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措施有哪些_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措施有哪些方法
1.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做什么
2.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取的减排措施
3.全球变暖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什么?
4.减排温室气体是什么意思
5.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我国应该取哪些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新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将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努力;将继续推动并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和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相关活动,推进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参与并支持“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等其他合作机制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P44)
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做什么
各国取的方法虽有不同,但整体来讲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体措施:调整能源结构,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能减排等
2、恢复、保护好植被,增加对碳的气体的吸收
3、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如召开气候变化会议,制定《京都议定书》之类的文件
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取的减排措施
行:少开车
首先,交通领域与气候变化联系紧密。近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燃烧大量化石燃料而排放的温室气体,在大街上跑的各种车辆中,大部分都是烧汽油、柴油,它们不断地从尾气管中排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少交通领域的排放,能有力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当然,车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能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就让车辆都不上街了。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尽量少开私家车,选择乘坐公共交通,一辆装载几十个人的公共汽车,排放量显然会低于几十辆小轿车。同时,多坐公交少开车还有助缓解道路拥堵问题。
住:重隔热
住的方面也和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水泥和建筑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这些行业可以通过改善工艺而减少排放。现在公众一般都不是自己盖房子了,但可以做的是,在装修的时候重视保暖隔热,通过加装隔热层和使用效率更高的供暖或空调设施,可以减少热量损耗,从而减少供暖、空调方面的能耗及排放。
此外,现代家庭的房间中都会有各种电器,在选购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节能型的。在房间中自然光线充足的时候,还可以尽量不开灯。这些做法不仅有助节能减排,还可以实实在在地减少电费账单,帮你省钱。
吃:少吃肉
许多人可能想不到的是,改变饮食习惯比如少吃肉也可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英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说,畜牧业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几乎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15%,而全球的肉类消费量仍在上涨,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会在目前水平上大幅增长76%。报告说:“如果全球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到2050年之前将能实现所需减排量的四分之一。”
让人们少吃肉可能会面临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因为对许多人来说肉类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一个事实是,对生活水平已较高的人来说,多吃肉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前不久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说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会致癌,虽有争议但也说明一些问题。在保证基本营养的前提下,少吃肉既有助身体健康,也能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又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穿:戒奢侈
在穿衣等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只要能践行“勤俭节约”这个理念,也能帮助应对气候变化。比如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曾有研究估计说,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
节约能省钱、多坐公交可减少拥堵、少吃肉会有利健康,可以看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有助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往往还能带来其他方面的好处。取这些行动既能响应各国***“高大上”的呼吁,又能“接地气”给我们带来切身利益,何乐而不为?
全球变暖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什么?
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 分析: 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人为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取的有效措施是: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 排放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降低碳排放. A.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减缓工业化进程的,故不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不是减排的措施,是缓解气候变暖的措施,故不符合题意;C.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减缓工业化进程的,故不符合题意;D.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降低碳排放,故正确.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此题难度不大.
减排温室气体是什么意思
全球变暖的解决措施有哪些?
1.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加强新技术研发。
目前,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世界六大太阳能制造商中有五家位于中国,世界十大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中有五家位于中国。 2. 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上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 例如,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灰烬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 建设合理高效利用铜、铁、硫的工业园区; 由此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制成食用菌……这些可以极大地促进国家实现节能减排。 3. 利用生态系统固碳和增加碳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因此,增加森林总量、改善森林质量、加强森林生态服务,都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4、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人们可以通过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既可以保持个人健康,又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穿衣 只要能践行“勤俭节约”的理念,也能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例如,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 据测算,在保障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公斤。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什么?
1. 慢加重
极端高温可能直接导致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尤其是老年人。 高温还会增加空气中臭氧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从而增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恶化率。 花粉和其他空气过敏原在高温下也较高,这些会引发哮喘等。 持续升温预计将继续增加这一系列的“负担”。 2. 自然灾害增加 在全球范围内,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灾害报告数量自 1960 年代以来增加了两倍多,每年造成 60,000 多人死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海平面上升和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会破坏房屋、城市设施和其他基本环境。 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距海洋 60 公里以内。 这些人可能被迫迁移。 自然灾害会带来传染。 一系列健康风险。?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我国应该取哪些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减排温室气体是指针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减少控制的行为。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亚硝酸和气溶胶等一系列气体,它们能够吸收地球表面所辐射的热量并向地球表面发送热量,从而形成“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量和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减排温室气体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交通、家庭等各个领域不断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越来越大,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的忧虑也越来越强烈。通过取减排温室气体的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增加量,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
要实现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需要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控制工业、交通以及住宅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维护地球的生态和环境,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关于适应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措施建议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水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成分改变等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我国的气候与环境也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气候模式预估,未来100年全球可能还将升温1.4~5.8℃,全球平均降水将有明显变化,北半球雪盖和海冰范围将进一步缩小;一些极端天气与气候(如高温、强降水、热带气旋等)发生的频率会增加;许多地区的干旱将加剧,海平面将加速上升,全球平均海平面到2100年时有可能将比1990年上升0.09~0.88m。
二十一世纪我国气候可能将继续明显变暖,尤以冬半年、北方最为明显。我国近百年增暖的幅度为0.5~0.8℃,近5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以北方为主,其中东北北部、内蒙古及西部盆地已经上升了2℃以上。气候变暖后,我国的天气气候极端的发生频率趋多、趋强,夏季高温热浪增多。气候变化将对我国农业产生一些影响,如作物生长加快,生长期缩短,可能减少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从而对农业这一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部门产生重大影响,种植制度将发生改变,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也将发生变化。《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压力日益增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占世界第二,我国面临严峻的减排形势和快速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正确理解气候变化对各个方面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分析其利弊关系,提出相应的适应及减缓对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除了根据温度、水、生物等气候与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调整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外,还要认真取水、海岸带、农业、森林、草原、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适应对策,特别要重视需在现有认识基础上,选择有利于对付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和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无悔对策和措施",形成有利于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把全球气候变暖将产生的影响考虑进去。例如,依据过去50年气候资料,目前到2020年耗资830.6亿元建设淤地坝16.3万座,在主要入黄支流建成较为完善的沟道坝系。但实际上由于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剧,西北高原夏季降雨量将明显增加,非但淤地坝的作用会减小,而且可能造成区域性连锁塌、垮坝,从而造成重大灾害。所以,“十一五”规划一定要根据气候变化取适应措施,趋利避害。
第二、取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在充分考虑国家长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取多种减缓措施,坚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步伐;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对能源生产、输送、加工、转换到最终利用的全过程实施节能管理;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重点突破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生物质液化、气化技术,积极研发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坚持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森林的保护和管理。结合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减缓气候变化战略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当前以解决国内日益严重和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供应紧缺问题为驱动力和切入点,推进减缓气候变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减缓碳排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
第三、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与业务工作
由于未来人为排放方案的多样性、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气候自然变化的难以预测性以及气候系统各圈层和多种影响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反馈的复杂性等,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包含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人类对气候系统及其变化的认识,解决和减少不确定性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科学界的重要任务。要深入理解全球气候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过程,了解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等的循环过程及其机理,掌握气候变化检测和预估的方法。应当尽快部署和实施中国气候系统观测、大气成分观测以及气候模式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以加深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使我们在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变化强信号区的影响方面获得新的观测事实,提高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准确率。
(选自2006年两会专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