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的影响英文_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的影响
1.全球变暖对中国动物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动物生存有哪些威胁?
4.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有什么危害?
6.气候变暖除了让雪豹生境丧失之外,还有哪些危害?
热带雨林具有最大的物种多样性。虽然全球温度变化对热带的影响比对温带的影响要小得多,但是,气候变暖将导致热带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的变化,此外森林大火、飓风也将会变得频繁。这些因素对物种组成、植物繁殖时间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将改变热带雨林的结构组成。
长年在波多黎各雨林从事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乔格尔,一直在对蛙鸣声进行录音。然而,2002年的一个夜晚,他发现了一些异常,平日如潮水般的蛙鸣声变得稀稀拉拉。其实,早在1981年,乔格尔夫妇就发现,雨林地区的青蛙和科奎鹧鸪等动物开始销声匿迹。对于这一问题,全球研究热带雨林青蛙等动物的专家也有同感,而南美和美洲中部地区热带雨林动物消亡的问题尤为突出。研究人员确认,这是全球气候变化惹的“祸”。
从1970年到2000年,波多黎各热带雨林最低温度的平均值上升了1.1℃,这对那些对气候敏感的两栖动物影响巨大。高温导致更多干旱气候,热带雨林高地的异常连锁反应也使破坏性很强的菌类植物加快繁殖,进而影响到青蛙等动物的生存。在波多黎各附近的岛屿上,17种细趾蟾科动物中的3种已经灭绝,另有7~8种的数量已经开始下降。
此前,全球科学家一直警告说,青蛙种类的消亡和数量的下降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后果严重,这不仅剥夺了那些以青蛙为食物的部分鸟类等动物的“口粮”,而且导致原本是青蛙美食的昆虫数量大增,扰乱了生态食物链秩序,也扰乱了热带雨林世界。
全球变暖对中国动物的影响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于很多的动物的栖息地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最直观的就是北极的动物们,在北极地区已经有200头驯鹿饿死了,而且现在的北极熊也遭受了很大的困难。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这就值得引起人们的警醒,如果这种异常天气演变成常态,那么例如北极熊之类的极地动物灭绝也许并不遥远。由此看来,及时制定策略,应对全球气候异常现象已经成为人类的首要任务了。
全球持续升温导致南极冰架崩解,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南极的两大冰架先后坍塌,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海床显露出来,在此考察的来自14个国家的科学家因此得以发现很多未知的新物种,有95%的生物是南极本土的,另外5%的生物是在冰架崩解后新生的。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中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迟,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
全球变暖会加速两极冰川的融化速度,导致的结果是海平面的上升,这会缩小动物的活动区域,其次,空气中的CO2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水的酸化,不适宜动物生存再次,动物会因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更加的不适应环境(尽管动物会因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逐渐导致灭绝,使物种多样性降低,这对动物来说是最致命的
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动物所发现全球变暖使扬子鳄产卵季节提前数量增多
全球变暖
四川大熊猫有望向西北部迁徙
全球变暖影响动物进化
美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在研究基因变化与气温升高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全球变暖正在对一些动物的进化产生影响。
春秋变长适者生存
英国《泰晤士报》9日报道说,科学家已经在松鼠、鸟类和昆虫身上发现一些可遗传的基因变化,这些变化似乎是为了适应正在变得越来越热的世界。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布拉德肖和霍尔茨阿普费尔在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随着平均气温的上升,春秋两季变得更加温暖,这两个季节的持续时间也在增加。那些能在基因上适应这种变化的动物可以获得明显优势,它们的进化道路也因此改变。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所发现的为适应全球变暖而出现的进化迹象都与季节长度的变化有关,这些动物耐受高温或气候变化的能力却没有什么改变,这意味着,人类并不能据此认为这些动物可以通过自身进化适应全球变暖,它们仍有可能因气温上升而面临灭绝危险。
候鸟不再往南方去
布拉德肖和霍尔茨阿普费尔举了几个动物进化的例子。
加拿大红松鼠每年繁殖的时间已经提前了,因为它们喜食的云杉果实的成熟时间也提前了。
分布在中欧地区的黑顶林莺现在越来越多地飞往英国越冬,而不是去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这种鸟中有一个种群在基因上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选择英国为越冬地,而该种群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气温的上升还对欧洲大山雀的进化产生了影响,因为它们用来喂养幼鸟的毛虫在春天发育成熟的时间提前了。能更早产卵的大山雀就能在繁衍后代方面获得优势,而产卵的时间由基因决定。
那些具有典型的南方、热带基因特征的果蝇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北方更高纬度的地区。而北美一些地区蚊子的基因也发生了变化,其幼虫改变了在水中开始休眠越冬的时间。
基因改变动物习性
这些动物在春天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迁徙、繁殖。研究发现,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变化,而是基因改变的结果。
“过去40年中,动物的活动范围在不断向两极延伸,迁徙和繁殖的时间也提前了,”布拉德肖博士说,“这些延伸和变化常常被归咎于‘表型可塑性’,也就是个体调整其行为、形态或生理以适应环境条件改变的能力。”
“然而,表型可塑性不是全部的原因。最新研究表明,在最近几十年中,气候变化已经导致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动物产生可遗传的基因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动物生存有哪些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栖息地、食物链以及生命体征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性是巨大的。
首先,北极气候变暖直接导致北极冰川的融化和分离,大面积的冰面将融化成很多小块,显然这些小块冰面难以支撑北极熊的正常繁衍生活。原栖息地的破坏迫使北极熊需要不断地迁徙,不停地去寻找新栖息地,在这样远距离的长途奔波中,体能的消耗、环境的恶劣都会增加北京熊死亡的风险。北极熊需要足够的冬眠时间才能度过北极漫长的冬季,然后栖息地的不稳定、冰面厚度的不够导致北极熊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去寻找合适的冬眠地,这样使得北极熊抵御严寒的能力也大大削弱。
食物链环境也是北极熊生存的关键。冰层的融化使得北极熊的食物来源大大减少,例如食物来源之一海豹,它习惯生活在冰面与海水的边缘,而大面积的冰面裂开后,海豹的栖息地也随着分散开来,此时北极熊就无法从某一固定海域捕捉海豹,相反需要大面积地搜索,这使得北极熊往往来不及找到猎物就饿死。海水温度的上升也使得其它食物来源数量开始减少,例如鱼类、小型哺乳动物都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数量减少。
气候变暖也使得北极熊的身体机能发生一些改变。例如温度升高后北京熊的冬眠时间明显缩短,这让它们不得不摄入更多的能量来维持生存,这也使得它们在捕猎时体能消耗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北极熊属于低生育率种群,据研究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北极熊的体重出现明显下降,与此同时生育能力也有所下降,这使得北京熊种群将来面临的生存压力将巨大。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12月公布的最新报告强调,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海洋动物又占多数。报告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其中包括斑纹海豹、帝企鹅以及白鲸;这种升温幅度意味着数千种物种将灭绝。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和鲸豚保护协会最近发布的报告,鲸、海豚等动物正因为气候变化而越来越受到威胁。生活在极地冰水中的白鲸,更是由于栖居地和食物资源的变化而备受影响。在这些海区,由于海水温度的升高,一方面海冰不断消融,另一方面像磷虾这样的处在食物链基部的海洋动物数量也在不断下降。这些对于依赖这种环境条件生存的大型海洋生物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伤害。
生物学家对所采集的数百个蝴蝶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种类不仅仅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而且它们向北方所能达到的地理范围也远远扩大了。有些原本生活范围狭窄的种类,目前已经蔓延到了北部的一些地区。这都说明,气候变化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能够证明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和气候的证据。专家还指出,即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直控制在2000年的水平,“在今后的20年当中,气温仍会以每10年升高0.1度的速度升高,进一步变暖的趋势并不会被改变”。当然,现实情况是这些气体的排放水平并非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因此,“全球变暖”的列车并没有在某个站点停靠,而且它的影响已经通过更多的渠道降临在人类的生活中。
一个由全球2500名顶尖气候科学家组成的学术团体得出结论,全球变暖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两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已经远远超标。
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有什么危害?
.物种之间出现生态失调。气候变化一个明显后果是春天提早到来。植物开花、卵孵化,青蛙产卵都会提前。动植物为适应气候变化,不断地改变其活动范围和行为,有些造成生态灾难。例如,由于迁徙鸟类到达欧洲的时间太晚,以致其产下的后代错过了毛毛虫生长旺季,因缺少足够的食物而生存困难。
3.物候期改变,生物节律被打乱。植物因不能移动,“迁移”滞后于动物,它们主要通过改变物候期而适应逐渐升高的全球气温。动物方面,许多迁徙的鸟类正在改变它们的旅行日程,英国蝴蝶春天出现的时间较20年前提前了6天。一些冬眠的动物如蛇类因气温上升而提前结束“冬眠”,生物节律受到影响。
4.带菌或传染病传播生物爆发。随着温度的升高,带菌者的繁殖速度、数量增长;寄生虫的生长速度加快,传染期加长。
5.物种濒危或消失。这是全球变化带来的最大危害。有人悲观地估计,当地球平均温度升高6℃时,地球上将有90%以上的物种消失。
6.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全球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陆地表面被人类活动所改变。拥有全球50%物种的热带雨林面积消失了一半;三分之一的温带森林已被砍伐;温带雨林已成为濒危生态系统类型。
7.气候变化会引起外来生物的入侵,扩张地盘,排挤本地物种。同时可能对水陆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气候变暖除了让雪豹生境丧失之外,还有哪些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的危害: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南极的两大冰架先后坍塌,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海床显露出来,在此考察的来自14个国家的科学家因此得以发现很多未知的新物种,看看这些奇怪生物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例如,类似章鱼、珊瑚和小虾的生物。研究者们把南极海床区域的生物共分类1000个物种。研究者认为全球持续升温导致南极冰架崩解,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全球科学考察队在经历10周的南极探索期间,利用遥控的工作车对海床的生物首次作了较全面的观测。而在冰架崩解之前,科学家唯一的观测途径则是通过在冰层内钻孔。
数千年来,南极威德尔海10000平方千米的海床被100米厚的Larsen A冰架和Larsen B冰架覆盖着。而最近几年里,这些冰架开始崩解,因此原来这块世界最原始生态海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物种。
这次科考活动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勘查南极本土的生命形式,以及研究由于冰架崩解后产生的新生物类型。科学家Julian Gutt称,在本次发现中有95%的生物是南极本土的,另外5%的生物是在冰架崩解后新生的。
扩展资料: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百度百科——全球气候变暖
猫科动物的颜值,在自然界里面是公认的高,而雪豹有一身华丽的皮毛,则经常被认为是颜值最高的野生猫科动物。
全世界雪豹数量预估为4678-8745只,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大猫,其中67%左右生活在我国境内,所以全世界的雪豹保护都看中国,而我国这些年由于保护措施到位,教育宣传到位,如今雪豹已经在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稳定生活下来了,并且呈现出个体数量略微上升的趋势。
雪豹
美丽的大猫雪豹是一种生活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的大型猫科动物,属于豹亚科豹属里面的物种之一,此外,同属的物种还有虎、狮、豹、美洲虎。
我们都知道,判断豹属动物与其他猫科动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们会不会咆哮,这种方法在大部分时候都是适用的,但是却不能沿用到雪豹的身上,雪豹是豹属里面唯一不会吼叫的动物,它的叫声介乎于小猫叫与吼叫之间,似乎是喘着粗气的声音。
其实在很久以前,由于雪豹不能吼叫的原因,是被单独分一个属的,属于雪豹属,后来由于对猫科动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发现雪豹与豹属五种只有很强的关系,与虎的亲缘关系很近,所以在后来重新修订的猫科动物分类学里面,将雪豹归类到了豹属里面。
由于雪豹的栖息地主要是高原雪山,所以它们天生对氧气的变化很敏感,具有高度发达的调节呼吸、分配血液的技能,使得它们在高原上也能够运动自如。
豹属物种
雪豹被称为是美丽的大猫,不是没有理由的,大多数雪豹个体体重在22-55千克之间,身上的毛发很厚,毛长达到了5-12厘米,且柔软蓬松,呈现白色或者灰白色,上面遍布黑色的斑点,头顶的斑点较小,但背面有较大的玫瑰花结状斑纹,腹部为白色,眼睛为灰色或者浅绿色,尾巴粗且长。
整体来说,雪豹比豹属里面的其他物种都要小一些,身材看起来要圆润矮胖,十分可爱。
北山羊
在雪线以上,雪豹是最大的捕食者,它的捕食方式跟大多数猫科动物都类似,主要依靠周身环境中的遮蔽物潜伏起来,等到猎物接近时出击,其捕食对象通常是雪山上的各种动物,比如盘羊、北山羊、岩羊、旱濑、鼠类等等,偶尔见其食腐肉,也会下山捕捉村民的家畜。
雪豹进食时会先从内脏吃起,因为里面包含了它生存所需的微量元素,内脏吃完才会吃躯体的肌肉,最后啃食猎物的头部。
雪豹的生存现状全球的野生雪豹,原产地是青藏高原,经过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如今就只生活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辐射到附近的十几个国家地区里面,确认有详细分布的国家分别是:
中国、蒙古、巴基斯坦、印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不丹、哈萨克斯坦、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此外其他地区虽然报道有雪豹的目击事件,但大多数都无从考究,自然也就能确认是否真的存在雪豹。
不过在历史上,雪豹的分布范围甚至达到了缅甸,到近20年,其种群数量减少了20%。这其中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人为因素,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人进豹退?。
在喜马拉雅山脉,雪豹的主要生境是海拔3000-5000米左右的山地里面,但是在阿尔泰等地区,其生活的海拔高度甚至低至500米,这主要是由其猎物分布所决定的,雪豹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捕食者,它虽然被发现会吃腐肉,但是从研究上看,它更多的时间都花在捕食活动猎物上面,而不是如同棕鬣,到处搜寻腐肉。
尤其是岩羊、北山羊等,堪称是雪豹的最爱,在垂直生境上,与雪豹的分布高度重合,即是说野生猎物的丰富程度,决定了雪豹的丰富程度。
雪豹分布图
在中国,由于禁枪、禁猎及对雪豹重要性的认识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得当,近20年来,无论是雪豹的种群数量还是生态系统,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雪豹的栖息地范围大约是110万平方千米,数量达到了4500只,比起1995年第一次评估的数量多了一倍有余。
20世纪80年代,我国祁连山一带的雪豹密度估计为1只每平方千米,而到了2015年再次评估的时候,密度已经达到了3.31只每平方千米。
虽然中国的雪豹种群数量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但是在整个世界大环境里面,却表现出了个体数量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取决于不同国家对雪豹的保护程度有多大,比如:
在阿富汗、不丹、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盗猎雪豹、非法贸易缉获量较低,说明其需要加强执法了;在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的雪豹数量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少,甚至到了局部灭绝的地步;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地区,由于采掘业的发展,也在严重地影响着雪豹的生存。整体来说,由于某些国家里面的采掘业、畜牧业等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未来雪豹的数量还将继续下降10%。另外,全球气候变暖,也正在多方位影响着雪豹的生存。
开采作业
气候变暖的成因及危害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个话题,我们总是听说,也总有说不完的话,其实简单来说就归结为一句话:碳的排放量及速度超过了地球的吸收力。
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们焚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并焚烧等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能够高度透过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却能吸收地面所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得地球温度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简易模型图
温室效应的危害就多了去了,除了我们熟知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之外,它还会导致全球降雨量的重新分配,严重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最终还会影响人类的生存。
所以,低碳出行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这是我们普通人在应对温室效应时所能做的,并且也最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
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速雪豹的灭亡可能很多人会说,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能够影响极地生物,比如北极熊的生存,这我们知道,但是它又是如何影响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海豹呢?
我们结合雪豹所需要的生存条件来看,那么就不难理解了。雪豹的主要生境主要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的地区,那里常年积雪,相对于寒冷来说,雪豹厚厚的皮毛更加害怕酷暑,所以在夏季白天太阳直射的时候,雪豹往往躲在岩石下面避暑。
雪豹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经常在常年积雪覆盖及寒漠带环境里面活动,它的主要猎物也大多都生活在此类型的生境中,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林线上移,雪豹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逐渐往更高海拔的山上缩减,减少幅度未来可能达到30%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全球原有30%栖息地里面的雪豹,会在将来的气候变化中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达到局部地区灭绝的地步。
目前受温室效应的影响,中亚山区的温度正在上升,雪豹最主要的集中地青藏高原,在过去的20年里面,温度已经上升了3摄氏度。
虽然在我们直观的认知里面,好像对20年变化3度没有太大的观念,但是对于全球生态系统来说,其影响是相当严重的,系统里面的植被、水源供应、猎物供给等等,都受到了大小不一的影响,而雪豹身为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又怎么可能幸免于难呢?
气候变化,对雪豹的具体影响是相当复杂的,它可以是方方面面,比如温度上升,雪豹栖息地的积雪正在融化,这会显著改变雪豹生境中的水源、水量及径流,从而对该区域的野生林、作物林、农业等在分布上重新洗牌。
另外,随着森林植被分布基线往更高海拔的地方走,温暖的气候也会使得当地原本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变得适合种植了,随着农畜牧业的发展,不断增多的牲畜会成为猎物不断减少、生境不断缩小的雪豹最容易的攻击目标,从而?人豹冲突?加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雪豹会遭到报复性捕杀。
牦牛
在不同的气候时期,整个雪豹的生境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表现出扩张、收缩和破碎三种特征,而全球变暖正是导致了雪豹栖息地逐渐变得呈零星斑块状分布,那么接下来的结果我们几乎可以预测到,但凡生境呈现零星斑块状分布的动物,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近亲繁殖现象,关于这种现象,我们无需讨论太多便能够知其弊,最终会加速雪豹的灭亡。
林线上移使得豹子与雪豹的生境有了重叠前面我们所讨论的点几乎都围绕着环境、猎物、人类等方面去考量气候变化对雪豹的影响,但是如果将目光再次聚焦到更微观的层面去看,还会有更大的发现。
比如气候变化使得喜马拉雅等森林的林线上移,原本不可能有机会接触的物种,变得能够相遇,比如说普通豹子的栖息地,部分与雪豹重合了,这其中带来的利害关系,绝不是只言片语便能够讲清楚的。
金钱豹
拿我国来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人们对卧龙地区大熊猫的现状进行调查时,就曾发现过雪豹,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四川大渡河以东,岷江以北的大片区域里面,雪豹与大熊猫、普通豹子曾和平共处了几百万年的时间。
可能大熊猫与雪豹在食性上面有很大的差异,它们之间能够和平共处我们很容易理解,但是雪豹与金钱豹之间,食性差异不大,在同一片生境中存在很强的关系,它们是如何做到和平相处的呢?
其实在整个大环境上面,雪豹与普通豹子的栖息地看似重合度很高,但是如果分布在一条垂直线上,你会发现豹子占据了林线以下地盘,而雪豹则在林线以上活动,它们之间在同一片生境的垂直分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同住在一个房间里面,一个睡上铺,一个睡下铺,双方之间并无交集。
若长此以往,双方之间也能够维持相对的平衡,但这种平衡,会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而被打破。
气候的变化改变了普通豹子与雪豹的生活方式,使得它们不仅在横向大环境中存在重叠,在纵向垂直分布上也有了交集,在喜马拉雅山系覆盖的一些国家地区里面,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普通豹子与雪豹存在重叠区域了。
在过去的五六十年时间里面,中国90%的豹子从其栖息地里面消失了,但是好在最近20几年里面,得益于我国对环境、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许多地区陆陆续续又逐渐有了豹子。
四川甘孜州风光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全世界30几种猫科动物里面,我国占据了13种,分布在不同气候类型的区域里面,其中大猫似乎更加偏爱西南一带。
由于四川甘孜州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这里已发现的猫科动物就高达7种,其中就有雪豹和花豹。
在2016年2月份的时候,人们用红外相机在贡嘎山保护区一处海拔四千米的山脊上,先后拍摄到了普通豹子与雪豹,尽管没有拍到它们相遇的画面,但是这也成了证明雪豹与普通豹在生境上存在重叠的证据。
同为豹属里面的物种,雪豹体型较小,自然是不敌豹子的,而生境的重叠也就意味着食性相同的它们在同一片区域里面会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豹可能会进犯到雪豹的栖息地,从而影响着雪豹的生存状态。
青藏高原或成为雪豹最后的庇护所气候变暖正在影响着青藏高原的环境,这里的温度升高是北半球平均速度的两倍多,作为高原生态环境中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雪豹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而气温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着雪线与林线之间的相对分布。
早在2016年美国科研人员就发表过一篇报告,报告显示他们建模研究了地球最后一次盛冰期到2070年气候变化对雪豹生境的影响,发现在不同气候时期,雪豹的栖息地会存在扩张、缩小、破碎等现象,但是在众多变化里面,有三个地方相对稳定,那就是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及天山延伸至昆仑山脉,即青藏高原一带。
或许在将来气候变化之时,这里会成为雪豹最后的庇护所,这些区域之所以能够扛得住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得益于青藏高原相对稳定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以及独特的高原环境。
这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好消息,但绝对不值得高兴,毕竟这个范围仅占全球雪豹栖息地的35%,剩下的雪豹栖息地在气候变化中会变得十分脆弱,这是一个不幸的消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