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天气

2.天气预报讲的气压和天气有什么关系

3.点聚weboffice 打不开文件

4.四川省南充市短期天气预报手册的目录

天气预报因子有哪些_天气预报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人文天气指数不止有 四种

感冒指数

是 气象部门就气象条件对人们发生感冒的影响程度,根据当日温度、湿度、风速、天气现象、温度日较差等气象因素提出来的,以便市民们,特别是儿童、老人等易发人群可以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用感冒指数来确定感冒发生的几率和衣服的增减及活动的安排等。感冒指数分为四级,级数越高,感冒发生率就越高,气象因素对 感冒的发生就越有利。

穿衣指数

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一般来说,温度较低、风速较大,则穿衣指数级别较高。穿衣气象指数共分8级,指数越小,穿衣的厚度越薄。

晨练指数

是 气象部门根据气象因素对晨练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综合了温度、风速、天气现象、前一天的降水情况等气象条件,并将一年分为两个时段(冬半年和夏半年),制定了晨练环境气象要素标准,晨练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根据晨练指数,有选择地进行晨练,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不受外界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 目的。晨练指数分为4级,级数越低,越适宜晨练。

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指数

是不考虑污染源的情况下,从气象角度出发,对未来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聚积和清除能力进行评价,主要考虑的气象因素是温度、湿度、风速和天气现象,对气象条件进行分级,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指数分为5级,级数越高气象条件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中暑指数

气 温,湿度等气象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在相同的气温下,湿度不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中暑指数是综合了气温,空气湿度,光照等天气因子对人体热承受力的影响进行的评述,以帮助人们注意防暑降温,提示人们避免在易中暑的环境下工作。中暑指数分为4级,级数越高,中暑的几率越大。

紫外线指数

紫 外线指数是对紫外线强度由弱到强进行分级。由于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产生红斑、色素沉着、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患皮肤黑瘤、皮肤癌及白内障等,因此参照紫外线指数的预报能够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在紫外线辐射最强烈的那一段时间里晒太阳或外出披长袖衬衣、涂抹防晒油等,防止强烈的紫外线过度照射危害人 体健康。紫外线指数分为5级,级数越高,紫外线越强烈并给予相应意见。

心情指数

心 情指数是从天气对人体感觉的影响出发而制定的一种指数,各种天气要素,如闷热、湿冷、阴沉、沙尘等天气都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在一些其它的天气下例如晴朗、阳光灿烂、飘雪等情况却有助于人们的情绪稳定,所以综合考虑天气与心情的关系,使人们可以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

约会指数

约 会指数是从天气对人体感觉和对环境气氛的影响出发而编制的一种指数,各种天气要素,如高温,严寒,下雨,暴雪,阴天,雷电天气等都会对外出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天气下例如小雪无风且气温不低的情况下,却能营造出适宜约会的浪漫气氛,所以综合考虑天气状况,给市民提供一个是否适宜约会的建议。

夜生活指数

夜生活指数是从天气对人体感觉的影响出发,其中包括各种夜间天气要素,如高温,严寒,下雨,暴雪,阴天,雷电天气等,给市民提供一个是否适宜夜生活的建议。

雨伞指数

顾名思义,指为公众提供的出行是否需要带雨伞的建议。根据天气状况是否会下雨或下雪,会下何种等级的雨(雪)、阵雨、中雨、还是大暴雨等,综合上述的因素给市民一个出门是否需要带伞的建议。

运动指数

是考虑气象因素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包括紫外线、风力、气压、温度、光照以及雨雪沙尘等,为广大老百姓提供的是否适宜运动的建议。运动指数分为3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运动。

洗车指数

是考虑过去12小时和未来24小时内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亮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天气等条件,给广大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建议。洗车指数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交通气象指数

是 根据雨、雪、雾、沙尘、阴晴等天气现象对交通状况的影响进行分类,其中主要以能见度为标准,并包括对路面状况的描述,以提醒广大司机朋友在此种天气状况下出行时,能见度是否良好,刹车距离是否应延长,是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减少由于不利天气状况而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交通指数分为5级,级数越高,天气现象对交通的影响越大。

路况气象指数

是 根据天气的变化,结合当日天气现象和前12小时的天气现象对路面状况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指数,以便提醒广大司机朋友路面是否潮湿,湿滑,有积雪或积冰,是否道路便于行驶。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气象因素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减少由于不利天气状况而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路况指数分为5级,级数越高,天气现象对路况的影响越大。

旅游指数

是 气象部门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结合气温、风速和具体的天气现象,从天气的角度出发给市民提供的出游建议。一般天气晴好,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最适宜出游;而酷热或严寒的天气条件下,则不适宜外出旅游。旅游指数还综合了体感指数、穿衣指数、感冒指数、紫外线指数等生活气象指数,给市民提供更加详细实用的出游提 示。旅游指数分为5级,级数越高,越不适应旅游。

体感温度

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人体对相同的气温其感受是不同的。体感温度就是在综合了空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天空云量、日照时数等因素影响后,人体实际上感受到的温度。

风寒指数

是舒适度指数在秋冬季节的一个细化,由于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起伏较大,人体感觉受风雪天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较暖季更为敏感。风寒指数综合考虑了气温和风速对人体的影响,人们可根据风寒指数,取相应的防寒措施。风寒指数分为6级,级数越高,人们的防寒意识越大。

舒适度指数

数 是结合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对人体综合作用,表征人体在大气环境中舒适与否,提示人们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生理及适应冷暖环境,以及防范天气冷热突变的指数,便于人们了解在多变的天气下身体的舒适程度,预防由某些天气造成的人体不舒适而导致的疾病等。舒适度指数分为9级,级数越高,气象条件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越大,舒适感越差。

化妆指数

是根据气象条件对人的皮肤的影响制定出来的指数,主要影响有温度、湿度、风速、紫外线强度,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来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如保湿、防晒、保湿防晒、去油、防脱水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以减少恶劣气象条件对皮肤的伤害

放风筝指数

由于放风筝是一种户外活动,所以受气象条件制约很大。放风筝指数是根据温度、风速、天气现象等气象因子对放风筝活动的影响程度制定出的一种指数,它分为,级数越高,越不适宜放风筝。

美发指数

主要是根据适宜头发生长的气象环境,结合实际的温度、湿度、紫外线强度、风速对人们是否在此气象条件下适合美发提出意见,以期对人们美发起一定的指导作用。美发指数分为3级,级数越低,气象条件就越适宜头发的生长。

空调开启指数

是综合考虑了当日温度、湿度和连续三天的温度情况,根据人体的生理与健康要求,计算出指导人们适当使用空调的指数。空调开启指数分为5级,空调开启级数越低,越要开启制冷空调进行降温,级数最高时,则应适当取供暖措施。

逛街指数

是根据影响人们逛街的主要的气象因子:温度,天气现象、风速等,按一定的经验公式进行分级,以便人们根据逛街指数来安排自己的行程。逛街指数分为4级,一般级数越高越不适宜逛街。

钓鱼指数

是 根据气象因素对垂钓的影响程度,提取出影响垂钓的主要气象因素:温度、风速、天气现象、温度日变化等,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得出,利用钓鱼指数人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水域,在有利于钓鱼的气象条件下垂钓,不仅能取得较大的收获,还可以达到休闲的目的。钓鱼指数分为3级,级数越高,越不适合钓鱼。

晾晒指数

是根据温度、风速、天空状况的预报对晾晒的影响情况,对人们进行晾晒活动的适宜程度进行分级,从而指导人们适时安排晾晒衣物等家庭用品或农作物、药材等。晾晒指数分为5级,级数越低,气象条件对人们进行晾晒活动越有利。

划船气象指数

由 于划船是在露天的水面上活动,天气条件的影响对游客的安全至关重要。划船气象指数是综合分析了影响划船的天气现象、风速、温度等气象要素而研制的。它可以为各公园船队和游人提供是否适宜划船的专业气象预报服务,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进行划船活动,而避免不利天气条件造成的危害。划船指数分为,级数 越高越不适宜划船等水上户外运动。

啤酒气象指数

最 早起源于欧洲,近年来我国根据主要影响人们喝啤酒的气象因素(温度、湿度)研究出针对我国的啤酒气象指数,以便正确引导市民啤酒消费,指导啤酒商家销售。通常在寒冷干燥季节,应少喝啤酒且尽量喝些常温或稍加热啤酒;湿热天气饮用冰镇啤酒倍感舒适;而干热天气时,啤酒可作为最好的防暑降温饮品。啤酒气象指数 分为5级,一般级数越高,越适合饮用啤酒。

过敏气象指数

过敏气象指数是考虑气象因素并结合环境要素对人体的影响,从天气角度出发为广大公众提供是否易发生过敏的服务提示。过敏气象指数等级划分为五级,级数越高,表示目前的气象条件,引发过敏的可能性越大。

出行指数

出行指数同样需要根据当天的天气、气温和风力情况来确定,一共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低表明气象条件越恶劣,等级越高,天气越好,越适合出行。

什么是天气

天气图是传统天气预报主要方法

所谓天气图就是标有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地图。天气图分地面、高空两大类。从天气图上可一目了然地年看到天气系统和天气的分布,知道冷空气、暖空气在哪里,哪里刮风下雨、哪里天气晴好。连续分析不同时刻天气图,就知道天气系统的移向移速,从而判断本地未来受什么天气系统影响,会出现什么天气。

所谓天气系统是指能显示天气分析的气压系统。天气系统是天气的制造工厂,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比如,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天气晴冷,多吹偏北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多吹偏南风。冷暖空气交汇地带称为锋,受锋影响,天气突变,以阴雨天气为主。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台风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低气压,受台风影响,会造成大风和洪涝灾害。

发达国家天气预报有近140年历史。1854年英、法为了控制土耳其,向俄国宣战,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11月14日,英法舰队在黑海遇强风暴,风速超过30米/秒(11级),几乎全军复没。事后,巴黎天文台台长、海王星发现者勒佛里埃研究这次风暴路径,他收集了11月12-16日气象记录,查明风暴向东南方移动,在袭击联军舰队前一、二天,西班牙、法国西部已先受影响。勒佛里埃认为,若建立气象观测网,绘制天气图,可预报风暴移向移速。1863年秋,法国使用天气图向港湾发布风暴警报。此后,欧美和日本陆续绘制天气图,天展天气预报。

在中国,战争后帝国主义出于侵略的需要,在北京和全国43个港口设立了测候所,从事气象观测和绘制天气图工作。1927年南京设立气象研究所,在竺可桢领导下,各地纷纷设立测候所,在培养人材、收集气象资料和科研方面取得相当成绩,但不正式对外发布天气预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气象事业迅速发展。到1957年按所政区划建成气象台站网。苏州市气象台1959年1月1日正式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是天气图、数理统计和群众看天经验。

数值天气预报是现代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计算技术和气象卫星资料的广泛应用,世界天气预报出现了新的飞跃,传统的天气图已被数值天气预报取代。所谓数值天气预报应用7个流体力学、热力学微分议程来描述大气运动规律,7个议程中含有7个未知数--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求解方程组,获得未来7个未知数的时空分析,即未来天气分布。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开展数值预报业务,发达国家建立了全球和有限区域两种预报模式,计算机最高运行速度40亿次/秒。全还应数值预报模式垂直分层超过30层,水平分辨率60公里,预报可用时效中高纬10天,低纬5天。有限区域预报模式水平分辨率15公里,美国、德国可达2公里。

发达国家气象中心每天定时发布全国各城市或各区域(日本将全国划成191个格距20公里正方形区划)天气预报,预报时效7-8天,逐日滚动。各地气象台根据本地实况和预报员经验对气象中心发来的预报进行订正。几乎所有国家的气象部门都实行垂直领导,发达国家按气候区划设置台站。美国实行两级管理体制,即国家气象中心和天气服务台。国家级中心有9个--国家气象中心(逐日发布全国各城市7天预报)、国家飓风预报中心、国家强风暴预报中心、国家环境模拟中心、国家业务控制中心、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国家航空预报中心、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和国家气候预报中心。天气服务台有116个,每个服务台配备一部先进的多普勒天气雷达。9个国家中心承担着全国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航空、航海天气预报等任务。天气服务台负责接收国家中心发布的预报信息,结合本地最新气象资料和预报员经验,进行编辑和订正,作出本地天气预报。但国家中心发布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天气服务台无权订正,理由有三条:一是只有国家中心才能获得全部数值预报产品,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全国一小时一次的地面观测资料;二是国家中心预报员是通过全国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他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三是经过三年对比证明,订正反而导致预报质量下降。日本气象体制分:气象厅、管区气象台和地方气象台。气象厅预报部每天发布全国191个区域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在中国,1982年开展数值预报业务,每天制作北半球三天形势预报。1995年引进美国的Cray巨型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20亿次/秒)每天制作全球七天形势预报。19年起每天制作全球十天形势预报。目前全球预报水平分辨率120公里,有限区域预报水平分辨率55公里。我国气象体制分成五级:中国气象局、大区气象局、省级气象局、市级气象局和县级气象局,全国气象部门共有6万多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差距是:

1、资料同化系统落后,气象卫星、商用飞机和天气雷达的资料尚未进入数值预报系统。天气雷达定量测定降水尚未开展,卫星云图还停留在"看图识字"水平上。

2、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尚未形成业务。

3、天气预报重复劳动严重,主要原因是国家中心和省级气象台指导产品少、质量不高,指导不到位。下级台站为了服务,只能独立地制作长、中、短天气预报。 好运

参考资料:

.szkp.org.cn/kejijiangzuo/2002-8-2.htm

天气预报讲的气压和天气有什么关系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天气

英文:weather

地理知识

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统称。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经过。

天气景观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天气

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因而一个地区的天气和天气变化是同天气系统及其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是大气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综合结果。

各类天气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发展和演变着的,都反映着一定地区的环境特性。比如:极区及其周围终年覆盖着冰雪,空气严寒、干燥,这一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极区低空冷高压和高空极涡、低槽形成、发展的背景条件。赤道和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潮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是对流性天气系统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中高纬度是冷、暖气流经常交绥地带,不仅冷暖气团你来我往交替频繁,而且其斜压不稳定,是锋面、气旋系统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活动反过来又会给地理环境的结构和演变以深刻影响。因而认识和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同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天气、气候的形成、特征、变化和预测地理环境的演变都是十分重要的。

天气预报是人类预报天气的发展的科学。从谚语开始到今天使用计算机进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等等的运算,数值预报这门科学的历史长久。今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对一星期内的天气做比较准确的预报。现在气预报大都播报最高、最低气温;降雨机率,雨量的大小;晴天,阴天和紫外线指数,寒冷指数等等。

“返潮”天气巧防潮尽量缩小室内外温差

专家说,这种“返潮”天气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易使食品、衣物、家具和其他物品发霉。使用暖气、电烘箱等热源设备加热室内,使室内温度等于或稍高于室外温度;二是尽量隔绝暖湿气流的侵入。使用有除湿功能的设备。

春季多雨,往往一下就是几天,甚至十来天。而且这个时候,只要天气转为“南风天”,贴了瓷砖的地面、墙面,油漆的家具面就会湿漉漉的“出汗”。这是一种典型的“返潮”现象。

面对潮湿天气,可取以下措施来预防或减轻:一是尽量缩小室内、外的温差。使用暖气、电烘箱等热源设

返潮

备加热室内,使室内温度等于或稍高于室外温度;二是尽量隔绝暖湿气流的侵入。一旦发现风向由北转南时应及时关闭门窗,室内的衣柜、橱柜门也要紧闭,以减少室外暖湿空气的进入;三是在室内放些吸湿吸潮物质。比较经济和理想的是生石灰(块状石灰),石灰溶化时要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并释放出热量,对室内有增温作用;四是利用设备进行除湿。有除湿功能的空调要立即开启;有条件的还可用吸湿机(器)过滤室内空气,进行“脱水”.

主要天气要素: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

2天气种类

编辑

晴 多云 阴 阵雨 雷阵雨 雷阵雨伴有冰雹 雨夹雪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阵雪 小雪 中雪 大雪 暴雪 雾 冻雨 沙尘暴 小到中雨 中到大雨 大到暴雨 暴雨-大暴雨 大暴雨-特大暴雨 小到中雪 中到大雪 大到暴雪 浮尘 扬沙 沙尘暴 强沙尘暴 特强沙尘暴 晴转多云,多云转阴,阴转多云,雾霾。

3风

编辑

风的成因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在水平方向分布的不均匀导致的。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

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定向运动。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21%)、水蒸汽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气压

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空气分子在该区域施加的压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个区域空气分子存在越多,这个区域的气压就越大。相应来说,风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而气压的变化,有些是风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区域上,大气分子被迫从气压相对较高的地带流向

气压场的几种基本型式

低气压地带引起的。大部分显示在气象图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只是形成了伴随我们的温和的微风。而产生微风所需的气压差仅占大气压力本身的1%,许多区域范围内都会发生这种气压变化。相对而言,强风暴的形成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气压区域的变化。

风的影响

风是农业生产的环境因子之一。风速适度对改善农田环境条件起着重要作用。近地层热量交换、农田蒸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等输送过程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加快或加强。风可传播植物花粉、,帮助植

物授粉和繁殖。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中国盛行季风,对作物生长有利。在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东南沿海以及内陆高山,都具有丰富的风能可作为能源开发利用。

风对农业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它能传播病原体,蔓延植物病害。高空风是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飞蝗等害虫长距离迁飞的气象条件。大风使叶片机械擦伤、作物倒伏、树木断折、落花落果而影响产量。大风还造成土壤风蚀、沙丘移动,而毁坏农田。在干旱地区盲目垦荒,风将导致土地沙漠化。牧区的大风和暴风雪可吹散畜群,加重冻害。地方性风的某些特殊性质,也常造成风害。由海上吹来含盐分较多的海潮风,高温低温的焚风和干热风,都严重影响果树的开花、座果和谷类作物的灌浆。防御风害,多用培育矮化、抗倒伏、耐摩擦的抗风品种。营造防风林,设置风障等更是有效的防风方法。

风的能量

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即为风能。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

太阳的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均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风。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风能利用形成主要是将大气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再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地球在自转,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地球大气运动除受气压梯度力外,还要受地转偏向里的影响。大气真实运动是这两力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地面风不仅受这两个力的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地形的影响,山隘和海峡能改变气流运动的方向,还能使风速增大,而丘陵、山地却摩擦大使风速减少,孤立山峰却因海拔高使风速增大。因此,风向和风速的时空分布较为复杂。

在有海陆差异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在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大陆气压比海洋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相反,大陆比海洋热,风从海洋吹向内陆。这种随季节转换的风,我们称为季风。所谓的海陆风也是白昼时,大陆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却下沉,在近地层海洋上的气流吹向大陆,补偿大陆的上升气流,低层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称为海风,夜间(冬季)时,情况相反,低层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称为陆风。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间由平原或山坡吹向,前者称谷风,后者称为山风。这是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温度高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坡地上的暖空气从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气则沿着山坡向上补充流失的空气,这时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交快,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称为山风。当太阳辐射能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大气层约吸收2*10^16W的能量,其中一小部分转变成空气的动能。因为热带比极带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能,产生大气压力差导致空气流动而产生「风」。至于局部地区,例如,在高山和深谷,在白天,高山顶上空气受到阳光加热而上升,深谷中冷空气取而代之,因此,风由深谷吹向高山;夜晚,高山上空气散热较快,于是风由高山吹向深谷。另一例子,如在沿海地区,白天由于陆地与海洋的温度差,而形成海风吹向陆地;反之,晚上陆风吹向海上。

风的分类

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水平距离。根据风对地上物体所引起的现象将风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称为风力等级,简称风级。以0~12等级数字记载。

风力等级表 风级和符号名称风速(米)*陆地物象海面波浪浪高(米)风

0无风0.0-0.2烟直上平静0.0

1软风0.3-1.5烟示风向微波峰无飞沫0.1

天气

2轻风1.6-3.3感觉有风小波峰未破碎0.2

3微风3.4-5.4旌旗展开小波峰顶破裂0.6

4和风5.5-7.9吹起尘土小浪白沫波峰1.0

5劲风8.0-10.7小树摇摆中浪折沫峰群2.0

6强风10.8-13.8电线有声大浪到个飞沫3.0

7疾风13.9-17.1步行困难破峰白沫成条4.0

8大风17.2-20.7折毁树枝浪长高有浪花5.5

9烈风20.8-24.4小损房屋浪峰倒卷7.0

10狂风24.5-28.4拔起树木海浪翻滚咆哮9.0

11暴风28.5-32.6损毁普遍波峰全呈飞沫11.5

12台风32.7-摧毁巨大海浪滔天14.0

注:本表所列风速是指平地上离地10米处的风速值

风向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就是指空气自北向南流动。风向一般用8个方位表示。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常见风

阵风:当空气的流动速度时大时小时,会使风变得忽而大,忽而小,吹在人的身上有一阵阵的感觉,这就是阵风。

旋风:当空气携带灰尘在空中飞舞形成漩涡时,这就是旋风。

焚风:当空气跨越山脊时,背风面上容易发生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就叫焚风。

龙卷风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个猛烈旋转的圆形空气柱。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或吊在空中的巨蟒。

风力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 一级轻烟随风偏 二级轻风吹脸面

叶动红旗展 四级枝摇飞纸片 五级带叶小树摇

六级举伞步行难 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吹树枝断

九级屋顶飞瓦片 十级拔树又倒屋 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

云的成因

人们对云并不陌生,晴朗天空里那白白的,和阴雨天那乌黑的都称作云。它们让天空变化莫测。人们常常看到天空有时碧空无云,有时白云朵朵,有时又是乌云密布。为什么天上有时有云,有时又没有云呢?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又是由有什么组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汽化),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是形成云的一个必要条件,其主要方式有:

(1)水汽含量不变,空气降温冷却

(2)温度不变,增加水汽含量

(3)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温度。

但对云的形成来说,降温过程是最主要的过程。而降温冷却过程中又以上升运动而引起的降温冷却作用最为普遍。

云的成因分类

云形成于当潮湿空气上升并遇冷时的区域。这可能发生在:

锋面云 锋面上暖气团抬升成云

地形云 当空气沿着正地形上升时

平流云 当气团经过一个较冷的下垫面时,例如一个冷的水体

对流云  因为空气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云

气旋云 因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而产生的云

云的形态分类

简单来说,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而科学上云的分类最早是由法国博物学家尚·拉马克(JeanLamarck)于1801年提出的。1929年,国际气象组织以英国科学家路克·何华特(LukeHoward)于1803年制定的分类法为基础,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为十大云属。而这十大云属则可按其云底高度把它们划入三个云族: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另一种分法则将积云与积雨云从低云族中分出,称为直展云族。这里使用的云底高度仅适用于中纬度地区。(除英美等国外,世气组织与各国一般用国际单位制。)

高云族:高云形成于六千米以上高空,对流层较冷的部份。分三属,都是卷云类的。在这高度的水都会凝固结晶,所以这族的云都是由冰晶体所组成的。高云一般呈纤维状,薄薄的并多数会透明。

卷云(Ci,Cirrus): 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色白无影且有光泽,日出前及日落后带**或红色,云层较厚

卷云

时为灰白色。卷云又分成4类:

毛卷云(Cs fil):云丝分散,纤维结构明晰,状如乱丝、羽毛、尾等。

密卷云 (Ci dens):云丝密集、聚合成片。

钩卷云 (Cirrus uncinus):云丝平行排列,顶端有小钩成小团,类似逗号。

伪卷云:已脱离母体之积雨部冰晶部分,云体大而浓密,经常呈铁砧状。

卷层云(Cs,Cirrostratus): 云体均勾成层、透明或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可见,地物有影,常有晕。卷层云又可分成2类:

均卷层云:云幕薄而均匀,看不出明显的结构。

毛卷层云:云幕的厚度不均匀,丝状纤维组织明显。

卷积云(Cc,Cirrocumulus):云块很小,呈白色细鳞、片状,常成行或成群,排列整齐,似微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小波纹。卷积云只有1类。

中层云

中云族

中云于二千五百米至六千米的高空形成。它们是由过度冷冻的小水点组成。

高层云(As,Altostratus):云体均匀成层,呈灰白色或灰色,布满全天。高层云又可分成2类:

透光高层云:云层较薄,厚度均匀,呈灰白色,日、月被掩轮廓模糊,似隔一层毛玻璃。

蔽光高层云 (As op):云层较厚,足灰色,底部可见明暗相间的条纹结构,日、月被掩,不见其轮廓。

高积云(Ac,Altocumulus):云块较小,轮廓分明。薄云块呈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云块呈灰暗色,日、月轮廓不辩。呈扁圆形、瓦块状、鱼鳞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成群、成行、成波状沿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排列。高积云又可分成6类:

透光高积云 (Altocumulus translucidus):云块较薄,个体分离、排列整齐,云缝处可见蓝天;即使无缝隙,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

蔽光高积云 (Ac op):云块较厚,排列密集,云块间无缝隙,日、月位置不辨。

荚状高积云:云块呈白色,中间厚,边缘薄,轮廓分明,孤立分散,形如豆荚或呈柠檬状。

堡状高积云 (Ac cast):云块底部平坦,顶部突起成若干小云塔,类似远望的城堡。

絮状高积云 (Altocumulus floccus):云块边缘破碎,很象破碎的棉絮团。

积云性高积云 (Ac cug):云块大小不一,呈灰白色,外形略有积云特性,由衰退的浓积云或积雨云扩展而成。

低云族:包括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五属(类),其中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由水滴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米以下。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下雨,雨层云还常有连续性雨、雪。而积云、积雨云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混合组成,云底高度一般也常在2,500米以下,但很高。积雨云多下雷阵雨,有时伴有狂风、冰雹。

层积云(Sc,Stratocumulus):云块一般较大,其薄厚或形状有很大差异,常呈灰臼色或灰色,结构较松散。薄云块可辨出日、月位置;厚云块则较阴暗。有时零星散布,大多成群、成行、成波状沿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排列。层积云又可分成5类:

透光层积云:云块较薄,呈灰白色,排列整齐,缝隙处可以看见蓝天,即使无缝隙,云块边缘也较明亮。

蔽光层积云:云块较厚;显暗灰色,云块间无缝隙,常密集成层,布满全天,底部有明显的波状起伏。

积云性层积云:云块大小不一,呈灰白或暗灰色条状,顶部有积云特征,由衰退的积云或积雨云展平而成。

荚状层积云:云体扁平,常由傍晚地面四散的受热空气上升而直接形成。

堡状层积云:云块顶部突起,云底连在一条水平线上,类似远处城堡。

层云(St,Stratus):云体均勾成层,呈灰色,似雾,但不与地接,常笼罩山腰。层云又可分成2类:

层云:云体均勾成层,呈灰色,似雾,但不与地接,常笼罩山腰。

碎层云 (Fs):由层云分裂或浓雾抬升而形成的支离破碎的层云小片。

雨层云(Ns,Nimbostratus):云体均匀成层,布满全天,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云底常伴有碎雨云,降连续性雨雪。雨层云又可分成2类:

雨层云:云体均匀成层,布满全天,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云底常伴有碎雨云,降连续性雨雪。

碎雨云:云体低而破碎,形状多变,呈灰色或暗灰色,常出现在雨层云、积雨云及蔽光高层云下,系降水物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凝结而形成。

直展云族

直展云有非常强的上升气流,所以它们可以一直从底部长到更高处。带有大量降雨和雷暴的积雨云就可以从接近地面的高度开始,然后一直发展到七万五千尺的高空。在积雨云的底部,当下降中较冷的空气与上升中较暖的空气相遇就会形成像一个个小袋的乳状云。薄薄的幞状云则会在积雨云膨胀时于其顶部形成。

积云(Cu,Cumulus):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云体受光部分洁白光亮,云底较暗。积云又可分成3类:

淡积云 (Cu hum):个体不大,轮廓清晰,底部平坦,顶部呈圆弧形凸起,状如馒头,其厚度小于水平宽度。

浓积云:个体高大,轮廓清晰,底部平而暗,顶部圆弧状重叠,似花椰菜,其厚度超过水平宽度。

碎积云 (Fc):个体小,轮廓不完整,形状多变,多为白色碎块,系破碎或初生积云。

积雨云(Cb,Cumulonimbus):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如高耸的山岳,顶部开始冻结,轮廓模糊,有纤维结构,底部十分阴暗,常有雨幡及碎雨云。积雨云又可分成2类:

秃积雨云:开始冻结,圆弧形重叠,轮廓模糊,但尚未向外展。

鬃积雨云 (Cb cap):有白色丝状纤维结构,并扩展成为马鬃状或铁砧状,云底阴暗混乱。

其他

凝结尾迹是指当喷射飞机在高空划过时所形成的细长而稀薄的云。

夜光云非常罕见,它形成于大气层的中间层,只能在高纬度地区看到。

每一种云都有它的特殊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这一种云可以转变为那一种云,那一种云又可以转变为另一种云。例如淡积云可以发展成浓积云,再发展成积雨云;积雨部脱离成为伪卷

夜光云

民间早就认识到可以通过观运来预测天气变化。1802年,英国博物学家卢克·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云的分类法,是观云测天气更加准确。霍华德将云分为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这三类云加上表示高度的词和表示降雨的词,产生了十种云的基本类型。根据这些云相,人们掌握了一些比较可靠的预测未来12个小时天气变化的经验。比如:绒毛状的积云如果分布非常分散,可表示为好天气,但是如果云块扩大或有新的发展,则意味着会突降暴雨。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哪种作用占上风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点聚weboffice 打不开文件

天气影响气压。

气压的变化有些是风暴引起的,有些是环流天气形势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区域上,大气分子被迫从气压相对较高的地带流向低气压地带引起的。

大部分显示在气象图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只是形成了伴随我们的温和的微风。而产生微风所需的气压差仅占大气压力本身的1%,许多区域范围内都会发生这种气压变化。相对而言,强风暴的形成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气压区域的变化。

扩展资料:

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气压高。一天中,气压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分别出现在9~10时和15~16时,还有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次低值,分别出现在21~22时和3~4时。

气压日变化幅度较小,一般为0.1~0.4千帕,并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气压变化与风、天气的好坏等关系密切,因而是重要气象因子。通常所用的气压单位有帕(Pa)、毫米水银柱高(mm·Hg)、毫巴(mb)。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00帕=1毫巴≈3/4毫米水银柱高。气象观测中常用的测量气压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气压计。温度为0℃时760毫米垂直水银柱高的压力,标准大气压最先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测出.

百度百科——天气

四川省南充市短期天气预报手册的目录

点聚图,是目前各级气象台站最常用的一种预报工具。它的制作方法是根据日常积累的天气经验,选取与预报对象(如降雨、大风、霜冻等)关系最密切的前期气象要素(如气压、温度、湿度等)或其组合作为坐标参数。

根据历史资料中这些参量的数值,在坐标图上点绘预报对象出现与否、出现时问、严重程度的符号或数值,并据以分析出现与否的界限线、出现时间的等时线或出现严重程度的等值线。以此为工具,根据实际观测到的参量便可预报未来天气。点聚图可使预报客观化和定量化。对提高预报准确率有一定帮助。[1]

中文名

点聚图

外文名

scatter diagram

作用

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之间关系

应用学科

气象学,天气预报学

快速

导航

预报因子选择点聚图种类典型案例

简要介绍

点聚图(scatterdiagram),是表示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图解。通常取两个预报因子,分别作直角坐标图的纵横坐标,以不同符号表示预报对象出现与否,把长期历史资料填入所设计的坐标图中。如果预报对象出现与否的两种点子相对集中于图内的小同区域,即可作为预报的工具。作天气预报时,按已出现的预报因子数据找出图中的相应点子,再按该点落入的区域预报该天气是否出现。

这种图解还可再加工,如绘制等概率线等。在这种图解中 ,预报对象是否出现的两类点子分离的程度,反映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之间的关系密切与否,如果两者毫无关系,则两类点子混杂在一起而不能分离,此图解不能当作预报工具,需另行选定预报因子,再另制作图解。反之.则可做预报工具。

序二

前言

第1章 南充的地理位置和天气气候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气候概况

1.3 气象之最

第2章 南充短期天气预报方法综述

2.1 短期天气预报因子库

2.2 概率指数法的基本思路

2.3 概率指数法的历史检验

2.4 降雨NGE集成预报方法

2.5 短期天气预报指南

第3章 南充一般降雨的形成与诊断

3.1 一般降雨的气候概况

3.2 一般降雨短期预报因子库

3.3 一般降雨概率指数法

3.4 一般降雨NGE集成预报方法及检验

3.5 一般降雨的概率预报

第4章 南充暴雨及其预报

4.1 暴雨的气候概况

4.2 暴雨的季节变化及成因

4.3 暴雨预报因子库及暴雨预报路线图

4.4 暴雨的预报思路和方法

4.5 暴雨概率指数法的历史检验

4.6 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和NGE集成预报方法

第5章 南充冰雹及其预报

5.1 降雹日数的地区和季节分布

5.2 冰雹预报因子库及冰雹预报路线图

5.3 春末夏初冰雹的环流背景和气象要素特点

5.4 冰雹、大风和暴雨环境场及影响系统的差别

5.5 冰雹概率指数法的应用与检验

第6章 南充大风及其预报

6.1 大风的地区分布和季节变化

6.2 大风预报因子库及大风预报路线图

6.3 春季和夏季大风特点

6.4 春末夏初大风的环流背景

6.5 大风预报思路和方法

第7章 南充寒潮及其预报

7.1 寒潮的气候概况

7.2 寒潮天气的冷空气源地和路径

7.3 寒潮天气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环流特征

7.4 寒潮预报因子库及寒潮预报路线图

7.5 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思路

7.6 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

7.7 寒潮概率指数预报、客观预报和定量预报

第8章 预报服务策略、技巧和预报工作的思考

8.1 预报服务策略

8.2 预报服务技巧

8.3 预报工作的思考

附录1 南充市多年气象要素平均值

附录2 南充市1959-2009年区域暴雨个例

附录3 南充市11-2009年区域冰雹个例

附录4 南充市10-2009年区域大风个例

附录5 南充市1960-2009年区域寒潮个例

附录6 南充市11-2000年各旬平均温度、雨量和日照

附录7 南充市高坪区1960-2009年各旬降雨量(mm)

附录8 南充市高坪区1960-2009年各旬平均温度(℃)

附录9 南充市高坪区1960-2009年各月降雨量(mm)

附录10 南充市高坪区1960-2009年各月平均温度(℃)

附录11 南充市高坪区1960-2009年各月日照时数(h)

附录12 南充市各县1965~2008年高温日数及最高温度(℃)

附录13 南充市各县1965~2008年低温日数及最低温度(℃)

附录14 南充市1986-2010年暴雨、寒潮、冰雹预报准确率(省标)

附录15 中国气象局《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有关短期降雨部分的摘要

附录16 四川省气象局短期预报质量考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