局长)、xx(副局长)、xx(副局长)、xx(副书记)为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救灾应急工作实行包干负责制,分8个小组,每组3名工作人员,分包各乡镇办的救灾应急工作。
三、加强灾害预警预防工作
民政局要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对灾害进行预警预报,高度关注雪情、灾情,提前做好应急救助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把工作做在灾害发生前,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四、及时安排救物资
提前安排好一批棉衣棉被,准备方便面350箱,饼干50箱,纯净水50件,火腿肠10箱。一旦出现灾害事故,所准备的物资要在第一时间内可以保证1000名灾困群众的基本饮食不出问题。
五、严格执行值班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确保通讯联络畅通,确保灾情传递及时。一旦发生灾害,确保及时报告情况,及时查灾、报灾并及时实施救助。每天上午9时及时向上级报告灾害情况。
六、加强领导,果断处置灾害事故
一旦发生灾害,要严格按照救灾应急工作的要求,启动应急方案,迅速行动,果断处置。要确保人员到位,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开展救助工作,确保救助物资在24小时内送到灾困群众手中,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不受冻,不挨饿,有水喝,做好协调工作,帮助灾民稳定情绪。
*民政局
二○xx年一月二十日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3低温雨雪天气,给道路运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省、市主要领导关于应对雨雪天气道路保畅通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一、应急基本原则
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出现影响道路畅通、旅客大量滞留的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预案取“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法,提高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重点抓好“一抗三保”工作,即:抗灾害、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成立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应对雨雪冰冻灾害道路保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雨雪冰冻灾害道路保畅的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路所。办公室主任为吴将,联系电话(传真):xx,手机:xx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市交通运输局应急办、市运管处、市公路所、贵溪市交通局、余江县交通局、龙虎山景区交通局
成员单位职责:
市交通运输局应急办:负责道路保畅通协调及后勤保障工作。
市运管处:负责全市道路保畅通应急用车和救灾车辆的统一调配工作。
市公路所:负责组织全市农村公路抢险抢修保畅通工作以及信息报送工作。
各县(市、区)交通局:在市交通运输局应对雨雪冰冻灾害道路保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市、区)的领导和指挥下,具体负责各自辖区内的道路保畅通工作,并落实道路保畅通物资储备工作。
三、应急预案的启动和解除
启动:雨雪冰冻灾害预报发布后,按市、县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启动应急预案。
解除:符合下列条件的,在经市、县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解除。
1、险情排除,道路恢复通畅。
2、现场抢救活动已经结束。
3、受危险威胁人员安全离开危险区并得到良好安置。
四、应急准备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及各有关单位在2小时内做好以下准备:
1、及时与市、县两级应急部门等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进行联系和协调,指导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汇报,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应急救援的有关事宜。
2、各级交通公路部门负责组织人员做好道路的抢修准备工作,集中道路抢修队伍,调用道路抢修的物料和设备,取在冰雪道路上撒盐撒沙等措施除雪除冰,在桥梁和其它重点路段加铺麻袋、草袋、秸秆等措施对公路通行进行及时修复,难以及时修复的,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3、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应急客货运输的要求,组建运输队伍,落实运输车辆、装卸设备和相关救灾工具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
4、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处置指挥协调工作所需车辆、人员和设备的后勤保障,确保与市、县有关领导和部门的信息畅通。
5、各单位加强信息调度,掌握紧急情况,做好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指挥和疏散工作,维持交通秩序,对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处置。
6、需要其他单位支援的,向市、县两级人民申请。
五、应急行动
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反应的'主要行动是:
1、在市、县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安排下,迅速进入岗位,随时待命。特别是道路抢修队伍、道路运输队伍,要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带队,做到人员齐整、装备精良。
2、按照市、县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首先保障抢险救灾道路的安全畅通,及时对公路进行抢修、加固,并提前制定出科学的绕行方案。其次保证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紧急调运,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派出道路运输抢险救灾车队。救灾车队按指定路线进入重灾区或指定位置,迅速展开救援,抢救运送受灾群众和国家重要财产,调运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必需品。
3、根据灾情变化和救灾需要,适时因地制宜,对其他社会车辆进行调度,满足道路运输需要。
六、应急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防范雨雪冰冻灾害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未雨绸缪,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天气状况的中长期预报,宣传防范应对措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
二是对因雨雪冰冻影响可能造成的道路堵塞封闭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和责任,明确道路抢修队伍人员组成,储备化雪盐、麻袋、草袋、铁铲、扫帚、防滑链等应急物资。
三是要抓好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密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是切实做好雨雪冰冻恶劣天气下的值班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启动应急响应后至灾情结束前,坚持实行日报制度,各相关单位每日10:00、15:30时前将信息报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是要切实做好道路保通和运输组织工作,一旦发生重大雨雪冰冻灾害或出现交通中断或堵塞现象,及时向市局领导小组报告,并积极做好应急处置,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4为了贯彻黔教办安稳[20xx]737号文件《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强雨雪天凝冻天气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加强我乡各校对雨雪凝冻天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监测预警,切实做好各项防范工作,及时有效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学校师生安全。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黄军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要求:
1、必须成立冬季学生安全领导小组
2、根据天气预报或遭遇灾害天气,遵照上级指令,宣布进入应急期及有关指令。
2、根据雨雪凝冻天气的破坏程度,果断决定学校是否停课避灾,灾后复课等指令。
3、根据防雨雪凝冻天气应急预案,研究部署并组织学校。
4、开展应急抢险、救灾及灾后复课工作。
5、及时向中心校报告有关雨雪凝冻天气灾害情况等事宜。
6、随时掌握雨雪凝冻天气发展趋势,并做出相应决策。
7、组织宣传党和国家的防凝冻天气灾害科普知识,提醒学生避免用煤炭火取暖,严防一氧化碳中毒。传授有关自救、互救雨雪凝冻天气道路安全等常识。
8、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防寒、防冻、防病和治安工作,确保学校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
9、在雨雪凝冻天气期间,领导小组要加强校园各办公室、楼道、食堂食品、供水、取暖等设施及学校周边危险路段的排查和整改措施。
10、加强值守,确保通讯24小时畅通。
三、应急行动
(一)学校遭遇雨雪凝冻天气灾害,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预案展开工作。
(二)学校破坏性雨雪凝冻天气灾害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召集小组成员讨论、研究、部署、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三)学校一旦发生其它突发,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取应急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四)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切实落实防雨雪凝冻天气灾害及安全值班制度,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五)学校及时开展灾情调查,及时如实报告灾情。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5为维护铁路北站广场区域秩序,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提高对恶劣天气的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现结合各科室、辖区内各单位工作职责,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统一思想认识
要把做好雨雪冰冻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广场区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预防和减少铁路北站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思想上、措施上、行动上认真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实,成立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急管理工作重要事项的决策、指挥。领导小组成员为:综管办主任任组长;综管办副主任、铁路北站站长任副组长;客专余姚段和余慈站场指挥部工程科长、综管办综合科长、管理科长及副科长、铁派铁路北站警务室负责人、辖区各单位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及相关负责人、物业公司项目经理等为组员。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广场区域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急管理工作;协调、指导受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区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广场区域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定时汇总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旅客滞留、道路通行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送。
三、明确工作职责
铁路北站:做好本单位恶劣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负责维护铁路运输秩序,协同综管办妥善安置并疏散铁路站因灾滞留旅客;落实防御雨雪冰冻灾害抢险救灾物资;负责协调铁路安全管理和抢险工作,保障铁路安全畅通。
长途客运公司、城市公交公司、城乡公交公司、公交站场公司、慈溪城乡公交公司:做好本单位恶劣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要安排相关人员到站场值守,加强客运车辆的动态管理和监管力度;落实防御雨雪冰冻灾害抢险救灾物资,积极取措施做好站场扫雪除冰工作,及时将班线停运和客运情况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上级主管部门。
综管办综合科:及时向市委、市报告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情况;准备好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急保障物资;实时掌握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信息;加强干部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政令畅通;针对列车晚点情况联系出租车公司,确保运力及时疏散旅客。
综管办管理科: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安排人员完成辖区内主干道的清扫工作,确保广场区域主要路段、路口基本畅通;及时了解和掌握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下广场区域的社会治安情况;根据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向乘客发布恶劣天气交通影响预警;指导综管队员重点加强站北路、出租车引桥、站南路等重要节点的巡逻管控,引导车辆安全、有序通过;及时汇总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旅客滞留、道路通行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送。
振兴物业公司:加强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时广场区域设施设备的巡查,确保地下车库正常运转;落实保安人员的备勤,做好应对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所需的各种物资和器材;服从管理科安排及时组织人员进行道路积雪清扫工作。
四、安排滞留旅客
受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往往导致列车晚点,旅客滞留,为此必须提供准确列车信息,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有序疏散旅客,妥善安置滞留旅客。
(一)综合科联系铁路北站及时了解列车晚点情况(车次、客流量等),随时联系出租车公司,确保运力及时疏散旅客;联系周边旅馆、酒店,向乘客提供住宿信息。
(二)如确有旅客滞留,组织力量有序引导滞留旅客到临时安置点(商贸体一楼、二楼)休息,联系民政局,提供必要的食物及被子等保温保暖用品。联系市卫生局启动临时医疗救助站,提供必要医疗手段,防控传染疾病。物业公司做好卫生管理、治安维稳工作。
五、落实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应对恶劣天气工作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出行,关系到铁路北站综合管理的正常秩序。各科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应对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人员落实到位、物资调配到位、行动迅速到位。抗灾工具、融雪防冻物资必须安排专人保管和维护,确保急时之用,把雨雪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明确责任,反应迅速。各科室、单位要明确责任人,要确保对讲机、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畅通,迅速到指定地点就位,并及时开展清扫作业。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密切跟踪灾害发生过程,及时了解雪情雨情风情灾害,明确一名联络员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灾情,要按照有关信息报告制度迅速逐级上报,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置。
(三)提高要求,讲究方法。应对恶劣天气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在扫雪除冰时,以人工清扫为主。除雪要做到及时清扫,确保雪中路通,雪停路清。清除积雪,应达到无漏段、无积冰、无残雪、路面见底的标准。要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车辆及人员意外伤害事故。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6一、应急报告程序
为了做好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特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为总指挥,各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成员由值班站长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落实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情况,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全天候并有专人值班(24小时),绝不允许脱岗、离岗,一旦发生突发,要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汇报,按指示做好此项工作,对发生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工作和站内是否发车进行处置,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应急指挥组
为切实做好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抓好源头管理,特成立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应急领导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一切听从总指挥的工作安排,明确责任,分工清楚,责任到人,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应急工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给道路运输带来的影响,一旦遇有恶劣天气,立即启动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切实做好防灾、救灾工作,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应急处置措施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要抓好各部位和场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落实好车辆例检、“三品”检查、安全教育、安全例会和安全管理制度及各项安全措施,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从制度、车辆、人员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搞好安全嘱咐,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要加强与气象、公路、交警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气象和路况等信息,做好旅客的解释及安置、疏散工作。要根据恶劣天气的情况及时公布各项信息,要根据各归口管理部门的要求,责任要明确,措施要到位,特别是做好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时期的安全排查工作,组织人力对中心各部门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做好安全宣传工作,按照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确保中心的安全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四、工作要求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抓好此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从维护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防范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7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得安全工作,打造和谐校园,防范当前雨雪天气安全事故得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得处理突发,切实有效降低雨雪天气安全事故得发生。根据教育部文件和区教育文件精神,切实从我校实际出发,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雨雪天气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xxxx
全面负责校园雨雪天气安全工作,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年级组长和各班班主任
二、恶劣天气范围
大风、雷电、雨雪(中大)、冰雹等。
三、安全工作措施
1.当日值班人员全部到岗,早晨7:10到校,放学之前10分钟到达学校大门口,引导学生安全有序离开教学楼和学校大门口。具体要求见值班要求。
2.安全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及时到岗,遇到雨雪天气时应提前通知各年级学生按时放学,并在大门口、教学楼等区域引导学生安全离开校园,引导家长站在大门两侧接送学生。
3.班主任课间加强巡视,确保学生课间不追逐打闹,确保课间活动安全。遇紧急疏散时,在班级内疏散学生,各司其责,确保本班学生安全有序离开班级。班主任必须等到最后一名学生离校后方可离开。
4.各班主任利用电话等通讯手段,要求家长教育孩子在上学途中注意安全,确保上学放学途中不出意外。
5.安全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清扫校园内主要路段得积雪,对校园校舍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及时整改。
6.未尽事宜,以紧急通知为准。
四、应急宣布及后项
1.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由校长室制定,根据具体天气状况,在学校广播里临时宣布。
2.宣布为恶劣天气后,各部门应全力以赴组织好各项工作,坚决杜绝大事当前而无所事事得现象出现。
3.对于在恶劣天气中置学生于不顾先行离开岗位得人员,视情节轻重予以谈话、批评、处分及至追究相关责任。
环卫处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我个人认为把大气热力环流和洋流结合在一起学,再推断出大陆和海洋气候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说除了第一单元和岩石那块可以分开学,剩下的是一个整体,希望那个下面的资料对你有帮助~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 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 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有调节性,水量稳定 东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 自然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与农业:一地的气候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 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
(1)陆地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冻雨的气象学研究
环卫处雨雪天气应急预案1
一、工作原则
1、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原则。执行以防为主,抗、防、救相结合的综合减灾方针。
2、实施预案组织原则。实行统一管理,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组织原则。
3、雨雪等灾害天气应急工作的纪律原则。应急、救灾期间,领导组成员、关键和要害岗位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离岗或脱逃。任何单位与个人都必须服从指挥和调遣,以提高防雨雪等灾害天气的整体效果,确保灾害性雨雪等灾害天气应急工作的协调、有序开展。
4、坚持“快速报告、主动抢险”原则。灾情发生后,领导组成员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当日值班矿领导、矿调度室及抢险办公室口头或电话报告,并立即组织有效的救援工作,视矿井安全生产及职工生命为首要任务,把突发性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5、执行“场所等级供暖”原则。当雨雪等灾害天气,导致气温骤降时,物业公司必须按照场所级别实施供暖,保证矿三个井口不结冰、职工浴室常态恒温不低于18℃。
二、工作机构
由矿党政办公室、调度室、地质测量科、宣传科、机电科、运输工区、供应科、洗运科、洗煤厂、通计中心、物业公司等部门,组成预防雨雪等灾害天险救灾工作指挥部。
总指挥:物业公司总经理
副总指挥:物业公司副总经理、党总支副书记
成员:矿办主任调度室主任宣传科科长
机电科科长、供应科科长、洗煤厂厂长
洗运科科长、通计中心主任
地质测量科科长、运输工区区长
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五个小组。预防雨雪等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设在物业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物业公司办公室全体人员组成。灾情处理组,房管中心主任任组长,房管中心书记、水暖中心主任任副组长,房管中心电工班、环卫班、土建队,水暖中心地热车间全体职工为成员;饮食保障组,餐饮中心主任任组长,餐饮中心副主任任副组长,餐饮中心食堂全体职工为成员;伤亡救治组,医院院长任组长,医院书记任副组长,医院全体职工为成员;预警预报组,地质测量科科长任组长,地质测量科副科长任副组长,地质测量科全体科员为成员;秩序维护组,保卫科科长任组长,保卫科书记任副组长,保卫科全体职工为成员。
三、职责划分
1、预防雨雪等灾害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灾情的总协调、调度和指挥等全面工作。按照“五项工作”原则,全力以赴做好抢险、灾情隐患排除等工作。
2、预警预报组负责超前与沛县气象部门联系,发布天气变化信息,相关信息应及时向总指挥汇报,并在矿公示栏公示和早调会通报。
3、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制定、抢险值班安排、灾情(含信息)上报、组织施救和资料保存等工作。并负责配合应急指挥部做好抢险,指令督办、职能划分职责的督导、隐患排除考核等工作。
4、灾情处理组负责灾情发生时的人员组织、物资保障、隐患排除、场所供暖、进展上报、抢险人员洗浴和友情敬告牌设置等工作。并在接到调度指令后30分钟内,组织全体人员到指定地点对生产(含矿内广场、办公楼与掘楼门前台阶、矿大门至工人村道路)、生活区主干道的积雪进行清除,保证职工上下班安全。与此同时,大小雪天气应对办公楼、掘楼等人员走动频繁的场所门前台阶,取铺防滑垫措施,提前做好友情提示。此外,水暖中心、房管中心应做好雨雪天气来临前,本场所(地热车间、房管办公楼前)楼梯、走廊的防滑工作,保证职工及办理业务人员的上下安全。
5、饮食保障组负责灾情发生时的抢险人员食品、饮用水的储备及供给等工作。正常情况下,必须保证全矿职工一周的食品及饮用水储备量(诸如:猪肉、牛肉、、土豆、菜花、大米、面粉、食用油及葱姜蒜等);非常态情况下(连雨雪天气,导致路面积雪超过5厘米且结冰时),必须保证15天以上食品及饮用水储备量。同时,负责本辖区门前台阶、庭院广场区域积雪的清扫工作,保证职工就餐安全。
6、伤亡救治组负责灾情发生时的人员伤情救治、器材配备和伤情信息上报等工作。当灾情导致事故发生时,按照工伤救治紧急预案及程序组织施救工作。同时,做好本辖区路面、阶梯、走廊等场所的积雪清扫、防滑友情提示、隐患排除等工作,保证患者就诊行路安全。
7、秩序维护组负责灾情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治安保障和矿井安全生产的秩序维护等工作。当灾情发生时,应按照先保证三个井口、生产及办公场所、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的治安保卫工作,以防止不法分子乘机破坏。
8、机电科负责矿井三个井筒防寒、钢丝绳不结冰、高压阀路畅通及本辖区设施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等工作。与此同时,负责灾情发生时的临时设备安装及供电等工作。
9、洗运科、洗煤厂负责本辖区皮带机走廊(含跨路)、各转载点楼梯台阶的雨雪清扫、冰溜找掉及其他隐患排除(含友情提示牌设置)等工作。同时,洗运科听从应急办公室调遣,需出动铲车时,应在10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
10、运输工区负责矿三个井口风帘设置、场所保温和井口钢丝绳常态信息上报等工作。同时,井口信号、把勾等工种,应适时关注天气变化。当天气最低气温在零下摄氏时,必须坚持对三个井口的恒温,钢丝绳动态等逐级汇报制度,同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11、党政办公室负责雨雪天气外出车辆的防滑措施制定与执行、防滑物资配备及抢险车辆调度与安排等工作。当雨雪天气路面积雪超过5厘米且结冰时,所有外出车辆必须使用防滑链,以保证外出车辆行驶安全。
12、宣传科负责雨雪天气来临前,利用广播、电视与网络等媒体,对全员防范知识宣传与教育等工作。此外,应协助做好雨雪灾情发生时的职工队伍稳定、灾情跟踪对上报道等工作。
13、供应科负责灾情前应急物资(包括食盐、清扫工具、草袋、负10#柴油等)的储备与供应工作。同时,负责灾情发生时,临时急需物资的调集与供应,本场所楼梯防滑工作。
14、通计中心负责全矿通讯线路的维护和畅通。当灾情发生时,超前做好临时固定电话的安装与畅通和移动电话信号保障工作。、
15、其他部门负责做好雨雪天气来临前,本场所或区域的防滑友情提示、防滑措施落实、隐患排除及积雪清扫等工作,确保本单位职工及办理业务人员的行路安全。
四、相关要求
1、雨雪等灾害天气指挥部及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要以对企业和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密切关注气象变化,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应对及时有效。
2、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听从应急指挥部的调遣,并按照各自的分工,加大防范应对工作力度,确保应对工作、人员、措施、物资和资金五落实,切实维护好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矿井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收好今年尾。
3、物业公司要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措施落实,要认真做好主要场所防寒防冻工作,定期对供暖设施、管道等设备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大面积、长时间停运停供现象,保证一级生产场所的供暖(三个井口不结冰)、职工上下班不挨冻。
4、矿办公室要高度重视雨雪、迷雾天气时的交通安全,严格按照徐矿司经管13号《关于加强冬季安全行车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司机教育,狠抓措施落实,杜绝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严禁酒后架车、疲劳驾车和超速驾驶等违章行为,保证行车安全。
5、物业公司要强化对在建项目现场安全监察,督促施工单位扎实、细致地做好各项防寒防冻及灾害天气处置措施编制,确保项目施工安全。
6、物业公司医院要密切关注甲型流感及季节性疫情,取针对措施,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7、雨雪等灾害天气来临时,各单位要加强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干部跟班制度。同时,值班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按规定及时请示报告,不得耽搁延误。
8、安全监察科根据本预案进行督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雨雪等灾害天气情况下的安全生产。
五、本应急预案自下文之日起执行。
附件:预防雨雪等灾害天气指挥部人员名单及****
环卫处雨雪天气应急预案2根据《xx省民政厅关于做好当前抗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xx民明电〔20xx〕8号)精神和区委、区的安排,为了应对冰冻、雨雪天气,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应对冰冻、雨雪等灾害事故,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及时查灾、报灾并及时实施有效救助,确保受灾人员不受冻、不挨饿、不缺水喝。
二、救灾应急领导机构
为了强化救灾工作责任制,民政局成立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xx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xx副局长)、xx(副局长)、xx(副局长)、xx(副书记)为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救灾应急工作实行包干负责制,分8个小组,每组3名工作人员,分包各乡镇办的救灾应急工作。
三、加强灾害预警预防工作
民政局要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对灾害进行预警预报,高度关注雪情、灾情,提前做好应急救助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把工作做在灾害发生前,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四、及时安排救物资
提前安排好一批棉衣棉被,准备方便面350箱,饼干50箱,纯净水50件,火腿肠10箱。一旦出现灾害事故,所准备的物资要在第一时间内可以保证1000名灾困群众的基本饮食不出问题。
五、严格执行值班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确保通讯联络畅通,确保灾情传递及时。一旦发生灾害,确保及时报告情况,及时查灾、报灾并及时实施救助。每天上午9时及时向上级报告灾害情况。
六、加强领导,果断处置灾害事故
一旦发生灾害,要严格按照救灾应急工作的要求,启动应急方案,迅速行动,果断处置。要确保人员到位,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开展救助工作,确保救助物资在24小时内送到灾困群众手中,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不受冻,不挨饿,有水喝,做好协调工作,帮助灾民稳定情绪。
环卫处雨雪天气应急预案3低温雨雪天气,给道路运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省、市主要领导关于应对雨雪天气道路保畅通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一、应急基本原则
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出现影响道路畅通、旅客大量滞留的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预案取“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法,提高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重点抓好“一抗三保”工作,即:抗灾害、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成立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应对雨雪冰冻灾害道路保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雨雪冰冻灾害道路保畅的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路所。办公室主任为吴将,联系电话(传真):xx,手机:xx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市交通运输局应急办、市运管处、市公路所、贵溪市交通局、余江县交通局、龙虎山景区交通局
成员单位职责:
市交通运输局应急办:负责道路保畅通协调及后勤保障工作。
市运管处:负责全市道路保畅通应急用车和救灾车辆的统一调配工作。
市公路所:负责组织全市农村公路抢险抢修保畅通工作以及信息报送工作。
各县(市、区)交通局:在市交通运输局应对雨雪冰冻灾害道路保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市、区)的领导和指挥下,具体负责各自辖区内的道路保畅通工作,并落实道路保畅通物资储备工作。
三、应急预案的启动和解除
启动:雨雪冰冻灾害预报发布后,按市、县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启动应急预案。
解除:符合下列条件的,在经市、县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解除。
1、险情排除,道路恢复通畅。
2、现场抢救活动已经结束。
3、受危险威胁人员安全离开危险区并得到良好安置。
四、应急准备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及各有关单位在2小时内做好以下准备:
1、及时与市、县两级应急部门等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进行联系和协调,指导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汇报,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应急救援的有关事宜。
2、各级交通公路部门负责组织人员做好道路的抢修准备工作,集中道路抢修队伍,调用道路抢修的物料和设备,取在冰雪道路上撒盐撒沙等措施除雪除冰,在桥梁和其它重点路段加铺麻袋、草袋、秸秆等措施对公路通行进行及时修复,难以及时修复的,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3、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应急客货运输的要求,组建运输队伍,落实运输车辆、装卸设备和相关救灾工具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
4、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处置指挥协调工作所需车辆、人员和设备的后勤保障,确保与市、县有关领导和部门的信息畅通。
5、各单位加强信息调度,掌握紧急情况,做好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指挥和疏散工作,维持交通秩序,对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处置。
6、需要其他单位支援的,向市、县两级人民申请。
五、应急行动
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反应的主要行动是:
1、在市、县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安排下,迅速进入岗位,随时待命。特别是道路抢修队伍、道路运输队伍,要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带队,做到人员齐整、装备精良。
2、按照市、县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首先保障抢险救灾道路的安全畅通,及时对公路进行抢修、加固,并提前制定出科学的绕行方案。其次保证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紧急调运,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派出道路运输抢险救灾车队。救灾车队按指定路线进入重灾区或指定位置,迅速展开救援,抢救运送受灾群众和国家重要财产,调运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必需品。
3、根据灾情变化和救灾需要,适时因地制宜,对其他社会车辆进行调度,满足道路运输需要。
六、应急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防范雨雪冰冻灾害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未雨绸缪,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天气状况的中长期预报,宣传防范应对措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
二是对因雨雪冰冻影响可能造成的道路堵塞封闭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和责任,明确道路抢修队伍人员组成,储备化雪盐、麻袋、草袋、铁铲、扫帚、防滑链等应急物资。
三是要抓好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密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是切实做好雨雪冰冻恶劣天气下的值班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启动应急响应后至灾情结束前,坚持实行日报制度,各相关单位每日10:00、15:30时前将信息报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是要切实做好道路保通和运输组织工作,一旦发生重大雨雪冰冻灾害或出现交通中断或堵塞现象,及时向市局领导小组报告,并积极做好应急处置,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环卫处雨雪天气应急预案4为全面做好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即墨市人民和青岛市交通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冬季天气情况和交通系统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根据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运输特点和安全管理要求,成立冬季安全生产突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附件1)。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下设通讯联络组、现场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稳定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安监办,安监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局应急领导小组配备10台应急车辆和10名驾驶员(附件2)。
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指挥监督应急救援工作,协调解决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掌握应急处置动态,及时调整应急工作措施;科学合理地处置险情车辆,维护群众利益;根据天气状况和旅客、货物运输规律,提前做好运量预测、部署,确保安全运输;完成、交通主管部门交办的相关任务。
三、应急准备及保障
为防止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对交通运输造成灾害,交通系统各有关单位应全面做到下列准备事项:
1、局属各部门、各运输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冬季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此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适时进行相应的应急演练。
2、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掌握冬季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的变化情况,做好经常性的安全防范和检查工作。
3、局属各部门、各运输企业要根据此案做好人员、车辆、物资、器材、值班、通讯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准备,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4、严禁在办公场所、客货运输车辆站场、候车室、职工宿舍等场所用明火取暖和堆放杂物。
5、办公场所、客货运输车辆站场、候车室、职工宿舍等场所要张贴逃生标识,悬挂灭火器。
6、客货运输车辆应配齐配好防滑链、逃生锤、灭火器等器具,并放于指定位置。
四、应急救援
1、 进入应急状态后,根据领导小组组长的指示启动本预案,各救小组及各部门、各运输企业要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并随时上报有关情况。
2、通讯联络组在收到求救电话或者报告后,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按照组长的指示通知各小组启动应急预案,调度安排应急救援人员、车辆、物资,督促各小组及时展开救援。
3、现场救援组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利用技术设备积极救治受伤人员,施救事故车辆;指导受灾人员进行自救互救,减少损失;适时增补救援人员,增强救援力量;必要时,对灾害现场周围的居民、学校、厂矿人员进行疏散,防止灾害蔓延。
4、善后稳定组要从快处理善后事项,尽快转移受伤人员,及时将重伤员送往附件医院,制定事故处理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死伤家属的抚慰工作和思想工作,维护正常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秩序,严格新闻访程序,客观公正地宣传报道,克服不良影响。
5、后勤保障组要根据应急工作需要,调剂有关物资、器材、设备,保证应急救援急需,并为各组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五、相关事项
1、各有关部门、各运输企业要熟悉救援预案,熟悉救援方法,熟悉救援程序,熟悉通讯联络办法,随时准备执行救援任务。
2、加强值班,保持昼夜通讯畅通。
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六、执行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执行。
环卫处雨雪天气应急预案5为了贯彻黔教办安稳[20xx]737号文件《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强雨雪天凝冻天气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加强我乡各校对雨雪凝冻天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监测预警,切实做好各项防范工作,及时有效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学校师生安全。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黄军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要求:
1、必须成立冬季学生安全领导小组
2、根据天气预报或遭遇灾害天气,遵照上级指令,宣布进入应急期及有关指令。
3、根据防雨雪凝冻天气应急预案,研究部署并组织学校。
4、开展应急抢险、救灾及灾后复课工作。
5、及时向中心校报告有关雨雪凝冻天气灾害情况等事宜。
6、随时掌握雨雪凝冻天气发展趋势,并做出相应决策。
7、组织宣传党和国家的防凝冻天气灾害科普知识,提醒学生避免用煤炭火取暖,严防一氧化碳中毒。传授有关自救、互救雨雪凝冻天气道路安全等常识。
8、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防寒、防冻、防病和治安工作,确保学校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
9、在雨雪凝冻天气期间,领导小组要加强校园各办公室、楼道、食堂食品、供水、取暖等设施及学校周边危险路段的排查和整改措施。
10、加强值守,确保通讯24小时畅通。
三、应急行动
(一)学校遭遇雨雪凝冻天气灾害,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预案展开工作。
(二)学校破坏性雨雪凝冻天气灾害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召集小组成员讨论、研究、部署、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三)学校一旦发生其它突发,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取应急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四)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切实落实防雨雪凝冻天气灾害及安全值班制度,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五)学校及时开展灾情调查,及时如实报告灾情。
环卫处雨雪天气应急预案6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平安工作,打造和谐校园,防范雨雪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的处理突发,切实有效降低雨雪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从我校实际出发,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雨雪天气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
全面负责校园雨雪天气安全工作,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xx
组员:
二、安全工作措施
1、当日行政值日人员全部到岗,应在放学之前半小时到达学校大门口和教学楼梯门口,引导组织学生安全有序离开教学楼和学校大门口。
2、安全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到岗,遇到雨雪天气时应提前通知各年级学生提前放学,并在大门口组织引导学生安全离开校园,引导家长站在大门两侧接送学生接学生。
各年级具体提前放学时间是:一年级、二年级提前20分钟,三、四、五年级依次提前10分钟。
各班接到通知后应严格执行该规定,否则追究其当事人的责任。
3、班主任及值班人员全部到岗,教学楼和大门口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组织引导本年级学生安全有序离开校园。
4、当日上学前如果遇暴风雪就不到校在家学习。
5、未尽事宜,以当天紧急通知为准。
2008年发生在中国南方罕见的冰冻雪灾,使全国大范围的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道路阻塞,而更严重的是湖南、广西、贵州的高压输电线因冰冻不堪重负,塔倒线断,造成大面积停电,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性:
1) 在冻雨荷载作用下,输电线的拉力有可能超过其极限拉应力,致使输电线被拉断;
2) 电线塔的设计强度不够,可能在输电线的张拉力下产生很大的顶端位移,从而产生失稳破坏。
输电线的跨中挠度与跨度设计值一般满足f / L ≤0. 125 的条件,因此输电塔—导线模型可以简化为具有柔性支承的微斜索模型进行计算。
选取某一110 kV 输电线路中的一段进行算例分析。塔高34 m,为钢桁架结构,导线跨度400 m,两端等高、铰接支座,导线用数根分裂导线等价为一根索的简化方法。导线的材料参数如下:L GJ2240/ 40,水平跨度400 m,垂度6. 128 m,自重0. 96 kg/ m,直径21. 66 mm,弹性模量76 000 N/ mm2,初始张力为31. 47 kN。导线的冻雨质量计算方法用文献[ 6 ]中的方法,取导线冻雨质量为mi = 7. 19 kg/ m。冻雨重量可以简单的看成是以静载的形式加于导线上,成为导线自重的一部分。
计算时取n = 1,2,3 三阶进行计算。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冻雨荷载作用下输电线的动力响应远远大于无冻雨荷载作用的情况,这种张力的增大使冻雨荷载作用时输电线的张力较无冻雨荷载时易达到其破坏应力。同时,冻雨情况下塔架顶端的位移也出现大幅度增长,最大值可以达到约1 m。这么大的位移会使塔中产生很大的弯矩和剪力,使输电塔产生失稳破坏。还可以看出,塔—线体系中导线较单导线的位移增长了21. 8 %,张力增加了18. 8 %,塔顶位移增长了18. 79 %,这表明塔—线体系对导线以及塔的动力响应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结论:
1) 冻雨荷载作用下输电线的动张力较无冻雨荷载时大,这种增长幅度可以达到4 倍~5 倍。初步解释了输电线在冻雨荷载作用下拉断的原因。
2) 冻雨荷载作用下的张拉力会使塔顶产生比无冻雨荷载时大的位移,进而引起塔中弯矩和剪力的增大,从而增大输电塔产生失稳倒塌的几率。
3) 塔线体系对导线以及输电塔的动力响应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冻雨和雾凇、雨凇比较
形成条件
冻雨过后一般会形成雨凇或雾凇的景观。雨凇与雾凇形成的条件非常苛刻,一般只能形成在气温为0~ - 10 ℃的雨、雾天气中;由于大气中凝结核较充足而冻结核常常短缺,受曲率约束飘浮在空中的雾滴和下落雨滴常可低至- 40 ℃也不冻结,称为过冷却雾滴与过冷却雨滴,通称为过冷水,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过冷却水的大小不同,雾滴的大小在3~100μm,而雨滴的大小介乎于0. 1~8 mm;虽然它们在大气中可以保持液态,一旦接触到温度低于0 ℃的任何物体,就会在其上迅速冻结,形成千姿百态的凇结体,并迎风生长;又因为冻结的水量多寡、方式不同,其色泽、形态各异,使周围的一切披上了冰清玉洁的外衣,造就了一个水晶宫般的童话世界。雾凇和雨凇常常同时发生或者交替出现,对供电线路造成极大伤害,形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如果飞机飞行在过冷云中,不慎进入过冷却水丰水区后,以60~100 m / s的高速度撞冻大量过冷却水,机身大量覆冰后,极易酿成机毁人亡的空难。
雾凇、雨凇简介
雾凇可以分为两种,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温度< 0 ℃的物体迎风面撞冻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状,密度比较大,形成时风速较大;粒状雾凇是由于冰面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差,使得过冷却雾滴蒸发,雾凇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呈乳白色松脆粒状起伏,密度比较小,形成时风速不大。过冷却水比较充足一般形成晶状雾凇,过冷却水比较少一般形成粒状雾凇。雾凇还可以分为叶形、毛耸形、针形、扇形、片形等亚类。
雨凇是过冷却雨滴或毛毛雨滴在温度< 0 ℃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的,在物体任何表面均可形成,雨量不大时在迎风面增长较快,雨量较大时反而在背风面快速增长,风速较大时有一定交角,呈透明玻璃状或半透明毛玻璃状,坚硬光滑或略有隆突,密度很大。雨凇也可以分为梳状、椭圆状、匣状、波状等亚类。
雾凇、雨凇成因
关于雨凇和雾凇复合积冰的成因,根据云雾物理学原理,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下垫面物体温度< 0 ℃ (0~ - 10 ℃),二是低空(3 000 m以下)有丰富的过冷却水,气层温度主要在0~ - 15 ℃,有丰富的凝结核和水汽供应,而缺乏冻结核(成冰核)。雨滴在下落时温度一般比环境温度低2~4 ℃,由于受曲率约束,可低至-40 ℃而保持液态,一旦碰到有冻结核,或者落在曲率减小的表面,可以瞬间冻结,而形成雨凇和雾凇,这是典型的云降水物理理论中的成冰过程。也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中冷云催化的理论基础。
影响积冰强度的两个主要因子是大气中过冷却水的含量和输送过冷却水滴的速度,对雾凇而言是风速,对雨凇而言是雨滴下落末速度,其次还涉及物体对过冷却水滴的捕获系数和冻结系数。此外,如果近地层在长期低温阴雨的情况下维持较高的湿度,虽然对于水面是不饱和的,但如果对冰面是饱和的,水汽就会在原有凇结体上凝华凇附,如果这样的条件持续时间长,凝华凇附量会非常惊人,这次冰冻灾害中见到的输电线外包裹近乎同心圆的覆冰,就是这样形成的。
冻雨与逆温层
逆温层是锋区、锋面等典型层状云降水普遍存在的低空层结,不是一定发生冻雨的充要条件,只要近地层(3 000 m以下)有丰富的过冷却水,气层温度在0 ~- 15 ℃,有丰富的凝结核和水汽供应。 前苏联科学家柴莫尔斯基在1940年代提出过欧洲高纬度冻雨形成的,当时对云降水物理过程的了解还非常朦胧,用云降水物理知识来理解。
高层雪花冰晶进入融化层融化成雨滴,再进入负温层冷却至过冷却状态的可能性。首先,雪花冰晶融化成雨滴后,下落速度比较快,典型雨滴(直径1~3 mm)的下落末速度在1~5 m / s,左右,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有保持高层较低温度的倾向(热滞后效应),在绝热递减层结大气中下落2 000 m的雨滴,由于与环境的热交换来不及,因而雨滴温度通常比环境温度低,对于3 mm的雨滴温度可以比环境温度低4~5 ℃,对于1 mm的雨滴温度可以比环境温度低1~2 ℃。因而,在冻雨形成解释的逆温层概念模型中,想3 000~2 000 m是由雪花冰晶组成的云,2 000~1 000 m是逆温层,环境温度可以有2 ℃,雪花与冰晶融化成雨滴;通过前面的讨论,由于雨滴线到来之前,从底层到高空基本上是持续的“ND”区。
飑线经过测站时,中层的“ND”区很快消失,底层和高层的“ND”区都逐渐抬升萎缩,直至消失,表明测站周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着飑下落过程中与环境热交换不平衡,有保持高层温度倾向的热滞后效应,在逆温层中下落的雨滴温度将比环境高,即便地面温度低,也不会瞬间冻结。另外,雪花冰晶融化成雨滴后,雨滴中有成冰核,一旦进入负温区会马上在空中冻结成冰丸,而不会形成冻雨,也不会撞冻到物体上形成雨凇。
因而,冻雨的形成,只能是在1 000~3 000 m的云层中含有丰富的过冷却水,通过国内大量观测,通常在典型降水性层状云中0~ - 10 ℃层有丰富的过冷却水,大量的过冷却水才能形成冻雨,进而撞冻到物体上形成雨凇,从这次我国南方数省发生的严重持续性冰冻灾害来看,持续这么长时间,如果需要苛刻的暖锋逆温层条件(我国这次黔、桂、湘、赣等地区的冻雨不是暖锋影响的),很难维持10多天,而在大环流天气背景稳定的条件下,经常有过冷却水丰富的过冷云过境产生冻雨形成雨凇,才有可能,尤其是这次过程覆冰量这么大,也说明必须有大量的过冷却水才行。
北京的天气舞台上演了一出降水“大杂烩”,雨夹雪、雪、冰粒、冻雨竞相出现。市气象台专家指出,北京出现冻雨较少见,造成的“地穿甲”对交通出行影响极大。据统计,截至昨天上午11时,122接到事故报警2000余起,早8时到9时一小时内发生三起多车追尾重大交通事故,死亡3人,包括一名仅8岁的男童。
市气象台昨天下午预报,后半夜,冷空气抵达北京,带来四级左右北风,预计今天持续5天的雾霾天气将彻底退出京城,空气质量转为二级良,适合开窗通风和外出活动。
雾霾 风雪赶走重污染
“下雪了,但是颜色有点灰。”昨天的小雪让京城空气质量略微好转,全市由此前的六级严重污染转至五级重污染。不过,在雾霾笼罩已达四天的空气质量下,即使污染物浓度下降也不能让人体感觉到舒适。
市环保监测中心监测信息显示,从昨日凌晨起,污染物扩散条件有较大改善,各监测站点PM2.5小时浓度持续下降。9时,城区站小时浓度降至150微克/立方米左右,19时,城区所有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降至200左右,空气质量级别为五级重污染,污染程度较前天有所减轻。
在大风的作用下,预计今天雾霾天气将彻底告别北京,空气质量将转为二级良。
呼吁 冻雨预警提前一点
昨天清晨,冷空气前锋与北京上空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带来降水,但降水形态可谓“丰富”。雨下到地面落地成冰,京城地面被一层薄冰覆盖,也就是俗称的“地穿甲”。
昨天,大雾和霾**预警一直没有解除。市气象台还在8时发布了道路结冰**预警,“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出现降水,且地表气温低于0℃,道路将出现结冰现象,请注意防范。”但清晨出行的上班族还是有不少摔倒的,有人自嘲“我一路溜冰溜到单位”。郑渊洁也在微博上统计说:“路面结冰,交通事故随处可见。我走了三公里,见到十二起机动车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滑倒也不少。”
有市民呼吁,气象部门能否针对突如其来的冻雨天气启动有效应急预警,更提前一点、更广泛一点地让市民得知冻雨的危害、道路湿滑的严重程度,“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摔伤的人了。”
成因 逆温层酿出冻雨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说,昨天北京及河北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冻雨天气,以往,北京地区很少出现冻雨。
马学款解释,北京的地表温度为0℃或低于0℃,近地层的气温低于0℃;在低空有暖平流,形成一个气温高于0℃的气层,即“逆温层”。此时,高空坠落的冰晶经过这层逆温层时就会融化形成水滴,而水滴到达近地面时会被冷却,形成过冷却水滴(温度到0℃以下,但仍保持液体状态),过冷却水滴与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碰撞就会立即冻结,这就形成了冻雨。
市气象台专家表示,冻雨在中国南方多、北方少。贵州是全国出现冻雨最多的省份,威宁更被称为“冻雨之乡”。
减排 应急措施今日解除
根据空气质量预报,今天空气质量将达到优良,市重污染日应急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昨天公告称,北京市大气污染应急减排措施今日0时终止,并向支持减排、宣传工作的各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表示衷心感谢。
晚间,本市启动重污染日应急预案,并成立重污染日应急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连续两天,市三组联合督查队兵分三路,分别对施工工地、道路保洁以及锅炉房、电厂等工厂企业排污进行监督检查。
摘要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的,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
冻雨概述
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
冻雨是过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层,这种冰层可形成“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壮美景象。如遇毛毛雨时,则出现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状结构清晰可辨;如遇较大雨滴或降雨强度较大时,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实,常在电线、树枝或舰船上一边流一边冻,形成长长的冰挂。
冻雨成因
冻雨出现时地面往往不太寒冷(0℃~3℃),上空为逆温,有一层温度高于0℃的暖层。降水在暖层里为雨滴,下落到近地面大气中就成为过冷却的冻雨,往往会造成一些危害。如果雨滴不断地打落在这些结了冰的物体表面时,就慢慢地形成一条条冰柱。
冻雨危害
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
当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都很强,地面有冷空气侵入,1500至3000米上空又有暖气流北上,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即3000米以上高空大气温度往往在-10℃以下,2000米左右高空,大气温度一般为0℃左右,而2000米以下温度又低于0℃,就容易出现冻雨。江淮地区的冻雨大多出现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内,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结束日则相反。
地势较高的山区,冻雨开始早,结束晚,冻雨期略长。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区,山谷和山顶差异较大,山区的部分谷地几乎没有冻雨,而山势较高处几乎年年都有冻雨发生。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大量冻结积累后能压断电线和电话线,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坍,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桨会积水,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
冻雨预防
消除冻雨灾害的方法,主要是在冻雨出现时,发动输电线沿线居民不断把电线上的雨凇敲刮干净;冻雨落在电线杆上,形成冰柱。在飞机上安装除冰设备或干脆绕开冻雨区域飞行。
冻雨实例
12年2月底,我国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冻雨,广州、长沙、南京、昆明、重庆、成都、贵阳等地至北京的电信一度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
关于冻雨和雨凇、雾凇
一般只能形成在气温为0~-10℃的雨、雾天气中;由于大气中凝结核较充足而冻结核常常短缺,受曲率约束飘浮在空中的雾滴和下落雨滴常可低至-40℃也不冻结,称为过冷却雾滴与过冷却雨滴,通称为过冷水,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过冷却水的大小不同,雾滴的大小在3~100μm,而雨滴的大小介乎于0.1~8mm;虽然它们在大气中可以保持液态,一旦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任何物体,就会在其上迅速冻结,形成千姿百态的凇结体,并迎风生长;又因为冻结的水量多寡、方式不同,其色泽、形态各异,使周围的一切披上了冰清玉洁的外衣,造就了一个水晶宫般的童话世界。雾凇和雨凇常常同时发生或者交替出现,对供电线路造成极大伤害,形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如果飞机飞行在过冷云中,不慎进入过冷却水丰水区后,以60~100m/s的高速度撞冻大量过冷却水,机身大量覆冰后,极易酿成机毁人亡的空难。
凝冻、凌冻、冰冻辨析
“凝冻”“凌冻”是我国部分地区给“冻雨”这种天气现象起的别名。当天气比较冷时,雨滴落下来,掉到任何低于0°C的物体上,会立刻结成冰,并且附着在这个物体上。气象上把这种冻结现象称为“冻雨”。
老百姓给“冻雨”起了很多形象的俗称——结在树上的冰叫“树挂”,结在电线或屋檐上的冰叫“冰挂”,结在地面上的冰叫“凝冻”。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还把这些现象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
冻雨是导致冰冻灾害发生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冬季或初春时节,持续的低温、降雨或降雪使冰雪长时间附着在物体上久不融化,造成电线被压断、树木被摧毁、农作物被冻死、交通通讯受阻等严重后果,形成冰冻灾害。
冻雨与逆温层
只要近地层(3000m以下)有丰富的过冷却水,气层温度在0~-15℃,有丰富的凝结核和水汽供应,而缺乏冻结核(成冰核)就可以形成冻雨,这时大气层结是湿饱和递减的,还是等温的,乃至于存在逆温层,都能形成冻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