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

2.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长远影响

3.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取了哪些措施多多益善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是国内第一本专门为大学生编写的关于气候变化的教材。本书所选的内容不仅仅限于气候变化科学问题,还包括了与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的适应、减排和国际制度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气候系统、气候变化的事实、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模拟与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减缓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以及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因而,本书不但适合自然科学专业的同学,也适合社会、经济、政治等人文科学的学生。

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

一、中国的一贯主张 中国一贯主张:(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核心框架和最有效的机制,其所确立的原则和模式应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为此,一方面要推动关于长期合作行动的公约对话取得进展,另一方面京都议定书下关于2012年后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指标的谈判最迟要在2009年达成协议;(二)应对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两者目标一致、实现手段相同,应相互协调、两相促进。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为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也将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三)技术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不可或缺,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各国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大现有技术的推广和利用,特别是要尽早落实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技术转让的规定,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制;(四)统筹把握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系,两者要同举并重,一手抓减缓一手抓适应。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优先的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五)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应互利共赢,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双赢合作的成功典范,应根据需要对这一机制加以必要的简化和完善,使其继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二、中国对待全球气候问题的措施 中国在对待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频发的问题上,中国本着负责任态度制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减少排放的义务,但中国还是认真负责地取了包括增加科技运用、增加森林覆盖率等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等14部委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的贡献。 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中国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承担在气候变化问题中的责任与义务。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详细描述了我国的策略: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第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第四,实施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第五,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第六,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 第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 第八,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在全球治理中融合各国利益的契机,同时,气候变化问题解决策略中的复杂性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既然中国在此中必然要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处理得当,这一过程与经验将成为中国现代国家重构中的重要推动力量,这无疑考验着我们的远识和智慧。当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中国一国之力可以解决,应对全球变化问题是世界各国的责任,各国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面对问题迎接挑战。

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长远影响

1、发展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增大经济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7%

2、绿色贸易:促进世界生产及贸易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清洁水源:节约用水,并到2015年实现为一半以上缺乏清洁饮用水源的人口提供洁净饮用水

4、能源开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电能的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5、环境保护:工业化国家应当恪守“京都议定书”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规定,保护地球环境,防止全球继续变暖。

1、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100多种,但被广泛接受影响最大的仍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

2、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3、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年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取了哪些措施多多益善

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长远影响,如下:

1、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基础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经济增长应该与社会公平相结合,为每个人提供良好的教育、健康和生活条件,让人们共享发展的成果。

2、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

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减少对自然的过度开和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繁荣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绿色发展,为未来的世代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4、环境保护关乎人类生存和健康

环境保护关乎人类生存和健康。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富饶的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基础条件。如果环境被污染或破坏,将给人类带来各种疾病和健康风险。

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1、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与执行力度

各国应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2、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应当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产生,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共同营造节约、环保的社会氛围。

3、科技创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加强环境科技研发与应用,推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

4、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紧缺等挑战,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和行动。

取了以下七项措施:

——组建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机构。1990年,中国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改名为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指导参加有关国际谈判,制定和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积极参加了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1990年起,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1992年签署公约,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这一公约。1998年,中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2年核准了这一议定书;

——取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承担的具体义务。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正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公布;

——开展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中国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基础性研究和政策研究,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合作研究;

——为实施《京都议定书》做好准备。中国成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审核理事会,并发布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项目申报和许可程序。目前已经正式批准了两个项目,还有很多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开展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