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台风警告信号_香港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几种
1.台风最大是什么色
2.请教:关于台风的相关知识,以及台风预警分级
3.香港8号风球相当于台风几级
4.台风警报该怎么看
**预警是预警,**预警是代表较重的台风、暴雨、高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十一类灾害。
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Ⅳ、Ⅲ、Ⅱ、Ⅰ级),按照灾害的严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橙色和红色。
寒潮蓝色预警信号表示: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信号表示: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信号表示: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最大是什么色
台风和飓风的区别。其实是个东西。台风和飓风是北半球的热带气旋,但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海域,不同国家的人使用不同的名称。
在北半球,从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格林威治子午线的海面上产生的气旋称为飓风,而在其以西的海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一般来说,大西洋产生的热带气旋叫飓风,太平洋产生的热带气旋叫台风。
台风是在平静广阔的热带海洋上形成的,海水被加热到26℃。海面上空气和水汽的上升形成一个低压区。空气变得不均匀,相互补充,水蒸气聚集在海面上。在地球自转带来的偏转力的影响下,在北半球绕中心逆时针旋转,形成胚胎气旋。
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继续加强。当其中心最大风速达到8级时,形成一个年轻台风,正式命名。这时其实是热带风暴,一般叫台风。在它的影响下,各种天气都可能出现狂风、暴雨、雷电和冰雹。
专门针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命名,是由西北太平洋的区域性专业气象中心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进行的。这些台风的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亚太地区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提供,依次为柬埔寨、中国大陆、韩国、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在14个成员提议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或地区提议10个名称用于回收。
但根据世界台风委员会的规定,一旦台风因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而臭名昭著,或因自己的名字而退役,将永久占据该名字,并从名单中删除。其他热带气旋就不再用这个名字了,也就是永远叫这个热带气旋,这就是退市。这样,就需要给命名表添加一个新的名字。
台风的成因是地面温度过高,热气流上升,海面风与水汽比例显著,沿地面补充的空气和海面温度过低,也就是说海面大温差小,这种海面聚集了太多的水汽,下雨时更多的水汽补充形成强风。
请教:关于台风的相关知识,以及台风预警分级
台风最大是红色,是指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 台风预警信号分五级,分别以白色、蓝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含义: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暴雨 暴雨预警信号分,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本地将可能有暴雨发生,或者强降水将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台风(英语:Typhoon)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称为飓风(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义字。西北太平洋地区用之近义字乃台风。世界气象组织及日本气象厅均以此为热带气旋的最高级别,但部分气象部门会按需要而设立更高级别,如中国中央气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强台风、超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之强烈台风,以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超级台风。
广义上而言,“台风”这个词并非一种热带气旋强度。在台湾、日本等地,将中心持续风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均称台风。在非正式场合,“台风”甚至直接泛指热带气旋本身。当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区域专责气象中心(RSMC)日本气象厅会对其编号及命名,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
据美国海军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统计,1959年至2004年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台风发生的个数与月份,平均每年有26.5个台风生成,出现最多台风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科学家曾估算,一个中等强度的台风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上百个氢弹、或10亿吨**所释放能量的总和。
分类
过去我国习惯称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自1989年起,我国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划分标准。
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
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风速6~7 级,(10.8~17.1 m/s);
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8~9 级,(17.2~24.4m/s);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11 级,(24.5~32.6m/s);
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13级,(32.7~41.4m/s);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50.9m/s);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
名字由来
《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台风”这一名称,作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
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台风实际上是一种热带气旋。
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称作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风。
(1)指亚洲太平洋及南中国海海域的热带气旋。
(2)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
(3)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近年台风
①在西北太平洋(日界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比如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就称为“台风”。
②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
③在菲律宾被称作“碧瑶风”。
④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
⑤在印度半岛被称作“热带气旋”。
⑥在澳洲被称作“畏来风”。
⑦在墨西哥人则称之为“鞭打”。
⑧在南半球则称“旋风”。
(4)台风过境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在天气图上,台风的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雨区,风大雨大。
有史以来强度最高、中心附近气压值最低的台风,是超强台风泰培(英语:Typhoon Tip,台湾译名:狄普),日本19年的大范围洪灾就是由这个台风造成的。
台风的成因是地面温度高,气流上升,海面风和水蒸气由于比重大,沿地面补充地面空气,海面温度低吸收地面上升的空气、水蒸气补充空间,由于海面大,温差小,海面上空聚集水蒸气多,降雨范围广,水蒸气结水时体积缩小,周围水蒸气补充便形成大风。
形成原因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特点
台风源地
台风源地,指经常发生台风的海区,全球台风主要发生于8个海区。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5个海区,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3个海区。从每年台风发生数及其占全球台风总数的百分率的区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发生62个台风,大洋西部发生的台风比大洋东部发生的台风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区为最多(占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尚未发现有台风生成。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源地又分三个相对集中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台风,对我国华南一带影响重大。
台风大多数发生在南、北纬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占到了总数的65%。而在20°以外的较高纬度发生的台风只占13%,发生在5°以内赤道附近的台风极少,但偶尔还是有的,如福建省气象台就发现10~11这两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个台风发生在5°N以南区域。据近十多年来卫星资料的分析,发展成台风的扰动云团,在几天前即可发现,所以实际上扰动的初始位置比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认为发展成台风的初始扰动大多数产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据云图分析,认为每年有三分之二台风的扰动起源于非洲大陆。这些扰动一般表现为倒V形或旋涡状云型,它们沿东风气流向西移动,到达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时,便发展成台风。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台风的初始扰动位置,也要比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
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强度并进行分类:
热带扰动级别
(由于热带扰动是热带风暴的前身,为了对其研究和追踪,有一套独特的分级方式):
以反映热带扰动的结构好坏程度分为Low(表示差),Medium(表示一般),High(表示好)。一旦其加强成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就会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告(TCFA),这时的扰动可能是Medium或High级别。但是,并非所有系统在获升格为热带低压前都会发出TCFA,尤在当前东亚命名机构为日本气象厅(JMA)的情况下,若JMA相当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惯常发报时间发布TCFA,也可能直接升为热带低压(这样的情况较少见)。
台风结构
台风是一个强大而具破坏力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①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②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③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
台风内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为外层区(包括外云带和内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区三个区域;铅直方向可以分为低空流入层(大约在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层(大致在10公里以上)和中间上升气流层(1公里到10公里附近)三个层次(图1台风结构示意图)。在台风的低层,有数支同台风区等压线的螺旋状气流卷入台风区,辐合上升,促使对流云系发展,形成台风外层区的外云带和内云带;相应云系有数条螺旋状雨带。卷入气流越向台风内部旋进,切向风速也越来越大,在离台风中心的一定距离处,气流不再旋进,于是大量的潮湿空气被迫强烈上升,形成环绕中心的高耸云墙,组成云墙的积雨可高达19公里,这就是云墙区。
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而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即台风眼区。台风眼半径约在10~70公里之间,平均约25公里。云墙区的潜热释放增温和台风眼区的下沉增温,使台风成为一个暖心的低压系统。
台风在低层主要是流向低压的流入气流。由于角动量平衡,在内区可产生很强的风速,在高层是反气旋的流出气流。上下层环流之间通过强上升运动联系起来,这是台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台风中最暖的温度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它出现在眼壁内边缘以内,这里有最强的下沉运动。在台风低层最大风速半径处,辐合最强,最大风速值半径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甚小,并处于眼壁之中。
台风能量
台风结构的不对称性也是人们注意的特点。分析表明,无论是在台风内区和外区都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台风发展和动量及动能的输送等有重要的作用。天气尺度的台风是大气中很强的动能源,因而对大气环流的变化和维持应有重要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能量问题上还有人指出,角动量的水平涡旋输送在台风外区很重要;另外,在外区动量的产生和输送也很重要,它们在台风能量收支中不应加以忽略,这些都与台风的不对称性有关。
台风中心叫台风眼,以其为同心圆由内向外分别是旋涡风雨区和大风区。台风眼的形成, 系由于台风内的风是反时针方向吹动,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而旋转时所造成之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之风力互相平衡抵消,而使强风不能再向中心聚合, 因此形成台风中心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而且因为有空气下沉增温现象, 导致云消雨散而成为台风眼。
生命周期
孕育阶段
经过太阳一天的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使得上方的空气热,下方空气冷,上方的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经过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发展(增强)阶段
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供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成熟阶段
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大,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力,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消亡阶段
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一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第二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日本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相关
编号命名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环循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特点是: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台风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台风给人类送来了淡水,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一句话,台风太大太多不行,没有也不行。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和地区家喻户晓的故事等。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比如说“海燕”。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国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使用热带气旋名字。此前,我国一直用热带气旋编号。
香港8号风球相当于台风几级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国海发生的热带气旋,分为五级。各地向外公布的分级和名称有时略有不同。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薛小乐)
《环球时报》 (2005年07月15日 第九版)
中国气象局2004年8月16日发布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其中把台风预警信号分为蓝色、**、橙色和红色四级: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指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风速10.8米/秒-13.8米/秒)以上,或阵风7级(风速13.9米/秒-17.1米/秒)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级至7级,或阵风7级至8级并可能持续。其物状是电线呼啸有声,行人迎风行走感觉不便。
台风**预警信号指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风速17.2米/秒-20.7米/秒)以上,或阵风9级(风速20.8米/秒-24.4米/秒)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级至9级,或阵风9级至10级并可能持续。此时小树枝可能折断、房瓦掀起,行人行走阻力很大。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指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风速24.5米/秒-28.4米/秒)以上,或阵风11级(风速28.5米/秒-32.6米/秒)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10级至11级,或阵风11级至12级并可能持续。此时树木可被摧倒,出行危险性很大。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指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风速大于32.6米/秒)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大树可被摧倒。
台风警报该怎么看
香港八号风球相当于8—9级台风。
8号风球是香港及澳门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之一。8号风球在香港称为8号烈风或暴风信号,8号风球在澳门称为8号烈风信号.包括8号东北面、8号东南面、8号西北面和8号西南面。
自1884年开始,香港就已经用一套以圆柱形、球形和圆锥形(俗称“风球”,单个标示重达25公斤)为信号的系统,向港内船只发布关于热带气旋的情况及大约位置的消息。当热带气旋迫近香港的时候,则鸣炮警告居民烈风将会吹袭香港。
在随后的几十年当中,号码的含义一直在发生变化,直到13年1月1日,确定了1、3、8、9、10号5个热带气旋的警告信号,数字越大级别越高,这个系列的信号系统一直沿用至现在。但香港市民仍以最初悬挂标志物,也就是“风球”称呼台风预警,这就是现在常有的“悬挂风球”的说法。
风球的词语来历:
香港人一提风球,动词都是“悬挂”,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早在1884年,香港天文台就开始使用一套以圆柱形、球形和圆锥形组成的信号系统,向港内船只及市民发布有关热带气旋情况及大约位置的消息。
随着人口增加,信号站也逐渐遍布全港各地,60年代是高峰期,全港共有42个信号站。然而,近年来电视台及互联网能够及时又准确地播报天气,信号站也渐渐成了摆设。2002年,最后一个讯号站关闭,实体风球的时代正式结束,“悬挂”一词却留了下来。
台风警报该怎么看
台风警报该怎么看?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的风速越大,给我们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气象局侦测到台风时会发预警让我们避开,下面讲讲台风警报该怎么看。
台风警报该怎么看1一、T(灯光信号白白白)为台风注意信号,其含义为:距我市800公里范围内有热带气旋,48小时内可能影响我市。简称台风一号。
防御措施:提请市民和航船注意防风。
二、(灯光信号白绿白)为强风信号,其含义为:距我市500公里范围内有热带气旋,24小时内可能影响我市,风力可达6—7级。
简称台风二号。防御措施:幼儿园停止上课;船舶避风。
三、(灯光信号白绿绿)大风信号,其含义为:距我市200公里范围内有热带气旋,12小时内即影响我市,风力可达8级以上。简称台风三号。
防范措施: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到岗位准备应急措施;组织抢险队伍,准备物资器材;检查水、电、通信、交通工程设施;危险地带警戒及人员财产疏散;
危房警戒及住户疏散;公布临时避险场所及撤退路线,并开放全部场所;中、小学停课;船舶避风;切断霓虹灯及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四、(灯光信号绿绿绿)为大风增强信号,其含义为:热带气旋将严重影响我市,平均风力8级以上,阵风11级以上,简称台风四号。
防御措施:三防领导成员到指挥部集中指挥;抢险队伍到位;船舶取防护措施。
五、(灯光信号红绿红)为飓风信号,其含义为:热带气旋在我市附近登陆,平均风力10级以上,阵风12级。简称台风五号。防御措施同台风四号。
六 、(灯光信号绿白白)为台风解除信号,其含义为热带气旋已登中途转向,将不再对我市构成威胁。
台风警报该怎么看2怎样识别台风预警信号
1、蓝色预警: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2、**预警: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3、橙色预警: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4、红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5、白色预警: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台风危险吗?
台风属于自然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当台风与热带风暴同时来袭时,往往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有时还能引起海啸,所以台风是很危险的。
台风造成灾害的严重性、多发性已为世人所瞩目,台风与热带风暴造成的危害极大,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当台风与热带风暴袭来时,据世界气象组织报告。
全球每年死于台风与热带风暴的人数约为2~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70%以上的海难都与台风与热带风暴有关,故人们常将台风与强热带风暴称为制造海难的头号“元凶”。
台风的危害
1、强风造成的灾害。
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围墙、临时建筑、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游乐设施、各类吊机、施工电梯、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海上船只、港口码头设施等可能因抗风能力不足而被吹倒(翻)。
阳台、屋顶上的花盆、空调室外机、雨篷、太阳能热水器、屋顶杂物,建筑工地上的零星物品、工具、建筑材料等容易被风吹落,门窗玻璃、幕墙玻璃等被强风吹碎或吹落,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2、暴雨造成的灾害。
台风影响时,多数时候伴有暴雨,甚至是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导致村庄、房屋、船只、桥梁、游乐设施等受淹,甚至被冲毁,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暴雨可能造成水利工程失事,发生严重险情。暴雨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3、风暴潮造成的灾害。
风暴潮容易冲毁海塘堤防,涵闸、码头。护岸等设施,能造成海堤决口、海水倒灌,甚至可能直接冲走附近人员,造成人员伤亡。
如何看懂台风预警信号
在国家颁布统一的台风预警规范之前,不同的地区针对台风有不同的预警方法。为了便于统一部署,中国气象局于04年发布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其中把台风预警信号分为蓝色、**、橙色和红色四级,随着颜色醒目程度的.增加,台风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也逐步扩大。
气象部门现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主要针对台风在海上和登陆期间这两个阶段。其中,蓝色预警表示在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到台风的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预警表示在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到台风的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橙色预警表示在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到台风的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表示在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到台风的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白色预警是广东等地区特有的预警信号。广东省气象局规定,除国家统一规定的四色预警之外,延续使用原有的白色预警作为戒备信号,表示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在港、澳地区,台风预警在过去几十年内用一到十不等的数字表示,并被习惯性地称为“风球”。
香港台风预警分为台风一、三、八、九、十号风球:一号(戒备信号)表示距香港800公里范围内有台风活动,未来可能影响香港,提醒市民关注;三号风球出现时,教育部门会要求幼儿园等机构停课,这是香港最常见的风暴信号;如遇八号或以上风球,表示香港境内学校停课、大部分行业停工。
生活在内陆的朋友可能无法体会不同颜色预警下台风强度的差别,但是对于生活在沿海地区的朋友而言,**和橙色预警下的台风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预警的平均风力是8级,表示风速达到了17。220。7米/秒,在这个风速下,树枝会被吹断,海浪可以用波涛汹涌来形容,生活在老房子里的人们或许可以待在屋里躲一躲,而橙色预警的风力是10级,风速已经达到了24。528。4米/秒。
此时的大树可以被连根拔起,大海也完全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住老旧房屋的人们可能就需要转移了。最高的红色预警,风力12级,风速大于32。6米/秒,这个时候建议大家能躲多远躲多远吧。
登陆后减弱的台风仍然携带着丰厚的暖湿空气。其深入陆地后,与陆地上空相对冷的空气相互作用,常常造成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以及雷暴、局地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并引发山区洪水、泥石流、洪涝、积涝,以及中小河流库塘溢坝、垮坝等气象灾害和衍生灾害。
这一阶段,随着台风强度减弱停止编号,台风预警也常常会被解除。但这时仍不可放松警惕,特别需要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以及气象部门与国土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转移影响区域内沟底、库塘下游、干枯河床边缘、城市乡村低洼地带居住和滞留的人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