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天气风向图_湖南郴州天气风向
1.连县的连州市
2.湖南有哪些风俗?
3.气象灾害——从西南大旱看气候环境的破坏
日期 天气现象 气温 风向 风力
10日星期二 白天阴 高温 10℃ 北风 微风
夜间阴 低温 4℃ 北风 微风
连县的连州市
株洲共有10所大学,名单分别如下:
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办学层次
1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省 株洲市 本科
2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湖南省教育厅 株洲市 本科
3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省 株洲市 专科
4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 株洲市 专科
5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 株洲市 专科
6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 株洲市 专科
7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省 株洲市 专科
8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省 株洲市 专科
9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 株洲市 专科
10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 株洲市 专科
湖南工业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820人,专任教师1917人,其中教授294人,副教授633人,博士373人,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430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人,湖南省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教学名师3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有哪些风俗?
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五岭南麓、北江支流连江上游。北靠湖南省永州、郴州两市的宜章、临武、蓝山、江华等县;西部与连南、连山两个民族自治县及贺州相接;东部与阳山接壤,毗邻韶关;南临珠三角,是珠三角的后花园。 历史上,连州是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和商贸、文化中心,又是中原往南粤的主要通衢。
1994年4月经批准撤县设市,辖10个镇2个民族乡,全市总面积2663平方公里,其地理坐标是南北向从24''37N至25''12N,东西向从112''47E到112''7E。面积2663平方公里,人口47.21万;其中有瑶族8000多人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3月)盛行东北季风,部分年份在9月份已开始受东北季风影响,10月、东北季风已经稳定。夏半年(4月到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其中4月份为东北季风转西南季风的过渡阶段,风向在偏北和偏南之间摆动。5月到9月以西南风为主。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冬半年(10-3月)连州市处于极地冷高压南缘的高压脊及其前缘冷锋的控制下。冬季整个连州市完全处于南岭气候锋区和沿海气候锋区两支锋区北侧变性极地大陆冷气团影响范围内。由于南岭锋区是南岭附近的地形准静止锋,位置较为稳定,一般在北纬24—25度之间摆动,对连州市的冬春及初夏各季节的气候和降水的变化影响极大。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是带来充沛的雨量,不利方面是有时造成低温阴雨和冷害。
夏半年(4-9月)副热带高压是影响连州市的首要天气系统,其次是热带气旋(台风)。副热带高压的北缘是极锋区雨带。其西缘的西南气流给雨区输送充沛的水汽,其南缘则是热带辐合区和台风活动的雨带,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季节性变化与大范围雨带的移动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冬半年的副热带高压脊线在北纬15度以南,6月中旬以前在北纬20度以南,6月中旬到7月中旬徘徊于北纬20—25度之间,8月份达到最北位置。此时,连州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若副热带高压强盛,维持时间长,连州市则会出现晴热高温和干旱天气,4-6月在锋区的影响下,偶尔会出现暴雨洪涝。 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市7到9月降水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少。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本市的历年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3.7天,无霜期为301.9天,最长336天(1953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09.8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根据历年资料统计,连州镇平均年总雨量:1612.2毫米,最多为2323.0毫米(2001年),最少为929.0毫米(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这就给本市发展“三高”农业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气象灾害——从西南大旱看气候环境的破坏
湖南有以下风俗:
1、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当然也指湖南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俗风土人情,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值得一探究竟。
2、方言文化:湖南方言指湖南境内的方言,其中汉语方言包括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语,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苗语的湘西次方言,土家语的龙山土话、保靖土话、孟兹话,侗语、勉语以及壮语。
3、节日文化: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内生活。湖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4、嫁娶文化: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1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汉、苗、土家、侗、瑶、回、壮、白族等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东山区。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
5、饮食文化: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菜。是汉族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
6、湖南禁忌:湖南人的性格以热情豪爽著称,新世纪初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以一首《辣妹子》让湖南的湘妹子“享誉全国”。
在“不怕辣,辣不怕”的“泼辣”背后,掩藏着的是湘妹子临水而居的柔情。面对人生的逆境,湖南人秉持的信条是“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激励,才有了湖南如今中部崛起大省的繁荣。
7、湖南传统建筑: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乃古蛮夷之地。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如堂屋、火塘、门扇、窗棂、柱头、天花板等,统称湘西民居或民居文化。
8、湖南湘剧: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9、湖南祁剧:祁剧是湖南省汉族地方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
流布区域较为广泛,除湖南的衡阳、零陵、怀化、邵阳、郴州等地区拥有祁剧演出班社之外,不少祁剧班社还到外省演出,曾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祁剧的资料么?
10、滩头年画: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那么滩头年画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11、蚕灯舞:长鼓舞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
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12、宝庆竹刻: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
宝庆属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宝庆竹刻这朵民间艺术奇葩虽然在历代战乱和20世纪60年代屡受严重摧折,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13、湖南道教文化:湖南道教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晋太兴年间,女官祭酒魏华存至我省南岳潜心修道16年,宣讲上清经录,成为湖南最早的道教传播者。由此推算,湖南道教已有1700余年历史。
14、土家族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
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共有四节。现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编的新版摆手舞,更易于学习和传承。
15、新化山歌:新化山歌,是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民间的民歌。新化山歌,其内容广泛、调式古老、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音乐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说唱风味很浓。
百度百科-湖南
干旱、洪涝、台风、龙卷风、沙尘暴、寒潮和霜冻等都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人类生命、生产资料、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危害。气象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致灾条件——气象条件的变化,二是受灾体的承受能力。当气象条件发生变化,且超过了受灾体的承受能力,则气象灾害发生。
(一)干旱与洪涝
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初,我国西南的云、贵、川发生大范围的、持续的秋旱、冬旱及春旱,6000余条大小河流干涸,绝大多数井、泉干涸,数千万人及牲畜饮用水短缺,著名的桂林漓江水量急剧减少,水流几近停滞。灾情百年一遇(图6-1)。
图6-1 干涸的漓江
2010年5~6月,我国南方地区持续强降雨,遭受洪涝灾害。5月13~14日广西北部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200mm以上特大暴雨(图6-2)。
图6-2 漓江洪水
暖湿空气比较弱,持续的高温少雨是本次干旱的直接原因。2010年5~6月我国南方冷暖气流多次交汇,形成了多次强降雨,是洪涝的直接原因。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是需要长期累积的,一个特定的干旱或者风暴不能绝对地归因于人类,但极端的气象灾害与人类活动不无关系。
干旱分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两种。所谓大气干旱就是少雨、相对湿度很低,还常常伴随着高温和多风。最简单的干旱标准是降雨量的多少,一般降水量(年或季)小于或等于常年的80%为小旱;降水量小于或等于常年的40%为大旱。土壤干旱,一般根据土壤水分的作物参数确定土壤干旱的指标,如库立克提出,10天内20cm土层中的土壤水分为20mm时称为半干旱,10mm时称为干旱。也有用降水的标准差确定旱涝指标的,计算公式:
地质与环境保护
式中:I为旱涝指标;iX为某地某年降水总量; 为该地历年平均降水量;σ为年降水量的标准差。
干旱判定:-1<I<1为正常年;-2<I<-1为旱年;I<-2为大旱年。
干旱的危害是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大大减少,甚至无补给,蒸发强度大大提高,造成地表水大量减少,甚至干涸,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人们的生活、生产水源短缺,植物大量死亡。
洪涝与干旱相反,长期阴雨或暴雨,河流泛滥,山洪暴发,或使低洼地积水,植物被淹没或冲毁,并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涝的标准是:1<I<2为涝年;I>2为大涝年。
2010年5月23日2时10分,因连日降雨,引发江西省境内沪昆铁路余江至东乡间(K699+700m处)山体滑坡,掩埋线路,造成由上海南开往桂林的K859次旅客列车脱轨,71人受伤,19人遇难(图6-3)。
图6-3 列车脱轨
(二)台风
2006年第四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7月14日中午在福建沿海登陆,引发南方洪灾。7月14~16日,湖南郴州地区暴雨(局部地区强度500年一遇)(图6-4,图6-5)。
图6-4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发郴州地区洪灾”
图6-5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摧毁房屋”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风速达20~50m/s,大者可达110m/s。热带气旋按强度一般分为4级,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速小于7级,最大风速17.1m/s);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速8~9级);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速10~12级);台风(中心最大风速等于或大于12级,最大风速32.6m/s以上)。
台风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充足的水汽和海水温度超过26℃。台风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水汽凝结时放出的潜热。
北半球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而南半球则发生在1~3月。台风的破坏力极大,并且带来暴雨,使房屋倒塌,庄稼冲毁,林木发生风拔、风倒和风折等,尤其使航空、航海、交通运输受到极大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尤其是东海和南海沿岸地带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
(三)龙卷风
龙卷是积雨云底部伸展出来的漏斗状的涡旋云柱,龙卷伸展到地面时引起强烈的旋风,称为龙卷风(图6-6)。龙卷有时悬挂在空中,有时延伸到地面。
图6-6 龙卷风
龙卷风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活动范围小(直径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中心气压极低(2~3kPa),风速大(100~200m/s),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把人、畜、物卷入至空中带到他处。一般认为龙卷风的形成与积雨云中强烈升降的气流有关。
从世界范围来看,龙卷风主要发生在中纬度(20°~50°)地区。美国是龙卷风出现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日本次之,我国主要出现在华南、华东一带。
(四)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图6-7)。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如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形成沙尘暴的重要原因。
图6-7 巨型沙尘暴
沙尘暴发生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时间为每年的4~5月。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漠,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
沙尘暴的危害有:①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②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
防治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具体为植树种草,固结泥沙。据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统计,多年植树种草,使沙尘暴从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66天减少到现在的每年5天。
(五)寒潮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湖南南部郴州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1月25日郴州境内输电塔倒塌,阻断京广铁路运输,揭开了特大冰雪灾害的序幕,此后,半个月时间里,灾情波及半个中国。至1月26日凌晨,京珠高速郴州段80多千米的路面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8000多辆车辆被堵,数万名司乘人员被困。同时,因湘南电塔被毁坏,导致机车无法供电运行,京广线运输全面告急。冰雪灾害还造成大量的树木、竹林折断,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图6-8,图6-9)。
图6-8 2008年湖南冰冻灾害
这次郴州的冰灾直接原因,是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与东南太平洋的强冷湿气流相遇,双方势利相当,在郴州地区上空相持导致。
寒潮是盘踞在高纬度地区上空的冷空气突然离开源地大规模南下造成。冷空气经过的地区可以出现大风、降温和霜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我国根据国防建设、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规定寒潮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48h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达到4℃或以下,并且陆地上有3个大区伴有5~7级大风,海上有3个海区伴有6~8级大风。
图6-9 2008年湖南冰冻灾害,植被损坏严重
(六)霜冻
霜冻是指在植物生长的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低,引起植物遭受冻害或者死亡的现象。霜冻通常发生在0℃或0℃以下。每年秋季发生的第一次霜冻称初霜冻,它影响农作物的抽穗、扬花和成熟;春季发生的最后一次霜冻称终霜冻,其危害主要影响春播、出苗和越冬作物的返青。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