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为什么称为火炉

2.武汉市气象辐射资料

武汉气象数据_武汉气象分析图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片夏季高温区,如南京、武汉和重庆,一年中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日子达20天以上,而且出现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所以人们也称这三个城市为“三大火炉”。

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15年7月13日曾观测到49.6℃的我国现今极端最高气温记录。然而这里面积小,人口少,热而不闷。因此,在一年中最热的夏季对我国人民生活、工作影响最大的并不在吐鲁番,而是在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长江流域,在夏季高温期间,最著名的“大火炉”有三个:南京、武汉和重庆。

南京、武汉和重庆三大火炉确实很热,7月的平均气温在33℃左右,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1.3~44℃,高温延续的时间也很长,每年高于30℃的暑热天数,平均都在70天以上,并且从早到晚,气温的变化不大,不但白天热,夜间也热不可耐。

形成长江沿岸三大火炉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高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着;其次就是地形的影响。重庆、武汉和南京都在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河谷的地形特点尤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散热困难,使气温不断升高;三是这些地方水田网密布,水汽多,湿度大,人体出汗后不易蒸发,出汗的散热效率大大降低,高温加高湿,更使人感到闷热。

实际上这三大火炉还不算热。从35℃以上高温的天数看,在长江沿岸,安庆有20天,杭州21.9天,都比南京的多;九江有25天,黄石25.6天,也比武汉的多;涪陵有36.4天,万县有36.9天,也在重庆以上。在长江沿岸以外的高温“火炉”就更多了,例如,江西贵溪的炎热天数有42.7天,湖南衡阳42.9天,四川开县41.6天。

那么为什么又把南京、武汉和重庆称为三大“火炉”呢?可能是因为它们是知名的大城市,历史上又有许多文人墨客宣传的结果吧。

武汉为什么称为火炉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万。

十堰:

十堰位于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我省西北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总面积1190平方公里…

武汉: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1992 湖北 达300毫米 1991年春至夏,湖北先后四次遭受暴雨袭击,全省71个县市普遍受灾,其中降雨量达300毫米以上的县41个,部分县市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全省受灾农作物面积3100多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查看

来源:湖北省, 栏目:各地概况,《中国乡镇企业年鉴》(1992年)

1992 湖北 超过1000毫米 1991年春至夏,湖北先后四次遭受暴雨袭击,全省71个县市普遍受灾,其中降雨量达300毫米以上的县41个,部分县市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全省受灾农作物面积3100多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查看

来源:湖北省, 栏目:各地概况,《中国乡镇企业年鉴》(1992年)

1992 轻工业; 在300毫米以上的有41个 全省71个县市普遍遭灾,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的有41个县市。 查看

来源:抗洪救灾恢复生产, 栏目:湖北省二轻工业,《中国轻工业年鉴》(1992年)

2002 农业;抗灾;救灾; 100一260毫米 持续高温使全省大部分地区5一9月水燕发量达汉刃一6以)毫米,超过同期降雨量100一260毫米。 查看

来源:干旱, 栏目:农业自然灾害和抗灾救灾,《湖北农业年鉴》(2002年)

2003 湖北省 大于100毫米 二是5月3日至8日,暴雨中心的五峰县雨量为147毫米,咸丰、房县、随州、孝昌、通山等8个县(市)降雨量大于100毫米。 查看

来源:水及水文, 栏目:,《湖北农业年鉴》(2003年)

2003 湖北省 大于100毫米 四是6月18日至24日,暴雨中心的随州市雨量达361毫米,鹤峰、长阳、松滋、保康、京山、孝感、英山、通城等21个县(市)降雨量大于100毫米,其中京山、随州降雨量大于200毫米。 查看

来源:水及水文, 栏目:,《湖北农业年鉴》(2003年)

2003 湖北省 大于200毫米 四是6月18日至24日,暴雨中心的随州市雨量达361毫米,鹤峰、长阳、松滋、保康、京山、孝感、英山、通城等21个县(市)降雨量大于100毫米,其中京山、随州降雨量大于200毫米。 查看

来源:水及水文, 栏目:,《湖北农业年鉴》(2003年)

2003 湖北省 大于100毫米 五是7月21至26日,暴雨中心的烯水县雨量达312毫米,鹤峰、长阳、沙市、京山、随州、广水、孝感、武汉、黄州、咸宁等28县(市)降雨量大于100毫米.其中洪湖、通城、通山、黄州、广水、麻城降雨量大于200毫米。 查看

来源:水及水文, 栏目:,《湖北农业年鉴》(2003年)

2003 湖北省 大于200毫米 五是7月21至26日,暴雨中心的烯水县雨量达312毫米,鹤峰、长阳、沙市、京山、随州、广水、孝感、武汉、黄州、咸宁等28县(市)降雨量大于100毫米.其中洪湖、通城、通山、黄州、广水、麻城降雨量大于200毫米。 查看

来源:水及水文, 栏目:,《湖北农业年鉴》(2003年)

2003 湖北省 达119毫米 本年全省局地短历时暴雨总的强度一般,但咸宁通山县7月25日1小时内的降雨量达119毫米,阳新县7月25日4小时最大降雨224毫米,为本地罕见。

-------------------------------------------------------------------

新华社武汉9月10日电(郭嘉轩 涂定卓)日前公布的湖北省森林二类清查结果显示,截至“九五”末期,湖北省共有森林面积90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与1985年相比,净增森林面积189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4.37%。 “九五”期间,湖北省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651.2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35亿株;封山育林面积达到5400万亩。在“八五”期间基本消除宜林荒山的基础上,实现“十年绿化湖北”的目标。同时续建和新建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德援长江防护林工程、世行多功能防护林工程、日援汉江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林网工程、鄂北防护林工程等十大生态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462.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近1万平方公里。2000年起,湖北省还相继启动了秭归、咸丰、竹溪、神农架等县(区)的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程,21个进入天保工程范围的县(市、区)停止了天然林伐,极大地推动了湖北省造林绿化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

武汉市气象辐射资料

气象学上早有过定义:科学上用出现35℃以上高温日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炎热程度,一年中最高气温超过35℃的日子达20天以上,而且出现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这样的城市被称为“火炉”。

首先得从人体的感热谈起,夏天人体感到炎热的主要原因是由高温引起的,人的皮肤温度为32℃,如果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人就会有热感,气温越高,维持时间越长,人的热感愈加明显。武汉的夏天每年长达5个多月,超过人体皮肤的暑热日平均每年有60—70天,大于35℃的酷热日平均每年接近18天之多。尽管如此,最高气温不是唯一衡量一个地方的炎热指标,比如北京、济南等地的最高气温都达到了42℃,比武汉高,但不能说这些地方比武汉热,这是因为真正使人感到非常炎热的是除长时间维持或经常出现的高气温外,还与湿度和风以及当日的最低气温有关。同样的高温天气条件下,如果风小、湿度大、最低气温高都会加剧人们所感受到的炎热程度。

每年夏季的炎热期主要是7—8月,武汉7—8月的平均气温为28.6℃,而与武汉一起被称为“三大火炉”的重庆、南京7—8月的气温都比武汉低,分别为28.2℃、27.6℃。7—8月武汉的相对湿度为79%,在我国内陆城市中属最高。武汉7—8月的平均风速与

南京、重庆比武汉最小。?如果夏季最低气温在27℃以上,人们会感到非常闷热,武汉每年7—8月最低气温大于27℃的日数平均为16天左右,重庆、南京仅为8天和7天。

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武汉市特殊的地理环境。武汉三面环山,一面敞口,呈“凹”字形地理布局。由于地处长江中游,每年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云量稀少,辐射强烈,会出现几段持续性的晴热天气,并且市内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会将整个城市罩住,使其像一个“蒸笼”。

其次是商贸往来利于传播扬名。武汉历史上是有名的商埠,商贸往来频繁,由于以前交通不发达,水路交通是最便利的交通形式,南来北往的商贩口口相传就将“火炉”的名气传播出去。

另外,武汉自1907年建立了气象观测站,至今已有百年气象资料,其“热”名也就较早地凸显于世。武汉“热”名远扬可谓久矣,但“火炉”之称始于何时,却无从考证。在古代没有气象观测数据证明的时候,人们只能凭“体感”。

只找到宜昌市的常年太阳辐射月平均值如下表

单位(千卡/米2*月)

月份 1 2 3 4 5 6

散射辐射 31451 33225 45090 50567 57500 63813

直接辐射 18309 19568 25160 32376 40963 57253

总辐射 460 52793 71250 82943 98563 121066

月份 7 8 9 10 11 12

散射辐射 59492 54354 46409 369 31378 27857

直接辐射 74680 76256 40832 33311 23895 16511

总辐射 134172 130610 87241 73080 55273 4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