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大西洋暖流的势力大于日本暖流的势力?

2.欧亚板块的近年发生

3.名词解释:

4.关于台风.莫拉克

5.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生成,“烟花”名字来源于哪里?

6.什么是海流的锋面冷涡?它的定义是什么?

台湾气象部门台湾东南外海发生_台湾东南岛屿

“苏拉”刚走,“海葵”又来,中央气象台发布双预警,双台风会影响到广西

9月3日早上,“苏拉”以热带风暴级进入北部湾海面,11时减弱为热带低压。估计它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缓慢移动,强度逐步减弱。其减弱后的低压环流将继续在北部湾海域回旋,3日、4日,桂中、桂南和北部湾仍有较强风雨天气,需继续做好预防工作,估计到5日“苏拉”对广西的风雨影响才会有所减弱。

“苏拉”减弱,但另一个台风又登陆了,台风“海葵”已登陆,最大风力15级。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强台风级)的中心3日下午3时30分前后在台湾省台东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50米/秒)。估计它将于4日凌晨移入台湾海峡,5日下午在广东福建交界附近登陆,估计登陆时强度为强热带风暴级。

9月3日,内蒙古东北部、吉林西部、广西中南部、广东西南部、台湾岛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广西中部、台湾岛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台湾岛东部部分地区有特大暴雨。气象部门提醒,未来三天,我国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需警惕次生灾害发生。

广西客轮停运海上项目停工情况的描述:

9月3日上午9时,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已进入北部湾海域,广西气象台报道北部湾海面有偏北风7—8级。广西海事局于3日上午9时召开全区防台调度会,全面督导检查防台措施落实情况,要求各级海事指挥中心通过电子通信手段对台风影响区域的所有运输船舶实施逐一点名,确保预防台风工作措施实施到位。

从9月2日16时起,广西北海北涠航线及海上游航线已全部停航,所有客轮全部停运;北部湾海上风台项目的88名施工作业人已全部撤离,工程停工;13艘锚泊在外海的施工船舶已落实防台部署,要求施工建设单位紧密关注台风动态,严格按照预案随时做好施工船舶、人员撤离准备。

为什么大西洋暖流的势力大于日本暖流的势力?

今天(19日)晚间21时02分,花莲发生芮氏规模达6.8,花莲地震站东南方25.5公里处,全台最大震度在花莲矶崎7级。

花莲地区感受最深,矶崎出现7级震度,盐寮也有6级,花莲市、太鲁阁、台东、宜兰、彰化、云林、嘉义、台中都出现5级,桃园、南投、苗栗、高雄、新竹、台北、台南和澎湖则为4级,屏东地区则为3级地震

欧亚板块的近年发生

北大西洋暖流(North-Atlantic Current)

是西风带作用于墨西哥湾暖流而产生的

又名北大西洋西风漂流。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系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源于纽芬兰浅滩外缘,在北纬40°附近折向东北流,在北纬50°附近,主干流向东北,经挪威海进入北冰洋。主干段流速每秒0.25~0.50米,向北递减。表层水温7~15℃,流量每秒2000~4000万立方米。

日本暖流  又叫“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洋流遇大陆后的向北分支。起源于菲律宾群岛的吕宋岛以东海区,流经我国台湾一带,东到日本以东与北太平洋西风漂流相接。为世界著名的暖流。其特点是:高温、高盐、水色高、透明度大。 其形成有三方面的因素:一、北赤道暖流遇大陆而偏转北上。二、夏季海洋风的吹拂和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风的吹拂。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日本暖流是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部向北偏转而形成的。它的主流沿台湾岛的东岸、琉球群岛的西侧向北、直达日本群岛的东岸,在北纬40°附近与千岛寒流相遇,在西风吹送下,再折向东,成为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是北太平洋西部流势最强大的一股暖流,它在台湾岛东面的外海处,其宽度约有100—200千米,深200米,最大流速每昼夜可达60—90千米,平均流量每秒约2200万立方米。由于日本暖流来源于北赤道暧流,因此水温和盐度均较高。水温夏季达29℃,冬季为20℃,二者向北逐渐降低;盐度在150—200米层达到最大值,为3.48—3.5%。 日本暖流是整个东中国海环流的主干,对该海区的水文气象条件有重大影响

名词解释: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11日发布的通知显示,印尼当地时间2008年9月11日早晨发生7.6级地震,20多分钟后,日本发生7.1级地震,这两起强震都一度引发海啸警报。2008年9月以来,欧亚地震带大陆板块活动频繁。 9月11日上午,中国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发生4.4级余震。9月10日,伊朗南部发生6.1级地震。 9月9日,宜兰苏澳外海发生6.1级地震,是2008年以来台湾遇到的规模最大的地震。

日本强震:7.1级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11日上午发生里氏7.1级地震,无人员伤亡报道。

日本气象厅说,地震发生在当天上午9时21分(北京时间8时21分),震中位于北海道襟裳岬东南约110公里处,具体位置为北纬41.5度,东经144.4度,震源深度为20公里。

据报道,北海道和东北地区均有震感,其中北海道东南部震感最为强烈。北海道各机场、核电站以及北海道新干线均未因地震受到损害。但北海道日高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为进行安全检查已禁止通行,部分日高线铁路部分路段暂停运行,札幌市内地铁一度停运。地震发生后,气象厅发出海啸预警,有关部门观测到10厘米的海啸。1个多小时后,气象厅解除了海啸警报。

印尼强震:7.6级

印度尼西亚气象和物理机构11日说,印尼北马鲁古省当天早晨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

印尼气象和物理机构官员加加特·苏德拉加特说,这次地震发生在雅加达时间早晨7时(北京时间8时),震中距离北马鲁古省特尔纳特西北122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引起当地居民恐慌,但没有造成破坏。

北马鲁古省周围数省都有震感。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发出海啸警报,当地海岸军区司令也下令民众进入戒备状态,但一个小时后警报被解除。

伊朗强震:6.1级

据伊朗国家电视台10日报道,伊朗南部霍尔木兹甘省当天发生里氏6.1级强烈地震,已有5人死亡,22人受伤。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的报道说,根据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记录,地震于当地时间15时30分(北京时间19时)发生在霍尔木兹甘省首府、伊朗著名港口城市阿巴斯附近。地震持续了约30秒。霍尔木兹甘省的居民纷纷逃离房屋,跑到街上或空旷处避难。

另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震中位于阿巴斯以西的另一港口城市哈米尔附近。伊朗南部基什岛、格什姆岛及附近一些港口城市均有震感。

强震:6.1级

据台湾气象部门地震测报中心消息,2008年9月9日15时43分许,台湾宜兰苏澳外海发生6.1级地震,全台除高雄市和屏东县之外都有震感。这是2008年台湾地区发生的规模最强的地震。截至记者发稿时止,还未传出人员伤亡的消息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关于台风.莫拉克

(名)①具有代表性或概括性的人或:~事迹。[近]典范。[反]一般。②文艺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艺术形象。

汉语词语基本解释

1、[type]∶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抓典型。

2、[quintessence]∶最典型的例子或代表。骄傲的典型。

3、[model]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表现出人的某种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typical]充分显现出其个性特征的。典型的身体损伤。

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生成,“烟花”名字来源于哪里?

需要讲一下天鹅、莫拉克台风出世前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当时许多机构认为菲律宾以东的编号为93W扰动会发展并且北上转向,没想到扰动一直偏西行,菲律宾气象局最先发出报告称93W已经登陆菲律宾,随后各机构直接将93W从新定位在南海。

其实93W原本是位于菲律宾以东季风槽中的一个扰动,在菲律宾以东发展出一个低层环流中心,但始终狭长。但是高层东风太强,让对流不断向西切,低层环流中心也偏西,并向西延伸出一条风切辐合线,强对流带领着风切辐合线西沿,最终撞上并横过吕宋,在吕宋地形切断的作用下,一个新的低层环流中心在菲律宾以西逐渐成型,配合旺盛西南季风、地形辐合、良好辐散、微弱风切,在菲律宾以西发展出一个中心,这就是后来的热带气旋“天鹅”。

而还在菲律宾以东的少对流的低层环流中心逐渐向东北调整,被从新编号为98W,这才是后来的热带气旋“莫拉克”。莫拉克调整中心向东北缓慢移动,后逐渐向北缓慢移动,这时被提升为热带低压,由于西北太平洋副高主体东退于远洋,在华南的高压单体西退强度不强,赤道反气旋偏南,莫拉克没有明显的引导气流引导,移动缓慢。莫拉克所处的位置海水温度高,加之有西南季风的补充,使之强度有所加强,环流扩大。原先预测莫拉克没有登陆台湾直接登陆大陆,但是后来当陆上西风槽浅化,副高加强后,副高的强度超过预期强度,而且在菲律宾以东有高压存在,莫拉克未能如期偏北而是持续偏西行甚至有时微西偏南行。莫拉克北部流出不好,北侧眼墙一直不能很好的组织,抑制了莫拉克的发展,没有如预期的发展为强台风。莫拉克在朝台湾靠近的途中由于副高强盛,副高的偏东气流让莫拉克移速飞快,可是靠近台湾外海时移速减慢,中心有时停滞,登陆台湾时间一直推迟。当登陆台湾后,台风南部受到西南季风的补充,对流强盛,所以虽然在花莲登陆,南部地区豪雨如注。在台湾受到地形影响(阻挡对流过山,地形抬升)雨全下在南台湾,当台风出海后台风南部环流依然笼罩在南台湾,加上出海后台风逆时针扫过的环流也不断从台湾海峡扫到台湾南部,台湾南部水灾严重。这时莫拉克移速又变得缓慢,让台湾、福建、浙江持续笼罩在台风的暴风圈内。在台风登陆福建北上后虽然加速北上但是在华南沿海形成了一个低压槽,台湾南部依然受西南季风影响,持续豪雨。

什么是海流的锋面冷涡?它的定义是什么?

“烟花”的名字来源于中国澳门。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已于今天7月18日凌晨2点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东偏南方向大约113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北纬22.4度,东经132.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7级风圈半径为200-400公里。

福建发布“台风预警Ⅳ级”

福建省气象台7月18日09时10分发布“海上台风消息”和“台风预警Ⅳ级”。受台风“烟花”影响,福建省外海渔场19日夜里起风力将增强到7~8级,阵风9级,并继续增强。

福建气象部门提醒:在外海渔场航行或作业的船只注意避开台风影响区域。台风“烟花”移动路径复杂,存在不确定性,福建省气象台将密切跟踪监测。

以上内容参考?新华网-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生成

1.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像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越靠近热带气旋中心,气压越低,风力越大。但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如台风,其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这就是台风眼。

在热带洋面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从1989年开始,我国用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统一标准,按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将热带气旋划分为4个等级: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小于8级,即风速小于17.2m/s,为热带低压;最大风力在8~9级,风速在17.2~24.4m/s的称为热带风暴;最大风力为10~11级,即风速在24.5~32.6m/s者,称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风速大于等于32.7m/s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

产生热带气旋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风相遇的激荡处。当热带海洋的温度足够高时,下层的空气受热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气温高、湿度大,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就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热带气旋。其生命期一般可达一周以上,有的热带气旋在外界环境有利的情况下生命期可超过两周,甚至更长。当热带气旋登上陆地或北移到较高纬度的海域时,因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高温高湿条件,会很快消失。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大多数的热带低压并不能发展为热带风暴,也只有一定数量的热带风暴能发展到台风强度。

台风之间的强度差异也很大,有的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35m/s。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超过50m/s的超级台风也时有发生。气旋以一定频率出现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一般沿从东向西的路线前进。风、雨、潮三者是构成热带气旋灾害的主要方面:一个较强热带气旋的8级大风半径一般都达数百公里,不少热带气旋都伴有12级以上的大风区域。登陆热带气旋一般都伴有100mm以上的大暴雨,当其移动缓慢时常会造成一地数百毫米乃至上千毫米的降雨。由于过量的降雨,会造成洪涝灾害。洪水可能长时间的出现,特别是山区,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

当热带气旋登陆时,一般还伴有海潮。1991年4月底在孟加拉国登陆的热带气旋曾使潮位升高6m,使恒河三角洲的许多岛屿和陆地都沦为泽国,夺去了13.9万人的生命。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华南到东北漫长的沿海地区都可能受它的严重威胁。

热带气旋虽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也不乏益处,它是低纬度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热带气旋带来的降水占全年雨量的大部分以至全部。在美国东海岸占1/3,在我国华南夏秋季也是主要降水来源。热带气旋还是久旱少雨时解除旱情的主要因素,它给灌溉和水力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热带气旋作为地球的重要成分,已纳入人类管理大气的宏伟蓝图。

2.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

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用具有亚洲风格名字的建议展开研究,并指派台风研究协调小组(TRCG)研究执行的细节。经过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关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的建议。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将用于通过国际媒体以及向国际航空和航海界发布的预报、警报和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使用。这将有助于人们对逐渐接近的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加警报的效用。台风委员会仍将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

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将使用热带气旋名字。2000年的第1号热带气旋名字为“达维”,由柬埔寨提供。

根据2003年12月15~20日在马来西亚召开的ESCAP/WMO台风委员会第36届会议的决定,替换部分热带气旋名字:Peipah代替Vamei(中文名为“画眉”),中文名为“琵琶”,是一种在澳门受欢迎的宠物鱼;Nuri代替Rusa(中文名为“鹿莎”),中文名为“鹦鹉”,马来语名称,指一种带蓝色的鹦鹉;Mole代替Imbudo(中文名为“伊布都”),中文名为“莫拉菲”,是菲律宾一种常用于制造家具的硬木;Matmo代替Chataan(中文名为“查特安”),中文名为“麦德姆”,大雨的意思。新的热带气旋命名表从2004年1月1日起生效。

3.飓风命名的由来

通常我们所说的“台风”实际上和所称谓的“飓风”都属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只不过是因为它们产生在不同的海域,被不同国家的人用了不同的称谓而已。

在北半球,国际日界变更线以东到格林威治子午线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气旋称之为“飓风”,而在国际日界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一般来说,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作“飓风”。比如,美国人就把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为“飓风”;而人们把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台风”。比如,我们就把西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多年的实践表明,给飓风起一个简短的、有特色的名字,在实际应用(比如书写以及语言交流)中,要比以前用其经纬度来代表飓风要快且不容易出错。给不同的飓风起一个不同的、有特色的、简短的名字,对那些分布在不同地方的站点、机场、沿海基准站以及海上船只之间互通关于飓风的详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当有两个或者更多的飓风同时产生时,用名字来代表飓风也同样大大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混淆。例如,有一个飓风正在缓慢的向墨西哥湾方向移动,而同时也可能有另一个飓风正沿着大西洋沿岸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在过去,广播电台在做有关风暴信息的播音时,经常将远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定位完全不同的飓风和眼前的飓风混淆,并且错拿来发布警告消息。因此给飓风起一个有人情味的、简单容易记忆的名字,就显得非常重要。

Ivan R.Tannehill在他的“飓风”一书中提到飓风很早以前在西印度群岛是以圣人的名字来命名的。还提到了澳大利亚气象学家、和蔼可亲的Wragge,他在19世纪末之前,就开始用妇女的名字给热带风暴命名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命名方式在预报员中,尤其是在空军以及海军的气象学者中得到广泛地应用。1953年,由于新的国际通用语音字母表的引入,美国放弃了用旧的语音字母表中的字母来给飓风命名的方式,美国气象局开始用妇女的名字给飓风命名了。

18年东北太平洋上的飓风名单中开始既包括有男子的名字也包括有女子的名字,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太平洋上产生的飓风只用妇女的名字来命名的时代就宣告结束了。19年,男、女名字也开始共同用来给大西洋和墨西哥湾上的飓风命名。

4.为什么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而暴雨不减?

台风登陆后,仍在沿海地区恣意破坏,拔树倒屋,吹毁庄稼。一旦深入内陆,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速逐渐减小,强度大大削弱。但这时暴雨倾注,使山洪暴发,冲毁水库,淹没田地。那么为什么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而暴雨却不减呢?

台风是围绕低气压中心猛烈旋转的热带大气旋涡。当它登陆后,受到粗糙不平的地面摩擦影响,风力便大大减小,中心气压迅速升高。可是在高空,大风仍然围绕着低气压中心吹刮着,来自海洋上高温高湿的空气仍然在上升和凝结,不断制造出雨滴来。如果潮湿空气遇到大山,山的迎风坡还会迫使它加速上升和凝结,那里的暴雨就更凶猛了。

有时候,台风登陆以后,已疲惫不堪,风力减小,中心移动缓慢,甚至老是在一个地方停滞徘徊。这样,暴雨一连几天几夜的倾泻在同一个地区,暴雨造成的灾情就更严重了。15年8月河南林庄特大暴雨,就是台风登陆后的低压中心多天在那儿停滞所造成的。

5.海洋上的“旱”与“涝”

降水是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或海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分,如雨、雪、冰雹和霰等。云雾中充满着极其细微的水汽和极其细小的冰晶微粒,经过凝结和碰撞合并,增大到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便降落到地面。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汽供应地,同时在热带海洋和沿岸地区,降水量也最大。但这并不是说,海洋中所有的地方降水量都很大,和陆地一样,海洋也有“旱”、“涝”之分。

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水汽、低空急流和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降水量也越大。较大的降水量须有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热带海洋气团和赤道海洋气团是提供水汽的主要源地。低空急流是对流层低层的强风速轴,亚洲东部、非洲东部和北美东部都面向大洋,背靠陆地和高原,低空急流长年存在,不断将海洋中的水汔输送到沿海和内陆。垂直运动是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上下对流运动,它能将低层的水汽抬升到高空,凝结后形成雨雪降落到地面上。

降水按1小时或24小时雨量、雪量的多少,分为小雨、中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等6个降雨等级以及几个降雪等级。产生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面、气旋、高空槽、冷涡、切变线以及台风和其他热带天气系统。

地球上的降水量以热带地区最多,中纬度西风带较多,副热带较少,高纬度两极地区最少。另外,海洋降水多于陆地,沿海季风区多于大陆腹地。热带洋面终年温度高、湿度大,热带气旋和辐合带活动频繁,降雨天数最多,常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中纬度西风带洋面温带气旋活动频繁,春夏季多雨,冬秋季多雪。

太平洋东部的赤道附近,年雨量为2000~4000mm,在北太平洋西经140°~160°之间和南太平洋伊利安岛东部洋面,年雨量都在5000mm以上,是世界海洋雨量最多的海域。副热带东部的南北太平洋洋面,因受冷海流影响及高空气流下沉作用,水汽少,且不易抬升凝结,年雨量还不到100mm,是太平洋中雨量最少的海域。这样少的雨量,即使在陆地,也属于严重的干旱区。北太平洋中纬度西风带多雨带位于北纬30°~50°左右,以台湾以东和日本以南洋面的黑潮流域雨量最多,平均每年1800~2000mm。

大西洋赤道南北附近的热带多雨带,年雨量在1400~2000mm,但南美洲东部较少,多在500mm以下。副热带少雨带年雨量都在500mm以下,北大西洋佛得角群岛北部洋面和南大西洋非洲西部洋面都不足100mm,是大西洋的“干旱区”。

印度洋有两条多雨带:一条在南纬40°以南洋面,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另一条从马达加斯加群岛东北方至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东部洋面,年雨量在2000mm以上,其中留尼旺群岛有着24小时内降水1870mm、3天之内降水3240mm的纪录,这是迄今为止的全球降水量的最高的纪录。红海、亚丁湾及阿拉伯半岛东南部沿海年降水量最少,都在100mm以下。

我国年降水量南部比北部多,东部比西部多,海洋比陆地多。一些特大的降水纪录虽然出现在内陆,但和海洋有着直接的关系。15年8月上旬,7503号台风从福建登陆后,中心逼近河南,变性成为低压。但是,低层东风急流仍源源不断地将西北太平洋的水汽、热量和能量输向这里,在林庄出现1小时降雨189.5mm和3天降雨1605.3mm的纪录。“75·8”特大暴雨,造成河南省水库垮坝失事66起,倒塌房屋560万间,损粮10亿kg,淹死26000余人,死伤牲畜44万余头,7个县遭到毁灭性破坏,地面平均水深2~4m,京广铁路中断18天,是最近几十年中我国遭受的一次最严重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