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日当头”内蒙古锡林浩特现日耳景观,这种景观多在什么时候出现?

2.请问锡林格勒大草原的一些资料

锡林浩特天气_锡林浩特天气预报40天查询

锡林浩特市2015年2月份的气温

2015-02-01星期日

最高气温:-6℃

最低气温:-20℃

天气:晴~多云

风向:西南风

风力:4-5级

2015-02-02星期一

最高气温:-5℃

最低气温:-19℃

其它各日具体看下表:

“三日当头”内蒙古锡林浩特现日耳景观,这种景观多在什么时候出现?

气候

蒙古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约200毫米(8吋)。最热的月份和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相差极大。如蒙古首都乌兰巴托1月份平均气温为-31℃(-24℉),而7月份平均气温则达16℃(61℉)。

蒙古高原冬季(11月--次年4月)寒冷而漫长,全年最冷的一月,当地平均气温在-30℃至-15℃,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达到-40℃,并伴有大风雪;

春季(5月--6月)和秋季(9月--10月)短促,并常有突发性天气变化,如在秋季,蒙古刚才还是秋高气爽,霎时便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有时甚至会突降大雪。蒙古的夏季(7、8月)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紫外线强烈,最高温度可达35℃。风大,天气变化快是蒙古气候的最大特点。

降水

蒙古高原北部(蒙古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降水自北向南减少。北部的色楞格河流域年降水量为300 ~ 400mm,由于气温低,蒸发量较少,气候相对湿润,在气候分区上应为半湿润区,山区分布着西伯利亚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山地针叶林。

在中部的杭爱(Handay)山一肯特(Hentiy)山区北部降水多在200~300mm,属森林草原带,水草较充足,牧草以禾草和杂类草为主,在草原上点缀着稀疏的落叶松林。

年平均降水量约200毫米。由于蒙古高原北部受北冰洋水汽影响和东部受太平洋水汽的影响,其降水量在蒙古国北部萨彦岭、肯特山脉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及其东部平原地区最多。

年总量约为300~400 mm,并随着离海洋的距离的增加,降水量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逐渐减小,在两个洋面水汽很难到达的西南部地区降水量最小,仅100mm左右。气温的分布基本与降水量一致,北部和东部湿润地区温度相对低和西南干旱地区温度相对高的特点。?

从植被的分布上,由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地的农牧交错带、锡林浩特的草原带,到二连浩特的荒漠草原带。受气候影响,植被覆盖由北向南依次跨越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戈壁荒漠、典型草原,生态环境多样且较脆弱。

扩展资料:

蒙古高原是中国草原游牧民族兴衰的核心地区,大多数盛极一时的游牧民族曾经在这里生存,或者曾经控制这里,再向南挑战中原农耕王朝。这里从远古时代起就有人类居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个地区发掘出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能加以证明。

到公元前九世纪以前,此地曾先后有匈奴、东胡、鲜卑、乌桓、柔然、高车、突厥、回纥、黠戛斯、契丹、室韦/蒙古等部落和民族在这里兴起和衰落。

百度百科-蒙古高原

请问锡林格勒大草原的一些资料

今年十二月四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和多伦县天空中出来了神奇三日当空景象,其实这个景象还被称作日耳。

日耳这个自然现象平时会发生在冬季多一些,因为发生这样现象最基本需要是大气内水汽分布。

在其他地区可能发生这个现象比较少,可是在冬季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会比较常见。

这个现象看着就像天上有三个太阳,分布在天空上,给人肉眼一个错觉,被人们称作三日当头。

其实是因为冬季之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下一场大雪后,地面积雪开始慢慢蒸发,水汽到达大气内部,不会产生雨云。

在到达大气时候,就已经被太阳热度消耗了,所以这些水汽到达大气时候,形成了像菱形镜子一样特殊环境。

太阳照射进来,经过这里特殊镜子时,由太阳光折射回到天空上,人们肉眼看见就是一个太阳长出两个耳朵一样光弧。

人们在地面上,看不到细微水汽和大气,太阳之间变化,所以一开始人们第一次发现这个现象时候,被古人称作日耳。

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觉着太阳在天上有了耳朵,古人就给这个现象起了一个这个名字。

古人对大自然现象十分崇拜和尊敬,古人对自然现象了解甚少,所以对这个神奇现象出现一般都当作天上赐予世人一种示警。

到了现在社会科技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也就了解了,看到这种很平常现象,现在也不会大惊小怪了。

其实这个现象就是空气中水汽,冬季大雪存留时间很长,空气中水汽就很多,升到天空与大气一体,产生变化之后经过太阳折射。

想看这个现象只要去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就可以了,毕竟这两个地方冬季都是雪。

锡林格勒草原印象之一——风光篇

北京连日阴雨,这几天又是高温闷热让人实在难忍。又到周末了,心里萌发了要逃离的感觉——去锡林格勒草原,——去达里诺尔湖。决心已定,收拾行囊,一路向北、向北。

锡林格勒草原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是这么新鲜,一切使我如此激动。

第一天行车一路向锡林浩特市进发。冲出了北京那闷热的牢笼,越走天空越亮。过了张北地区进入蒙古地域纯正的草原风光才慢慢凸现。我们很幸运,短短两天时间草原的阴天和晴天都看到了。阴天时草原上云压得很低、走得很快,让人觉得云雾触手可及,云烟就从指尖划过。夕阳穿透厚厚的云层几缕光线斜射向草地山坡,照得广阔的草原一片光亮一片阴暗,斑驳不一。恰恰是这光和影的变幻,使草原景观更加丰富,更加神秘。乌云压顶只有西边天地相交的地方一条光带,突然光带中一轮火红的夕日出现了照亮着这整个大地,仅一分钟就移到了地坪线下,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妙。

第二天驱车向达里诺尔湖。天空已经放晴了,看到了多日不见的太阳。空气如此新鲜,到处弥漫着草土的芬芳。湛蓝湛蓝的天空只有几朵白云飘在天边。一望无际的草原被照得显出嫩绿嫩绿的颜色。偶尔有成片成片的鲜黄的油菜花把绿地涂抹得色彩更丰富。这时脑子里突然一遍一遍地播放着“立邦漆”的广告。原来看的时候觉得广告的色彩太夸张,可眼前的景观让我觉得那色彩还不够绚烂。“我好想画画呀”我激动地说。小小的相机已经不能把全部景色收进去了。摄影、写作、油画、歌唱任何单纯一种形式已经不能准确表达此时的心情。

草原的绿有时也是如此的单一,只天地之交的蓝天和绿地。在平常看来及其普通的高架天线、牧场围栏、两棵大树、弯曲小路都成了点缀,放在这空旷的原野上成为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车里放着韩红的歌曲“来吧,来吧,来吧,让我们一起逍遥!”。这时我能够体会艺术家们为什么要去各地采风,这样的美景确实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停下车跑到山坡上把能想起的蒙古歌曲都唱了一遍。与牛群嬉戏、看着马儿一家其乐融融、躺在草地上沐浴着阳光,此乃人生一大享受。

锡林格勒草原印象之二——动物篇

我是一个对动物有心理障碍的人,平日在城里见了猫呀狗呀都大呼小叫。这次去锡林格勒是我接触动物最多最近的一次。

远处的山坡上白色的羊群象是一把米撒在了绿地上。近处草地上麽麽叫的牛群憨态可掬,黑的、棕的、黄的、花的、还有白色的。因为穿着红色的衣服没太敢靠近牛群。牛群过公路时最有绅士风度了,任你着急、任你鸣笛我都不紧不慢地迈着方步。

马在阳光下毛皮发着光亮,凸现强健的肌肉。跑起来马鬃迎风飘扬,美的无与伦比。刚刚出生几天的小马,纤细的小腿好像还不太能支撑身体,与马妈妈形影不离。

这里的牛和马有些怕人,人一接近就急忙走向另一边了。羊可是不怕人,会主动跑到你的脚边舔舔你的鞋。坐在静静的草原上听着身边的羊羊们啃青草的声音,那比我吃什么都开心呀。

达里诺尔湖中的华子鱼只有二三十公分长,可数量就无法计算了。湖边钓鱼的人三五分钟就钓一条,忙得不亦乐乎。当地人说一天能钓三十斤呢。

最可爱的要算克什尔黄鼠了。开车飞驰在公路上,经常能看到黄鼠从公路上穿行。有一次看到一只黄鼠只用后腿着地,前腿蜷起,直立身体向远处眺望,好像在察看来往车辆准备过马路呢。

九十月份达里湖还有一个美景就是鸟。据当地人说接近冬季南迁的鸟会在这里栖息。有天鹅、丹顶鹤、白鹤等等许多品种。

锡林格勒大草原真是动物的天堂。

锡林格勒草原印象之三——生活篇

锡林格勒草原很凉爽,这时的气候有点象北京立秋以后的天气。晴天时阳光下晒得有些热,在阴影的地方却很凉。这里风大,可以看到几处风力发电的大风车。当地人黝黑又通红的面庞是阳光和风的杰作。白天大多数人穿着长衣长裤,晚上要严严实实地盖上厚被子,不然要冻着的。锡林格勒大草原着实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住在湖边的度假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独门独户的小木屋建得很有情调。让我怀念起在泰国时住过的院落,坐在门口的躺椅上吃着热带水果,谈谈聊聊,恬静惬意。木屋里面是一个标间,设施不豪华但也还算方便。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冬季度假村就关闭了。站在院子里就能看到有人骑马在草原上驰骋。波光粼粼的达里湖那边一排人安坐在栈桥上钓鱼。木屋边洁白的蒙古包把草地点缀得更显民族特色。早晨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湖上的日出。

在草原旅游自驾车是最方便的。没有十分明确的目的地,开到哪里觉得好就可以停车下来。车辆不多,车速可以开得和高速路一样快。经常有慢悠悠的牛群穿公路而过,就不得不把车停下来行注目礼了。穿街而过的黄鼠也为在草原驾车增添了情趣。

这里当地住户都是砖房,蒙古包已经变为旅游设施了。院门前都堆着小山一样的牛粪,那是他们的燃料。我也从草地上捡了两块牛粪和一捧泥土。这是我个人的创意:去什么地方旅游要带回一捧泥土以做纪念,我准备要把大江南北的土尽收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