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天气预报_巴基斯坦天气预报15天查询结果
1.中国航天大事记
2.中央台天气预报的地图在印度那个地方为什么一直有个方框
3.《温暖的尸体》男主角资料?谁有?我很需要!越详细越好
4.请你查阅资料,说说我国航天事业方面的最新的成绩
5.2012磁暴灾难有多强劲?到底啥是磁暴灾难?
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 1964年6月,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 1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4.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是杨利伟。继苏联和美国后,我国成为了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6.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7.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实“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8.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中国航天大事记
截至2006年5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50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
我国发射卫星状况发展回顾
自从1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卫星研制水平和制造技术不断提高,成功开发研制出了多种卫星,形成了不同的应用卫星系列,使一颗颗中国卫星在太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了50多颗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9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通信广播卫星9颗,气象卫星2颗,遥感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2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国外卫星10颗。这些卫星的成功升空,不仅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水平,使我国跨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都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实验卫星
在我国发射的9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中,前8颗是从酒泉发射中心发射的,最后一颗是从西昌发射中心发射的。9颗卫星中,“东方红一号”和“实践一号”两颗卫星是用“长征一号”火箭运载升空的。“技术实验卫星一号”、“技术实验卫星二号”和“技术实验卫星三号”这3颗卫星是由“风暴一号”运载火箭送上太空的。接着,“风暴一号”还将另外三颗实验卫星,即“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用一箭三星的办法,一举发射成功。第9颗卫星为“实践四号”,它是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上太空的一颗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这9颗卫星不但在太空运行正常,而且为我国卫星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空间物理探测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1965年下半年起,经过4年多的研制,于10年初完成了卫星的总装测试和各种空间环境试验。为了让全世界人们能用肉眼直接看到卫星在太空的邀游英姿和听到它发出的宏亮声音,用的技术方案是: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入轨后,末级火箭将跟着卫星在空间上运行,还特意在本级火箭上加上“观测裙”,以提高火箭的亮度;同时,在卫星的壳体内装有《东方红》乐曲发生器和转播系统。为了发射这颗卫星,还专门研制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卫星发射场也是在原导弹发射试验场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还在全国各地新建了不少地面观测台站。所有这一切,虽然事先都作过论证和进行过必要的试验,但最后是否成功,还有待4月24日的飞行试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全面考核和验证了卫星、火箭、发射场和测控网各大系统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卫星入轨后,卫星上各个系统都工作正常,实现了“看得见,听得到,抓得着”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实验卫星首次取得的重大成就。
1994年2月9日,我国的第9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实践四号”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在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的研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实践四号”空间探测卫星的主要探测目的是测量近地空间的带电粒子环境,研究它们对航天器的影响。根据太空带电粒子的分布场情况,卫星选择了一条近地点高200公里,远地点高36000公里、倾角28度的较理想的运行轨道。在近地点,卫星处于辐射带边线以下,随着卫星向高轨道方向运行,卫星将进入辐射带并穿越辐射最强的区域,最后到达辐射带外边缘以外地区。这样,卫星大约每天有两次机会能测到辐射带沿高度分布的一个完整剖面。为了达到预定的探测目的,卫星上共配备了高能电子探测器、高能质子和重离子探测器、等离子体探测器、电位监视器和单粒子探测器等5项计6台探测仪器。由于配备的仪器考虑比较周到,可使探测的带电粒子成份比较完整,除电子、质子外,还有重离子;探测的能量也比较宽,几乎覆盖了对航天器有影响的所有能量范围;在探测空间环境带电粒子参数的同时,还能监视环境对卫星的效应。
“实践四号”的发射成功,不仅为太空带电粒子和航天器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可相互印证的第一手数据。而且使我们对充满于太空中的带电粒子所组成的“辐射带”、“电离层”、“等离子层”和“太阳风”等以及它们对航天器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为最终达到减轻和消除它们对航天器的损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返回式遥感卫星
我国已发射的17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都是从酒泉基地发射升空的近地轨道卫星。70年代的3颗卫星是用“长征二号”火箭运载升空的;80年代的8颗和90年代的第12,14颗是用“长征二号丙”火箭送上太空的;90年代的第13,16,17等3颗卫星则是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依次发射成功的。这16颗卫星均成功地返回降落在四川预定的落区。其中,1992年、1994年和1996年11月4日返回大地的这3颗卫星属于我国第二代返回式卫星,卫星上所载的新型遥感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分辨率达到几米,遥感图像清晰,标记齐全,信息量为第一代返回式卫星的13倍。唯一比较遗憾的是,1993年10月8日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的第15颗卫星未按预定返回祖国怀抱,它在茫茫太空不知所措地游荡了三年半后,于1996年3月12日坠落于大西洋南部海域。
由于我国发展应用卫星,首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世界航天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为战略方针服务,研制返回式卫星,掌握回收技术,成为我国优先要予以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早在60年代,党中央就原则批准把返回式侦察卫星作为发展重点。在研制第一颗卫星的同时,就把侦察卫星所需的光学照相机、红外照相机、特种胶卷、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列入了预先研究。70年代初,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照相侦察卫星正式列入国家后,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年代,对这颗卫星的研制给予了特别关注。15年11月15日,这颗返回式卫星及“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技术阵地测试工作,随即转运发射阵地。11月26日按时发射,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轨道近地点高度173公里,远地点高度483公里,轨道倾角63度,不仅入轨精度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卫星在太空运行47圈后,又按遥控站发出的返回调姿遥控指令,安全返回。使我国初次尝试了卫星发射升空后又顺利返回地面的喜悦。16年12月,在粉碎“四人帮”的大喜日子里,我国又一颗经过改进设计的返回式卫星圆满完成发射、侦察和回收任务。18年1月,我国再一次进行了一次返回式卫星的发射,3天之后,返回。
1982年9月9日,我国新研制的实用型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从此,返回式卫星进入了更加实用化的阶段。在整个80年代,一共发射了8颗卫星,每次都获得成功,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真正掌握返回式卫星研制和发射技术的国家之一。不仅创造了100%发射成功的历史记录;而且返回式卫星的质量、水平也逐年增高。随着航天市场商业化的进程加快,从1987年的8月起,我国返回式卫星作为微动试验平台开始步入国际市场,先后承担了法国、德国和瑞典等国家的搭载试验,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1994年7月3日我国发射的第16颗返回式卫星成效巨大,我国专家在卫星上试验了一种“全姿态捕获新技术”,获得了使卫星在任何姿态下都能恢复正常运行的圆满效果。更令人难忘的是,1996年10月20日下午3时20分,我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沉寂了两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托起第17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地送上太空。卫星按预定轨道在绕地球飞行239圈,旅行15天后。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准确地于四川省的蜀中地区“下凡”。这颗卫星不仅创造了在太空邀游15天的新记录,而且共进行了17类搭载试验,这也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在17类搭载物中,有中国科学院搭载的一个重10千克的多功能生物培养箱,箱中分装着许多实验器,其中还特意放置了一只用于进行心肌观察和失重状态下病理反应实验的不足一个鸡蛋大的小乌龟。生物箱中另一项实验是细胞学中的神经细胞元生长发育实验,神经元取自一只刚到这个世界的幼鼠的脑细胞。生物箱中还搭载着两种植物:一种是具有抗癌作用的石雕柏(俗称芦笋);另一种是已长到1~2厘米高的萝卜苗。这两种植物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其空间的变异机理及微重力下的其它反应。此外,还利用生物箱进行了水生生物及微生物的实验。
在17类搭载实验中,空间育种虽是一项例行实验,但很引人注目。因为18年以来,我国在返回式卫星中相继多次搭载过的水稻、小麦,蔬菜、花卉,中药类计400多个品种的,经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个单位参与的地面试骏,证明利用太空持殊环境对进行处理,再返回地面选育、试种,均取得良好效果,开拓了一条科学育种的新途径。
第17颗返回式卫星还肩负有诸如国土普查、探测、地质地震调查、农村水利建设、城市规划和科学试验等多项任务。不仅试验了新型电子技术,还完成了6项具有可控温场的材料试验,其中,有一项是金属材料在空间加温到摄氏0度后熔化、观察其在微重力下的重新凝固现象,获得了很满意的结果。在搭载中,还进行了多项材料实验和锂电池的空间试验等。作为卫星研制单位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不错过这次机会,利用卫星搭载实验,对高动态GPS自主导航定位系统进行了研究,以及在太空对光盘进行了首次应用试验,硕果累累。
但最激动人心的是在这颗卫星的回收舱里还放有两件最珍贵的物品,一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另一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在举世瞩目的“九七”香港回归前夕,利用第17颗卫星,实现“五星·紫荆翔太空”,表达了“航天人”对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拳拳之心。
通信广播卫星
我国已升空的9颗通信广播卫星中,前7颗都是用“长征三号”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除第一颗“试验卫星一号”和第7颗“实用通信卫星五号”未能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之外,另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以及“实用通信卫星一号”、“实用通信卫星二号”、“实用通信卫星三号”、“实用通信卫星四号”等5颗卫星都按预定依次进入赤道上空的3.6万公里高的地球静止轨道,并分别定点于东经125度、103度、87.5度、110·5度和98度的位置上。第8颗和第9颗都称之为“东方红三号”的通信卫星,是由“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运载升空的。可惜的是,1994年11月30日发射的第7颗,也就是“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的首次发射,由于卫星上的姿控发动机有泄漏现象,燃料提早耗尽,致使卫星未能在预定位置定点。
由于以卫星为中继站的现代卫星通信技术通常工作在微波频段,通信容量大,通信方式既不易受电离层、对流层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不受山川、河流、海洋、沙漠等地理条件的限制,卫星通信还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质量高、远距离通信价格便宜和可实现多址连接等优点,所以自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我国通信部门就迫切希望自己的试验通信卫星能早日问世,以改变我国通信技术落后的状态,为此,我国早在10年6月,即开展了对通信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独立自主研究。
15年6月后,国家成立卫星通信工程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了技术协调组,负责整个工程大总体的技术协调。经过16年的大总体方案设计和总体协调,确立了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具体方案。17年初,卫星各分系统的方案性样机研制出来后,即向国际电讯联盟提供了有关资料。同年3月8日,国际电联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中国卫星通信工程,并相继有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与我国进行了协调。为了加快工程进展步伐,17年9月,该工程被列为航天战线三大重点任务之一。卫星的研制开始出现扬鞭催马的大好势头。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多年辛勤劳动和忘我战斗,至1983年,试验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已临近尾声。
年3月28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运往发射阵地。4月8日傍晚,夜色开始笼罩大地,只见银白色的运载火箭喷射着桔红色的火龙渐渐从发射架上升,向天际飞去。19时40分,运载火箭准确入轨,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后,卫星按预定程序起旋至37转/分。卫星在大椭圆转移轨道上飞行良好。4月10日8时47分,地面发出遥控指令命令卫星的远地点发动机点火,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4月16日18时27分57秒,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从此,在茫茫宇宙上空.增添了一颗由中国人研制的一颗新星,即“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卫星直径2.1米,总高3·1米,重461公斤;卫星上装有2台转发器,使用C波段开展电话、电视及广播业务。从此,使我国通信广播卫星的研制及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于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又成功地发射了5颗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几年的运行证明,卫星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于1986年开始,利用自己研制的通信卫星,首批开通了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广州等城市的卫星通信。随后,又为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多套节目、电视教育和云南、贵州、新疆等省的一些地方电视台节目提供服务,大大提高!
了全国的电视覆盖率。此外,还开通了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对外广播,并为邮电、水利、金融等部门提供了数字、、文字传真和数据报表传送等通信手段,使其真正成为提高国民经济建设效益的“倍增器”。
值得一提的是,从理论上讲,虽然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频段卫星轨道位置有120个之多,但就某一个国家而言,真正可利用的位置却十分有限。我国准备占用和已经占用的位置也仅有东经100度附近的可数的几个。其中,东经110.5度这一轨道位置,我国与日本已发生过争议,尽管这个位置早已为我国的“东方红二号甲”卫星使用过。另外,专家们认为,曾为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占用的125度这一位置对我国特别重要,因为定点于这个位置的卫星,其波束覆盖我国全部领土,特别是对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更能接收到十分良好的信号。但按照国际电联的有关规定,我国对东经125度位置的使用权将因我国第一颗试验卫星即将“寿终正寝”于19年11月份到期,在此之前,如果我国不发射新的通信卫星去占用,将产生两种很不利的结局:要么花巨额外汇去购买或租用一颗非国产卫星去占据这一位置;要么拱手交出,坐视别国去抢占这一位置。在这种无形的电波之战日趋白热化的关键时刻,我国经过10年呕心沥血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国内通信、广播、电视传输卫星于19年5月12日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红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东方红三号”卫星装有24个C频段转发器。其中6个中功率转发器用于电视传输、18个低功率转发器用于电话、电报、传真、数传等通信业务。它可连续向全国同时传输6路彩色电视节目和8100路电话,寿命8年,可满足2000年前后全国各地收转电视和广播以及通信的要求。该卫星为箱形星体结构,由结构、电源、热控、测控、姿态和轨道控制、推进及通信等7个分系统组成。太阳电池阵为定向帆板结构,翼的最大跨度达18.1米,最大高度为5.71米,全星用比较先进的模块化的总体构形方案。所以“东方红三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为我国挤进竞争激烈的通信卫星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气象卫星
了解、掌握气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生产、交通和日常生活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并日趋重要。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象变化万千,由于交通不便,过去主要靠建在各地的为数有限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测出当地的风速、气温、气压、降雨量、日照和温度等气象六要素,然后将这些数据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手段集中到气象中心(局)进行综合分析,做出预报。但由于受到海洋、沙漠、高原、高山、海岛的影响,在相当大的国土上无法观测天气情况,每次集中到气象中心的数据有限,集中和分析、处理数据的手段又比较落后,很难及时准确地向全国各地预报台风、暴雨、寒流和高温的来临,往往由于防患措施跟不上而造成不应有的生命财产损失。
自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后,卫星居高临下,能鸟瞰世界各地,每隔半小时就可以获得一次将近一亿平方公里面积的云图资料,不仅可以昼夜不停地测出和提供大面积的温度、湿度、压力、风力等定量的遥感气象资料,而且这种观测不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国界、时空的限制。气象卫星这种用常规气象观测方法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显露出来后,我国气象工作者对研制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的呼声日益高涨,并得到党中央的大力支持,正式列入了国家。
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气象卫星为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一号”。主要任务是获取全球气象资料,并向全世界气象卫星地面台站发送气象信息。同时也获取海洋资料,为海洋部门服务。“风云一号”卫星本体是1.4米XI.4米XI.2米的六面体。星体外侧对称安装6块太阳能电池帆板,帆板展开后卫星总长达8.6米。卫星运行在高度为901公里、倾角99度、周期102分钟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卫星结构上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用了长寿命的三轴姿态控制系统,使卫星上的两台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扫描宽度可达3000公里)能始终对准地球,对地指向精度小于1.0度,星下点分辨率达1.l公里。1988年9月7日,我国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从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风云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从发回的气象信息看,专家们认为图像清晰,纹理清楚,层次丰富,及时准确。
继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发射成功之后,1990年9月3日,我国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火箭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气象卫星。因这颗卫星的结构、轨道和功能,与第一颗卫星基本相近,故称之为“风云一号乙”气象卫星。当卫星飞临我国上空时,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一马当先,向北京传送了第一幅反映前苏联亚洲地区的卫星云图资料,人们兴奋地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看到不仅有可见光云图,又新添了红外云图,云层、湖泊、河流和山峦清晰可辨,完全可与先进国家的卫星云图相媲美。
继“风云一号”之后,我国于1987年即着手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研制工作。作为一颗新型气象卫星,其结构、性能与“风云一号”都有较大差别。它的外形为直径2.1米、高1.6米的圆柱体,表面粘贴有近2000个太阳能电池片,使用寿命约为3年。由于该卫星装有多通道扫描辐射计、S波段数传和云图等两个波段的转发器,UHF波段数据收集和天气图广播转发器指标达到国内通道100个,国际通道33个;等效全辐射功率又分为原始主图、展宽云图和天气图等三种情况,功能比较齐全,需要解决一系列工程难题。
1994年初,卫星在测试中发生故障后,作为该项任务的承制单位对卫星诸多方面进行了质量攻关,并通过和各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大力协同,严把质量关,终于使这颗凝聚着我国航天战线全体人员10年心血的新星有了可靠的质量保证。
19年6月10日,我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顺利地将“风云二号”送上太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于6月17日最终定位于东经105度离地球赤道3.6万公里的高空。由于“风云二号”比“风云一号”视野更为广阔,功能更强,用途更广,它投入业务运行后,将为广大用户提供展宽数字图像、天气图传真以及各种经过处理的气象产品,并将在自然灾害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继1988年和1990年相继发射两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后,19年又成功地将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送上预定轨道,并且已发回清晰云图,可以连续监测天气变化情况,这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研制和发射已步入国际先进水平,从此,我国的气象卫星事业和对卫星的应用能力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承揽国际商业卫星
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负责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工作的决策者,于年开始考虑中国航天如何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问题。
1985年5月,我国以参加日内瓦国际空间商业会议为契机,组成了一个4人代表团出席会议。当代表团团长在会上向世界航天界的各国代表作了《中国为世界提供发射服务可能性》的报告时,人们的脸上顿时充满惊讶的表情,紧接着就是会场秩序的一阵骚动和互相交头接耳的议论。第二天,一份法文报纸登出一条问号加惊叹号的消息,标题竟是:“羽毛未丰的中国航天技术要参加国际竞争!?”
这就是中国航天准备走向世界放出的第一个试探性气球。为了使国际上更多的厂商能了解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同年6月,中国又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航天技术展览会。由于经过精心准备,中国航天技术展这次却大显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紧接着,1985年10月26日,我国以航天部的名义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国外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敞开了数十年紧闭的大门,决定在世界航天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也许是天公有意作美,当我国向世界宣布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消息后仅三个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机毁人亡;不久,美国为了填补因航天飞机停止营业而留下的运载工具空白,赶紧研制的“大力神”和“德尔它”运载火箭也相继失事。而欧空局的“阿丽亚娜”运载火箭也发射失败。这时,急不可耐的西方各大卫星公司,开始把眼光投向中国,从而为我国进入世界卫星发射市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得机会。
1986年1月,中国同瑞典国家空间公司正式签订协议,用中国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为该公司搭载发射一颗邮政卫星。这是我国与国外最早接触、签署的一份正式发射卫星的协议。
1987年的8、9月间,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两颗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在8月份发射的那颗卫星上,搭载了法国马特拉公司的两个微重力实验装置;这是我国首次实现用航天技术向国外用户提供服务,成为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航天市场的一个标志。
1988年9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从此,这个深山峡谷的神秘面纱被揭开,旅游者和参观者络绎不绝,接洽卫星发射任务的客户也接踵而至。1990年4月7日,由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承包,我国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亚洲一号”卫星,定点于东经105·5度的赤道上空,这颗由美国制造的卫星是当时世界上同类型卫星中使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颗中小型卫星,工作寿命9·5年。“亚洲1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我国发射国际商业卫星提供了经验,同时也增添了我们走向国际市场的信心。
为了履行1988年11月1日,中国和美国休斯顿公司使用中国“长征二号E”发射供澳大利亚使用的两颗“HS-601”卫星(简称澳星)的正式合同,1992年8月1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用自己研制的大推力火箭,顺利地将这颗重型的“澳赛特BI”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当闪闪发亮并装饰着美、澳、中三国国旗的乳白色的太空巨龙“长二捆”于14时凌晨7时多一点从发射台上徐徐升起,直冲九重云霄时,为此而奋斗不懈的我国航天战士,如释重负,兴高烈,相互祝贺。1994年8月28日,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我国又用“长征二号E”将美国休斯公司为澳大利亚研制的“澳赛特B3”通信卫星一举送入太空。“澳星”的多次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拥有发射重型卫星的实力,无疑对我国承揽国际商业卫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从1990年4月至19年6月的10年间,我国分别承揽了10颗国际商业卫星的发射任务。它们分别是瑞典的“弗利亚科”科学试验卫星,亚洲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亚洲1号”、“亚洲2号”通信卫星,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的“亚太1号”、“亚太1号A”通信卫星,巴基斯坦的“巴达尔1”科学实验卫星,澳大利亚的“澳赛特BI”、“澳赛特BZ”、“澳赛特B3”通信卫星以及美国的“艾科斯达1号”通信卫星。为了使我国航天技术在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以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参与世界竞争。近几年来,我国对各个卫星发射场的设备、设施进行了现代化的更新改造,使发射的实时指挥更趋现代化,数据的集处理能力明显增强,指挥显示更精确直观,其综合发射能力已成为国际第一流水平。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正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卫星发射市场中主宰沉浮的命运,已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还有北斗系统8个卫星!
中央台天气预报的地图在印度那个地方为什么一直有个方框
1956年2月
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
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
1956年4月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
1958年4月
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
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64年6月29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6年6月30日
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1966年12月26日
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
“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0年1月30日
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1年3月3日
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11年9月10日
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5年11月26日
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19年1月7日
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
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1981年9月20日
中国用一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
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
1986年2月1日
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
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
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1990年4月7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点40分
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点23分
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
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中国载人飞船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
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09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 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 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29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 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将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空间站的实验舱。
神舟十号 (预计)晚于神舟九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神舟十一号 (预计)2015年 晚于神舟十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温暖的尸体》男主角资料?谁有?我很需要!越详细越好
我要纠正一下,不是印度,而是印尼,楼主部要把这两个国家搞混了。
在左下角那个框框 就是我们得南海诸岛。我们国家目前也就只对南海诸岛中得西沙群岛行使主权,其他得岛屿全被南海各国霸占中.....其中越南占得最多 达31个。
请你查阅资料,说说我国航天事业方面的最新的成绩
(以下资料来自百度) 全名Nicholas Hoult 尼古拉斯·霍尔特 1989年12 月7日出生 出生地:英国伯克夏郡Workingham镇星座:射手座血型:O型血身高: 1.93 尼古拉斯·霍尔特 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 Hoult) 1989年12月7日出生于英国东南部伯克夏郡3万多人口的小镇Workingham,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因出演青春剧《皮囊》(skins) 中的托尼一角深入人心,让他迅速成为一颗青春偶像明星。年仅22岁的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 Hoult) 出落得越发俊美的同时,在界的表现也愈加耀眼。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的父亲罗杰(Roger Hoult)是英国航空公司的一位飞行员,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 Hoult) 的母亲Glenis出生在巴基斯坦,是一位钢琴和声乐教师,家中的哥哥James、姐姐Rosie和妹妹Clarista也都有表演经历。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就读于伦敦的著名戏剧学校西尔维亚青年戏剧学校,后离开这里进入一家当地的教会学校学习。8岁起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 Hoult) 就开始在**、电视剧和戏剧中面对镜头,2002年的《单亲插班生》是他第一部正式上映的作品,凭借此片他获得了BFCA最佳青少年男主角表演奖的提名。2005年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 Hoult) 在英国演员理查德·格兰特自编自导的半自传性质影片《哇哇岁月》中出演了一位生活在60年代斯威士兰的男孩。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还在《天气预报员》中饰演了尼古拉斯·凯奇戒毒中的儿子麦克。2007年1月25日起,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 Hoult) 主演的青春剧《皮囊》(skins) 开始播出,创下收视佳绩,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饰演的托尼是一个聪明、信奉享乐主义的男孩,让他迅速成为一颗青春明星。同时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 Hoult) 还出演过名为《下山》和《变道》的电视片。 2009年,离开《skins》剧组的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 Hoult) 与科林·费尔斯、朱丽安·摩尔等实力派合作了《单身男子》一片,该片是汤姆·福特的导演处女作。2010年四月,又参演了由路易斯·莱特里尔指导的《诸神之战》2011年接拍了《x战警 初级》。进军好莱坞的他前途一片光明。 [2] 音乐天赋从事声乐事业的母亲对自己的四个孩子,学前教育都以音乐指点为主,尼古拉斯·霍尔特从小就表现出在唱歌方面有一定才能,8岁时曾出演英国国家歌剧团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以及《天鹅湖》,虽然很难找到影像、等资料,证实那时小Nick有何表演盛况,但是他的到位演出,立即让他在英国的**、电视以及舞台剧圈中,获得了更多的曝光率,还是8岁的他,就有了他生平的首次触电活动,喜剧**《亲密的关系》中,由他扮演的小孩Bobby,亮相不仅可人还有些沉稳,这让她的文青出生的母亲,坚定了培养家中这位小明星的想法。尼古拉斯·霍尔特送往伦敦的著名戏剧学校:西尔维亚青年戏剧学校(Sylvia Young theatre school),这所学校专门培养年轻的小演员,学校招生10-16岁年龄阶段的男女小演员,进来的学员能在戏剧,歌唱和舞蹈等方面有很多的提高。尽管8岁起尼古拉斯·霍尔特就开始在**、电视剧和戏剧中面对镜头,但是专业的训练,让他获得机会在2002年的《关于一个男孩》(About a Boy)与休·格兰特,同时飙戏,实在让他收益非浅。《关于一个男孩》是尼古拉斯·霍尔特第一部正式上映的作品,除去这部**让尼古拉斯·霍尔特获得了英国广播影评人协会(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的青少年演员奖单元的“最佳青少年男主角表演奖”的提名。同年在美国的凤凰城影评人协会(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上获得了的最佳青少年演员奖。尼古拉斯·霍尔特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优异发展势态,让他成为万众注目的小童星。在这部**中,尼古拉斯·霍尔特的独特演绎可以用怪人一词概括。与休·格兰特演的那个爱撒谎、很无聊不上进的花心单身汉威尔来说,霍尔特演的男孩马克斯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来自单亲家庭中的男孩,亲眼目睹抑郁症的母亲自杀,为了让母亲振作起来,他决定给妈找个对象,给自己找个爸。也就是尼古拉斯·霍尔特能将那种奇怪的少年老成表演得这样到位,你看着他用面包砸死湖中鸭子,看着他在教室中神游,不知不觉地哼唱出卡朋特的歌曲,目无一切地在学校里落单,在学校的摇滚音乐节上,独唱民谣《温柔地杀死我》,看着他每天放学都要去休·格兰特家看电视,吃冰淇淋、把脚搭在茶几上。精彩的是他撮合老妈与休·格兰特的过程简直让观众大笑不止,不单单是他剧中得抑郁症老妈像只火鸡的嬉皮士装扮,还有他眼中发光地邀请休·格兰特到他家作客,让成年男性都怀疑他又有什么怪点子。当然银幕上的怪男孩马克斯与单身男子威尔是感情很好的一对伙伴,私低下,尼古拉斯·霍尔特与休·格兰特一直保持的朋友间电话的交流,他说:“休很聪明的,他帮了我很多,让我在演戏时有自己的想法,并教会了很多我新的东西,每一天他帮了我进入我的角色,他是我的偶像,直到现在,我怀念与他共事的每一天。” 在尼古拉斯·霍尔特参加《关于一个男孩》试戏时,他曾闹出个笑话,为了符合男孩马克斯身份,他穿着自己戏剧学校的校服去见制作人,可惜他忘记带自己的鞋子,他就急忙拿了他妈妈的白鞋,再给鞋子涂上颜色,在试镜时,鞋褪色,感觉很怪很滑稽,正是他这种非正常的状态,让他在一群小演员中脱颖而出。而**《关于一个男孩》给还是12岁的尼古拉斯·霍尔特带来真正喜悦,恐怕不是他一下成名,而是他拿着片酬收入,为自己买了PlayStation游戏机,与一辆很拉风的自行车,他兴高烈好长一段时间。 [3] 男孩蜕变当银幕上胖嘟嘟的小屁孩变成唇红齿白的美少年,这个过程当然也有些不少精彩故事,让我们逐一了解。随着《关于一个男孩》的成功,他参加电视节目、录制电视的机会比以前多了很多,从西尔维亚青年戏剧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当地的教会学校学习,在参加新的影片《哇哇岁月》(Wah-Wah 2005),霍尔特在这部由英国演员理查德·格兰特自编自导的半自传性质影片中出演了一位生活在60年代斯威士兰的男孩,影片在多伦多**节首映,此后的爱丁堡国际**节上同样受到了评论界的一片赞誉,是一部别致动人的作品,而尼古拉斯·霍尔特的表演亦堪称精湛。但是随之接拍机会增多,拍摄电视时的一次意外差点毁了尼古拉斯·霍尔特的今后人生。在表演被公车撞过的特技时,他被悬在20英尺高处,开过来的双层巴士应该在他身边停下,巴士却直接撞击了他的头部,当时他家人在他复原后,考虑让他放弃演戏,可是他对继续演出,说道:“是的,绝对不行,我爱它!我想坚持到底,因为它的非常有趣……” 吹响尼古拉斯·霍尔特的粉丝们集结号的是《气象员》这部片子,并完成他向过去童星身份的告别。在这部由另一个“尼古拉斯”领衔的影片中,扮演凯奇儿子的霍尔特,不仅拥有与影帝一样的忧郁气质,还有与影帝一样的沉稳演技。他稚嫩的童颜已经稍带男子气象。在《气象员》中,他扮演染上毒瘾的儿子迈克,正在进行戒毒,可戒毒顾问却对迈克有着异样的感情,台词的稀少,完全靠着肢体动作与眼神来完成的桥段,完全显示了尼古拉斯·霍尔特能成为一线明星的实力,也是从这部戏后,他的打磨成熟的演技,为他接下来的成为主角,铺平了道路。 [4] 好不羁的“皮囊” 当一群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年轻人,一段段张狂而跋扈的残酷青春,在英国E4频道最新剧集《皮囊》(Skins)中,尼古拉斯·霍尔特这时19岁,身高过1.90,修长身材,眉宇精致,无比英姿勃发,帅气袭人。每个看见这位少男的观众都感叹,英伦三岛在新千年又迎来一位优质美少年。尼古拉斯·霍尔特是这群参演的少男少女中最帅、最受欢迎的男星。由他扮演的剧中角色Tony生来就是有才华的“肇事者”,总是不断地带领同伴去完成一项项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在男生女生中却变成了“任务”,正是在充满了同学竞争、校园风波、宗教、性、毒品等环境中的奋斗。尼古拉斯·霍尔特身上表现出来的英国80后们的生活以及感情的起起落落,颇具代表性。当剧中他时而粗口、暴力以及性,不羁的泛滥,让他像一颗发光发热到眩目的明星,在群人中闪耀不已。当初在《关于一个男孩》中,尼古拉斯·霍尔特就在**中明恋一个打扮朋克的女孩,不仅是姐弟恋,还有点摆明了非他不可的架势,一首HIp-hop歌曲,就获得了女孩的刮目相看。在剧集《皮囊》中,快节奏情节和充满焦虑情绪的故事内容,尼古拉斯·霍尔特的角色沉迷高浓度酒精和电音派对,或用一份漂亮成绩单来换取一盎司的,或用男孩女孩的半熟青春,享受的滋补。霍尔特那副表情,摆满了想做就干,有屁就放,肆意狂妄,横冲直撞的青春张扬。对于《皮囊》中的裸露,这个男孩轻巧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走出淋浴是赤身露体,那么,为什么你不能对着镜头做呢?这只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在这部青少年性喜剧中,由他扮演的Tony冷眼盯着大人的世界,行为非常出格,这似乎又是尼古拉斯·霍尔特在《关于一个男孩》、《气象员》中,一直带有的符号特征,他俊美的面孔,透露出来沉稳的气息,让无数女性观众为之花痴。看着剧集中的角色Tony歪嘴笑,吊着烟头,勾肩搭背地伙同一帮青春少年,开始夜晚的狂欢时。也许年轻的人们都生活在精致的皮囊中,用彼此依偎,肌肤相亲的取暖方式来慰藉这迷乱而孤独的青春。
2012磁暴灾难有多强劲?到底啥是磁暴灾难?
有关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我来答有奖励
热心网友
2013-03-21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查看全部39个回答
恩知艺考_航空航天专业排名_专注艺考「老品牌」
航空航天专业排名就选恩知教育!现推出"走进央台,首都培训"活动!钻研应试,通过率高!担心航空航天专业排名?名校名师1对1,圆重点大学梦!全国连锁艺考培训,就近入学,家长放心!
恩知(北京)教育科技..广告?
最新招聘信息-山香教育全程协议班通过率高!
最新招聘信息面试礼仪+面试流程+面试技巧,说课+试讲+答辩+技能。山香名师全面覆盖,预约试听,协议班不过退费!
杭州山香文化艺术策..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遥控飞机什么牌子好?京东玩具乐器,见证成长。
遥控飞机什么牌子好-京东玩具乐器,耐摔材质,操作简单,创意无限,妙不可言,成长快人一步!
572020-05-03
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资料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1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 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百度百科-中国航天事业
145 浏览247862019-07-18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近年,最大力宣传,最突出的就是航天事业,从第一次载人航天,到第一次太空行走到接下来的嫦娥奔月,打算开发利用月球,我国还研制发射了各种型号的卫星,如气象卫星,北斗系列导航卫星,对地观察遥感卫星等。2003年起,我国多次进行载人航天实验,杨利伟成为第一个飞入太空的中国人,霍志刚成为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
29 浏览5212020-03-18
关于中国航天成就的资料
1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扩展资料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向媒体表示,“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相比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公斤, 这对总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寿命。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史
731 浏览182132019-09-26
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过五十年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不断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已确立了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更高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推进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自2000年中国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又取得长足进展。为增进世人对过去五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这里就有关情况作些介绍和说明。 一、发展宗旨与原则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 ——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举措,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航天事业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根据国情和需求,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限目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与支撑作用。加强战略筹划,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以航天科技进步为先导,带动高技术和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保护空间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空间。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过去五年的进展 2001年至2005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制和试验基地,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航天科技基础能力显著提高;空间技术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空间应用体系初步形成,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应用效益显著提高;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空间技术 1.人造地球卫星。过去五年,自主研制并发射2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已初步形成的四个卫星系列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此外,海洋卫星系列即将形成,构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正在加紧实施。一批新型高性能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成功。各种应用卫星初步投入业务运行,其中“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业务气象卫星系列。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各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微小卫星研制及应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运载火箭。过去五年,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运载火箭主要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明显提高。自1996年10月至2005年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46次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制进展顺利。 3.航天器发射场。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提高了综合试验和发射能力,多次完成各种运载火箭、各类人造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 4.航天测控。航天测控网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和拓宽,多次为各种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在轨运行和返回着陆提供测控支持。 5.载人航天。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之后又成功发射三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发射并回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取得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两人五天”的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又一个重大成就。 6.深空探测。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和工程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空间应用 1.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应用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应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应用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设和完善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许多省市的卫星遥感应用及论证机构。光学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积累形成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的多波段卫星对地观测数据,提供多种遥感产品和服务。在一些重要领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已投入业务化运行,特别是在气象、地矿、测绘、农业、林业、土地、水利、海洋、环保、减灾、交通、区域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土大调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2.卫星通信广播。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应用产业已初步形成。截至2005年底,中国拥有国际、国内通信广播地球站80多座,全国共有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34座,国内几十个部门和若干大型企业共建立了100多个卫星专用通信网,各类甚小口径终端站达5万多个。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开展与应用,提高了全国广播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远程教育宽带网和卫星远程医疗网初具规模。中国作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员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海事卫星通信网络,跨入了国际移动卫星通信应用领域的先进行列。 3.卫星导航定位。通过“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利用国内外导航定位卫星,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服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范围和行业不断扩展,全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调查、地震监测、气象探测和海洋勘测等领域。 空间科学 1.日地空间探测。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协同欧洲空间局的四颗空间探测卫星,首次实现世界上对地球空间的六点同步联合探测,获得重要的探测数据。开展了月球和太阳系探测的预先研究。 2.微重力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观测。利用“神舟”号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多项实验研究,进行了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探索和高能空间天文观测,取得重要成果。 3.空间环境研究。开展了对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研究;在空间碎片的观测、减缓和预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具备对空间环境试验性的预报能力。 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2006年,中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航天事业置于重要地位。根据上述两个规划纲要,中国制定了新的航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这一发展规划,国家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和发展航天领域的若干前沿技术,加快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发展目标 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 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主要任务 ——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最终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全面完成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 ——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研制、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开展立体测图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统筹发展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并完善现有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等定量化应用的支撑设施,初步实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的遥感数据共享;建立卫星环境应用机构和卫星减灾应用机构,形成若干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在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研制并发射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发展卫星直播、宽带多媒体、卫星应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广播等技术。继续发展和完善卫星通信广播的普遍服务功能,增加卫星通信领域的增值服务业务。积极推进卫星通信广播的商业化进程,扩大通信广播卫星及应用的产业规模。 ——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的自主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规范的、与卫星导航定位相关的位置服务支撑系统、大众化应用系列终端,扩展应用领域和市场。 ——研制并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新设备的空间飞行验证,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研制并发射“育种”卫星,推进空间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的结合,扩大空间技术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应用。 ——研制空间望远镜、新型返回式科学卫星等卫星;开展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加强对空间环境与空间碎片的监测能力,初步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 ——实现绕月探测,突破月球探测基本技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主要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月球的探测研究;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后期工作。 ——提高航天发射场综合试验能力和效益,进一步优化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进一步提高航天测控网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扩大测控覆盖率,具备初步满足深空探测需求的测控能力。 四、发展政策与措施 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推动航天科技自主创新,促进航天活动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航天活动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主要政策与措施包括: ——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适度发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积极支持空间科学探索。 ——集中力量实施重大航天科技工程,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前沿技术。集中优势力量,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集成,实现航天科技的重点跨越。通过加强航天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若干前沿技术的超前研究,提高航天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 ——加强空间应用,推进航天产业化进程。加强空间应用技术的开发,推进共享,扩大业务应用。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运载火箭为重点,积极构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加强空间技术的推广转移和二次开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重视航天科技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航天器、运载火箭研制、生产、试验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航天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和航天标准化工作。 ——推进航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航天科技工业改革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大型宇航企业。积极构建以航天科技企业和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航天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航天活动的科学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强化质量、效益观念,运用系统工程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研究制定航天活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航天产业政策,指导和规范各项航天活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营造有利于航天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保障航天活动的经费投入。中国将继续加大航天投入,同时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保持航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航天活动。鼓励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商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参与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卫星经营企业和应用部门优先选用国产卫星和卫星应用产品。 ——加强航天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特别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航天人才队伍。普及航天知识,宣传航天文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航天事业。 中国不断加强对航天活动的管理和宏观指导。中国国家航天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民用航天管理及国际空间合作的机构,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认为,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都享有自由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的平等权利;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应有助于各国人民友好合作。 国际空间合作应遵循联合国《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和利益,并特别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的宣言》(《国际空间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则。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本政策 中国在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中,取以下基本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统筹考虑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开展积极、务实的国
什么都不说了。。。
看过《2012》这部片的朋友,应该知道的............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网站上特别对《2012》进行澄清,说明**只是**,不存在真实的成分。虽然新闻报道说的轻飘飘,但事实足以证明这部**的真实感让人不得不相信2012的预言真实存在。虽然人类各个民族在历史上有很多对世界末日的预言,虽然大多都不可信,但这次的预言似乎没那么简单。
一、先从全球地质情况来说:2005年太平洋海啸,可能是全球大灾难的预演,接下来便是全球范围内接二连三的哋震。离我们近的就是512大哋震,台塆大哋震,还有意大利的哋震等等,哋震频繁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上个十年。
二、全球极端异常气候在增加,暴雨与暴雪交替,酷暑与严寒相伴。去年年初的雪灾是从来没有过的,而近年来的台风强度也越来越强,对陆地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造成的伤亡也是巨大的。
三、 从经济角度去分析:如果诺亚方舟真的在建造,就不难解释全球金融危机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多少万亿的财富蒸发,而资本是不灭的,那么这笔巨大的财富跑哪里去了呢?我们可以天真的认为去造诺亚方舟了。有以下证据可以佐证:
1、**里说过,一张票值10亿欧元,这就不难理解那么多超级富豪为了购买船票,抽逃资金用于购买船票,资金跑的多了,就形成了金融危机。而如今的美圆贬值是不是又证明了用欧元购买门票这一事实。
2、2007年起,全球贵金属大涨,虽然当时全球经济比较热,但有色金属的大涨已经远远超过其供求关系,是不是建造诺亚方舟用去了大量的金属以至于造成贵金属的供不应求。而全球铁矿石最大的需求国在中国,而中国恰恰是诺亚方舟的建造地。
3、从金融危机来看,全球的发达及发展中国镓都迫不及待的提出了经济刺激,动辄就是上千亿美金的经济刺激,为何国际社会如此高度的一致,是不是各国政要们以经济刺激为幌子在拿纳税人的钱来建造自己的方舟呢?
4、全球金融危机令全世界多部分国镓经济崩溃,而惟独中国屹立不倒,只能说明全球的财富正在不断向中国集中。而中国正在用这笔巨大的财富建造诺亚方舟。
四、近来被多次提到的二十会如此密集的召开,是否是各国首脑在为争夺方舟的席位进行激烈的辩论?为何此时不在提八国,而是阔大到二十国,可能就是因为建造地在中国,而全球大部分的都集中在发展中国镓手里。拉上这些国镓,才能使方舟造起来更顺利。
五、阿富汗战争升级,是否是发达国镓以阿富汗战争为幌子,向巴基斯坦接壤的中国覀藏地区运输重要的物资?如果在太平时期,如此大规模的物资运送肯定会被全世界人民怀疑。
六、中国青藏铁路的通车时间为2006年7月,为什么中国炡椨急急忙忙的不顾多年冬土的危害要修这么条铁路呢?又什么花了如此代价却只修了单线呢?是不是因为大批的物资只有进没有出呢?
七、如诺亚方舟再造,那么什么人有资格登上船呢?
1、各国首脑是肯定要登船的,人类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能缺少领导者。
2、各种理工科的科学家,比如建筑、计算机、医药、农业、气候、地质、物理类的。
3、各种超级富豪,他们以高价买了船票,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头脑高于常人。
4、全球所搜集的高智商青少年,例如高智商的组织门萨协会等。
5、为了繁衍优质的后代,我们已预留了10张(本来多少钱都不卖的,但是......)
购票须知
1,登船时间为北京时间2012.12.20,中午12点,过期不候。
2,每人限带10公斤个人物品,不可携带宠物。
3,购票人员需出示健康证明,户口本,,免冠2寸照片10张。
4,预定船票需出示银行资产证明,购票款项必须为个人财产,不得挪用公共财产,公务员,官员不得购票。
5,有不良嗜好,犯罪前科,暴利倾向者不予购票。
6,购票时间截止北京时间2012.12.11 00:00:00。
----------------------------------
重要声明
1、购票后不可退票、改签或转让给他人;
2、客票价系指旅客乘坐方舟的票价,不包括乘客往返码头的交通费用,不包括乘客在方舟上的餐费、费用、通信费以及一切其他消费;
3、已满两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按成人全票价的50%购票。未满两周岁的婴儿按成人全票价的10%购票,不单独占一座位。每一成人旅客只能有一个婴儿享受这种票价;
4、船票用二维条码技术,条码中存储了乘客本人的身份识别信息,因此请勿折叠、污损票面特别是条码区,以防信息读取失败。
针对部分公民的提问我们汇集了一下,希望不要重复提问,谢谢,座位有限尽快预订
问:老板,提供接送服务不
答:您好,我部不提供接送服务,需自行解决往返码头的费用。
问:请问2周岁的,12周岁是按购票时的年龄还是乘船时的年龄?
答:您好,是按照登船日当天夜晚24:00时刻的年龄计算。
问:我说掌柜的 你这票库存就1件 我那貌美如花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奶咋办 扔下她们谁我也舍不得 不人道呀
答:您好,因资金限制,我司只争取到1张票源,但可帮您联系更多票源,但船票级别不能保证。
问:万一出现机械故障怎么办?有保险吗?船上提供高级厨师和服装设计师,管家服务吗?(另付费)
答:您好,船上工程技术人员都有很高的职业水准,能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机械问题,敬请放心。具体到船上的附加服务,现在还无法确定。不过由于船上有限,蓝票区可能无法提供比较高端的服务
问:我们孩子一直在北京上学而思的数学,请问船上是否有学而思的服务中心和教学点,另外船票是否含2012年寒班和春季班的课程
答:您好,届时船上将会设立学校。承担教学任务的机构会在明年进行招标选出。所以尚无法确定是否会有学而思。
问:您好,船上可以办理货物托运吗?价格呢?另外您的船可以提供售货平台和购物平台吗
答:您好,每名乘客只能携带贴身行李,标准参照民航国际航班:手提行李总重量不要超过7公斤,每件行李体积不超过20×40×55厘米(三边之和不超过115 厘米)。为保障航行安全,除此之外,不提供另外行李的托运。船上提供卫星互联网络服务(船票中不含,需另付费),不过届时受陆地气象状况影响,能访问的网站可能较少。
问:请问如果到时候地球没有毁灭的话怎么办,给不给退款
答:您好,购票后是不能退款的,重要声明中已表述,本船票仅提供乘船服务,不涉及地球毁灭的相关问题。友情提示:为了对冲购票风险,您可以在2012年第三季度低价买入一些有价证券和奢侈品,相信您对这些应该不陌生。
问:你好,我想买三张,其中一个孩子不足1.4米,能否半价?另外船上是否有自习室?孩子得补习奥数。
答:您好,儿童能否半价取决于年龄是否未满12岁,和身高无关,详见“重要说明”。船上空间很紧张,无法提供单独的自习室,但有公共图书馆可供您陪伴孩子学习,但届时座位可能会比较紧张。0001年之后的世界,人们的平均文化水平较高,望您的孩子能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票。
问:登船之前有直升机接送吗?可以帮忙配备专业飞行员吗
答:您好,票本身没有接送服务。重要声明第二条中已说明
问:金额那么大,我想试坐下才决定买不买..还有是国货吗?我只相信国货,我不用外国的
答:不好意思,方舟还在建造中,所以无法提供试乘。方舟均为正宗国货,这一点请您放心。[
问:手头没有那么多现金,能不能分期付款或按揭?
答:您好,暂时没有此项业务,因为在登船后,全球货币都将失去价值。因此没有银行愿意提供本船票的按揭业务。
问:船舱的座位是标准坐还是软卧还是硬座呢?我体型较瘦小,可不可以按八折优惠?
答:您好!蓝票是标准舱票,每舱有双人铺位,票价和体型无关,不会因为体型有额外优惠的
问:官方都是10亿欧元,你这里只卖1K万RMB,是不是真的啊?
答:我这边票价也是10亿欧元,在宝贝下面的描述中已经写明,人民币标价问题是因为淘宝对价格有上限限制。这种大宗交易肯定要在网下进行。
问:灾难重建后送指定城市户口么?买2张票送职位不?
答:您好,本船票只提供航运服务,没有其他功能,连船上消费都不含的
问:请问上船前会不会不开舱门啊?
答:要相信我国组织特大型活动的能力,至少中国方舟在登船过程中是不会出差错的
----------------------------------
购后须知
我们将在登船前一周通过短消息,向您发出登船指令。请按时乘坐一切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来到西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